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步教学法”在中职病理学显微切片实践课中的应用

2017-03-09曹靖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实践课

曹靖宇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六步教学法”在中职病理学显微切片实践课中的应用

曹靖宇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在中职病理学显微切片实践课中运用“六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扮演“医生”角色,做实践课的主角,培养学生以“医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经多年观察,教学效果甚佳。关键词:“六步教学法”;中职病理学;显微切片;实践课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的重要学科,是一门连接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学科[1]。中职病理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切片。大体标本直观性强,学生兴趣高,学习较容易。但显微切片的观察对中职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为中职学生对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的掌握不足,病理切片又抽象难懂,加之显微镜操作也不够熟练,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思考和探索,逐渐改变了以往病理学显微切片实践课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模式,总结出“六步教学法”,培养学生以“医生”角色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经多年观察,教学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

1“六步教学法”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布置预习任务,在实践课上课的一周前,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实践课相关知识和内容,解决问题。小组人数可参考班级人数和实验室资源具体来定,笔者一般以4人为一组。第二步病案引导。这是本教学法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提供相关病案,要求学生小组尝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这种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医生角色,像临床医生一样自觉地查资料、翻笔记,相互讨论。这样在实践课开始之前,学生已基本熟悉和掌握了相关疾病的概念和病理表现,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走进课堂,我们的教学任务已经成功了一半!第三步在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先肉眼观察切片全貌,再用显微镜低倍观察组织结构,然后高倍观察细胞特点,掌握书本上描述的病理变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步小组讨论并诊断疾病。课前学习已经有计划地进行了预习,并对教师提供的病案进行了诊断与鉴别诊断,又亲眼在镜下看到了病案相关的病理切片,再进行小组集体讨论,诊断疾病,使人人有机会参与操作,小组共同讨论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每个人都参与了诊断疾病,病理学就是帮助临床医生确诊疾病的学科,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实践课学习任务。实践证明,这样学来的知识和技能格外牢固。第五步教师总结和评价。教师总结不再像以往把全部教学内容过一遍,而是只针对主要知识点和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第六步学生反思。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学而不思则罔”,让学生回顾和反思“本节实践课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门脉性肝硬化切片观察为例阐述“六步教学法”

2.1布置预习任务

在上本节课之前一周,给学生提出3个问题,要求解答:一是正常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二是正常肝细胞的形态是怎样的?三是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及病理变化有哪些?并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小组共同解决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先认识正常肝脏的结构及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原因及病理变化,做到在实践课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2病案引导

在上实践课前3天,给学生提供病案:周某,男,54岁,有乙型肝炎病史二十余年,半月前,患者呕血两次,大约500 ml,伴有黑便,查腹部B超显示:肝脏弥漫性病变,门静脉口径18 cm,脾门处厚54 cm。患者疲乏无力,厌油腻,腹壁静脉曲张。试分析患者的病情、患者呕血的原因及患者肝脏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后诊断该病案。

这种预先病案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医生”这个角色。医生的职业使命就是诊疗疾病,要治疗先要诊断,病理学就是一门诊断学科。这种病案导入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角色认同感和学习探索的兴趣,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查询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做到上实践课前对此病心中有数,带着兴趣观察学习门脉性肝硬化的镜下结构。

2.3自主操作

以往中职病理学显微切片实践课多采用实验教师提前把病理切片摆在显微镜下,并调好低倍镜和高倍镜,学生上课时只负责观察学习,而没有思考,更没有动手机会,学生处于被动观片状态。此次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肉眼观察切片全貌,然后调节显微镜进行低倍观察,再调节进行高倍观察,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尝试不成功者再由教师指导。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医学素养。

2.4小组讨论并诊断疾病

课前已经有计划地进行了预习,并对教师提供的病案进行了诊断,上实践课时又在显微镜下观看了病案相关病理切片。此时教师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该病案,诊断病案中患者所患疾病。小组共同讨论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圆满地完成了实践课学习任务。

2.5教师总结和点评

对门脉性肝硬化切片观察,以往教师上课往往先讲解肝硬化的病理变化,然后给学生讲解镜下结构,教师吃力费劲,学生受益不大,事倍功半。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教师不必全面讲解肝硬化病理变化知识,只需讲解关键知识点:“门脉性肝硬化的镜下特点是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由假小叶代替”,让学生自己找假小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6学生反思

实践课最后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反思:从这节门脉性肝硬化观片课中学到了什么,学习任务完成了多少,该病的病理变化是否已掌握,还有什么不会等,思考如何解决。

3“六步教学法”在中职病理学显微切片实践课中应用的优势

3.1教学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六步教学法”,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不懂什么、不清楚什么,针对性地讲解学生不懂和不清楚的知识,不再“满堂灌”,提高了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3.2帮助学生时时牢记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绝大多数医学生最初都是抱着做一个好医生的理想进入医学院校的,但是在平时繁重琐碎的学习过程中可能逐渐淡忘了自己的理想。通过“六步教学法”,让学生带着诊断病案的清晰目标进入课堂,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而学生只能被动听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医学素养。

3.3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组内成员相互合作解决问题、讨论病案、配合操作,各小组之间又互相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了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及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

3.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六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多思、深思和巧思,打开思维的大门,有意识地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通过“六步教学法”,让学生像临床医生一样亲自探索、发现、体验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获得成功诊断疾病的喜悦和成就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中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医学素养,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自己要做一名好医生的理想和学习使命。

以上是笔者在中职病理学显微切片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六步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2]”,笔者将继续探索,植根于教学实践,吸收众家之长,不断完善“六步教学法”,使之更适合教学实际,更好地服务于中职医学教学工作。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刘舒生.教学有法,而无定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5):49-50.

G424.1

B

1671-1246(2017)06-0051-02

猜你喜欢

六步教学法实践课
中学计算机的实践课教学改进策略
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教学的思考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Android软件开发实践课设置探讨
浅谈初中英语六步教学法的尝试
妇产科护理实践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议软笔书法艺术“六步教学法”
“立体互动学堂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