“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09徐冬青
徐冬青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山东 潍坊 261061)
“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徐冬青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山东 潍坊 261061)
推动互联网与税收工作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税收工作加力、增势、提效,是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税收风险管理是国际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实施风险管理是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重大课题。在推进税收风险管理进程中,“互联网+”为其提供了新机遇、带来了新挑战。潍坊市高新区国税局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以及探索,为“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开辟了新天地、描绘了新蓝图,提出了优化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税收征管
在推进“互联网+税务”的进程中,税收风险管理如何创新发展,是当前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基础上,结合潍坊高新区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探索如何推进“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的新思路,提高税收征收管理的质效。
一、“互联网+”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互联网+”为税收风险管理引入了全新思维
“互联网+”开放、互联、共享的理念,推动税收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为税务机关解决困扰已久的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问题打开思想之门,为强化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增值,提高税收管理和服务效能提供有力支撑。“互联网+”将有效拓展互联网应用与税收征管融合的维度,快速实现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其他部门的涉税信息共享,促进税收征管效率提高。多元化海量涉税数据的共享和集中,加上数据存储技术和运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为税务部门获取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水平打开了广阔空间。“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大物云移”(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涉税大数据和涉税云服务平台,可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公共资源,广泛应用于税收风险识别和风险排序,准确定位和发现税收风险所在,有效提高风险事项预警的针对性服务和管理。
(二)“互联网+”对税收风险管理提出了全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下,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式、商业运营模式等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型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跨域经营、虚实结合成为其显著特征,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涉税信息不对称更易造成征管漏洞、税源流失及可能会带来的税收执法风险,客观上要求改革传统的税收风险模式。互联网的乘数放大效应进一步促进了纳税人维权意识的觉醒,增强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执法的敏感性,要求的责权边界更加明晰,用互联网思维解决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税收风险,将是税收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应用更加全面,大量涉税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在风险管理中做出的补税、处罚等处理决定,在系统中都有流程存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税收风险执法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后营改增时代给税收风险管理带来全新考验
一是管理对象激增凸显管理力量不足。全面“营改增”后纳税人数量增长了50%左右,而征管力量几乎没有增长,纳税户数“井喷式”增长与征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管理难度加大凸显管理能力不足。国税部门缺少前期征管数据、生产经营要素信息和行业对比数据等风险分析必备资源,仅依靠纳税人的申报数据,很难准确判断纳税人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在缺乏相应风险识别指标、模板和第三方信息的情况下,无法保障风险分析识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管理风险增加凸显管理经验不足。国税部门对“营改增”行业经营特点、纳税情况、监控重点等管理事项还比较陌生,熟悉管理对象、积累管理经验、探索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适用政策不准确、法律依据不充分等执法风险。
二、潍坊高新区国税局以“互联网+”思维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
(一)建立“专业化”管理模式,打牢“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体制基础
“互联网+”的核心在于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其本质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从而达到经济社会的思维转变、技术转变和格局转变。跨界,就是消除传统界限,打破原有桎梏;融合,就是整合要素资源,形成新生业态。潍坊高新区国税局通过借鉴“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打破原有属地管理模式,对税源分行业、分规模进行重新分类,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将全区纳税人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类型以及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等特定业务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实施税源分类管理。引导大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体系,查找和应对税务风险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大企业税收服务产品,探索建立税收预约裁定和年度遵从安排等制度;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对企业集团税收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处理和应用。分行业分析中小企业税收遵从特点规律,逐步形成并完善分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实施分行业的差异化、针对性税源管控战略。针对个体工商户税源零散、规模小的特点,实行社会化管理与税务机关监管结合的方式形成管理合力。
(二)构建“一体化”职能体系,塑造“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关键枢纽
