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叙事课程的核心价值
2017-03-08王映霞
王映霞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论医学叙事课程的核心价值
王映霞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医学是科学,但同时又是“人学”。从现代医学的发展来看,医学需要人文、呼唤人文,《医学叙事》是从人文视角开设的面向医学各专业学生、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一门课程,体现了现代课程价值取向中对人文性的弥补,使人性与科学融合,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医学;医学叙事;核心价值
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前进,日臻完善的医学技术为患者带来了成功治愈的可能。但医生过分依靠仪器和技术判断来治疗、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减少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频发。
医学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医学教育包含很多门类的课程,从大类来说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其中,基础医学是医学的根基和依据,而临床医学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千变万化的临床实践,社会科学则体现临床实践的社会性、引领医生在借助各种技术治疗患者的同时从生理、环境、心理等多层面关注作为整体的“人”。可以说,社会科学是医学发展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当下技术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医学教育中的社会科学部分凸显出较大程度的不足,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成为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医学叙事》课程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从人文视角,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开设的面向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作为旨在提高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课程,《医学叙事》注重培养引导医学专业学生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倡导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医学叙事能力或者说对他人故事的吸收、理解和对其困境采取恰当有效行动的能力,使学生以全新视角认知生命和疾病。它着力于医生与患者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实现融知识、情感、心理、环境氛围为一体的对患者的整体服务和治疗,体现了现代课程价值取向中对人文性的弥补,使人性与科学融合,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叙事医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15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医学进入到了实证医学阶段,医学高举技术主义的大旗,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医学技术逐渐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有力保障。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现代科学之父”——乔治·萨顿注意到科学发展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人情味的丧失。
从文学的发展来说,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推动了各类文学艺术形式关注人的心理以及人和所处环境的关系,凸显了对人类的人文关怀。这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卡夫卡的小说《城堡》和《变形记》、奥尼尔的戏剧《琼斯皇》等对人的潜意识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手法进行深度挖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核心指向目标——人类的疾病与生死使得现代医学依靠技术的同时迫切地需要关注人情。文学的这一发展为叙事医学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佩里格里诺为代表的医学人文学者倡导把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并逐步走向专业化。叙事医学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丽塔·卡伦医师在2001年首次提出,这个概念的提出旨在为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寻求新的出口,培养医生的“叙事”能力,引导医生对患者建立同理心,通过充分的叙事沟通和观念的转换,达到“共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重建医患的信任。
从医学工作者及整个社会对叙事医学观念的接受度、关注度以及叙事医学的实践来看,国外叙事医学的发展优于国内,欧美医学界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以临床医学为主干,基础医学和群体医学为分支的医学新模式。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叙事医学,如南京医科大学率先把医患沟通列入必修课程。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以及北京卫生局、医药文化协会也组织了一系列倡导叙事医学的活动,如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召开首届叙事医学座谈会,2011-2012年北京卫生局、医药文化协会举办《急诊室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医患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2013年7月出版书籍《死亡如此多情》。
二、《医学叙事》课程的核心价值
医者仁心,医学是科学,但同时又是“人学”,因为医学面对的永远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在人们期待医疗制度改革的同时,注重理清医者自身的“行医精神”的叙事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巨大价值。从人文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医学的发展,助力医学依靠技术的同时调动更多手段治疗患者,成为叙事医学存在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健康与疾病的角度来讲,健康心理学认为,尽管疾病的发生总是落实到躯体损害,但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很多疾病不仅涉及到生物遗传、内分泌、代谢等因素,更与社会环境、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关注医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因为疾病的诱因、病情、病程、转归等都离不开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那么,医生在面对患者所患的疾病时,就不应该仅仅从专业医学角度,面对一个个孤立的器官依靠各种技术检查、采用“排除法”去看病,而应把患者作为整体的“人”来对待,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合理利用医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指出:“医生与患者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是战胜疾病关键的第一步。医生要解决的不单是修理身体的一个部件,而是患者整体。”交流是医学治疗的开端,当患者走进医院的那一刻,对可能患有某种疾病的担心和恐惧让他们往往在心理上是无助的,那么医生在借助各种检查技术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了解患者的病史,耐心地倾听病人的陈述应该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重要一步。而综合收集到的信息,判断病情,解释、鼓励、安慰患者,取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这对治疗的帮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信任既包括对医生技术和判断力的信任,也包括对人的信任。
