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移动网络设备使用状况与应对
——基于儿童谈话结果的编码分析

2017-03-08宋爱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网络设备小班微信

宋爱芬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教育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2.东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长春130024 )

学前儿童移动网络设备使用状况与应对
——基于儿童谈话结果的编码分析

宋爱芬1,2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教育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2.东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长春130024 )

为掌握学前儿童移动网络设备的使用状况、功能意识和使用环境,采用半结构谈话法,对某地级市大规模民办幼儿园的53名幼儿进行了个别谈话。结果发现:幼儿接触移动网络设备提前但自助使用最低年龄为4.5岁左右;手机游戏成为学前儿童普遍喜欢的新型玩具;年龄是制约学前儿童对网络设备使用水平的突出因素;家庭成员的媒体素养是影响学前儿童使用网络设备的环境因素。建议:提高家庭成员媒介素养,为学前儿童提供正确的示范和支持;改善使用环境,研发适合学前儿童的网络教育产品;开展实证研究,为学前网络教育与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移动网络设备;学前儿童;谈话法

一封海南小学生写给父亲的信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信中谈到由于爸爸总是盯着手机而无暇顾及从学校回家的孩子,令孩子十分伤心并发出“你都快成手机的爸爸了”[1]的无奈呼喊。成人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和游戏世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可能被儿童模仿进而出现网络行为偏差。沈彩霞考察了3-6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对其网络行为和情感体验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儿童日常心理需要满足越多,儿童对互联网期望使用的时间和实际使用时间越少,且有更多的网络信息行为,更少的网络娱乐行为。”[2]

移动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如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与加速普及,为学前儿童使用移动网络设备提供了机会。“学前儿童作为网络使用的新生群体,亟须密切关注。”[3]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70%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在家中使用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4]。截至2010 年,美国有23%的5-8岁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同时使用 1 种以上的媒体。*参见RIDEOUT V,FOEHR U,ROBERTS D,GENERATION M著《Media in the Lives of 8 - 18 Year Olds》, 载《Executive Summary》,The Henry J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出版,2005年。尽管受认知成熟度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学前儿童还不能科学理解互联网的存在,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初步意识到互联网的强大,萌发网络意识,产生探究的兴趣和使用需要。有鉴于此,须关注学前儿童网络使用状况、使用内容和使用环境,研究网络使用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社会技能提升、行为学习以及思维方式转变的影响,为改善学前儿童网络使用环境,研发网络服务项目提供参考。

一、 研究方法

2017年5月对某地级市1所大规模民办幼儿园小、中、大班随机抽取的53名幼儿进行半结构化谈话。其中,小班23人(男童8人,女童15人),中班21人(男童6人,女童15人),大班9人(男童5人,女童4人)。由主班老师向幼儿介绍访谈者,并带领幼儿走到访谈者身边;等幼儿与访谈者熟悉后,开始围绕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与幼儿一对一谈话,谈话全程进行了录音。

与幼儿谈话的主要内容:家里谁有手机,你会不会用手机打电话,手机能干什么(功能);知不知道微信?用微信能干什么?会不会发微信?用手机微信和谁聊天或视频过吗?和什么人视频?玩过手机上的游戏吗?玩过哪些游戏?爸爸妈妈允许你玩手机游戏吗?为什么?如果允许玩游戏,你会怎么玩?

二、 谈话资料编码

由学前教育专业3位本科生对谈话录音进行文字转换,从转换后的文字材料内抽取出三个问题类目:手机使用、微信使用和手游使用。手机和微信使用的二级类目包括使用经历、功能认知与使用能力;手游使用的二级类目包括使用经历、使用能力与环境支持。请学前教育专业两位教授对抽取出的类目进行审核,在保证分类效度后。依分类目录,对文字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三、 研究结果

(一)幼儿接触移动网络设备提前但自助使用最低年龄为4.5岁左右

从谈话结果看,样本儿童报告父母双方都有手机的为100%。其中,与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报告爷爷或奶奶也有手机,大多数仅有一部手机;有7人次(13.2%)报告有手机手表(一种具有监控与定位功能,仅能拨打设定号码、可戴在手腕上的儿童手机),说明城市幼儿全部有接触并使用手机的条件。但从手机自助使用(即儿童不用他人帮助,独立使用)看,小班幼儿全部报告不会用(手机拨打电话),中班有18人次(85.7%)报告会拨号打电话,有12人次(57.1%)完整报告了父母的电话号码,大班有9人次(100%)报告会用手机打电话。对于手机功能的认知,除全部报告“打电话”外,依次为玩游戏(小班13人次,55.6%;中、大班均为100%)、看电视(小班4人次,16.7%;中班和大班均为100%)、微信(小班3人次,13%;中大班均为100%);小班3人次提到“买东西”、中班4人次(19.1%)提到“导航”、大班有3人次(33.3%)提到练习架子鼓和听故事。说明幼儿独立使用手机的经历主要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即4.5岁左右;幼儿一旦开始使用手机,主要使用手机的娱乐和交往功能,如玩游戏、看动画片、打电话、使用微信语音或视频。

