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子恢群众工作思想述论

2017-03-08宋凌迁

关键词:邓子恢群众观点立场

宋凌迁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邓子恢群众工作思想述论

宋凌迁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邓子恢是中国共产党农村与群众工作的卓越组织者与领导者,在其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工作中,一直保持着群众工作重要性的强烈意识,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理论见解与政策主张。他重视发挥群众的力量,始终把动员群众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中心问题;他注重提高群众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与工作能力,把牢固树立鲜明的群众观点与站稳具体的群众立场,作为群众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他善于运用彻底的群众路线解决群众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各种问题,坚决防止和消除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这些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传承与弘扬的瑰宝。

邓子恢;群众工作;群众路线

群众工作思想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发动群众、要发动哪些群众、怎样处理与群众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思想认识的理论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农村与群众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邓子恢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当年淮北抗日根据地就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邓政委是我们四师做群众工作的专家”[1]193;同时,他善于把从事群众工作的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譬如详细阐述了群众工作基本原则的《在华中群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46年1月14日)、被誉为“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2]的《在中南总工会筹委扩大会上的报告》(1950年7月28日)等专论文章。此外,在他关于农村工作、根据地建设与经济工作等文章中,也散见着许多有关群众工作的论述。这些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从中挖掘并传承与弘扬的瑰宝,对当前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在爬梳相关文献与材料的基础上,欲就邓子恢的群众工作思想作一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群众工作是做一切工作的基本问题

群众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3]而在革命战争时期,群众工作是“革命的最基本问题”,邓子恢认为,“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彻底弄通,工作是做不好的,革命也不会成功。”[4]123可见,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是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基本问题。

首先,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曾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1031在一切工作中,我们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邓子恢在不同时期都重视开展群众工作,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力量的伟大。抗日战争初期,他在开展闽西南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意见中就首先提出,“要彻底认识在抗战中群众力量的伟大”,在战争中,“一切都靠群众来解决”;[6]382抗日救亡运动中,“主力军当然是工农大众,他们在既经觉悟而团结起来之后,将冲破一切困难而坚持到底。”[6]385而后,面对淮北抗日根据地繁重的创建任务,他还指出,“群众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有了群众,我们就能战胜一切;没有群众,我们则一事无成。战争的胜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依靠群众。”[1]206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5]139可见,无论何时何地,群众都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力量,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也来自群众。

中共七大后,邓子恢在《在华中群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集中阐述了发挥群众力量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我们都是赤手空拳,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没有地位,没有力量,如果不发动群众不依靠群众,我们就毫无力量可言。”[4]124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更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把四亿五千万群众发动起来,才有战胜国内外反动势力,而达到革命胜利与人民的彻底解放。”[4]125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之所以有成绩,并迅速发展壮大,其原因也正是“在于能坚持依靠人民自己救自己的群众路线,还在‘五四’时代我党的前身——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就主张到工厂中去到农村中去,……以后党就一直与广大群众建立密切联系”[4]124。在他看来,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赖以成长壮大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其次,动员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中心问题。邓子恢非常注意群众工作中动员群众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中心问题。在中央苏区时期,围绕“发展粮食合作社,巩固苏区经济”的问题,他就把“怎样动员群众”列为“组织合作社的中心问题”[4]42。也就是说,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才能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提供基本的依靠力量。在领导淮北抗日根据地工作时,他曾在部署群众工作时强调:根据地建设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发动和领导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只有使群众获得经济利益和改善生活,才能有效地把农民的大多数组织起来,形成基本群众的政治优势。[1]128而后在抗战胜利的新形势下,邓子恢进一步指出,“放手发动群众,是我党领导革命的基本路线,是群众争取胜利自求解放的唯一方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4]123针对过去党内有些同志不敢放手发动群众而犯大错的教训,他明确指出,群众工作者必须在认清中国革命“敌人”与“朋友”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放手发动群众,使这些群众真正成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坚实基础与可依靠力量。[4]126-127可见,他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住中心环节,突出重点,从而能够推动工作全局的胜利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把群众组织动员起来,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呢?邓子恢认为,“一切应该适合于发动群众”是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总方针,一切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一方针。他进一步指出,譬如军队作战、建立民主政权与颁布法令、统一战线工作以及制定各项政策等,都是为了扫除障碍、减少阻力,创造发动群众的有利条件。[4]125可见,他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发动群众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新中国成立后,他从地方转到中央工作,仍然保持着群众工作重要性的强烈意识,时常深入地方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并习惯于采用过去群众工作的经验与方法来思索和处理国家问题。这不仅是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缘故,也是他善于从战略与全局高度深化对群众工作认识的结果。

二、群众工作者要增强群众观点与站稳群众立场

邓小平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7]257在邓子恢看来,党的群众工作者“如果只有含糊的群众观点,而缺乏明确的阶级立场,那无论他工作如何积极、如何革命,也永远不能成为老练的革命家。”[4]125也就是说,鲜明的群众观点与明确代表一定阶级的具体立场,这是一个阶级自觉的共产党群众工作者必须弄清楚的基本问题。

