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策略转变

2017-03-08陈利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秦王蔺相如动物

陈利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我们转变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从“单一接受”走向“多元理解”

《将相和》教学片段。

师:当蔺相如将和氏璧悄悄地送回赵国后,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样处置蔺相如呢?

学生A:如果我是秦王,我会杀了蔺相如,因为蔺相如不讲信用,说好了举行典礼换璧,他却将璧送回了赵国,不杀他,难解我心头之恨。

学生B:如果我是秦王,我不仅不会杀他,我还会想办法留下他,因为蔺相如有勇有谋,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留下他对我们秦国统一六国有作用。

学生C:如果我是秦王,我不会杀蔺相如,因为本来我就不想用十五座城去换一个根本没有什么用的和氏璧,只不过要看一看赵国有没有人敢同我们秦国对抗。再说两国交锋不斩来使,杀一个蔺相如算什么本事,我们战场上见!

学生的发言多么富有创意,这正是教师创设了条件,促进了学生的多种理解,使教材文本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阐释。“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叩问、质疑、充实、延伸,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再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得到对社会、自然、生活,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理解认识。

二、从“知识学习”转变为“智慧获得”

下面是两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动物”一词时,所采取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一】

师:什么是动物?

生:猫是动物。狗是动物……

师:鸡是不是动物?

师:鸭是不是动物?

师:大家记住,像猫、狗、鸭、鸡……能自己活动的生物都是动物。记住了吗?

【例二】

师:什么是动物?

生:鸡、鸭、狗是动物。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会叫唤。

师:蚯蚓不会叫唤,是不是动物?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都是动物。

师:鱼不会爬,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不会爬,会飞。它们是不是动物?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会活动;能活动的是动物。

師:飞机会飞,汽车会走,那它们是不是动物呢?

生:不是。它们自己不会飞,不会走,是人开动的。没有生命的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分析这两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第一个教例中,学生得到的是现成的知识;而在后面的教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光对动物的内涵和外延有了一个明确清晰的了解,而且掌握知识的“含金量”大不相同。要从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智慧的获得,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提倡发现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定向、指导、激励、评价的作用,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承担“学习反应”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不是知识的复制者。

三、从“直线传输”演变为“多边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就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而言,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这是对阅读教学的重新认识,这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直线传输的一种突破。直面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和教师因为各自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经验不同,往往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在这之间要展开一种积极有效的“对话”。

1.师生对话,导而弗牵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正确把握师生对话的时机、内容、深度,进一步拓宽对话的面。首先,要精选对话的内容。内容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对话首先要考虑的东西,如果对话的内容没有可争辩性,不能启迪学生的灵性和智慧,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世界,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其次,要激发学生积极对话的兴趣。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应是学习对话的发起者、积极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要营造易于学生反应的学习环境,让其产生积极与教师对话的冲动和欲望。

2.生生对话,合作互动

在课堂上,除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之外,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目前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比较少,或者是流于形式,导致班集体的学习功能隐性流失,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3.生本对话,“二度创造”

前面讲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个个体“再创造”的过程,一方面学生要领悟教材, 善于发现作者的思想、文本固有的内涵;另一方面学生要给予教材以“二度创造”,把主观意识融入其中。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保留学生的“合理的偏见”。

4.自我对话,自我超越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同时也在积极地与自己对话,丰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认识,了解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关注社会、人生的重大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林崇德教授认为要“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生命是不可重复的,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学生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实现广阔意义上的创新,实现人本身的超越。

猜你喜欢

秦王蔺相如动物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