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的创新研究

2017-03-07宋艳丽孙天启

关键词:意识内容

宋艳丽,孙天启

(湖北民族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的创新研究

宋艳丽,孙天启

(湖北民族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全媒体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理念和出版方式,在其发展路径中尤其需要编辑市场意识的创新与提升,从而在实践中完善和扩大出版市场。文章主要分析了全媒体出版的内涵及编辑市场意识在全媒体出版中的重要作用,深入阐述了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创新的必要性,并基于编辑市场意识创新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全媒体出版;编辑;市场意识;创新

“全媒体出版”已经成为国内出版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横跨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的全新出版方式,使得出版的发行速度、涉及范围和渗入市场的程度逐步加深,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编辑必须要从全媒体出版的走向和发展现状入手,从出版物的策划、机遇的把握、营销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推进市场意识的深层次创新。因此,如何使编辑的市场意识跟上全媒体出版时代的步伐,从而推动自身和全媒体出版事业的发展,是当下出版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高校编辑出版学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亟须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一、全媒体出版内涵解读

全媒体出版作为一种有远大前途的新型出版方式和新的出版理念,“就是对一种优秀作品,特别是预计能够成为畅销读物的作品,同时出版纸介质图书、网络版本、手机版本和手持阅读器版本,并在同一时间段投放市场,实行整合式营销。”[1]这种全新的媒体出版方式,一方面是对以纸质图书为代表的传统出版方式的继承,另一方面是对以互联网平台、手机平台、手持阅读器等数字终端设备进行同步出版的新型出版方式的创新。全媒体出版的主要目标就是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最大限度同步覆盖和挖掘出所有的潜在阅读群体,完善和扩大出版市场。

(一)以内容的多媒介呈现来引导选题的设计与组织

在全媒体出版的环境下,选题的设计和组织显得十分的重要,需要注意选题多层次的开发和媒介形态的选择,使其在媒介上能有足够的适用性和可开发性。另外,考察选题的延伸性和不同媒介形式内容的碎片化重组也十分重要。全媒体出版不止关注多个不同故事的表达,还要尽可能延伸精彩内容为主的部分,根据读者阅读喜好创造不同的选题和内容切入点,针对固定话题,整理出完整脉络,推动全媒体出版内容的优化。

(二)注重新型媒介平台上作者资源的整合

随着IM等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传统意义的作者身份也在发生着转移,网络媒体上涌现出了大批的高质量作者群,依据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发布者用网络平台进行原创内容的在线发布。这些新媒体作者通过长时间在网络上的摸索,更加清楚地知道受众喜欢阅读什么样的文章和内容,也在不间断的浏览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写作功底。但新媒体作者所出版的原创内容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性,因此需要通过更加灵活的手段来牢牢把握住作者源,争取让作者多多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作品。

(三)兼顾不同平台需求进行审读加工

传统纸质出版物审读加工需要经过“三审”,编辑要对整体的文本内容加以审查。在全媒体出版的大环境下,审读依然十分重要。与此同时,需要在不同平台中积极开发衍生产品、解决内容的转换和内容配合等问题,这就需要编辑能够兼顾不同平台的需求对内容进行审读加工,打造独一无二的核心内容。有了适合全媒体传播的内容,再兼顾不同平台传播的手段,二者合二为一就构建起了全媒体出版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编辑市场意识在全媒体出版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出版界有一句名言:“出版社的艺术就在于将合适作者的合适书稿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市场。”一个优秀的编辑,不仅可以对某出版物进行文字、内容和思想层面上的加工,使一部原本略显粗糙的作品变成一件真正具有价值的艺术品,而且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全媒体出版领域,也能够具有超越其他从业者的敏锐市场意识。

(一)推进媒体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全媒体出版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编辑通过研究受众心理和需求,并根据受众需求的变动情况,运用全媒体出版的内容进行市场化引导,从而使得出版产业被受众广为接受,进而实现市场化的商业目的,推进出版业的销售和其他延伸产业的附载式增长,给出版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扩大其经济价值。

(二)推动传统媒体创新发展

一个致力于“内容为王”的编辑,必须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也就是要独辟蹊径,注重对细节点的把握。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对各种信息进行互相补充,求精去粕的综合思维活动,如果与市场进行有机结合,就可以使得传统的出版行业寻找到最优、最奇和最有效的发展角度,从而推动传统出版行业的创新式跳跃发展和全媒体出版业渐进式稳定发展。

(三)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媒体的批评精神集中体现在编辑身上,惩恶扬善,开展舆论监督也正是其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后的编辑市场意识,由于和市场的关系紧密,可以更加深入社会当中,体察社会中的一些歪风邪气,并通过自身的行业特点将其曝光和呼吁。如此不仅可以扩大出版媒体的社会影响和间接地获得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肃清不正之风,弘扬社会正气,创建和谐社会。

总之,编辑只有站在市场的前沿,了解读者需求,挖掘市场卖点,才能不断为社会和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编辑的社会角色也由原来的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文字加工匠,转变为既要坚持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不断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精神文明建设者。”[2]这是全媒体出版大环境下摆在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只有不断进行市场意识的创新才能有所突破,也正是这样,才能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伐。因此,编辑的市场意识创新对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创新面临的困境

