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07-2014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分析
2017-03-09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110122高树鹏白英龙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110122) 高树鹏 白英龙
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07-2014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110122) 高树鹏 白英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一些老年病、慢性病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曾指出:由于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居民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通过观察沈阳某三级甲等医院2007-2014年住院患者前5位系统疾病及前10位主要疾病的构成情况,分析影响疾病构成变化的某些相关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建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为基地,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检索出院日期为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住院患者记录。该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编制床位 1800 张,在省内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品牌效应和学术影响力。
2.分析方法
以病历首页中的主要诊断作为该研究的统计疾病,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系统分类,各系统疾病统计通过截取主要诊断ICD-10编码前3位,细目相同者视为同一种疾病,分类汇总后构成疾病谱。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7-2014年住院患者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单样本或多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1.2007-2014年住院人次与性别比变化趋势
该医院2007-2014 年,共收治274797 人次,从 2007年的22996 人次增至 2014 年的39361 人次,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始终高于女性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在(1.24~1.44):1,总体性别比为1.31∶1,该院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09,P<0.05),经线性趋势拟合,呈y=-471.8x2+6590.9x+16722,拟合曲线R2=0.998,P<0.001,说明该医院住院病人以较快的速度逐年上升,但2014年略有下降,提示出院人数伴随床位利用率逐渐达到饱和而停止增长。
2.2007-2014年住院患者年龄构成
住院患者按照≤6岁(婴儿、幼儿、学龄前)、7~17岁(青少年)、18~40岁(青年)、41~65岁(中年)、≥66岁(老年)5个年龄组进行分类,41-65岁(中年)组构成比居于首位,且呈逐年增高趋势,平均占总住院人数的 47.58%;其次为≥66(老年)组,该组构成比呈一定下降趋势,平均占比为36.14%;41 岁以上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比 83.72%(见表1)。
表1 2007-2014年住院患者年龄构成(%)
△通信作者:白英龙,E-mail:ylbai@cmu.edu.cn
3.2007-2014年住院患者前5位系统疾病及前10位疾病构成情况
(1)住院患者前5位系统疾病构成情况
2007-2014 年 8年来,该医院前五位系统疾病一直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眼和附属器疾病,前五大类系统疾病占出院总人次的累计占比呈一定增长趋势。其中前两位系统疾病排位保持各年份不变,后3位系统疾病出院人次占比接近,各年份排位略有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17,P<0.05)(见表2)。
表2 2007-2014年前5位系统疾病构成情况(人次)
(2)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构成情况
该医院2007-2014年前10位疾病构成情况见表4,前10位疾病基本相同,以恶性肿瘤相关治疗(主要由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等构成)、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支气管炎等常见慢性病多发病为主,前10位疾病中有8种疾病构成相同但位次不同,构成情况不一致的疾病为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动脉供血不足。由表3可见,恶性肿瘤相关治疗占比逐年增高,由2007年的10%增至2014年的26.68%,其中2010年与2009年相比恶性肿瘤相关治疗比例增高了5.09个百分点,但恶性肿瘤(首次确诊或末次死亡)却降低了2.31%。此外,2009年之后脑血管疾病所占比例呈一定下降趋势。
表3 2007-2014年前10位疾病构成情况[人次,构成比(%)]
*:恶性肿瘤特指首次确诊或末次死亡患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中的“和”兼有“或”含义
(3)41~65岁年龄组以及66岁以上年龄组系统疾病及主要疾病构成
41~65岁年龄组以及66岁以上年龄组是住院患者的主要构成,二者合计占总住院人数的83.72%。两个年龄组前5位共有的系统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影响健康因素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消化系统疾病、眼和附属器疾病,二者疾病构成不同的系统疾病分别是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两年龄组间系统疾病构成比也存在很大差异。66岁以上组与41~65岁组相比,呼吸系统疾病、眼和附属器疾病构成比有所升高,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构成比有所下降。两年龄组前10位主要疾病构成基本相同但相对构成比存在很大差异。两年龄组构成相同的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相关治疗、心血管病、白内障、肺炎、糖尿病、脑动脉供血不足、结核病。两年龄组疾病构成比比较可见:66岁以上组脑血管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脑动脉供血不足、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白内障明显高于41~65岁年龄组,经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1.2007-2014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分析
