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08张刚
张刚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刚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片面强调工作的技术性和程序完整性,缺少对学生发展性问题的分析研究,这种现象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被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泛化等不良后果,严重削弱了学生管理的育人功能。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辅导员在管理育人意识、管理育人方法、管理育人能力和管理育人态度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高职院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制度不完善、不合理方面的客观原因。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和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以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管理育人;辅导员
管理育人作为高校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把“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1]。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基本工作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理应做到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发挥管理和育人的双重作用,推动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步提高。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管理育人方面却存在着重管理、轻育人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辅导员在管理育人意识、方法、能力和态度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高职院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制度不完善、不合理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管理工作出现被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泛化等,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反思。
1 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学生管理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管理育人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管理育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面对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强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强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就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管理育人意识、方法、能力和态度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育人意识薄弱
意识决定行为,辅导员是否有强烈的管理育人意识决定其是否能克服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将育人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学生纪律性和学习积极性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较差,辅导员需要耗费更多时间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例如,关注和处理学生的课堂纪律、宿舍卫生、学生间矛盾和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另外,一些常规性的事务,如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定、学期考核评优、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学生实习和就业等也会耗费辅导员大量精力,导致辅导员无暇过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更谈不上主动挖掘管理内涵。同时,由于内容丰富的育人活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素材,但是工作效果没办法在短期内体现出来,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安全性的保障和完成常规性事务的时效上,导致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逐步成为确保学生安全的“安保人员”和应付日常事务的“工勤人员”,学生管理偏重技术性和程序完整性,缺少对学生发展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所以学校政策的导向性也导致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重常规事务管理,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1.2 管理育人方法陈旧
管理方法是指实现一定管理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等,辅导员的管理育人活动需要以具体管理内容为载体,采取合适的方法、合理的途径和科学的程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抵学生内心,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目的。要达到上述目标往往需要辅导员挖掘工作中典型事物的内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受到教育,这个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没有将管理和育人有效结合,出现管理和育人“两张皮”的情况;有的辅导员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注重事后教育而忽略事前引导和预警;有的辅导员采用空洞或灌输式说教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还有一些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注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忽视学生享有的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导致学生对学校管理措施理解不到位,进而影响管理工作的成效,更谈不上达到育人的目的。
1.3 管理育人能力低下
管理育人能力是辅导员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需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与辅导员工作关系密切的理论知识严重缺乏,且大部分辅导员从业时间短,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入职后又没有经过系统行业培训和相关专业课程学习,造成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2],对学生中出现的多元价值观不能给予有效引导,对一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对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因思想、心理或情感引起的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择业方面出现的困惑不能给予有效指导等,致使工作时效性差,纰漏频现甚至酿成严重安全责任事故。上述问题的出现反映出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也必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育人的效果。
1.4 管理育人态度不端正
态度是人的意愿、想法和价值观等在工作中的外在表现。辅导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其管理育人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目前,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仅把辅导员作为一个过渡岗位,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没有倾注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岗时间超过预期的转岗或升职时间后极易出现职业懈怠现象,甚至带着负面情绪应付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非但不能保证管理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对学生的安全管理造成隐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部分高职院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没有及时健全辅导员岗位制度,明确辅导员职责,没有将保障辅导员权益的政策落实到位,导致辅导员工作过于繁琐和繁重,而待遇和地位相对较低,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将转岗和升职作为辅导员的唯一出路,也不利于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2 解决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基本工作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其目的就是育人,这就决定了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核心目标来展开。同时,随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育人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增强管理育人意识,改进管理育人方法,提高管理育人能力和端正管理育人态度,同时也需要高职院校优化健全相关制度,为辅导员开展管理育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1 健全管理制度,增强辅导员管理育人意识和改进管理育人方法
学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在逐渐增多,还产生了很多之前没有的新情况,例如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突发事件、心理问题增多,就业压力持续存在等[3]。面对日益复杂的学生事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逐年增加。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学生管理体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同时重视学生服务中心建设,集中处理服务性事务,减轻辅导员服务性事务的负担,使辅导员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系统研究如何挖掘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提高管理育人效果。
高职院校辅导员也要客观看待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纪律方面的不足,不断增强管理育人意识,在制定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合法还要合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议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制度前,要向学生阐明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即要向学生讲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和对他们素质提高和行为养成的重要作用;在制度实施中,把握好制度的原则性和执行的灵活性,注意对实施过程的跟踪和实施后的总结,让育人贯穿管理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想、能力和素质随着管理的实施不断得到提高。
2.2 提高管理育人能力
辅导员的管理育人能力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得到锻炼提高,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相关要求,有计划地为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提供思政教育、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组织辅导员开展经验交流、专家讲座和外出考察学习等,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育人能力。辅导员也要善于总结在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常规事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将其内化为自身管理能力。同时,面对近年来以移动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带来的冲击,辅导员还要提高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及建议。
2.3 端正管理育人态度
辅导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其对管理育人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努力程度等,进而影响到管理育人效果。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看待管理育人在促进大学生素质养成方面的独特作用,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己任开展工作。
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在端正辅导员工作态度方面起着导向性作用,要把辅导员职业化理念贯穿到辅导员的选拔聘用、培养教育和考核晋升的各个环节,解决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的问题。要把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作为选拔辅导员的基本条件,健全辅导员岗位退出机制,逐步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辅导员队伍。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评晋升制度,允许辅导员既可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又可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行政职务,以拓宽辅导员职业上升空间,用制度稳定辅导员队伍,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端正其工作态度。
管理育人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实践活动,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健全相关制度,为辅导员管理育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更需要辅导员自觉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把育人活动贯穿管理工作的始终,增强管理育人意识,改进管理育人方法,提高管理育人能力和端正管理育人态度,投入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努力开创管理育人工作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柳连忠,翟藏库,裴淑娥,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76-77.
[3]尹晓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99-102.
G640
A
1671-1246(2017)14-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