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粤琼民间故事中的海洋想象
2017-03-08杜伟
杜 伟
(1.海南师范大学 a.初等教育学院 b.文学院,海口 571158;2.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论粤琼民间故事中的海洋想象
杜 伟1ab,2
(1.海南师范大学 a.初等教育学院 b.文学院,海口 571158;2.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广东和海南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两地流传着众多有关海洋的民间故事,其中主要有来自海洋的仙佛鬼怪传说和海洋动物传说。这些故事蕴含着沿海居民与海洋的和谐精神,展示了粤琼传统民间文化中对于神秘海洋的诗意想象。
粤琼;民间故事;海洋想象;和谐精神
中华文化在源头上属于内陆文化,夏商周三代对于海洋的记载较少,直到秦汉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疆域面积大大扩展,再加上南方越族等民族的融合,有关海洋的内容开始进入传统文化中。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的《山海经》的作者就认识到人类生存的大地在“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的地理状况,其中颇多关于海洋的描述,虽然充满了神话的荒诞幻想色彩,但也表达了汉族初民对于神秘海洋的最初想象和探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把“海”解释为:“天池也,以纳百川者。”[1]刘熙的《释名》把“海”解释为:“海,晦也、主承积浊水,黑如晦也。”[2]在古人的想象中,神秘的海洋中有超自然的神仙栖息其中,有龙王和诸神,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即有对南海海神的描述:“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3]180秦始皇派徐福赴东海求不死药的故事,更是体现了汉民族对海洋的无穷想象与渴望。在古人的想象中,海洋中还生存着许多奇异的生物,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对东海神兽夔的描写:“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3]173《山海经·海内东经》亦中有对大螃蟹和鱼人的描写:“大蟹在海中。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大鯾居海中。”[3]167同时,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影响下,中国古人对于海洋的想象中还有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渴望与描述。这些特色不但体现在历代的文字记录中,也体现在沿海各地的民间故事中。
“南海作为中国四大外海之一,拥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从古至今,南海的地理位置都相当重要。在古代,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经过区域,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现代,南海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了它的地理位置上,更多地体现在它丰富的海底资源上”,“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传播文化”。[4]在民间故事中,东海是蓬莱岛神仙的栖息地,南海则是有着更为神秘的海外仙怪和奇异生物,如龙王、鲛人的传说。
