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畏浮云遮望眼

2017-03-07曾庆鸿

益寿宝典 2017年19期
关键词:花影望眼唐人

文/曾庆鸿

不畏浮云遮望眼

文/曾庆鸿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宋代诗人、改革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唐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王安石的这首诗实际上写的就是“更上一层楼”以及上到“最高楼”后的切身体会。杜甫的不少登高诗写愁,而王安石的此作绝无一点愁意,反而表现了一个政治家雄心勃勃的英雄气概。

古人写浮云遮眼的佳句很多。如南朝梁代诗人江淹曰:“西北有浮云,缭绕华阴山。”(《学魏文帝》)唐人王维《送别》结尾曰:“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诗中的“白云”,似乎是心中无穷无尽的烦恼的象征。宋人苏轼《有美堂暴雨》曰:“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这里的“云”也是使人不愉快之物,否则,诗人为什么要把它“拨开”呢。

元人叶凰《题幽居》诗曰:“浊酒不妨留客醉,好山常是被云遮。”诗人本来是想看一看远处的山色,遗憾的是,美妙的山景却被缭绕不去的白云遮住了,诗人又没有力量“更上一层楼”,所以就只有望云叹息而已了。

唐人萧翼的《留题云门》写了“遮月云”,不过这首诗写得风趣,并无明显的愁意。诗曰:“绝项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猕猴推落临崖石,打落下方遮月云。”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结句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现出无穷的惆怅,反映出诗人政治生活的失意。

唐人郭震写过一首《云》,言云东游西逛,什么事也不作,却摆出各种迷人的姿态,有时还遮住星月的光辉,这种云,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人。诗曰:“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筑看。不知身外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宋人苏轼写过一首《花影》,诗日:“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诗中的“花影”比喻朝廷中的权贵,这些人去了一批,又来一批,没完没了,正直的臣子却上不去,苏轼本人的遭遇正是如此。

“扫云”之作,清人郑板桥题画竹诗曰:“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看来,这首诗写得比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更有气魄,对“云”是主动的“扫”,而不仅仅是“不畏”而己。

猜你喜欢

花影望眼唐人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杨智作品
——《花影》(水彩)
沉思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科学备考新方向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不为浮云遮望眼,更要身在最高层——例说向量中的“一题多解”与“通性通解”
花影
安得绿树遮望眼
从日藏《唐人相扑》装束看清代中国戏曲的在日传演
古代也有交规,唐人超速要“打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