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2017-03-07曾明星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党派民主党派现代化

曾明星

“互联网+”背景下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曾明星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随着国家出台“互联网+”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新形势下民主党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进行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也是各民主党派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问题。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和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党派大数据治理模式、“精准”治理模式与智慧治理环境,创建适应“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机制,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积极培育“互联网+”文化,全面提升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互联网+”;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确立“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明确了11个重点领域的具体行动。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势不可挡,诸多传统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焕发新的生命力,也使现代生活更加智能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需求日益多样化,新时期对政府公共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务部门与互联网的融合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透明政府惠及人民大众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于民主党派而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自身治理能力建设,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提高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研究议题。

一、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含义与作用

民主党派作为成熟的政治组织,联系着本组织内的政治和社会力量,反映着各个社会阶层的意见,表达这些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无论是历史逻辑还是现实逻辑即能推演出:民主党派必须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来弥补执政党和政府治理的“盲点”,与执政党共同分担国家治理的重任。“治理”一词不同于传统的统治或管制,它通常是指“在一整套制度的安排和约束下,对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沟通、协调和重塑的过程,以实现决策科学化和公众利益的满足”[2]。政党是组织、整合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的主体。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中,核心内容是“治理”。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社会治理的实现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治理手段、治理方法的信息化、科学化以及治理结果的有效性,它回答的是“民主党派治理的本领与效能”问题。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的参政党,肩负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及社会服务、自我教育等职能。加强民主党派治理能力建设既是有效推进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领会国家治理理念、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入点。

二、“互联网+”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互联网+”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事业等领域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方法论,是推进各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引擎,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生态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3]。有学者提出“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4],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与智能化[5]。也有学者将“互联网+”比喻为社会操作系统[6]。国家将“互联网+”解释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7]。“互联网+”具有创新驱动、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征[8],其实质是关系及其智能化连接方式,是对互联网的智能要素与工艺要素的重新认识和界定[9]。不但注重技术要素,还注重开放、协作、分享、跨界等互联网思维,把独立平行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连通、渗透与融合,把互联网作为创新要素融入各行业的变革之中。“互联网+”的能量在于“连接一切”,也就是说,“互联网+”的逻辑起点是把作为社会细胞的个体连接起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和闲置资源的浪费,以提升社会的运行效率,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简言之,“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和应用,重新解构传统的组织结构、社会结构与关系结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背景下的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通过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民主党派治理注入互联网基因,实施包括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社会服务、自身建设等各项职能的变革,实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生态化的党派治理方式,以满足互联网社会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促进民主党派治理的全局性发展、战略性转型。“互联网+”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民主党派治理信息化的升级,是对现代技术的深入引进和融合,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能力实现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核心要素是,信息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流动中提高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与价值。依托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得民主党派各级管理者、党员与社会公众能够被更好地交流、沟通,更有利于民主决策与管理控制,实现民主党派治理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

三、“互联网+”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更为关键的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理念、互联网模式、互联网基因。做好“互联网+”民主党派治理的“大文章”,实现互联网思维、技术、资源与党派治理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民主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实现路径:

(一)互联网思维与民主党派治理理念的融合

互联网思维强调“民主”“开放”“参与”,强调“我思献人人、人人助我思”。平等、开放、互动、共享等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特质[10],与服务、开放、透明、民主、参与、公平等党派治理理念正相契合。要转变思想观念,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以开放、创新、服务为核心,主要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通过用户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及平台思维等实现一套完整逻辑体系。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素是用户思维,在各个环节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即在产品设计的初期,精准定位,主动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围绕其进行开发与改进,追求用户体验至上。民主党派治理表现为以先进的治理理念指导治理内容、方法、手段与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构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和模式,真正把公民作为服务对象,有效捕捉和满足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在治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互联网思维与民主党派治理理念的联通与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人文环境,形成互联网思维习惯,构建平等参与、一体共享、多点联通、跨界联接为一体的党派治理新体系,形成“互联网+”党派治理新思维,全面提升党派治理能力。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党派治理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使用,正在深刻改变党派治理的技术环境及条件,成为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实施支撑保障“互联网+”的新硬件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等研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的发展机遇,促进互联网新技术与党派治理模式的深度融合,大力提升党派履职能力与工作效率。

一是构建大数据治理模式。国务院明确提出,“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互联网+”时代即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因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获取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而形成的信息爆炸现象,能够有效地集成各领域的信息资源,为党派治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大数据治理成效直接影响着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高低。2015年,国务院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11]。首先要转变党派治理思维,实施“互联网+党派服务”,实现党派各层级、各部门、各领域、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打破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现象[10];其次,建立统一的党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党派服务信息系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有利于党派在治理过程中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第三,建设网络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通过“一站式”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的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党派工作效率。

二是打造“精准”治理模式。党派治理与政府治理一样,对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因素越来越复杂,要求党派治理必须从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转变为以问题、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的精准化治理方式。党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于海量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与高效计算,及时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和群众利益诉求,或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与微博、微信、APP等途径,智慧感知和预判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公众的多样需求,并在充分获悉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作出回应,实现党派与党员、党派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实时了解热点事件,为党派精准治理提供数据参考和有益借鉴,使党派的活动与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10],真正做到以公众为中心,将互联网益处落实到公众身上。