其一,群众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忠实履行的政治要求和道德准则,也是每个群众工作者必须树立的彻底的群众观点。邓子恢明确指出,“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者应具备的群众观点,这种群众观点是党性的基本内容。”[4]123可见,他拥有着鲜明而又强烈的群众观点,并把它置于中国共产党党性原则的高度去认识,认为这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基本标志。

群众工作者是为群众的利益服务的,要有明确的群众观点。譬如,工会工作者代表工人利益,而现实中的“工人利益有多种,有经济利益,又有政治、文化利益;有当前利益,又有长远利益;有局部利益,又有整体利益。”面对这些互相关联而又互相矛盾的利益,邓子恢认为,“工会工作者,必须处处反映与解决工人的当前利益与局部利益,以取得工人信任,并从而提高工人觉悟。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说服工人照顾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这就易收事半功倍之效。”[4]263-264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8]1883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不能片面强调国家观点而丧失了群众观点。针对一些干部在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严重脱离群众、伤害群众利益的现象,邓子恢痛切地指出,“这几年,有一些干部可以说是毫无群众观点,有些可以说是不顾人死活”,“明明知道这个粮食拿走了这里要死人,为了国家不能有群众,把国家观点和群众观点机械地对立起来,拿国家观点作掩护,来掩护他毫无群众观点”。[9]464-465这在他看来,显然是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是要坚决避免与杜绝的,也足见其对那些丧失群众观点干部做法的愤慨。

其二,群众工作者需具有明确的阶级观点与具体的群众立场。邓子恢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观察与分析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复杂的现象及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邓子恢曾认为,作为一个阶级自觉的共产党群众工作者要有一定的阶级观点,群众工作者在开展农村或城市工作时要根据现实的阶级状况,实行各自不同的阶级政策。例如,“关于青年和妇女的问题,我们也要有阶级观点。如农妇与富家妇女是有区别的,工农青年与地主子弟也有其不同点。这方面我们不能以超阶级的观点来看问题。”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群众工作者对不同对象不能简单化处理与看待,更不能“过分害怕与歧视”,而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去大胆争取,去教育改造。[4]127-128

另一方面,群众工作者要站稳明确代表一定群体利益的具体立场。建国初期,邓子恢针对工会工作者“立场不明确,态度不适当”[4]261等严重脱离群众现象,明确指出“工会不能有第二种立场,而应该明确站在工人阶级利益的立场。工会工作者说话、办事、看问题、提问题、处理问题,都应该从这个立场出发。”[4]258工会“不仅不应代表资方,替资方说话,而且与公营企业的行政人员及政府人员的立场,也应有所不同”[4]260。他还进一步指出,工会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及政府人员虽然基本立场(即“都为了国家”)是一致的,但在具体问题上必须各人站稳自己的立场。对此,他还特别说明,“为了团结工人,搞好生产,工会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这种不同立场不同态度的分工,是完全必要的,有利的。”[4]259也就是说,工会不能与企业行政或政府混为一体,工会工作者应从维护工人利益出发,帮助企业行政及政府方面改变“过分降低工人的薪资福利,过分提高劳动条件”以及“做出对工人不利的规定”。[4]258显然,他能真正站在工人群众立场上着想,是因为对群众有真挚感情。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具体立场”问题,尤其是公营企业中工会与企业行政立场不同的认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是很大胆也颇具独创性的见解。

由上观之,群众工作者不仅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而且还要明确站稳代表一定群体利益的具体立场,维护好本群体的切身利益,使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邓子恢这些关于群众工作者基本要求的观点,是符合当时具体实际与国情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毛泽东有关学说思想的,并且经受了时间考验。

三、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执行彻底的群众路线,防止脱离群众倾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0]在群众工作中如何才能贯彻群众路线呢?邓子恢曾指出,“刘少奇同志在党章报告中说的很清楚,所谓群众路线,实质上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全部内容都贯穿着这两句话。”[4]265对这一路线,他在回顾闽西苏维埃时期的群众工作时就有深切体会:“在此时取得了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学会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解决了以前从未解决过的许多问题。”[9]13终其一生,他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并用它解决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脱离群众的倾向,坚决防止和消除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首先,注重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确保一切方针决议从群众中来,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邓子恢认为,群众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反映群众的要求与情绪”,因为“要执行群众路线,首先就必须使自己的一切方针、一切决议,都是从群众中来”,而不是靠少数人“坐在机关里空想出来的主观主义的东西”。[4]265在实际工作中,他就是这么做的。他在中央农村工作部十年间,每年都抽出几个月的时间到全国各地农村去视察访问、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生活、农民情绪和农业生产情况。[11]595据他身边工作多年的秘书回忆:群众提出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他都是铭记在心,认真考虑从政策上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会后,他总是要看看农民吃的什么,缸里有多少米,床上的铺盖如何,猪长得怎样,等等。[1]511所以,有人说:“邓子恢同志有许多很好的意见,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才提出来的。”[1]3