(二)手机游戏受到学前使用者的普遍喜欢,成为新型游戏活动

小班幼儿(3-4岁)有13人次(55.6%)报告会玩手机游戏,中、大班(4.5-6岁)幼儿全部报告会玩手机游戏。游戏类型与年龄有关,小班幼儿报告的游戏类型是画面绚丽、人物卡通、初级挑战和及时奖励的简单游戏,如小猫游戏、魔幻陀螺、恐龙游戏和小斑龙等。中班幼儿报告的游戏类型趋于复杂、难度明显增加,如悟空识字、切水果、宝宝巴士、皇帝争锋、超市游戏和上班游戏等。大班幼儿报告除了玩娱乐性单机游戏外,还会跟家长一起玩网络游戏,有3人次(33.3%)报告会玩王者荣耀这款网络游戏,明显受到周围成人的影响。小班报告“更喜欢手机游戏”“更喜欢玩具”“玩具和手机游戏都喜欢”的分别为7人次(30.4%)、4人次(17.4%)和2人次(8.7%),中班和大班幼儿报告“都喜欢”的比例分别达到被调查者的89.1%和93.4%,说明电子游戏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接触过电子游戏的幼儿几乎都会被游戏界面和游戏程序所吸引,“手机”已成为幼儿喜欢的“新玩具”。

(三)微信正逐渐成为幼儿的新型社会交往工具

由于微信能够实现“立体式”交流,抚养者一般不会拒绝幼儿使用微信,还会为幼儿使用微信提供方便,如帮其打开微信对话框,教会其语音和点开视频的方法,这种支持环境让儿童在3岁前就有微信使用经历。从谈话资料看,小班幼儿有15人次(65.2%)报告使用过“微信说话”和姥姥/奶奶“视频”,中班幼儿全部报告使用过微信与外地的亲人视频,大班幼儿有5人次(55.5%)报告能自拍视频传给家人或发图片给家人看。可见幼儿入园前就有使用手机微信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5-6岁逐渐由被动使用转变为自主使用。幼儿由于大多未掌握拼音,故只能借助于手机或电脑的语音或视频功能与对方交流。大班幼儿形成了自助使用的意识和能力,能初步利用微信进行图片和视频发送,体验微信的工具作用。

(四)抚养者的网络意识和媒体素养影响幼儿的移动网络设备使用

从幼儿谈话结果可知,抚养者中祖父母和母亲一般会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小游戏,但父亲相对宽容和支持。在小班幼儿的陈述中有7人次(30.4%)谈到“妈妈不让我玩”,大班有5人次(55.6%)谈到妈妈把自己下载的游戏删掉了。大班有4人次(44.4%)提到“爸爸帮我下载一些游戏让我玩,如种东西、投篮、给小猫穿衣服”“我自己下载一些游戏,被妈妈删了,但爸爸没删”。但也有部分祖父母允许孙辈摆弄自己的手机,对孩子玩手机上的游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班有6人次(26.1%)谈到“奶奶管不了我(玩游戏)”,说明隔代抚养的确存在娇惯和纵容,对幼儿玩手机不能下决心管。抚养者限制幼儿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理由,小班有6人次(26.1%),中班有7人次(33.3%),大班有9人次(100%)提到“怕伤害我的眼睛”和“怕得近视眼”。

有5位(23.8%)中班幼儿谈到“爸爸总看手机,啥也不动,也不和我玩,我很生气”,有6位(66.7%)大班幼儿说“爸爸妈妈不让我看手机,可是他们总爱看手机”。3位(33.3%)大班幼儿说“妈妈总打电话,总打电话,都不管我,我就不高兴了”,经事后了解,其中一位女孩的妈妈是做电商的,不得已长时间使用手机。也有11人次(20.8%)主动谈到“爸爸妈妈打电话,是工作”,表达了他们对成人长时间使用手机的理解。