该医院各年份前5位系统疾病一致,且前5位系统疾病占出院总人次的比例呈一定增长趋势。前10位疾病中,均以恶性肿瘤相关治疗、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2010年与2009年相比,恶性肿瘤相关治疗、恶性肿瘤(首次确诊或末次死亡)、缺血性脑血管病构成比变化巨大,与实际情况不符。抽取部分病历查看后得知,2009年之前因恶性肿瘤ICD编码原则不清导致恶性肿瘤(首次确诊或末次死亡)高于实际,部分病历实际为恶性肿瘤相关治疗。同时发现8年间心血管疾病比例呈缓慢增长趋势,但脑血管疾病却呈一定下降趋势,结合临床科室实际治疗情况得知,G45脑动脉供血不足虽编码为神经系统疾病,实际治疗属于脑血管病范围,2009年之前未将此病种合理区分,造成统计值高于实际值,2010年后因编码逐步细化导致I63-I69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下降趋势。因此脑血管疾病总体趋势实际为增长,且脑动脉供血不足与I63-I69合计计算后实际占比要高于心血管病。结合各年份前五大类系统疾病占出院总人次的累计占比呈一定增长趋势,提示该医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所占比例正逐年增加,慢性病的诊治工作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本研究显示,沈阳地区某医院住院患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通常慢性病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人口老化等多方面[1]。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过多的摄入,使得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异常人群日益增多,且发病年龄有一定提前趋势[2]。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人群参加应酬、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日益频繁,此外由于上网看电视时间增长,缺乏体育锻炼和体质下降等因素也导致一些常见病、多发性疾病发病率增加[3];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显示,每年约有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42%的人如果少抽烟、少喝酒、减少不健康饮食、增加锻炼,本可避免过早死亡[4]。这些都提示医疗部门要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2007-2014年住院患者人次与年龄构成情况
2007-2014年,该医院共收治患者274797人次,该医院住院病人以较快的速度逐年上升,最终因床位利用率达到饱和而停止增长。医院要生存发展,目标就是建立有品牌效应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近几年该医院通过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不断引进人才,加强科研教学,以先进的技术与优质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障。通过以肿瘤治疗、眼科治疗为特色的专科建设,使得该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竞争力逐渐增强、患者就诊量逐年增加。此外由于该医院有眼科分院,在治疗眼科疾病方面属于辽宁省顶尖机构,眼科系统疾病构成比例明显高于我国近年来城市医院眼科疾病构成比例[5]。
伴随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农合、商业保险、居民医疗保险等方式的推广,使得医疗保险覆盖率全面增加,医疗保健制度逐渐完善,目前群众观念已将“求医”改为“择医”。医疗保险能够使患者所承担的医疗费用减少,这样人们的观念从过去重治疗变为重预防,就医观念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医院的就诊和住院人次。从长期来看,医疗保险可以改变人们的就医观念,但如果不严格控制医疗服务质量,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统筹基金流失[6]。
此外,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加速,促使城市周边居民趋向选择大医院就诊。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身体健康,传统观念导致城镇周边居民更趋向于选择大医院就诊,造成基层医院未充分发挥分诊转诊的功能[7]。除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外,这也说明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非常不完善,由于缺少首诊把关,患者就医时具有很高的自主选择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该院住院患者中,中老年患者(≥41岁)达到占比83.72%,而且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反映了人口增长型城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截止到 2013 年末,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高达 14.9%,约2.0243 亿人口,其中,65 岁以上人口已达到总人口比重的 9.7%[8]。老年人易患病除老年人免疫能力下降,老年人机体反应性差,也可能与环境毒物在体内的积累和加之某些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长期刺激作用,使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病患者不断增加。
[1]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522-523.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3]吴茗.亚健康状态量表评价及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现况调查.广州医科大学,2014.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diseases 2014.Geneva:WHO,20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6]刘伟娜.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西南财经大学,2007.
[7]毕芳,孙向军,任苒.双向转诊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9-1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2014,387(3):6-14.
(责任编辑:邓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