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悲怆》第一乐章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2017-03-07高香兰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引子奏鸣曲小调

高香兰

(海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黑龙江 海林 157100)



浅析贝多芬《悲怆》第一乐章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高香兰

(海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黑龙江 海林 157100)

贝多芬是德国的作曲家,他也是古典音乐的继承人,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杰出的巨匠之一,这首作品可以说是贝多芬作品中的一部里程碑,音乐形象鲜明,有活力,音乐线条清晰严谨,反映出贝多芬的音乐风格独有的魅力,引子是音乐悲剧的性质,不能随意演奏,用严肃的态度处理,演奏出内心世界的不安悲伤,同时在方框,这就是悲怆的情绪之所在。整首曲子创作目标明确,音乐性明确,许多处理方法特别恰当,音乐主题朴素精炼,色彩鲜明。

贝多芬;悲怆;音乐与演奏分析

0 《悲怆》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0.1 作曲家简介

贝多芬是德国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挥家,1770年12月16日在德国波恩出生,生在一个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交替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创作了一曲又一曲经典之作,他命运多舛,历经磨练,不畏艰苦,仍然坚持着“一心向善,爱自由甚于爱所有,无论在何时,都不背叛真理”的初衷,贝多芬对奏鸣曲和交响乐有突出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乐圣”。

0.2 作品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早期的作品《悲怆》奏鸣曲写于1799年,是贝多芬第13号作品,这部作品虽然不是最难得作品,但却是贝多芬创作演奏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优秀钢琴奏鸣曲的杰作,也是贝多芬1799年初次出版,在这首奏鸣曲中莫扎特和海顿的创作风格影响力完全消失。因为生活经历的磨练,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使他逐渐陷入了悲剧的情绪中里。创作《悲怆》奏鸣曲的年代凑巧也是暴风雨的反动年代,也是自由,平等遭到反抗,不和平的年代。在创作格调上,这种要素互相联结,巧妙的反应了作曲家的内心体验,决定用音乐向人类的命运做挑战,来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向往。“悲怆”,这个词汇,更多的是充满激情,向上的积极态度。体现了贝多芬敢于向苦痛磨难做战斗。

1 《悲怆》奏鸣曲作品分析

1.1 音乐风格

这首钢琴曲和声丰富,情绪激昂,有特征化,看到标题就仿佛感觉到蕴藏在作品里的悲剧性和强烈的愤慨。《悲怆》奏鸣曲不是悲伤地,而是在歌曲里探索一种精神状态,同时贝多芬在这部作品里中成功地探索和发展了音乐的新道路和形式,把音乐推向更高点。

1.2 曲式分析

音乐中有引子和尾声,从而更好的表达作曲家同命运作斗争的感情,庄严充满了强烈的情绪给乐章增添了严肃的,悲壮的气氛,开头的引子与第一乐章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以分开的两个部分。引子的开头几小节代表了整个音乐形象的概括,称为整首音乐的重心,引子形成了感情的核心点。 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结构为奏鸣曲式。极其缓慢的,转为辉煌的快板节奏。开头是充满悲伤地情绪,后来转换为快板但依旧是悲伤地旋律。重板充满悲剧气氛,和雄伟巨人气概,对命运的激情和刚强奋斗的感情。

引子(1-10)c小调,12小节采用模进和重复的手法,营造说悲壮的气氛。引子是全曲的核心部分,它实质上是矛盾因素的冲突,交替,是阴沉的,发号施令的压力和强烈苦恼之间的对比,而命运阴沉的压力,伴随着是痛苦的叹息,它有时暗示的是一种明亮的希望,有时却是一种绝望。它的音调充满了表现力,华彩的旋律,清亮的点式和弦结合。在引子结束处,从高音倾向一串快速半音蕴藏反抗的情绪,这乐章的引子是贝多芬深刻和具有逻辑强度的思维杰作。其复杂精美的旋律线条好像蕴藏了言语,成为了内心活动可塑的音乐形式。

呈示部(11-134)采用积极的节奏,共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c小调,激烈的上行模进,第二主题使用主题的材料经过G大调,降A大调与降B大调二次转掉回到降e小调属和弦。在分解八度音上,主题突出暴风雨般的威武激动,充满志力。

展开部(135-196)慢板和快板组成,紧凑,同时拥有感情细节,紧密结合,移至属调g小调,逐渐转调进入C大调,音乐从强到弱,从低到高,把展开部推向高潮。

再现部(197-296)在第二主题里f小调转c小调,(二度上行转调模进C-降D-降e-f,最后直接转回主调)。使整个曲子更加明亮有力,宏伟。运用变奏,扩大缩小的手法,重复呈示部的成分。

尾声(297-312)引用慢板引子,同时引用主题部分,c小调的旋律结束了,好似人们为了战斗的决心开始努力奋斗。引子结束,高音一连串结束的情绪为后面的爆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悲怆》奏鸣曲演奏技巧

2.1 演奏技巧

引子因为是慢板,所以庄严缓慢,和弦沉着厚重。前4小节,出现了八个力度记号。第5小节到第8小节左手伴奏轻松圆滑地演奏。引子部分利用了pp,f等作为音乐开展的基本动力,力度就是要有明显的对比,由强到弱,由减弱到渐强的手法,这种手法是贝多芬实现了音乐情感发展的重要过程,并且来制造出一种紧张的音乐效果。最后的半音应该比之前的快而轻。快板突出的是激情,必须有这种感觉。