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是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因此中国南海沿岸有三个省份:广东、广西和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在北部湾与南海相邻,广东省和海南省构成了南海海岸的主体,两省区域内亚热带海洋面积广大,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省份,都受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响。1988年之前,粤琼同属于一省,文化的血缘关系较为接近,至今两省流传的有关海洋的民间故事篇幅众多。这些故事蕴含着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海洋风物、环境的了解和诗意想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海洋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 济世解困:与海洋有关的仙佛神怪
在粤琼两地有关海洋的民间故事中,海中的神仙鬼怪形象众多,根据对人类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类。济世解困的神仙佛祖是人民对乐观命运的希望与祈祷,祸害人民的妖魔鬼怪则是自然界中不利于人们生活的破坏因素以及社会上祸害人民的反动力量的指代物。
正面的仙佛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济世解困,帮助人们脱离苦难的仙佛,如妈祖、黎母、南海观音菩萨、南海老人、南海神、五指山大仙、祝融、八仙、鲍姑、仙女等,另一类则是和人类产生了爱情的仙子和仙女,如龙太子、龟女婿、龙公主以及海螺姑娘、鱼姑娘等各类仙女。
妈祖虽然祖籍在福建,但是也多次出现在粤琼两地的民间故事中,她指引航向,保佑平安,斩妖除魔,解民倒悬,成为沿海人民的守护神。 “在海上活动中产生的海神崇拜,包括妈祖、伏波、南海神广利王、昭应(番神)、飓风神、鲁班大师等,在海南占有崇高地位。如妈祖庙在岛上甚多,名称也不一致,光绪《崖州志》记,崖州有6座、儋州有4座,其他州县难以历数。”[5]在广东沿海和海南有众多的妈祖庙,两地关于妈祖护佑人民的民间故事更多,如广东民间故事《天后娘斗倒海龙王》中的天后娘娘惩罚了企图淹没村寨的海龙王;《鲤鱼石的传说》中的观音打败侵占陆地的龙王;《北斗七星》中南海观音和南海老人为七兄弟指明了消灭三角魔鬼的道路,使得南海消除了迷雾,渔民恢复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伏波将军与汉铜鼓》中的南海神(赤帝)指点马援找到神奇的铜鼓,平定了交织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海南民间故事《双女石》中善良的仙女为了消灭残害渔民的恶龙,甘愿化为礁石保护渔民。《椰子的故事》中的龙王太子为了解除人类的干旱,施雨不成,舍身化为甘甜的椰子树。这些仙佛都有高强的法力和善良的性格,济世解困,造福黎民,在粤琼沿海居民的民间信仰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民间信仰中的“守护神”。
人类和来自海洋的仙佛产生爱情的民间故事在粤琼两地流传颇多,这一方面体现了民间“万物有灵”型的“原始思维”,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民间对坚贞爱情在道德上的赞扬和褒奖。广东民间故事《龙女》中的龙王小公主为了人间爱情拒绝父王的命令,和丈夫儿子化为终身相依的礁石。《涨海图》中的龙王公主报答黄贵的救命之恩,救了落水的黄贵,帮助他完成了南海的测绘,因为仰慕他报效国家的忠义,两人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海南民间故事《海螺姑娘》《孤儿和龙女》故事中海螺仙女和龙王公主都向往人间的生活,和凡人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些来自海洋的仙女和内地民间故事《天仙配》中的来自天庭的七仙女、《白蛇传》中来自西湖的白蛇、《牛郎织女》中来自天庭的织女一样,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憧憬。但是地域不同,因物生化,沿海的渔民熟悉的是海螺和鱼等水生动物,所以它们成为故事的主角;而在内陆地区,狐狸、鱼、蛇等富于阴柔美的动物成为民间故事中的性爱想象对象,这一点在《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中最为常见。