如果家长将移动互联网视为学习工具,就会鼓励孩子积极接触网络并指导孩子利用教育类软件进行学习。如果家长把手机当作打发时间的玩具,也会给孩子一个同样信号。一位父母都是部队医生的大班女孩说“因妈妈早早就出门了,要求我5分钟吃完饭,我就用自拍杆拍视频发给妈妈看,我在5分钟内吃完饭了”,该幼儿说自己能发图片和视频,记住了家里平板电脑的密码,自己能进入平板看动画片、玩游戏。还有一位妈妈是公务员的大班幼儿说:“妈妈用手机给我下载了很多故事,让我晚上自己睡觉的时候听。我还能用手机练习架子鼓,我打架子鼓打的可好了。”但与她们同班的一位男孩不大能听得懂访谈者所提问题,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他说“爸爸光玩手机游戏,不动。我不想玩手机,也不会玩”,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开始动,一会儿就跑走了,他的主班老师说该生的爸爸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稳定职业,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都不愿意学”。

四、 讨 论

(一)使用时间前移,手机成为学前儿童的新型交往和娱乐工具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网络设备借助成人的行为示范和主动指导,已经走进学前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的新型交往和娱乐工具。小班幼儿就能学会操作手机上的简单游戏,成为电子游戏的早期用户。幼儿电子游戏操作简单、画面立体、内容生动、内含博弈,游戏过程能够锻炼幼儿的工作记忆和心理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成就动机,体会游戏带来的快乐。也正是由于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心理依赖,对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二)年龄是制约学前儿童对网络设备使用水平的突出因素

3-4岁的幼儿对手机使用普遍回答“我不会”,但几乎都知道手机是打电话的,多数能借助成人,利用微信进行语音聊天或视频通话。部分5岁后大班幼儿能自己打开微信的对话框发送语音或图片。小班幼儿几乎都有借助网络视频通话的经历,但报告能力有限,而中、大班幼儿不仅能清楚报告还能自助使用的比例更高,可见,学前儿童网络设备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年龄效应。幼儿的心智水平必须达到手机等设备的基础操作要求才能够自助使用,能够自助使用并有可控感才能激发出幼儿的兴趣,而这些都与幼儿的年龄有关,受到年龄所代表的心智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家庭成员媒体素养是影响学前儿童网络设备使用的环境因素

在儿童谈话中发现,家庭成员对幼儿借助手机或平板电脑刷微信和玩游戏的行为大多采取支持并限制的模式。一方面为幼儿打开页面或下载一些有趣的游戏,另一方面也控制幼儿的使用时间。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引导幼儿手机使用行为的方式有关,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多数能为幼儿选择游戏并指导游戏方式,同时给予游戏时间限制。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或者不允许幼儿玩,或者放任幼儿玩,部分年轻家长甚至把手机作为哄孩子的手段。

成年使用者对移动网络设备的功能选择与其媒介素养有关,由此造成新媒体被儿童使用的方式不同。家庭成员的手机使用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儿童能观察到成人在用手机干什么并尝试模仿,从而习得成人的使用模式。与儿童的谈话中发现,如果家长能够有选择地合理使用手机,则孩子不仅能说出很多手机的功能,而且报告其使用手机信息功能的频次更高。如果家长无限制使用手机的娱乐功能或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弱,则孩子能说出的手机功能大多为“玩游戏”和“看电视”。

五、 教育建议

(一)成人以身作则,为学前儿童使用网络设备提供合理示范和支持

首先,家庭成员应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成人应将手机定义为生活工具而不是娱乐消遣的玩具,要有选择、有节制地使用;接打电话要遵守文明礼仪,不恶语伤人;不参与网上赌博、传销等非法活动。其次,家庭教育要走出网络危害论的误区,引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了解手机和电脑的功能,逐步教会孩子使用这些功能。家庭成员还可为孩子创造使用网络的条件,并教给他使用微信、QQ的语音和视频功能。还可帮助孩子从网上下载一些益智游戏、动画片、绘本故事让孩子使用,购买一些网上教育项目让孩子学习。第三,家庭成员要引导孩子学会控制使用手机等网络设备的时间。可用钟表提醒,对控制失败的行为,可通过递减下次使用时间加以惩戒,对控制成功的行为要进行表扬奖励。应让孩子在成人在场的时候使用,即可提供帮助也能监督孩子使用。

(二)改善使用环境,研发适合学前儿童的网络教育产品

网络已渗透到学前儿童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儿童互联网市场的开发速度却严重滞后,即便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也鲜有基于学前儿童需要的设计。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2012年的预计,儿童游戏和儿童在线教育相关的互联网应用市场将成为互联网竞争的垂直市场之一。*参见中商情报网《2013-2017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于2012年9月4日上传,2017年10月1日引用。http://www.askci.com/reports/201209/0417256167537.shtml。亟须开发融合“娱乐+教育”双元素的儿童在线教育应用平台,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电子游戏、图书等产品。学校要为学前儿童使用移动网络设备提供有效支持,如向家长推介幼儿游戏、故事、动画片和学习软件,建立班级微信群,鼓励幼儿利用微信与同伴交流;开发园本课程,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认识并学会使用移动网络设备等。