引子部分的和弦一定要演奏的饱满有力,响度要分明,有力量,在第一个音下落之前,踏板一定要踩下,使声音达到fp的效果,然后在切换踏板,按着标记符号演奏,左手采用连音,轻而没有重音。右手八度的歌唱性充分表达。 呈示部,充满激情,每一小节都必须踩踏板,声音清晰,音量也同时放轻,整首曲子给人平滑的感觉。后手连续双音跳跃,节奏感强有力,左手的震音轰鸣,旋律轻到重,重到轻,给人高低起伏的感觉。手指与手腕必须合理运用,手指贴键,小指和大指保持八度的位置,利用指尖来触键,手腕摇晃,以8小节为一组,有弹性的来演奏。给人的感觉象征着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向命运做挑战。

连接部,用新材料,反复演奏,注意力度键,保持原有的律动,平稳的进入副部主题。

副主题代替了主调的平行大调同名小调上,主题鲜明,精彩,与主题形成了对比,富有装饰性和流动性,断奏表现出阴暗,压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注意右手不断的跨越左手,但是不感觉在跳跃而是贴键盘的演奏,左手伴奏每次都轻轻的进入,三度音轻巧,控制发音,相互声部之间要配合的有层次,不想干扰,同时注意踏板的踩踏。

展开部,紧凑,虽然增加了新的元素,但也回归了引子的素材,节奏,速度,乐感都与引子相同,g小调开始,减7和弦转换,然后又转到e小调,使悲怆越来越有气氛。快板部分,引用主题和引子的发展,使整个音乐更有力度,并且速度与前面的速度保持相同,节奏鲜明,音乐不稳定但是一定要有紧迫感。

尾声又一次的响起了引子部分的因素,重复使用了三次,把音乐的强音和弦省略掉了。但是要注意休止符的停顿和抬手腕,让音乐效果达到若有若无的感觉,更让人们感觉到音乐的悲剧化,让人们渴望得到应有的幸福,渴望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最后的旋律一定要有力度,有响度并且准确,速度均匀,最响亮的结束整首曲子。

2.2 演奏风格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如火一般的热情,贝多芬的的思想是忠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时的,“自由”与“平等”等思想。所以第一乐章非常具有戏剧性,强弱鲜明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这首奏鸣曲整个风格是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虽然内心紧张但是在动荡不安的内心中若有若无的发出哀叹与反抗,这就是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演奏风格。《悲怆》奏鸣曲基调不是痛苦的,而是对经验的探究,把音乐的戏剧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 结语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在内容上面有优点,在形式上面也有长处。整首曲子创作目标明确,音乐性明确,许多处理方法特别恰当。音乐主题朴素精炼,色彩鲜明,突显出贝多芬在创作和演奏上面的才华,他以音乐为战斗武器,试图用音乐来唤醒人们积极向上的行动来变革社会,来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两个主题的对比,使整首曲子更加具有戏剧性,节奏来回变化,音乐响度从弱到强的大幅度变换,第一乐章有痛苦,有憧憬,同时又有向往的追求,都给现代演奏者留下了再创的新潮。《悲怆》奏鸣曲都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在音乐形象中的构思理解。贝多芬的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发展中,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的性格和沉浸于思索,使他在创作道路上写出了一首首不朽的歌曲。

[1]Carl Czerny.贝多芬全部钢琴作品的正确奏法[M].北京:全音乐谱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

[2]郑兴三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3]马赫苒著.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J].北方音乐,2015.(12).

[4]罗曼.贝多芬自传[M].华文出版社,2013.

[5]魏楠著.从《悲怆》探析贝多芬的作曲风格[J].北方文学,2012.(05).

[6]张艺迪.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与张浅析[J].天中学刊,2000.(08).

[责任编辑 金学洙]

小知识·教育科研的方法·如何撰写教育科研报告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研究报告首先要讲究质量,研究报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下面二个因素:

一是研究质量。研究质量首先是选题的价值和质量。一个课题的价值和质量应该符合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一个课题不仅要求具体明确,而且要求所给定的自变量界限是清晰的,能将抽象的课题假设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和可测量的措施。所选的课题质量还表现在它是否是大家所关心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怎样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能力的问题;怎样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等等。如果你选择了这些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并且写成了研究报告,这一定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大家也一定会很喜欢看的。另外研究的计划是否完善、周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条件控制得怎么样,指标定得怎么样,等等。搜集的材料是否充分、完整,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否准确也很关键。这些都是制约研究质量的条件。

二是研究者的水平。作为课题的研究者,他对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得到一些与课题假设不相符的事实或者数据,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和陈述,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以利于学术交流。其次是研究者的思维能力,这要求我们对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推理、论证。最后是文字的表达能力,如果有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研究结果,但是文字表达不清楚,写出来的研究报告就很难真实、准确地反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所以,我们要求尽可能地提高研究者的撰写研究报告水平:分析综合能力。即把研究得到的数据、材料有目的地进行取舍,把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经过统计处理形成结论;逻辑思维能力。即研究者能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分析、推理、论证,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能使课题研究报告写得更加有条理、层次更加清楚、生动明快。

2017-04-26

高香兰,朝鲜族,1978-,女,黑龙江省五常人,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引子奏鸣曲小调
手机上的奏鸣曲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四 季 相 思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春天的奏鸣曲
思 夫
五河小调
饥饿奏鸣曲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