来自海洋的妖魔鬼怪在粤琼民间故事中也较多出现,其负面形象的构思起源和面貌特点也是与地域的自然情况密切相关,符合描述对象本身的规律。如海南民间故事《螃蟹精》中就把常见的海螃蟹张牙舞爪的可怕形态和邪恶的本性联系起来,它身躯巨大,“吃人无数,为霸一方,弄得南沙、西沙以及海南岛的老百姓鸡犬不宁”[6]7。即使它被雷公砸死后,其仍然“阴魂不散,它肚中的黄水不断地流了七天七夜,变成了倾盆大雨,海面不断上升,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淹没了许多,上面的居民只好坐船逃难到了海南岛,和海南岛的居民一起形成了黎族的祖先”[6]8。有趣的是广东民间故事《沉七洲的传说》则把南海群岛的淹没归责于水神共工和风神风氏这夫妻两人。在故事中,他们用洪水和飓风涂炭生灵,最后被火神祝融击败。在《妖婆和风袋》中,风氏被渔民吴大伯无意中释放出来,为了百姓免遭灾害,勇敢的吴大伯冒死把她的武器掷入海中,使其无法掀起风浪。
台风和迷雾是渔业和航海业的灾害性天气,在粤琼民间故事中,这两种天气被拟人化为两个魔怪。海南民间故事《台风的传说》把台风描述为生有巨大翅膀的妖怪:“台风精像一只巨大的鹫鹰,两只翅膀像两堵高大石崖,有万钧之力,一扇就要刮起翻天覆地的大风。”[7]广东民间故事《北斗星》中则把南海迷雾的元凶设想为“有一颗冷酷的心”的“三角魔鬼。”[8]3
和其他地区的民间故事一样,这些妖魔鬼怪最后都被人间英雄或者仙佛战胜了,人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虽然有的故事是悲剧性的,英雄牺牲了生命,但是最后的胜利终究属于人类,这是民间乐观精神的表达,也是人类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和对幸福生活的诗意祈祷。
有趣的是在粤琼民间故事中,作为仙佛的龙王和雷公具有双重性格。在有的故事中,他们是正义化身、积极造福人民的正面角色;在有的故事中却又是残暴无道、残害生灵的反面角色。这些人物的多重性格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复杂人性的深刻认识。
广东民间故事《龙海天的传说》中的老白龙为救黎民干旱,私降泪雨,被玉帝斩首也毫不后悔;同一故事中的龙王却是反面角色,阻挠老白龙的善行。《宝葫芦》里的南海龙王重报恩讲信义,其女儿被林忠所救,慷慨赠与宝葫芦。《涨海图》里的南海龙王也是知恩图报,成全了女儿与黄贵的爱情。但《龙女》中的南海龙王却是破坏女儿婚姻的罪魁祸首,不同意女儿嫁给渔民,竟然残忍地把女儿一家变为海上的礁石。海南民间故事《牙龙湾》和《仙井与镇妖石柱》中海龙和南海龙王也是危害人类的形象,它们兴风作浪,淹没村庄,一个被英雄消灭,一个被南海观音降服。
雷公信仰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较为流行,两地都有很多雷公庙,这与地处亚热带,雷雨较多有密切关系。黎族民间故事《黎母山的传说》中,构思了雷公孵化蛇卵诞生黎母的故事,把雷公敬奉为本民族的护佑之神:“每年的三月初三……雷公都会来到黎母山,打下一声春雷,使得万物苏醒、欣欣向荣,也保佑黎族人民生活快乐。”[9]《螃蟹精》里的雷公也是正义之神,他劈波斩浪,消灭了为非作歹的螃蟹精;《雷公为什么在天上叫》中的雷公却是一个危害人间的“邪神”,结果被人类施计活捉,在侥幸逃脱后又被砍伤了一只脚。
龙王和雷公在粤琼民间故事中还充当着被调侃的对象。广东民间故事《三戏龙王》中的农民卢良为了骗龙王降雨,假意要唱大戏和上供人头,贪婪而愚蠢的龙王信以为真,上当后又派蟹将、龟丞相甚至自己亲自去抓捕卢良,但都被智慧勇敢的卢良吓走。“从此,龙王再也不敢与卢良为难了,卢家村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起来。”[8]226
雷公虽然是海南人民尤其是黎族的敬仰之神,但也是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被调侃的对象。《雷公藤的传说》中的雷公形象就非常有趣味,黎族青年打占和天上的雷公是好朋友,但是雷公利用做客时偷走了打占的豹尾巴和藤条,打占追赶到南天门,“雷公被夹在门缝哇哇直叫,使劲地往门里钻”[6]15。打占砍掉了雷公的左脚,被剁烂烧熟的脚最后变成了一种植物——雷公根。看到别人的玩具就想拿走,还死活不还,这不正是一个调皮捣蛋、真实可爱的顽童形象吗?
对神佛的调侃和捉弄,正是民间狂欢精神的体现。民间故事中乐观自信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吝啬鬼和财主、皇帝和贪官污吏的捉弄上,更体现在对神佛的不敬和调侃上。《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也体现在他对神佛的“大不敬”的游戏态度上,他与佛祖打赌时拉了一泡热尿在佛祖手心,佛祖座下的阿傩、伽叶传经时竟勒索唐僧,被悟空举报后佛祖还为他们辩解。这与佛教提倡的慈悲无求的精神构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些幽默的情节其实是作者对神佛的讽刺和嘲弄,隐含着民间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粤琼民间故事中对海神或者龙王、雷公等的调侃和戏弄,正是劳动人民对自身力量自信和乐观的外在表现。在捉弄神佛的幽默笑声中,听众特别是儿童听众就会祛除对神佛的敬畏心理和宗教的阴影,生活在快乐的世俗生活氛围里。
