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作品中的动物叙事研究

2017-03-08李秀芳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莫言人性

李秀芳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莫言作品中的动物叙事研究

李秀芳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莫言往往在刻画生命本质的时候将动物的元素加入进来,从而实现对于人性的深度挖掘。阐述莫言作品中的动物叙事,首先从生态意识层面、生命主体层面、人性的异化层面对莫言作品的动物叙事内涵进行剖析;然后从“丑”以及“荒诞”两方面对动物叙事的审美意蕴进行分析。

莫言作品;动物叙事;审美意蕴

一、引言

诺贝尔获奖者莫言在文学创作上的不懈探索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肯定。莫言的文学生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创作出很多名作名篇。关于莫言作品的研究近年来是文学评论界的一个热点,并且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小说取材的民间立场,独具一格的叙事模式,对魔幻主义的运用,小说中的生命意识等等。莫言的小说还有一个巨大特征就是经常出现“动物”的元素,动物之于莫言有丰富而特殊的意义,无论是其创作初期的《透明的红萝卜》还是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蛙》,均有很多对动物的描写。针对莫言的“动物叙事”进行探讨,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二、莫言作品的动物叙事内涵分析

作家创作的时候选取不一样的叙事角度,能够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莫言之所以选取动物叙事的视角,有其十分苦心的考虑。动物叙事使作者拥有了极大的选择权,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向作品里注入事实,还能以陌生化的场景来构造出原生态的空间。这种艺术上的陌生化,能够折射出更加真实的世界。世界上的大部分元素均被我们司空见惯,而换一个视角,则使这些事物重新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读者沉浸在这样的空间里,能够以不受习惯所左右的新的认知去体会作家的意图。此外,基于动物视角的描述也能够在作品中纳入足够的反讽意味。莫言对文本的创新非常感兴趣,关注不一样的叙事手法带来的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莫言作品的动物叙事往往含有对于生命主体的内在关联和隐喻。