纵然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要顺利的进行编辑市场意识的创新仍存在一些困难。从市场意识的角度来说存在着市场意识薄弱的弊病;从出版管理层面的角度而言存在着多重阻力的干扰;从版权方面而言,编辑市场意识创新又屡屡触碰版权这根敏感的神经;从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又存在着明显的与出版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这些无疑都是掣肘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创新的重要因素。

(一)编辑市场意识薄弱

编辑市场意识是“出版工作者具有的能较为敏捷地自觉反映与出版物市场相关的各种要素存在的机能”,包括“商品意识、信息意识、资源意识、促销意识”。[3]随着出版产业的深入发展,现代编辑太过强调出版物作为一种商品的意识,往往忽略了对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对各项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对出版社形象进行宣传等方面意识的培养。比如很多出版社为了缩减出版周期、快速收回出版成本,重复跟风出版,导致出版物内容缺乏创新性,同质化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出版物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的出版社忽略了对出版物文化价值的追求,一味追求其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还有的出版社目光短浅,不能立足于企业的长远效益进行选题策划、品牌营销,这些都是编辑市场意识薄弱的表现,需要不断创新编辑的市场意识,适应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多元意识的需求。

(二)出版管理层面的桎梏

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条块式分割管理使得出版界和新闻界的发展遭遇到了十分巨大的阻力。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媒体出版产业政策和发展办法,但是有些现存的管理层面的壁垒已经十分牢固,难以进行突破,更不可能贸然进行整体重组,这无疑导致了编辑市场意识的创新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此外,同国外相比,我国针对出版行业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造成了编辑出版市场意识创新下的隐形障碍,使得全媒体出版的发展受到限制。

(三)编辑出版学学校教育的滞后

中国传统出版机构在向全媒体出版转型的过程中,一直都面临着创意人才之困。纵使有着庞大的出版团队,但其中具备一定的数字出版技能并能看清数字出版发展态势的人才并不多见,这样就导致了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创新乏力,最终所呈现出的产品有着文化底蕴不足、肤浅庸俗、品相不正等状况。高等学校编辑出版学专业作为培养出版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设计、实践平台搭建方面都存在的严重的滞后,媒介融合思维、出版产业化思维在教学实践及平台设置中渗入不够,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编辑人才在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融合意识等方面都显得不足。因此,学校教育也应该适配市场需求,培养复合型全媒体出版人才,真正的在全媒体出版时代的编辑市场意识创新中抢占先机。

(四)版权方面的牵制

在web2.0时代,交互式信息的多元化带给我们生活极大便利的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市场管理的不规范,使得我们很难对所能得到的信息判断真假。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虽然高速发展,搜索引擎不断更新换代,但始终都无法避免一个问题,即版权问题。全媒体作为现在很多媒体出版的平台,是绝大部分受众所接触的平台,但近年来,有不少媒体为了抢资源和博人眼球,甚至是为了利益而违法乱为。比如未经著作者的允许和授权,就私自将作者的出版物进行复制,然后换取读者阅读后所产生的利益。“琼瑶告于正侵权案”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还有多位网络作家集体告百度侵权,他们的网络作品未经允许,便在百度贴吧上以其名字来进行内容的传播,严重危害到了作家的权益。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网络共享时代,编辑市场意识的创新会不会触碰版权这根敏感的神经呢?这成为牵绊编辑市场意识创新的重要因素。

四、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创新的对策

全媒体出版时代下,信息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受众对于信息需求量明显增加,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作为信息提供者的编辑如何进行编辑市场意识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就是要培养编辑的多元化意识以及创新性思维,与此同时,还要基于新型的信息传播技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媒体资源有机整合,规范全媒体出版市场,完善版权制度。此外,从教育的层面来说,必须让学校的教育紧跟出版市场需求;从编辑自身的角度而言,就要求编辑去适应市场环境,合力完成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市场意识创新。

(一)培养编辑的多元化意识

在全媒体出版的大环境下,传统纸质媒体相对于全媒体的传播效果已经处于下风,与此同时,市场作为无形的手又左右着出版发行量,因此,提升编辑全媒体出版技能是培养编辑多元化意识的重要一环。

1.培养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创新内容资源

现代编辑的市场意识集体中体现在选题策划。编辑作为产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把关人”的作用,一个好的选题策划是一篇文章或内容的基石,应对全媒体的发展应该顺势就势,依靠全媒体出版的平台,融入市场意识进行选题上的斟酌、内容上的创新,使其适应全媒体出版的潮流和大势。编辑只有将商品意识、信息意识和策划意识三者紧紧结合,才能真正地做好选题,生产出适合全媒体出版的高质量的内容资源。

2.培养编辑掌握全媒体出版技术,创新技术平台

技术的变化对于媒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编辑要创新市场意识,必须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适应市场、掌控市场。对于全媒体出版的相关技术来说,主要是互联网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但一个好的全媒体出版人,不仅仅需要有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需要有利用全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筛选、收集、整合的能力、选题策划能力、内容加工能力、市场把握和营销的综合能力,这是编辑市场意识创新所应该掌握的核心技能。