二、 诗意海洋:风物传说的亚热带海洋特色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期从事种植业和捕捞渔业的沿海居民对海洋的动植物非常熟悉,所以在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中演绎着这些动植物的幻想故事。
进入粤琼民间故事的沿海植物众多,有椰子、槟榔、山兰(旱稻)、木棉树、雷州蒲草等,每一种植物都美好的传说。如《椰子的传说》叙述了南海龙王三太子为了解救海南岛的干旱而化为椰子的故事;《槟榔的故事》演绎了槟榔的来历,也解释了黎家以槟榔为定情之物的风俗,黎族猎手椰果为了心上人佰廖的愿望射豹杀蟒,终于在五指山顶峰采得槟榔,驱除了村寨的瘟疫,也治好里母亲的眼病,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粤琼民间故事中关于海洋动物的传说更多,如海蜇、海螺、虾蛄、螃蟹、海龟、鲸鱼、鲛人、美人鱼、鱼类等都有自己的故事,充满了神秘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诗意。广东民间故事中仅仅鱼类就有多种:鲨鱼(《痴哥》)、皇帝鱼(《皇帝鱼》)、比目鱼(《鲛人泪》)、凤尾鱼(《凤尾屿的传说》)、马鲛鱼和腹鲳鱼(《马鲛鱼与腹鲳鱼的进退》)等。在麻章民间故事《海洋赛游》里就通过描述各类海洋生物在赛游时遇到鲸鱼吞噬而逃命的故事,演绎了它们各自的形态特点:
黄花鱼边叫边逃,逃得太快了,一头撞在礁石上,装得满脑袋都是大大小小的洞眼儿。
海蜇挤得骨头都突出来了,并挤掉了,成为软绵绵的一身肉了,乌贼挤破了胆,成天尽吐黑水。
海虱子衣裤鞋帽都被挤掉了,身上无磷无毛,羞得往水草里躲,也遮不住,成天躲躲闪闪的,难看极了。
比目鱼被压倒在海底透不过气来,大叫“救命!”总算被拉了起来,只是已被压得扁扁的了。[8]473
粤琼民间故事中的海洋动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表现了渔民对于本区域生物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暨鱼、麻虾和赑屃》就是流传在南海神庙附近的故事,解释了南海神庙前的黄木湾附近的水产情况。《海龟、燕子和苍蝇》就用民间童话的方式解释了本地域的一些生物活动的规律:“西沙、南沙群岛的海龟为什么春来秋去呢?为什么这里的燕子又是秋去春来呢?西沙、南沙群岛的苍蝇为什么特别少?”[8]101《“落头”鱿鱼食手脚》则用幽默讽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章鱼、墨鱼和鱿鱼从东海向南海迁徙洄游的规律。
粤琼民间故事中展示了丰富的海洋生物,不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这些生物的熟悉和了解,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用优美的幻想力把动植物拟人化、故事化处理,正是劳动人民诗意想象力和生产劳动的完美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粤琼民间文化中关于神秘海洋的诗意想象。
三、 天人合一: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
粤琼民间故事不但蕴含着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知识,还蕴含着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民间尊敬神秘自然的审美表现,本质上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相一致。
首先是人类与海洋神佛关系的和谐。在粤琼民间故事中众多来自海洋的神佛精怪大都是与人类亲善的,是愿意济贫扶危解救人间苦难的,只有极少数仙怪危害人类。妈祖、南海神、南海观音、八仙、龙女等善良的神佛往往出现在人类遇到困境的时候,如《北斗星的传说》中南海观音为遇到迷雾的渔民指点杀死魔鬼的方法;《东海岛灶蟹》中吕洞宾制服为非作歹的雷州海龙王,为民降雨;《双女石》中的龙女在渔民遇到风浪时仗义相救。南海龙王有时候是毁灭儿女爱情的封建家长,如《龙女》中龙王残忍地把爱上渔民的女儿一家化为南海礁石;但有时又是通情达理和蔼可亲的长者,《涨海图》中知恩图报,把女儿嫁给救命恩人黄贵,并助他完成了南沙群岛的海图测绘大业。《仙井与镇妖石柱》中的南海龙王是个危害人类的“恶神”,《宝葫芦》和《吹天啸》中的南海龙王却是讲信义爱好艺术的和蔼长者。
