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战线视域下和谐阶层关系的重要举措
——以精准扶贫为中心的考察

2017-03-07刘亮红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资源配置

刘亮红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统一战线视域下和谐阶层关系的重要举措
——以精准扶贫为中心的考察

刘亮红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促进阶层关系和谐是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责。统一战线视域中,精准扶贫是当前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的重要举措:精准扶贫中的政策倾斜能够缓和解决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有利于阶层关系和谐;精准扶贫中优先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资源配置能够均衡社会阶层之间的权力分配,从而化解阶层矛盾,有利于阶层交流交融;精准扶贫中的项目帮扶则以具体而可行的形式保障着精准扶贫的效果,为阶层流动与阶层关系和谐提供具体的路径选择。

统一战线;精准扶贫;阶层关系;和谐

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职责的统一战线,深度参与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核心的脱贫攻坚,不仅能全面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而且能拓宽社会公众及社会各阶层全面参与扶贫,全面彰显统战工作活力,搭建不同阶层交流交融、互动共赢的平台与渠道,有效促进阶层关系和谐发展。

一、政策倾斜能够缓和解决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有利于阶层关系和谐

贫困问题是制约中国人口大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难题。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少不了社会政策发挥其利益分配功能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公共政策影响尤大。利益分配功能的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就是对一定范围内的特定群体进行利益分配与调整的过程。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是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被政策所边缘化或被公共政策有效利用不足的对象,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成为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利用资源能力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市场机制强化的过程中利益既已受损,适应政策的能力既已落后,而其利益诉求在某些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中又得不到充分的反映,因此社会利益格局愈发失衡,地区差距、阶层差距日益拉大,造成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在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中,公众已经分别被纳入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失衡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公正。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效率,但无法矫正由此而引起的不同利益群体利益失衡问题。[1]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原来的公共政策或社会政策,固有的利益格局只能被继续强化甚至冲突对立,作为政策正受益者的强势群体与作为政策负受益者的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与矛盾只会更加突出。所以面对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及其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行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是以社会手段解决长期的政策实施造成的群体冲突、扭转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利益失衡问题的快捷方式,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须直接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问题指出,要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他多次强调政策倾斜的重要性,还要求在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加大各方帮扶力度,相关行动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总之要对深度贫困地区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将贫困人口作为“最牵挂的人”,置他们的困难解决与利益发展于决策施政的第一位。

精准扶贫中向贫困地区及深度贫困地区进行政策倾斜这一指导思想与总体部署以行政手段、以社会政策的形式将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问题置于率先考虑、优先发展的地位,在社会政策发挥利益分配功能时就能优先保障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发展问题。这样一段时期的政策倾斜与集中帮扶后,弱势群体原来相对受损的利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原来无法表达的利益诉求也将在扶贫攻坚中畅快地表达出来并得到相应合理的满足,这样贫困地区及其贫困人口的弱势群体地位将得到较大改观,通过政策倾斜及政策实施,他们从政策的被边缘化者、遗忘者成为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政策的覆盖者与正受益者。统一战线深度参与精准扶贫严格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利用自己的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保证精准扶贫政策倾斜效应的集中释放,这样就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阶层身份有可能通过政策倾斜受益,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上升为新的社会阶层,而他们与原来强势群体的阶层差异也将由于所拥有的可配置资源的丰富而越来越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阶层差距的缩小与阶层差异的弱化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缓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均衡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实现阶层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共享。

二、资源合理配置能够优化社会阶层的流动机制,促进社会阶层的开放共赢

精准扶贫中的政策倾斜是指导扶贫攻坚的行动纲领,而具体落实到扶贫工作中则体现为实现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中不乏资源禀赋好、优质资源丰富者,只是由于交通、区位、政策等各种原因,一些优质资源与潜在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导致其经济地位不高、经济基础不强,在社会发展中没有同步跟上发达地区与先富群体的步伐,逐步成为社会弱势群体。

长期以来,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逐级往下分解,贫困居民数量不是实事求是调查出来的,而是一项工作指标。低质、低效问题在扶贫工作中总得不到有效解决,在扶贫资金的覆盖方面点多面广,重点突出不够,普降毛毛雨,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成为粗放式扶贫的常态,甚至可观的扶贫资金成为许多县争相博弈的目标,有的县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被纳入贫困县为荣,有的贫困县由于舍不得扶贫资金而不愿“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扶贫工作中对贫困人口的认定存在不少人情扶贫、关系照顾的现象,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这些问题与现象的存在都严重浪费和侵占了有限的资源,极大地影响了扶贫的成效,是一种低效迟缓的粗放扶贫。精准扶贫则是对粗放扶贫的纠正与强化,是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理方式。相对于粗放式扶贫,精准扶贫主要改变的是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方式,减少对扶贫资金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资源的闲置与漠视,杜绝对扶贫资金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资源的浪费与侵占。因此,从经济学意义上说,精准扶贫是“对扶贫对象、扶贫资源进行优化,是着力提高各类各种扶贫资源配置效率效果,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最佳最高效配置资源的要求”[3],因为它力求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除此之外,还要求帮扶机制也要精准,确保扶贫措施的创新化、差异化和造血化,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分别制定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合理的帮扶方略与路径。并且在扶贫过程中以精准管理来保证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的效果,尽可能保证扶贫过程的合理化、有效化和可持续化。