三是创建智慧治理环境。智慧一词起源于IBM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概念[12],意即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地球上几乎所有事物都能以互联化、感知化及智慧化的方式存在[13]。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地球”向“智慧地球”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将最新管理理念同最新技术成果高度集成,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与决策支撑平台。党派智慧治理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全省统一的个性化、感知化、可视化、泛在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治理环境,一方面,迅速获取公民需求和社会问题,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充分发挥党派的职能作用;另一方面,满足党派各部门对“互联网+”应用的需求,打破地域、部门与职能的樊篱,使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状化,既能分工合作,又能组织协作,提高党派治理的质量与效率。如,可以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用户界面,通过表达、建模以及对立体、表面、属性以及动画的显示,对数据加以可视化解释。党派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挖掘和应用,通过对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提升党派治理能力,实现基于智能化的科学决策,大幅度提升工作效能,降低管理成本,逐步实现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创建适应“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机制

适应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与跨界融合理念,党派为其构建新的规则和秩序,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实现包容性治理和生态性治理,积极消除党派与政府、党派、党员、公众之间的各种障碍,为党员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团结群众、化解矛盾、服务基层。

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生态性与大规模性等特征,拓宽全体党员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的渠道与信息源,充分获取社会需求,如通过“网络反腐”“网络举报”的方式,广泛吸纳党员与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系列问题,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提高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的广度与质量。

二是利用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性、互动性,提高党派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互联网+”就是跨界、变革与融合。通过互联网将不同背景、不同特长、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联结起来,相互分享思想、观点,更多地进行交流与碰撞,可以提升个人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与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是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环境。建立党派内部各部门、各党派之间、党派与党员、党派与公众之间的协同治理环境,厘清各个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处理好党派管理与治理、责任与维权、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为民主党派与公众提供表达民意、沟通协商、合作共治的网络渠道和平台,满足公民网络参政、议政、督政的利益诉求,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长效机制,共同享有治理权力,分担治理责任,寻求互动与合作,实现共赢,为党派治理凝聚强大的社会合力。

(四)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民主党派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履职水平。“互联网+”在党派治理领域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对党派提出的新要求,未来党派的治理模式将朝着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的趋势发展。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在党派治理中的渗透,党派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党派的职能结构、体制机制、运作方法等了如指掌,而且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互联网知识和技能作为创新党派治理的资本。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党派管理的人格化主体,党派各级管理人员、党员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应用信息数据方式服务公众、党员与政府。党派要培养、建设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党派管理的专业化与兼职人才队伍。一是广泛吸引优秀复合型人才加入党派。重点发展专业性人才、复合型人才,既有助于在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时发表科学见解,发言有思想、有胆识、有见地,又有利于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党派互联网+行动计划与战略。二是对党派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一方面,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与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成员的政府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对部分成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了解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三是要改变选人、用人机制,选好党派各级领导。党派各级领导的选拔既要考虑政治业务素质与领导能力,又要考虑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了解程度。

(五)积极培育“互联网+”文化

“互联网+”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党派要积极培育“互联网+”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塑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为推进党派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的驱动能量。各级党派要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探讨“互联网+”文化及其社会功能,深入研究经济价值——创新驱动力,科技价值——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跨界等文化价值——不断追求探索创新精神社会价值——技术真、善、美生态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政治价值——促进国家健康发展等,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互联网+”背景下,民主党派及其各级管理者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精神,有一种创新精神,及时弥补短板,及时调整和优化党派管理的工具箱,以确保“互联网+”技术在推动民主党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正能量作用。“互联网+”思维强调“不断追求创新”,及时“改善技术与提升服务”,党派各级管理者要充分审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工作上要不断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把创新与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作的动力。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03-17(1).

[2]余思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现代政党治理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4,(3).

[3]詹青龙,杨梦佳.“互联网+”视域下的创客教育2.0与智慧学习活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6):24-31.

[4]赵竹青.李克强提的“互联网+”是个啥概念?[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5lianghui/2015-03/06/content_34978805.htm,2015-03-06.

[5]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6]喻国明.互联网是高维媒介:一种社会传播构造的全新范式——关于现阶段传媒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辨正[J].编辑学刊,2015,(4):6-12.

[7]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D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97187.htm,2015-07-01.

[8]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2-20.

[9]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10]杨新欣.“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6):19-25.

[11]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05/c1001-27545655.html,2015-09-05.

[12]Palmisano.S.A Smarter Planet:the Next Leardership Agenda[EB/OL].http://www.ibm.com/ibm/ideasfromibm/us/smartplanet/20081106/sjp_speech.shtml,2012-09-01.

[13]IBM.Let’s build a smarter planet[EB/OL].http://www.ibmbusinessinsight.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09/12/Smart_Planet,2012-09-01.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5.013

D665

A

1009-2293(2017)05-0047-04

曾明星,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教授,致公党张家界市市委委员、参政议政部部长、张家界市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许 烨)

猜你喜欢

党派民主党派现代化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党派我来的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三大特别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