民间故事是民间审美情趣的直接体现,对正义的褒奖和对邪恶的批判永远是民间故事的道德主题。所以,每一篇民间故事都是“拿不住奸贼不刹戏”,好人好报、恶人恶报也是粤琼民间故事最常见的情节。当故事中出现为害人间的海洋魔怪时,一定会被代表正义的仙佛或者人间英雄消灭或者击败。如《双女石》中,仙女为了平息风浪,甘愿化为双峰石;《螃蟹精》中为非作歹的螃蟹精被雷公消灭;《台风的传说》中台风精被英雄的黎家兄弟击败;《北斗七星的传说》中南海观音和南海老人指点七兄弟消灭了为害南海的三角魔鬼。
这些故事的结局或喜或悲,英雄人物或有牺牲,但是战胜海洋中未知的超自然的妖魔鬼怪、战胜欺压百姓的皇帝、贪官和财主,消灭外国侵略势力等社会恶势力的主题是既定的。对人类胜利的肯定,反映了人类对战胜邪恶力量、把握自身命运和民族正义的自信和乐观。
其次是人类与海洋动物关系的和谐。在粤琼民间故事中,保护动物的主题一以贯之,来自海洋的动物蕴含着神秘的气息,许多民间故事都有和海洋动物和谐相处的情节,如粤琼多地流传龙王的女儿嫁给凡人的故事,主要有汕尾陆河民间故事《话说“没奈何”》,麻章民间故事《涨海图》《龙女》《烟蛙》等。除龙女外,与人类恋爱婚配的海洋动物的异类恋故事,还有海螺(《海螺姑娘》)、美人鱼(《鲛人泪》)等。
在神秘莫测的大海上,渔民和有灵性的海洋动物互相帮助,除了异类恋的“白日梦”情节之外,还有和动物之间情感的交流描述。“知恩图报”是民间故事中常见的神奇动物叙事模式,粤琼民间故事中就有许多这种“仁义”的海洋动物。《西沙寻哥礁的传说》里的渔民兄弟放生一只大海龟,后来大海龟搭救了遇台风沉船落水的哥哥。《白鲣鸟和海鸥》中的渔民老夫妇放生了渔网中的美人鱼,为了报恩给没有子女的老夫妇送来了两个美人鱼宝宝。《龙女》中渔民善待海豚,有灵性的海豚助其捕鱼,甚至帮他找到了一位龙女做妻子。这一类故事和内地流传的《牛郎织女》情节结构相似,都是“穷小子在动物朋友的帮助下娶得美妻”的情节模式。不同的是,牛被置换为海豚,王母娘娘被置换为南海龙王,织女被置换为龙女,牛郎被置换为渔民,这些核心情节的相似,可以考察出不同地域的故事之间有继承和流变的关系,其中蕴含的道德教喻生动表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一致性。
民间故事甚至给予了海洋动物“忠君爱国”的壮举。《宋帝君臣南澳传奇·义鱼救驾》中乌鹅和白鹅鱼忠君救驾,将落水的宋少帝赵昰驮到岸上;《神蝶化岛》中,吴道子《美女扑蝶图》中的蝴蝶用法力驮着赵昰君臣逃亡到了东海岛;《崩塘后海响》中南海龙王派虾兵蟹将为宋朝小皇帝赵昺寻找丢失在海中的玉玺;《鱼脑石的传说》中虾蛄和青蟹架桥帮助宋朝小皇帝逃跑;《宝葫芦》中龙女为了答谢林忠的救命之恩赠以宝葫芦,助其击退了南蛮国的侵略。这些忠君爱国的动物传说一方面表现了老百姓对宋朝流亡皇室的同情,一方面也表现了对动物神奇力量的诗意想象。
第三是人类与海洋环境关系的和谐。广东和海南都有资源丰富的海域,南海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区和航运业交通要道,许多居民以海为生,所以在长期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有很多对海洋环境和气象变化的描述,如台风、雷雨、海潮、岛屿等都流传着神奇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引起自然灾害的妖魔鬼怪凶残邪恶,但是总会被正义善良的仙佛或者人间的英雄降服,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不和谐”恢复到“和谐”是这些民间故事永恒的主题。《沉七洲的传说》演绎了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由来,水神共工及其妻风神风氏企图用洪水、飓风和海潮把七洲和赤县神州淹没,火神祝融、神龟、鲧和大禹前赴后继降服了共工和风氏,洪水、海潮和飓风退去了,神州恢复了宁静的生活,禹的妻子涂山女为了纪念被淹没的七洲,把自己的两串明珠项链洒在南海,化成了美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粤琼民间故事中,人类在自然灾害前没有懦弱,也不只是依靠神佛的佑护,而是积极抗争,不怕牺牲,展示了人类战胜自然、号令自然的幻想。台风是粤琼沿海最常见破坏力最大的气象现象,在海南民间故事《台风的传说》中,台风被幻想为一个生有巨翅的妖怪扇风引起的,勇敢的兄弟两人在老神仙的指点下击败了台风精。《妖婆与风袋》中的渔民吴大伯捕鱼时不小心放出了邪恶的风神,为了制止其继续作恶,李大爷宁愿牺牲生命,也要保护百姓与家园,他机智地把妖婆的武器——风袋扔进大海。《伏波将军喝退海潮》中为了消灭作乱的南蛮军,稳定祖国的南疆,伏波将军喝令:“海潮快退矣!”
