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主题阅读”背景下的抒情散文教学策略

2017-03-08褚晓泓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叠词主题阅读

褚晓泓

纵观12册小学语文教材,抒情散文占有一定的比例。我校“主题阅读”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中,同一主题的抒情散文更是不胜枚举。这一类文本语言凝练,意境深邃,情感浓郁,值得细细品味。但在小学生眼里,这类文本不像童话那样富有趣味性,也不像神话那样富有吸引力,因此,他们主动阅读的兴致不高。教师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类文本的特殊性,依据特点确定基本的教学策略,灵活地设计教学流程。笔者结合四年多来的课题实践研究,列举校本教材中的几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粗浅地阐述一下“主题阅读”背景下的抒情散文教学应有的基本策略。

一、品读关键词语,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抒情散文中最让人怦然心动的是妙不可言的出色语言,支撑着行云流水般经典语句的是那一个个传神的关键词。细细研读这些重点词语,仔细揣摩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功力,便可感受到散文的节奏美、韵律美。

为了生动形象地描绘潇潇的秋雨,作者陶金鸿十分注重运用大量的叠词来增强表达效果。教学《秋天的雨》时,我们可以抓住文本中的叠词进行品析,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匠心所在。“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中,连用三个叠词“黄黄的”“一把把”“扇哪扇哪”,出示相应的对比词“黄的”“一把”“扇哪”,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在对比诵读中让学生感知巧用叠词更好地渲染了气氛、抒发了情感。叠词的巧用让散文更富韵律美。

峻青的《第一场雪》描绘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这一句,写出了雪落在不同枝头的美景。品读这一句时,四个重要的叠词起到了和谐音韵、悦耳动听的效果,“银条儿、雪球儿”两个儿化音也不可小觑,这不可或缺的两个词语,不仅写出了雪落在不同树上的不同形状、不同大小,还流露出了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爱之情。点缀的儿化音让散文的色调越发活泼、明快。

陈木城的《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生动地勾勒出了小雨滴的活泼可爱。大量运用形象、贴切的拟声词,使散文读来极富韵律美。教学时,首先出示“啪!嗵——嗵——嗵!咚——咚——咚!”,让学生美美地、舒缓地读一读,朗读中再次聆听一下春雨美妙的声音。诵读中,学生明了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的延长。接着出示“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一对比,学生便知此时的雨点声非常大,雨下得很急。拟声词的品读、揣摩,帮助学生很好地领略到了雨点那奇妙变幻的风采,以及拟声词的恰当使用带来的美妙视听享受。

二、咀嚼精彩语句,体会散文的修辞美

抒情散文的魅力在于能引领读者唤起自己灵魂深处的那份独特美感,获得一份美的享受,启迪深深的遐思,引起情感的共鸣。用心赏析这些名篇佳作,学生不仅能从中汲取文学的精髓,也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自我、提升自我。

朱自清的散文《春》不仅具有意境美、韵律美,还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修辞美。文中大量使用比喻句,巧妙地化抽象为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文章结尾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又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还比作“健壮的青年”,三个别具一格的比喻句是对春天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献给春天的一首赞歌。

巴金的《海上日出》运用大量的拟人句,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描写得活灵活现。“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一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使散文更生动,更富有情趣。教学时,依次出示三句话:“太阳使劲儿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儿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通过句式比较让学生细细品味。对比诵读中,学生不难发现,第三句是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拟人手法赋予原本毫无任何情感的太阳以人的感情,细腻的笔触将日出过程勾勒得那般鲜活,那般生动可感。

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把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在突显“山”的野时,恰当地运用了排比等表达手法,写出了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中三个并列的句子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整齐地站在一起。根据表达的需要采用排比来抒发心中的情感,节奏和谐,气势磅礴,感情洋溢。如此耐人寻味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达,值得驻足停留,细细品味一番。教学时,先赏析三个单独的分句,感受到山“野”得惊险、磅礴、随心所欲,再配乐朗读这组排比句。学生不仅能品读出山的各种不同美的特点,还能感受到排比句的铿锵有力和强大气势。整齐的排比句让散文的气场更强大。

通过赏析、比较进而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文本,感悟了富有特色的语言,同时也学习到了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品读作者委婉细腻的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多种多样的修辞,顿时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三、链接创作背景,领悟散文的意境美

一篇篇经典的抒情散文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在品读关键词句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作家的创作背景资料,相机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景与情的关系,领悟散文的意境美。尤其是将作家的创作背景进行对比,更易帮助学生领会同一主题下,不同文本里流淌出的真情实感。

抒情散文《第一场雪》描绘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尤其是雪后的景致美不胜收。作者的喜悦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这场雪为什么被称为第一场雪呢?这场雪为什么能给人们带来如此的快乐?要想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这场雪不同寻常的意义,需要链接相关的写作背景作支撑。只有了解了当时的写作心境,才能读出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写作情愫,领会文本所傳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此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棉歉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都热切盼望丰收年的到来。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下的第一场雪,也是三年自然灾害以后,第一个丰收的信号。这场雪怎能不令人欢欣鼓舞呢!

同样的景物,在不同心境的作者笔下呈现出的是不一样的情景。同样的一场雪,在峻青笔下是明亮、喜悦的,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笔下却是悲凉、凄清的。《雪夜》写于19世纪末,当时的法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作者眼前的雪景,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两位作家都是借常见的自然现象雪抒情,可是他们在经久不衰的散文里表达的情思却截然相反。究其原因,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周围的环境及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因此,适时地补充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时填补学生认知的空白,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营造的那份意境。

作家不同创作背景的对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了文本的意境美。对比中,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心境不同,看到的景、传递的情也截然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心境不同,散文所表达的意境也不尽相同。

总之,“主题阅读”背景下的抒情散文教学,教师只要灵活地实施上述策略,就一定能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灵阅读之窗,唤醒他们的审美潜能,帮助他们品尝到阅读抒情散文的甜头,进而乐于阅读这一类文本。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叠词主题阅读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让叠词走进句子
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类文章的语文味
中外抒情散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