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发展与大学生爱国观教育

2017-03-07余志君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爱国和平大学生

余志君

和平发展与大学生爱国观教育

余志君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和平发展”战略理念赋予了大学生爱国观新的时代特点,深刻理解和平发展概念的内涵对大学生爱国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观教育需培养其“包容”“开放”的态度,“理性”“和谐”的爱国精神,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提高大学生爱国观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让大学生爱国观教育取得成效。

和平发展;大学生;爱国观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心系国家的内在精神,是凝聚社会各阶层人民情感的纽带,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考量和国际环境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理念,向世界展示中国致力于国内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象。新形势下,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对于培养新时代的爱国者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和平发展视域下的高校爱国观教育必须契合当下时代特点,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越来越显示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潜质。但是在巨大的成就面前,中国的发展战略调整明显落后于综合国力的发展,表现为中国在研讨辩论“进攻性现实主义”等“国强必霸”的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应对西方世界和周边国家泛滥的“中国威胁论”等负面国际舆论时准备不足、反应滞后,使得我国国际影响力降低、国际地位受损,近而被动面对国际局势。在复杂纷乱的国际格局中,中国领导人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准确把握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潮流,“和平发展”战略理念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应运而出。

2004年,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开幕式演讲中,首次使用了“和平发展”的概念。2005年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更明确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1],同时白皮书对“和平发展”进行了概括:第一,“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第三,“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第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白皮书的颁布不仅阐明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和平的关系,也解释了中国的发展会给世界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一系列根本问题。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创新了“和平发展”理念:第一,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新目标;第二,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第三,提出“决不能牺牲国家利益”的新主张;第四,提出“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的新举措[3]。

“和平发展”战略理念是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举世瞩目的“中国模式”的建设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平发展战略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准备把握,也包含着我国在现有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利益诉求;和平发展战略理念不但展示了国家领导人对历史的解析、反思、重构,也囊括了中国正在成为新兴大国,需逐渐改变国家角色,要承担更多国际义务的既成事实,是对中国的战略抉择和道路选择的科学概括。

二、“和平发展”对大学生爱国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爱国主义的内涵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新时期大学生的爱国观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特点。对和平发展视域下大学生爱国观教育进行研究,不仅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实践问题。如何在和平发展视域下推进大学生爱国观教育,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大学生爱国观教育理论成果,提高大学生爱国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对于维护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乃至社会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平发展”理念与大学生爱国观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综合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和平发展”视域下要求高校注重培养“开放”“包容”的大学生爱国观。[4]现行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一个“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全球性合作体系,只有融入现有体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自己的位置。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日趋紧密且合作频繁,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致力于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努力之中。在“地球村”日渐成型的今天,任何国家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摒弃孤立主义、自我封闭、逆全球化的保守理念,打开国门,面向世界,谋求发展互利、合作共赢。高校大学生的当代爱国观不仅仅是单一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局限于对中华5000年历史的传承与发扬,而是抓住历史机遇,着眼于国家未来,以更高的角度,更重的使命,更宽广的视野,不断改革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的爱国观,决不能重回以前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观。所以,在和平发展时代背景下要求高校大学生的爱国观要具有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以自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修养,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和平发展”视域下要求高校注重培养“理性”“和谐”的大学生爱国观。[5]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社会充满了不确定因素,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中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不断竞争以及周边外交环境的复杂多变,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高校大学生在面对国际突发事件和国家间的纷争时,容易受到自身感情的盲从,甚至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而做出过激的行为,以爱国之名行害国之事。所以,正确的爱国观不单单属于情感的范畴,更是高校大学生理性与感性的辩证统一,在和平发展时代主题下,培养理性、和谐的大学生爱国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当下,全球化浪潮席卷地球的各个角落,也滋生出大量极端主义,高校大学生只有用理性的观念和独立的思考来调整自己的爱国观,才能避免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在和平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爱国观教育应使青年学生辩证地看待国际问题,认清事件的本质,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深刻思考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把真挚的爱国情感揉进理性的爱国观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第三,“和平发展”视域下要求高校爱国观教育要坚持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6]。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在革命年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并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从我们党的奋斗史汲取力量,从宝贵的历史经验中收获智慧。同时,大学生爱国观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一个具体的范畴,爱国不是抽象的,应该把民族前途、国家命运、民生福祉联系在一起。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爱国观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一个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理想抱负。

三、和平发展视域下大学生爱国观教育路径选择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爱国观教育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改变教育思路,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让“和平发展”理念深入大学生爱国观念之中。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正如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的精神面貌、品德素养、教学水平能间接反应出学生的整体品质。因此,大学生爱国观教育能否落地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起着重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道德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的:“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7]思想政治教师只有不断促进自身的德行操守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见贤思齐。其次,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想政治教师的三尺讲台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创新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结合学校实际注重典型培养和教师示范,坚持体验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避免过度的灌输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等等。同时,高校要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会,学习吸收国内外优秀经验,寓教于学。最后是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爱国观的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工作,作为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高校要选聘思想政治水平高,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优秀毕业生作为辅导员充实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增强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和稳定性。

(二)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正确引导舆论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以贴吧、论坛、微信、微博、手游等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新媒体的传播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传统的爱国观教育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如今的校园,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情形,可以借助手中的手机关注大量信息,庞大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中的必需品。对此,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媒体虽然冲击了传统的爱国观教育模式,但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它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育途径,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多变合理。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爱国观教育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提高爱国观教育的影响力和扩散力,同时注重培养“校园意见领袖”,正确引导舆论方向。[8]以湖南商学院学生工作部创建的“湖商学工在线”为例,该微信公众号自2016年4月上线运营至今,已有12000位粉丝,迅速成长为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公众平台之一,全年共推送与学生学习生活、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等主题教育内容150余期,总阅读量达73万多人次,以图文并茂的内容吸引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展开价值观的引导,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好评。

(三)重视校园文化和“家校联动机制”的特殊作用

大学生爱国观的教育不仅有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也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良好的校风、学风承载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教育理念,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爱国观产生影响。校园文化虽不可以直接触摸到,但却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升、情操塑造、精神熏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注重校园学习生活时,高校也要注意家庭对一个人品德、情感的影响。学校加强同家长的直接联系,实现“家校联动机制”,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重视家长作为第一爱国观教育者的地位,展现家庭教育在爱国观教育的积极作用。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3]十八大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5]颜志强.论“和平发展”理念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

[6]习近平.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N].解放日报,2015-12-31.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8]张敏.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5.025

G414

A

1009-2293(2017)05-0088-03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和平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爱国观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2JD40)的阶段性成果。

余志君,湖南商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朱小宝)

猜你喜欢

爱国和平大学生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