首先,在生态意识层面,莫言作品里的动物元素,往往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锁链的断裂。众所周知,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推进,世界被我们“征服”了,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危机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警醒。对自然界进行无休止的物质索取,最终的后果依旧要人类来承担,从前那些诗意生活的场景逐渐让位给铜臭和利益交换。而莫言的作品中,以前那个美丽的世界却依旧栩栩如生的存在着,它是乡村的,是诗意的,也是永恒的。莫言对故乡的洪水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在那些动物场景中,“水”的角色总是不可或缺。莫言努力把一个含有各种生物的水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个世界充满了和谐,体现出故乡的蓬勃生命力。而这些动物出现在富含着农耕文明色彩的世界中,与朴实勤劳的故乡人民共存在高密的土地上,十分健康,充满了生命本身的活力。而这些景象正在遭受着现代文明的侵袭,在对金钱和利益的追逐之中,人们渐渐充满了难以遏制的物欲,最初与自然之间、与故乡之间的美好的纽带逐渐被侵蚀断裂了。以作品《四十一炮》为例,村庄本来是美好祥和的,最后却成为一个专门从事屠宰的地方。每天对于动物的杀戮使村民从前对于动物的敬畏消失殆尽,转而醉心于屠宰所带来的利益中。动物在屠宰和注水之后被卖掉,而人们已经无心耕种,土地渐渐变得荒废,村庄中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被彻底毁坏了。类似的色彩也出现在小说《酒国》里,人们吃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甚至吃掉婴儿。莫言作品中的动物是拥有灵性的,与自然和人类共存着。对这些动物的描摹,一方面体现出作家自己的人道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也是对生态文学的回应。而在商业利益的侵蚀下,人与动物之间的纽带逐渐断裂,使莫言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其次,在生命主体层面,动物叙事的模式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主体精神的探寻。一个民族的整体应该充满了生命力,甚至是野性的、张扬的。然而反观我们现在的状况,却充满了胆怯和苟且,生命的主体精神得不到张扬,甚至不复存在。莫言的作品里,一方面不断地对我们民族的“种的退化”唱着挽歌,另一方面也对鲜活生命的野性进行着声声呼唤。在“种的退化”中,其实是以动物退化来暗指人的退化,并且,通过动物的强健来对比出人的生命力已经被阉割了。以《食草家族》为例,相隔50年的两次蝗灾,鲜明地对比出人的斗志已经衰落了。而在小说《白狗秋千架》里,白狗们繁衍之后,渐渐退化成了杂毛狗,主人公之一“暖”也最终和哑巴结婚,生出了同样哑巴的后代。而在《幽默与趣味》里,主人公由于精神的压抑,最终化身为猴子,而猴子本来进化成了人类,此时却在压力之下重新退化了,这种返祖现象鲜明地体现出作家对于人类主题精神丧失的隐忧和叹息。而在对野性生命的呼唤中,莫言更加强调的是生命的张扬恣肆。在莫言的小说《岛上的风》里,呈现出的是社会竞争的现实。本来岛上的生态十分和谐完美,而在人们将很多动物带来之后,岛上的生态遭受了灭顶之灾。莫言小说中这些生态领域之中的事实,其实影射了我们的人类社会。在小说里,动物充满了野性精神,这与人类的萎靡不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在现代文明层面,莫言的作品则充满了对人性的失望与批判。作者借助小说,表达出的是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改变。表面上,不断进步的“文明“使人类享受到了很多的益处,但“人性”却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异化。莫言的作品十分关注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对人的精神所带来的压迫,人们受到越来越多的诱惑,渐渐地在世界上迷失了自己。现代文明的日益发达,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在生活中产生了各类矛盾与冲突。人们不再彼此关心、携手向前,而是变得冷漠自私,失去了同情心。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获取金钱和名利上,人的欲望变成了自己的主宰,而精神世界则一片荒芜。在小说《酒国》里,动物们不断被人类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杀害,而在另一部作品《檀香刑》里,则呈现出对人的杀害,无论是对动物还是对人的生命的蔑视,体现出人的残忍和漠然。可以说这些内容均体现出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人性的异化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人性的光辉反而被囚禁在一个莫名其妙的牢笼里,人们为了赚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在获得了大量物质的同时,其精神世界却已经轰然坍塌。为了继续掠夺这个世界,人们甚至戴上面具,隐藏自己的本心,压抑自我的人格。在小说《酒国》里,婴儿变成了宴席上的食物,人们已经遏制不住内在的“恶”,贪婪的欲望像失去了刹车般驱使着人们向未知的世界驶去。当如诗如画的农耕文明渐渐退潮,商业文明粉墨登场之后,人们的物欲就像从潘多拉盒子里跳出来一般失控。我国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说法,指的是人类和自然之间其实是融为一体的,而不是彼此对立的,因此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均属于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人类理所当然地应该善待动物。而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则是对动物的杀害,美好的人性在这个过程中消失殆尽,而兽性却渐渐回归了。由此可见莫言对当前的现代文明有着深刻的质疑和反思。

三、莫言作品动物叙事的审美意蕴分析

每一个作家都有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学审美特点。莫言可以说是一个特例,其作品中并不展现美的事物,反而对“丑”以及“荒诞”的元素更加热衷,莫言作品的“审丑”集中体现在其动物叙事的作品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变形、荒诞等,使作品呈现出与现实的割裂,可以说通过动物的荒诞,构造了一个映射人的世界的审美空间。首先是感官方面的“丑”,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关于动物的书写与表达可谓层出不穷。在莫言的作品中,各类事物很少是美丽的,而是充满了恶心与阴冷等十分负面的形象,与之对应的则是大量血腥的故事场景,包括小说《生蹼的祖先》中幼童不知疲倦地折磨小鸡等动物;《复仇记》中则以大量的文字描写蛇与老鼠等动物。这些动物在人类的文化认知中一直都是恶心甚至恐怖的。其次是人性方面的丑,与动物的丑相生相伴。例如在小说《罪恶》里,主人公因为在父母面前备受歧视,就将父母更加喜欢的弟弟溺亡。在主人公的视野中,世界以一种非常荒诞丑陋的形式存在着。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但值得强调的是,这些“丑”的描写其实并非莫言的最终目的,只有形象足够丑陋,对人的感官造成了足够的刺激,才能更加引起别人的关注。对描写“丑”的热衷,恰恰证明了作家对“美”的渴求。

