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构建思考

2017-03-09巨鲜婷冯小菊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程化医学生院校

巨鲜婷,冯小菊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构建思考

巨鲜婷,冯小菊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以及解决就业困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高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提高重视度、强化队伍建设、结合专业设置辅导课程、增强实践性等方面构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以推动学生就业。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教育模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就业问题成为一些高校发展的瓶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面临着比本科院校更大的压力,而高职院校医学生培养又与其他专业有着较大区别[1],因此,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的构建就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内容。

1 当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介入时间相对较晚,且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升格之后的近几年才开设职业生涯相关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1],课程整体性和科学性不足。二是存在拿来主义,不加分析地将一些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移植过来,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原因[1],医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易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人文知识的积累,使得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程度不高。

1.2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对较强,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从通识角度来看,要求授课教师兼具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2],且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而教授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就目前来说,在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是非专业的转岗教师或者行政兼职人员,如由辅导员或者就业指导部门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由于本职工作比较繁忙,作为兼职教师对该课程教学投入较少。

1.3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性亟待完善

高职院校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通常是毕业生集中性辅导,如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传授、就业信息提供等[2]。而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传授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话套话,寄希望于临近毕业之时来明确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更谈不上对学生个性特质的融入与分析,存在盲目性、短视性、不科学性,某种程度是临阵磨枪式的敷衍,缺乏个性化、针对性。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开展得就更少,容易出现教育断层,忽视对学生全程化指导,对学生潜力挖掘不够。而高职院校医学生在大三时要面临专升本、实习等压力,不能在短期内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效果不尽如人意。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及其构建思路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指的是从大一开始,将其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和职业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其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特点鲜明。此种教育模式全程化可以说是与职业教育发展、就业工作发展、专业化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发展相匹配。

在构建过程中着重从提高重视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设置与医学专业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完善授课方法,增强授课实践性等方面展开。

3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全程化体系的构建

3.1 提高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度

各高职院校的就业部门、医学专业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程化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

(1)成立独立的实习就业办公室,建立专职辅导员队伍,做好学生日常专业思想教育,发挥好学生就业指导者的作用。

(2)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思想教育进课堂。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要求所有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树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不间断地接受专业思想教育,熟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知专业,定位未来。

(3)通过校院联合办学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实景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巩固专业思想,融合医院文化,提高学生专业思想养成教育水平和优质就业率。

(4)开展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行业专家、业内成功人士、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指导,以辅助学生制订可靠、可实现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遴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2 设置与医学生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课程

3.2.1 教材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是针对所有专业毕业生的,没有面向各专业、各年级,全程化比较强的教材。而要开发[3]具有较强的内容层次性、针对性、规范性[3],并适用于全程化的教材,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前期探索研究的情况及现有教材,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编写教材,开发校本教材。

3.2.2 课程设置要求 在匹配了针对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材后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全程化教育顺利实现的基础。高职院校针对医学生可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实践课时参照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制执行办法,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开展活动,活动需凸显明确的内容和主题,通过由浅及深的教育,逐步引导其与社会职业相接轨[3]。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为兼职学生管理者或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高职院校应招聘专职教师,形成就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引入具有医学背景或者行业经历的师资[3]。师资队伍建设应立足于长远,可在学校内实施培训计划,培养善讲授、会辅导、能咨询的复合型教师,定期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争取教师团队取得专业的师资认证。

3.4 完善授课方法,强化实践性

传统的授课方式为讲授式,讲授式授课方法易导致教学效果实质性和时效性不足。而当前“95后”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网络、信息量膨胀、开放、独立,他们渴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体验式学生测评活动(如霍兰德测评、EQ情商测评等)。通过设置职业生涯问题或者活动情景,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讨论与探索。也可通过开展医学专业社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实习见习等活动锻炼学生自身能力,使其充分了解社会实际需要,对照检查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并及时作出修正和调整。

3.5 分阶段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课程要分阶段设置[3],针对一年级学生可通过职业宣誓、生际交流等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增强其专业认知,同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指导。针对二年级学生主要是提升综合素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意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4]等活动来引导和提升其对未来职业的信心。针对三年级学生开展就业形势分析讲座、模拟招聘会等活动[5]。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开展。学校有责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一个科学的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我们将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创新实践,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1]。

[1]王莹,王敬春,王铁.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理论观察,2014(2):158-159.

[2]袁南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7):38-40.

[3]林文诗.医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5):38-40.

[4]布茂勇.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51-54.

[5]孙强.对我校本科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10(5):558-559.

G420

A

1671-1246(2017)09-0011-02

猜你喜欢

全程化医学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