顷刻间,海潮乖乖地退下去了。朝廷大军便把敌军团团围住,把南蛮军全部消灭了,朝廷大军取得了胜利。
据说,由于伏波将军喝令海水退潮,海水再也不敢上涨了。直至今天,同是雷州半岛,在东岸,海潮每天涨潮和退潮两次。在西岸,海潮只涨落一次。据说,这是因为伏波将军喝令西海退潮的缘故。[8]135
民间故事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文化,面对神秘的大海,老百姓并没有畏惧和膜拜,而是积极进取,“喝令海潮”的故事和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秦始皇赶山鞭等一样,都展现了中华民族先祖对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诗意想象和必胜的信念。同时,民间故事中自然和人的互相交流配合,极富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特色,蕴含着人对自然、对家园的热爱,蕴含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终目的。
纵观粤琼民间故事中与海洋有关的篇章,不难看出传统民间文化神奇瑰丽的想象力,神仙鬼怪、海外仙山、龙王仙女等应接不暇;也不难看出渔民对海洋生物的熟悉与了解,各种鱼类的特点和洄游规律在传说故事中应有尽有;更不难看出粤琼人民对海洋的熟悉与热爱。但是除了异类恋情、渔业生产和保家卫国的传说外,很少有商业航海、开拓疆土的冒险故事,可以说这些海洋想象的故事中缺乏冒险精神和征服欲望,这一点和欧洲传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荷马史诗》被誉为欧洲文化的源头,其中《奥德赛》专门叙述奥德修斯的海上冒险故事,人类最终战胜海洋的结局体现了欧洲文化对海洋的现象力和征服欲望。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发现新大陆”的成功也是源于对海洋、对“新世界”的想象与冒险。中国的宋代已经造出了世界先进的大海船,明代郑和航海更是展示了对海洋的熟悉与亲近,但是明朝后期和清朝的“海禁”政策,甚至烧毁了郑和流传下来的珍贵的航海资料,闭关自守使得中华民族失去了航海冒险的最佳时机。虽然也有描写海外情况的《岭外代答》([宋]周去非)、《瀛涯胜览》([明]马欢)、《星槎胜览》([明]费信)、《西洋番国志》([明]巩珍)、《郑和航海图》和《海国见闻录》([清]陈伦炯)等书籍流传,但已经失去了对海洋的粗犷想象力和征服欲望。一个对海洋失去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民族,无疑是一个精神萎缩的民族,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失落的想象力和冒险精神,重建文化自信和文化主权,对于“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都是非常必要的。
[1] [汉]许慎.说文解字[M].[宋]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1963:229.
[2] [汉]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2016:63.
[3] 袁珂.山海经译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 黄丽华.浅谈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发展的影响[J].琼州学院学报,2016(1):25-29.
[5] 司徒尚纪,许桂灵.海南文化的特质与历史地位[J].琼州学院学报,2014(1):93-98.
[6] 本书编委会.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第7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7] 怡安.五指山地方传说[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56.
[8]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民间故事全书:湛江·麻章卷[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9] 符震,苏海鸥.黎族民间故事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24.
ImaginationofOceanintheFolktalesofGuangdongandHainan
DU Wei1ab,2
(1.a. Schoo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b. School of Literal Arts,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2. School of Literal Art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There are plenty of culture resources and folktales about ocean in Guangdong and Hainan. The folktales are mainly about immortals, fairies, monsters, and marine animals. Those folktales demonstrate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ocean and their poetic imagination of the mysterious ocean.
Guangdong and Hainan; folktales; imagination of ocean; harmonious spirit
格式:杜伟.论粤琼民间故事中的海洋想象[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6):9-14.
2017-10-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ZW177)
杜伟(1971-),男,河南汝州人,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和民间文学。
I276
A
2096-3122(2017) 06-0009-06
10.13307/j.issn.2096-3122.2017.06.02
(编校:李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