3.培养编辑的全媒体出版营销能力,创新营销意识

全媒体出版营销,就是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发行阅读产品,达到最有效的读者覆盖,它是全媒体出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要求编辑应该深入市场当中,重视市场的读者信息反馈和市场调研,善于总结,用科学的数据来找出问题的发生点,并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充分考虑全媒体出版物在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刻牢牢把握住市场的脉搏。

(二)促进媒体资源有机整合

全媒体出版环境下,要突破传统的体制和管理层面的桎梏,则急需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平台,发挥不同媒体优势,从人员到设备、从渠道到内容、从数据到素材进行不同维度、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有机整合。在如今技术先导、内容数量庞大、但高质量内容稀缺的传播环境下,通过对各类媒体资源的有机整合,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浪费;另一方面可以从更开阔的角度,对整个传媒出版境况进行全景式的观察调控。这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注水”内容稀释出版市场,减少干扰;还可以更深入的挖掘、理解出版市场;对编辑而言,实际工作模式的转变,更能够督促他们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科技与新传播方式带来的转变,有意识的转变思维,开拓思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可以利用大数据分门别类的挖掘、整合出最新的市场动态,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改革试点的创新,由此来深入市场内部环境。另外,发挥全媒体的优势,构建媒体资源数据库,不仅纳入出版发行的相关数据,还可以将监测的市场动态以数据的形式记录其中,并且整合出版行业的社会资源数据等,构建这样的数据库能够随取随用,促进管理结构优化的同时,进行全媒体资源的整合,最终服务于全媒体出版物的出版。

(三)规范全媒体出版市场

对全媒体出版市场的规范涉及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从出版行业的社会与行业的再规范着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形势下的全媒体出版市场进行整治,填补诸如因传播门槛降低导致的大量盗版等隐患,对IP使用与再创作等争议问题进行探讨。还可以实行分级出版制度,协调新出现或新形态的各方关系,在保证意识形态调控的基础上,放手全媒体出版行业在市场规则下自由竞争,帮助全媒体出版市场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着眼于微观层面。随着全媒体出版的发展,行业内的枝系和流通环节增多,对专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资格审核需进一步加强。各类媒体的出版内容是历来出版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以互联网与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出版方式,他们的内容输出终端繁杂多样,虽然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但也大大增加了出版管理难度,以至于一段时间内低俗内容的流毒出现在各种浏览器上,对出版内容的审查,需要针对不同媒介特性,进行技术和制度上的双重规制。另外,不仅要对出版市场进行规制,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康的全媒体出版市场,这对出版平台、人才培养和受众媒介素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学校教育紧跟出版市场需求

作为向编辑出版行业提供人才支持的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全媒体出版需求的专业人才的重任。全媒体出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目标规格、教学模式以及人才质量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宏观上,要求全媒体编辑出版人才具备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全介质信息传播能力,并在一定层次上具有全方位经营数字出版产业的意识。微观上,全媒体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素养目标、专业技能目标、就业能力目标、人才规格目标。[4]

以往大部分的高校开设的编辑出版专业主要有四个偏重:“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素养、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报刊、书籍编辑能力、偏重于理论灌输、偏重于通才教育。”[5]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高校教育应该从自身学科背景和教育资源出发,发挥优势特长,突出特色教育,培养出具备复合博学的知识素养、全面精深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的意识、善于学习的潜质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编辑出版人才。根据全媒体出版行业实际需要,调整高校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操作比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将实践环节落到实处。在课程设置上,结合数字出版时代的特点,在强调文科背景、培养文学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的同时,增加数字技术和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课程,还可以开设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类课程以帮助学生日后适应、构建市场化的全媒体出版行业。对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聘请有丰富编辑出版实战经验的业内人士授课,以弥补专业师资队伍业务能力方面的不足。

五、结语

全媒体出版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编辑应该具备足够的市场意识来应对这种大环境,真正意识到全媒体出版并不是对传统的媒体从业者的毁灭性灾难,而是一次伴随技术变革,来自产业内部的转型升级。对于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的编辑来讲,应该积极顺应这种潮流,并以此作为契机,全面的完善自我,牢牢掌握市场脉搏,做好整个大环境下的战略部署,增强全媒体出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计划性,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王,把自己的主业做精、做透、做专和做强,实现出版物价值的丰富和延伸。

[1] 桂晓风.发展全媒体出版,为全民阅读服务——在全媒体出版整合营销沙龙上的致辞[J].中国出版.2009(5):57.

[2] 陈宝霞.浅析创新意识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97.

[3] 罗紫初.论出版人的文化追求与市场意识[J].出版科学,2008(5):8-9.

[4] 马持节.全媒体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广东财经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改革为案例[J].中国编辑,2014(4):75.

[5] 宋艳丽.民族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5-106.

责任编辑:王飞霞

2016-12-15

宋艳丽(1978- ),女,湖北长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学、传媒与文化产业;孙天启(1993- ),吉林延边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学。

G232

A

1004-941(2017)01-0175-04

猜你喜欢

意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主要内容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巧用迷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