合理资源配置、优化资源利用是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要改变原来粗放扶贫过程中扶贫资源配置多头分散的局面,实现集中统筹、合理优化,就要从根本上调整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向。根据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适宜性战略目标与合理的帮扶方略与路径,在顶层设计上是以保障性扶贫为重点,并因地制宜地推进开发性扶贫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与合理利用。这样,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向就是坚持以适应保障性扶贫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优先,兼顾以适应开发性扶贫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其实质上就是坚持“精准兜底”式配置优先,兼顾“适情选择”式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

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在稳定的政策环境中,社会阶层关系往往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是由于政策的利益分配与资源的配置形式实现了在社会不同阶层中的相对均衡的状态,各个阶层对资源的分配在现实生活中被逼与主动达成了暂时的妥协或共识。但这种均衡只是暂时的、局部的,政策环境的变化与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会引起资源的不断流动,进而引起社会阶层的位序发生变化、利益格局产生变革调整,从而影响社会阶层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在这种调整与变化中,率先凭借自己优势资源并把握机遇加强对新增资源利用的人则能在这种资源流动与配置中成为较大的获利者从而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形成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精准扶贫行动中利用自己联系广泛、资源密集的优势,通过增加资源配给、优化资源配置与合理利用,既可以为有开发生产能力的企业与阶层提供优质的原料与资源,又能加强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资源利用,对接企业与资源、不同阶层的需求,为他们的合作共赢搭建平台与桥梁。这样,既可以缓解因原来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的社会利益关系、阶层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又能增强作为弱势群体的贫困对象的谋取利益的能力,缩小其与强势群体及新兴阶层的贫富差距与社会分化,切断原来由于资源配给不足或资源利用不够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因此,精准扶贫战略中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举措的实行能优化资源的配置,为原来的贫困对象脱贫致富进而跻身新的享有更高社会地位的阶层提供可能的渠道与发展的平台,因而不仅能够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强化社会结构弹性,还能优化社会的流动机制,促进社会阶层体系的开放共赢。

三、精准的项目帮扶为加强阶层交流合作、促进阶层关系和谐提供具体的渠道

政策倾斜是指导扶贫攻坚的行动纲领,优化资源配置是扶贫攻坚的基本方向,而项目扶贫则是精准帮扶的具体举措,既是政策倾斜的成果,也体现资源配置的方向,并在项目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保证资源配置的优化合理。

项目帮扶作为精准扶贫重要举措与贫困地区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造血式的开发性扶贫的根本出路,也是带领贫困户走出困境防止返贫的关键。目前,全国各种精准扶贫项目数量众多,各省市县都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与产业优势,对接贫困地区的有效需求,开展了形式各异、种类繁多的项目帮扶。以企业与农村的精准对接为例,虽然名称各异,但内容基本相同,都是挖掘利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引进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共建。企业对接贫困地区,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项目,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以湖南统一战线为例,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发布的《全省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7-2020年)》,计划在2017年至2020年间组织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商协会精准对接贫困村,新实施帮扶新项目1000个,[4]并利用统一战线联系广泛、资源丰富、智力密集的优势,继续深入开展港澳台海外人士参与精准扶贫行动。2017年至2020年间计划投入资金9000万元以上,面向全省贫困地区实施白内障患者免费治疗项目、城镇贫困低保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阅读·梦飞翔项目等。还将持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公益扶贫、智力帮扶,以及助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行动。湖南省统一战线的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汇聚侨界、海外人士的善心,实现精准扶贫,一方面拓展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更好推介项目;另一方面让海外侨界、海外人士更加了解省里的发展环境和投资项目情况,为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实现互利共赢。这些举措,由政府与部门牵线搭桥、引荐主导,实现了产业与贫困地区的深度合作与广泛联系,不仅构建起了贫困群体、海外统战团体、政府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而且为不同阶层加强交流交融,实现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与平台,也能为贫困群体现实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提供了方向与指导,有力促进了阶层的沟通了解,有效促进了阶层关系的和谐发展。

[1]王慧军.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2]习近平.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 [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624/c64094-29360135.htmL.

[3]精准扶贫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途径[EB/OL].中国网,2017-02-27.

[4]湖南发布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行动方案 [N].团结报,2017-05-24.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5.009

D613

A

1009-2293(2017)05-0029-03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战学学科建设招标课题“统一战线视域中的阶层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刘亮红,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许 烨)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资源配置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