此外,邓子恢还十分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对下属强调: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是干部的神圣职责,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沟通与人民群众思想联系的桥梁,一定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不能门难进、脸难看。他还特别交代:“凡找我本人的来访、来信,由我亲自接待处理;找单位的来访来信,由组织出面接待处理。”[1]504正是由于注重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使他在不同时期的农村与群众工作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在今天看来仍十分正确的政策主张。例如:1962年提出时受批判而后证明是正确的“包干到户”主张,在闽西开展土地革命时找到最合适的土地分配方法等。后来,他在回忆早期闽西土地革命经历时指出,“从群众中来的东西,就能到群众中去,而且大体上是合情合理的。”[9]10

其次,善于说服教育,尊重群众意愿,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与命令主义的工作作风,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对群众工作中违反群众意愿的种种行为与后果,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建国初期,针对工会工作中种种违反群众路线的做法,他特别强调,“工会除了说服教育以外,是不可能用别的方法来领导工人的。”而且,说服教育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与工人形成对抗,“在工人没有觉悟的条件下,工会同志要善于等待工人的觉悟,并要能够适当地去迁就他,目的在仍然保持与工人联系,不致脱离工人。等到工人觉悟以后,再去说服工人。”如果在这过程中采取“命令方式行事”,将是“自绝于群众的最危险的办法。”[4]267与此同时,工会工作者“决不能走官僚主义路线,而应该走群众路线;决不能命令强迫,也不能包办代替,而应该依靠大多数群众的自觉自愿”[4]264。在他看来,这是因为人不同于物品、牛马,“人是有思想的,人的一切行动,只能听命于自己的思想。”否则,“就会脱离群众,使自己陷于孤立”。[4]265可见,邓子恢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善于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来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在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邓子恢对“运动太多”的现象深恶痛绝,认为这“违反了群众自愿原则”,“什么都搞运动,经济工作也搞运动,以运动代替了细致的群众工作”,而实际上又并不是群众运动,“而是运动群众”。[9]465他在工作中面对不正之风的直言与坦诚,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坚持与笃定,表明了他总能从群众的立场和视角来思考与看待问题,具有极强的党性与原则性,表现出一位务实为民、无私无畏的革命家政治本色。

再次,敢于坚持真理,公正无私,坚守时时处处为民着想的公仆情怀,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邓子恢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长期间,曾因“农业合作化速度问题”“包产到户问题”等与毛泽东意见相左,而遭到错误批判。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主张,仍悉心关注党的农村工作,仗义执言,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事当前,不要考虑自己的“乌纱帽”,应该先考虑群众,没有群众,我们等于个零。1961年春,邓老对公社化时期大办公共食堂进行了调查,并向毛泽东写出报告,大胆地提出公共食堂有害无益,必须拆散![1]511邓子恢这种无私忘我的满腔真情,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坦荡的胸襟与赤忱的情怀。

此外,邓子恢在实际工作中处处为民着想,公正无私。比如,在中央苏区发展粮食合作社的过程中,他为了保护群众利益,特别强调合作社办事人“一定要选择忠实可靠活动分子,合作社账目一定要清白,要使群众加入合作社,的确得到利益。”[4]42可见,他总是能以群众的利益为准绳,从工作的细微处抓落实,彰显其为民情怀。

邓子恢曾说过:一生一世干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文化大革命后,他身处困境,仍不忘群众。在逝世前,他曾多次对身边的人说:“政治挂帅不是万能的。中国农民是现实主义者,有了利益就有积极性;没有利益就没有积极性。中国总有一天要实行包产到户的。”[1]510这种认识与判断,是他基于当下政治与民情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切洞察,也是对他一生深厚的为民情怀的有力诠释。

总之,邓子恢的群众工作思想,说明了群众工作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指明了党的群众工作者必须增强群众观点与站稳群众立场,阐明了党要防止与消除脱离群众危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永葆党性本色。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民本观的传承与超越。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群众工作的对象、内容与环境等与他工作的时代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工作也有着不同特点。但是,他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的群众工作思想与精神品格,仍对我们在新时期防止和消除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着的脱离群众等危险,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素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1]《回忆邓子恢》编辑委员会.回忆邓子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何钢.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重读邓子恢同志《在中南总工会筹委扩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1(2).

[3]习近平.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N].人民日报,2011-02-24.

[4]邓子恢.邓子恢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蒋伯英,主编.邓子恢闽西文稿:1916-195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7]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9]邓子恢.邓子恢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3(7).

[11]《邓子恢传》编辑委员会.邓子恢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校 刘正花

D261.1

A

2095-0683(2017)01-0037-05

2016-11-13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项)(JA10388S);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SS09046)

宋凌迁(1980-),男,福建屏南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邓子恢群众观点立场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解放战争期间在三大战略区都任过副职的邓子恢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邓子恢之子忆父亲
邓子恢毛泽东能托付妻小的人
谨以此文纪念邓子恢诞辰120周年邓子恢发中国农村改革之先声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现代语录
牢记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