(三)开展实证研究,为学前儿童网络教育与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青少年与互联网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我们需要理解青少年如何使用网络产品以及不同的使用对其发展带来的影响。1987 年 Mc Clurg 和 Chaille就提出了电子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空间能力的观点。*参见McCLURG, P A 和CHAILLE, C著《Computer games: environments for developing spatial cognition?》,载《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1987年第3期,第95- 111页。Lisi 和 Wolford的实验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并指出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参见LISI R D和WOLFORD J L著《Improving children’s mentalrotation accuracy with computer game playing》,载《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年第3期,第272 -282页。但更多研究还是聚焦于网络使用的消极面,如损害视力发展和身体健康、弱化逻辑思维能力、挤占与家人沟通时间,还有网络色情暴力的毒害等。2012年周宗奎等认为:“婴幼儿使用媒体的效果受到收看情境、媒体材料特点、婴儿自身个性特点等因素的调节和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将婴儿接触媒体的时间与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考虑。”[5]2010年Courage 和 Howe也建议将使用媒体时间与材料内容( 教育类或动作类) 、材料形式( 互动或非互动) 、个体认知发展水平、媒体偏好和动机、收看情境( 与父母一起收看) 等因素结合起来开展研究,*参见COURAGE M L和HOWE M L著《To watch or not to watch: Infants and toddlers in a brave new electronic world》,载《Developmental Review》,2012年第 2期,第101-115页。从而为媒体与婴儿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近30年,围绕网络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仅有少数是针对小学生*参见梅龙《互联网对儿童收视习惯的影响研究》,武汉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参见余阳《儿童网络使用行为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或特殊儿童的*参见王琨《网络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负面影响研究》,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对学前儿童的移动网络设备使用的实证研究则很少。根据本研究的谈话结果,学前儿童接触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的年龄普遍前移,中班和大班几乎都有使用网络交往和娱乐工具的经历,4.5岁左右为自助使用的转折年龄。为此,亟须开展学前儿童移动网络设备使用状况和使用环境的大范围研究,分析网络服务对幼儿心智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路径,为开展幼儿网络教育、开发学前儿童网络服务项目提供可靠依据。

[1] 澎湃新闻. 海南10岁男孩写作文希望爸爸放下手机: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EB/OL].(2017-4-4) [2017-5-12].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62225.

[2] 沈彩霞.儿童心理需要满足对网络行为及情感体验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13:57-58.

[3] 沈彩霞,刘儒德,王丹.儿童网络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人格的调节效应[J]心理科学, 2013(5):1140-1145.

[4] VANDEWATER E A, RIDEOUT V J, WARTELLA E A, et al. Digital childhood: electronic media and technology use among infants, 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J/OL]. Pediatrics, 2007,119(5):e1006-e1015.

[5] 李卉,周福兴,范颖平,周宗奎.媒体与婴儿的认知发展[J].心理科学,2012(5):1113-1118.

PreschoolChildren’sUseofNetworkDevicesandItsCountermeasures——BasedontheConversationwiththeChildren

SONG Ai-fen1,2

(1.School of Education,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2.School of Psycholog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study aims at knowing the network devices use, the func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using environ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Adopting the semi-structured conversation method, we talked with 53 children from a large scale private kindergarten in a prefecture-level city.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infants get to touch the network devices earlier, but they still cannot use those devices by themselves before the age of 4.5; the preschool children generally favor the mobile phone games; their age exerts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e on their use of those devices. The Media Literacy of the family member is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of their use of network devices. Suggestion: To raise the Media Literacy of the family member; to offer the proper demonstration and support to the preschool children; to improve the using environment ; to work out proper network education product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to do the empirical study and offer the basis for internet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thechildren.

network devices; preschool children; conversation method

格式:宋爱芬.学前儿童移动网络设备使用状况与应对——基于儿童谈话结果的编码分析[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6):117-121.

2017-10-05

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Hnjg2017-47)

宋爱芬( 1968 - ),女,河南扶沟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201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入学准备及网络心理学。

G610;B844.12

A

2096-3122(2017) 06-0117-05

10.13307/j.issn.2096-3122.2017.06.19

(编校:何军民)

猜你喜欢

网络设备小班微信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一种基于C# 的网络设备自动化登录工具的研制
微信
微信
微信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