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革命中,所有产业的发展思维和路径都被重构,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和文化结构也已打破。“互联网+”在改进业务流程和功能优化的同时,有可能带来组织机构扁平化变革,因此要在考虑税务部门本身机构、编制、人员属地等刚性约束的基础上,探索既不打破原有机构设置,又能较好适应“互联网+”的税收风险管理职能体系和人力保障方案。借鉴“互联网+”“重塑结构”思维,潍坊高新区国税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框架下,按照“互联网+税务”的流程调整设置纳税服务、税源管理、数据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化部门,成立税收风险防控中心(风控中心),将散落于各职能部门、税源管理部门的税收风险规划、分析识别、应对任务下达、高风险应对、监控评价等风险管理职责整合到风险管理部门,将基础管理、低风险应对等职责整合到按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设置的各个税源管理科,由风控中心统筹风险管理事项和下户执法事项。借鉴互联网“分散融合”的思维模式,建设固化和松散型相结合风险管理团队,内设数据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应对、反馈评价等工作小组。风险管理团队实行项目化管理,依据各成员特长,实行“团队化作业”和“多兵种合成应战”,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优化,解决了内设机构重叠、职能交叉、风险管理地位弱化等问题,确立了风控中心在“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中的枢纽地位。
(三)依托“网络化”管理系统,落实“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事项
“互联网+”连接一切,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让互联网成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创新创业热潮的通道、载体和工具。借鉴“互联网+”“连接一切”思维,以山东省国税局开发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为依托,统一开展风险识别、分析和排序,统一推送风险应对任务,由风控中心、税源管理科、稽查局和职能科室按照风险等级采取差别化应对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准度。低风险由纳税服务科通过纳税辅导的方式进行应对,利用纳税人学堂,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税前培训,推送风险提醒信息。中低风险由税源管理科采取约谈、自查、纳税评估等方式进行应对。高风险由风控中心采取纳税评估方式直接组织应对,同时组建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进行项目化管理,重大风险直接由稽查局应对。
(四)开展“精准化”大数据应用,强化“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数据支撑
“互联网+”的生态特征在于无边界的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开方生态”的特质紧密融合经济社会要素,促进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协作。借鉴“互联网+”“开方生态”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潍坊高新区国税局加强对宏观经济信息、第三方涉税信息、企业财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纳税申报信息、集团总部信息的收集,整合不同应用系统信息,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扩大纳税人端信息采集范围,加大第三方信息采集力度,依托互联网开展全方位情报收集工作,提高税收情报采集和管理效率。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集聚效应和网络爬虫技术,有机整合税务系统内部采集信息和通过互联网收集的第三方涉税信息,建立完整的大数据仓库,为税源管理、风险防控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三、推进“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管理理念
“互联网+”在应用层面上是技术的创新,在思想层面上则是理念的创新。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形式上是从“顺势创新”到“逆势创新”的转变,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因此,要摒弃传统的“工具论”和“平台论”,树立“开放、互联、共享”的理念,以“互联网+”融合税收业务,重塑业务流程,改革管理模式,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突破。
(二)恰当应用大数据分析
“互联网+”时代是“海量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是“互联网+”的核心之一,税收风险管理必须以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基础。应当以金税三期全面覆盖为契机,在推进数据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管好用好税收大数据资产,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充分运用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等税收基础数据与第三方涉税信息,深入开展宏观、微观分析,为税收风险管理数据分析和应用打下基础。
(三)依托云计算管理平台
面对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税务部门传统的自建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模式将难以满足高频计算要求。同大数据一样,云计算也是“互联网+”备受推崇的核心技术,采用云计算方式进行管理,是对海量分散数据最有效、最及时的处理方式。因此,税收风险管理要积极引入云计算技术,搭建云平台,收集、处理“海量数据”,变传统的“人海战术”为“云海战术”,为税收风险管理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加强风险智能管理
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离不开人的智慧,但面对“海量数据”,抽丝剥茧,精准分析,已非人力所能为。必须依托税收风险管理云平台,运用智能化风险分析工具,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识别,找出容易发生风险的领域、环节或纳税人群体,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精准指向和具体对象。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识别结果,进行风险等级自动排序、风险任务自动推送、应对结果自动反馈、风险成效自动评价,真正实现智能化的风险管理。
(五)建设协同共治体系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税收共治格局。税务部门内部、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协同共治是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资源。应当适应“互联网+”开发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建立互联网信息共享智慧平台,强化银行、公安、工商、国土、住建、民政、人社等部门的信息提交协作机制,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账户账号、大额交易、户籍、财产、社保等信息。积极推动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共享平台、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及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税务部门及时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1]邬贺铨.“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与挑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0).
[2]谢波峰.“互联网+”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J].中国税务,2015,(8).
[3]李三江.变革、挑战与应对——“互联网+”下的税收治理[J].中国税务,2016,(5).
[4]乔游.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风险管理[J].中国税务, 2016,(5).
责任编辑:王玲玲
G264
A
1671-4288(2017)01-0028-03
2016-12-06
徐冬青(1967-),男,山东沾化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