《医学叙事》这门课程是将医学与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有机融合起来,从而使现代医学从过分依赖技术向医学人文精神传统回归。
《医学叙事》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治疗中的“叙事”能力,即倾听、理解患者的处境,同时面对患者的诉说能够回应、解释,通过充分的叙事沟通,使得医生和患者达到“共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治疗效率。
三、《医学叙事》课程的教学设置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各方的一致认识,就《医学叙事》课程来说,这门课程的主体框架是以文学为视角,在教学中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理念贯穿于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医患沟通等工作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突出“分享与交流”,主要的教学模块有经典阅读、影视分享和回顾写作,在每一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按照深度阅读、体验情感、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分享交流、回顾写作几个教学环节来安排。教学整体设计体现围绕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中心的一致性,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时代性。主要的教学方法为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和练习法。
经典阅读即通过对文学作品(小说、散文,戏剧等)中疾病故事与生命体验叙事的阅读、感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结合叙事学基础知识,集中讨论生命、疾病、健康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如毕淑敏的《预约死亡》和《拯救乳房》等小说,作品中对疾病、死亡的直面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关怀都是很好的疾病叙事以及生命叙事的范本。而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的多重身份让毕淑敏的笔触生动又不失冷静。瘫痪多年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则以病人的目光关注疾病与生死,是帮助学生体味患者处境和心理的宝贵资料。弃医从文的一些作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如国内的鲁迅、郭沫若、余华、冯唐,国外的柯南·道尔、渡边淳一、济慈等,这些作家的作品如鲁迅的《药》,余华的《活着》、《死亡叙述》、《许三观卖血记》,渡边淳一的《死化妆》、《光与影》、《无影灯》等,更直观地观察人性,显示出了医生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而且这些作家本身的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医学和人文密不可分的关系。渡边淳一说过,他曾给数不清的人亲自动刀,对于人体,从起初的恐怖和惊异到还怀有梦想,再经历顺从绝望,到现在觉得医学这门科学是和文学的浪漫毗邻而居的。
影视分享注重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的大量案例都是贴近时代的经典影视作品,如国外《抗癌的我》、《平常心》、《美错》、《活在当下》、《时光驻留》、《姐姐的守护者》、《九顶假发的女孩》、《你给我的夏天》等以及国内《A面B面》等。这些影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在疾病面前,人们重新看待生命,与各种身心疾病抗争的故事。通过含有疾病生命体验、表现医患关系的影视作品的欣赏和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人们对病痛的切身体验和感受,理解什么样的医患关系才是良性的,从而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与患者产生同理心,较好地与患者进行多层面的有效沟通。同时也使学生在艺术美的赏析过程中立体真切地感受生死、疾病这些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命题。
回顾写作一方面是学习一些名医自传如“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自传《写我自己》、香港腹腔镜手术先驱钟尚志的《刀下留人》和《刀下再留人》、陈兆孝的《病案剖析与临床思维》等,了解这些名医的成长学习过程、行医多年的感悟。引导学生体悟医学治病救人的重大责任,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务实的同时不断革新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以个体意识为目的对自身经历和专业成长经历进行回顾写作,培养学生对内心体验的叙事和表达能力。这部分教学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突出师生互动中的有针对性指导。
从现代医学的发展来看,医学需要人文、呼唤人文,《医学叙事》这门课程对于引导医学技术的价值取向、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和职业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1]尹悦,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医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效果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
[2]赵守政,当前医学生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王忠彦,安娜.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
The Core Values of the Narrative Medicine
WNAG Ying-xia
(Tang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Medicine is a science, but at the same time is humani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we need the humanity, calling upon the humanity. The narrative medicine is a course that is prepared for the students who major in medicine, aiming to enhance their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occupational qualities. It reflects the compensation to the humanity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in modern courses, tries to assign humanity to the science, has a particular value in practice and bear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icipants.
medicine; narrative medicine; core value
2016-11-23
2015年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医学叙事》的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结题论文(Y15-07)。
王映霞(1975- ),女,硕士,河北省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高职教育。
R-05
A
1671-3974(2017)01-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