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2017-03-08

黑龙江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论文集演唱者研讨会

谢 琴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论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谢 琴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声乐艺术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演唱可以直接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而视唱练耳又是声乐教学的基础,运用视唱练耳这一技法对声乐演唱准确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针对视唱练耳对声乐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视唱练耳;声乐;演唱;关系

1 声乐演唱中的视唱练耳关键因素

1.1 声乐教学中对节奏、音准、旋律的把握

要想唱好歌,首先要具备精准的音色,很多人在唱歌过程中都会出现音准问题。由于声乐作品本身的旋律是固定不变的,而演唱能力却有非常大的可提升空间,所以在学习声乐作品时,只要掌握好音色,在声乐合唱中找准自己的声部旋律,并能够做到精准发声,那么这一声乐作品就会表达得非常完整,作品的内涵也能被准确地表达出来。

除音准外,节奏是声乐演唱的骨骼,很多人都是因为自身的节奏不稳而无法驾驭声乐作品,再加上有些作品本身的节奏就比较容易被混淆,在面对这些声乐作品时,需要演唱者具备较好的节奏感,如果演唱者自身的节奏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声乐作品自身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不同的人对节奏的掌握存在很大不同,有的人天生节奏感就非常好,小的时候不用培养就可以唱出非常好听的音乐,音色、音准及对音乐作品节奏的把握都非常好,基本上在面对一首歌曲的时候,只需要听几遍就可以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而有的人自身对节奏的感知就有欠缺,需要不断克服音乐上的困难,多学习发音、掌握节奏,提升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一个人对音乐的节奏掌握是非常明显的,在表达声乐作品时,有些人喜欢大声演唱,这种演唱方式虽然可以提升自己音色的辨识度,但却忽视了感情、强弱的对比,使整个声乐作品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表达声乐作品时,一定要根据声乐作品自身想表达的内涵选择合适的演唱方法,比如有些声乐作品本身想要表达悲伤的意境,这时就不能用激情澎湃的演唱风格演唱这一声乐作品。我们要充分了解声乐作品的真实情感,做好强弱对比,这样才能准确表达出声乐作品的真实意义。另外,在进行声乐合唱训练时,有些演唱者的声音在整个合唱中显得特别突兀,这一点与演唱者自身有一定关系,主要在于其没有协调好对声乐作品情感的把握。合唱是一个整体活动,只有保证所有演唱者的声音、音准相互融合,才能将声乐作品完整表达出来。

1.2 准确识谱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分析

识谱是一个演唱者的先决因素,在学习声乐作品时,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识谱,要做好识谱,就要系统地训练视唱练耳。在学习视唱作品时,可以先让学习者视唱整篇作品,在视唱过程中,要做好各小节间的连贯处理,学习者要不断练习,熟能生巧,最终实现完整演唱声乐作品的目的。

1.3 听觉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把握

听觉对音乐基本要素的准确把握,我们将其称为练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听觉训练,这一点主要是指对音的高低及节奏的快慢等因素进行准确的判断,总体来说可以将其定义为对音乐作品音色、音质、音响效果等的系统辨别。在声乐演唱中,很多人都会出现配合不默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平时的训练没有做到位,对学习者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可以使其对声音的好坏、发声的位置等进行准确判断,让学习者少走很多弯路。

2 视唱练耳中声乐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2.1 气息训练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是一切发声的基础核心,歌唱者把歌唱时的气息用在视唱上,会使视唱更加流畅、悦耳。在对气息进行掌握时,首先要清楚吸气、呼气和换气之间的关系。气主要是从口腔和鼻子吸入的,经过气管、肺部等器官把气直接推向后腰部,在这一系列动作过程中保证胸部不能僵硬,还要让胳膊处于自然状态,身体的某一部位紧张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发声受到影响。歌唱时呼吸要保持均匀,找准歌唱的支点,此外还要平衡气息的转换与身体各器官的配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唱法。

不同声乐作品的发声流程也不同,有些声乐作品和视唱作品会标有换气符号,需要演唱者自己把握,换气实则是补气,如果没有正确换气的话,就可能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好的换气是歌唱成功的关键,比如大部分声乐作品都会使用长音和高音,演唱者常常会在这类地方出现问题,有的是长音没有唱全,有的是高音没有唱上去,或者是气没有跟上,这些都是由于没有使用好呼吸方法造成的。可见,正确合理的呼吸方法对唱歌来说至关重要。

2.2 共鸣训练

共鸣主要是指演唱者在歌唱时气息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而产生的音波,再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及空气进行传递,最终使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目前人们比较熟悉的共鸣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头腔、口腔、鼻腔和胸腔共鸣。

歌唱人员在舞台上演唱时,可以在不使用话筒的情况下让音乐厅中的所有人听见自己的歌声,而且声音还非常洪亮悦耳。头腔共鸣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音,一般来说音质越高,效果就越明显,而鼻腔共鸣则可以提升唱歌的效果,口腔共鸣主要是通过气来传送的,它的通畅程度会影响整个共鸣腔体的共鸣效果。胸腔共鸣大家都比较熟悉,一般在唱低音区的时候都会用到胸腔共鸣。演唱者在进行胸腔共鸣训练时,要保持放松,绝对不可以为了追求胸腔共鸣的效果刻意地使用不科学的训练方式。因此,在视唱练耳训练中,保证熟练掌握这些共鸣腔体,对演唱者来说意义重大。

2.3 声乐歌唱性

想要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一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也就是说歌唱这门艺术,声与情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声乐作品和视唱作品也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演唱者在视唱时也是需要融入情感因素的。

3 结语

在声乐演唱的学习过程中,演唱者将声乐演唱的表达方式与视唱练耳训练进行有机结合,可极大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能力。在视唱练耳中运用声乐演唱中的气息引导和共鸣技术可以让声乐作品的情感真实地发挥出来。可见,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同时也是我国声乐演唱不断提升的有效举措。

[1] 尹维敏.对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双基”教学的反思[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2007.

[2]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

[3] 刘惊鸿.论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

[4]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

[5] 开红.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研究[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

[6] 向迎春.论音乐教育的知行合一[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

[7] 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

[8] 苏海鸣.高师视唱练耳三部教材比较分析[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6.

[9] 刘晨曦.从钢琴艺术社会化看社会工作理念在钢琴教育中的渗透[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6.

[10] 宋佳.普通学校开设钢琴选修课的建议[C]//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6.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feggio and ear training and vocal music

XIE Qin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0, China)

Vocal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vocal music can directly express people′s true feelings, and solfeggio and ear training is the basis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 use of solfeggio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vocal sing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olfeggio on vocal music.

Solfeggio and ear training; Vocal music; Singing; Relationship

2017-02-17

谢琴(1987-),讲师,硕士研究生。

J613.1

B

1674-8646(2017)09-0064-02

猜你喜欢

论文集演唱者研讨会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神龙:美学论文集》评介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在齐越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
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