“荒诞”则是莫言作品的另一个突出特征。莫言作品中体现出的荒诞成分,大都与动物叙事有关,而动物最终的指向则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可以说,作家在通过对动物的描述,不断将各类箭矢射在“人”的身上,射在这个社会的身上。莫言以寓言的方式突破了写作的禁忌,从而将若干的荒诞局面呈现在作品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种种。这些荒诞的动物无一不与现代文明给我们所套上的枷锁相呼应、相映照,从而使动物叙事本身充满了行为与情节的荒诞性。莫言经常把作品中的心理感觉与生理感觉之间进行互换,进而使之出现在主人公的主观感受中。在小说《欢乐》里,当主人公面前出现了令人恶心的绿色的时候,作者对其心理活动的比喻穷极各类恶心场景。这些场景只有人类失去了精神控制才会出现,充满了荒诞不经。莫言总是以一种颠覆性的写作手法来对动物进行描述,而小说世界里的荒诞,则透射出人生的本质,莫言将想说却不能直说的一些意图深深地隐藏在动物书写中,通过动物世界的荒诞不经和丑陋不堪,映射了我们这个世界。

四、结束语

动物叙事是莫言作品中的一个巨大特征,莫言对于动物的描写,其实最终映射到“人”本身的生存,作品以诗化的表现手法呈现出生命形态,褒贬人性善恶,作为精神文化和生命力的象征。而当刻画生命本质的时候,莫言往往会将动物的元素加入进来,以一种具象的描摹来表达出人所应具有的野性和诗意,展示了当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自觉创新和实验。因此,纵观莫言的小说,一方面固然充满了狂欢奔跑的自由,对于人性的深度挖掘,以及对人的野性自由的歌唱,另一方面,他同样构建了一个纷繁的动物景观。由此可知,莫言作品里的动物,其实是一种独特的对“人”进行观察的视角,其本质依然是对人的生命主体存在的描写,这也是动物叙事的本质所在。

[1]刘广远,王敬茹.莫言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5-18.

[2]温儒敏.莫言历史叙事的“野史化”与“重口味”——兼说莫言获诺奖的七大原因[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04):22-28.

[3]高雅静,郎文孝.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J].语文建设.2014(29):22-23.

[4]杨霞飞,钟春华.浅谈莫言小说《蛙》中女性形象体现的时代感[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9):167-170.

[5]陆展.《生死疲劳》中动物的“主体意识”[J].淄博师专学报.2013(04):69-71.

[6]许丙泉.“天地之大德曰生”——论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思想内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5-29.

[7]张雪飞.莫言小说中的动物速写[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11-17+95.

[8]颜瑾.思索的表征——浅析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J].丽水学院学报.2014(01):14-18.

A Study of Animal Narrative in Mo Yan’s Works

LI Xiu-fang
(Dat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al, Datong 037003, China)

Mo Yan often inscribes the elements of animal when he depicts the nature of life, so as to realize the deep excavation of human nature. In this paper, the animal narration in Mo Yan's works is firstly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subject of life and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n from two aspects of "ugliness" and "absurd" to analyze animal narrative aesthetic implication.

Mo Yan’s works; animal narrative; aesthetic implication

2016-11-01

李秀芳(1982- ),女,大学,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学。

I207.42

A

1671-3974(2017)01-0014-03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莫言人性
过去的年
风从海上来
爱如莫言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莫言:虚伪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