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统战思想视阈中统战学学科发展新探

2017-03-07刘新庚易永平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科理论

刘新庚 易永平

习近平统战思想视阈中统战学学科发展新探

刘新庚 易永平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410083;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习近平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战略,为统战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价值目标和理论遵循。它有利于提升对统战学学科研究对象的新认识,有利于促进统战学学科内容要素的新整合,有利于强化统战学学科课程体系的新架构。将极大地丰富统战学学科的理论内涵,展现统战学学科发展的内在张力,完善统战学学科的发展策略,促进统战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习近平;统战思想;统战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统一战线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等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统战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增添了新动力。在统战理论方面,其协商民主制度化、强调统一战线“法宝地位”、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同心圆”的思想,在统战实践方面,其新形势下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和如何巩固壮大发展统一战线的思想、在统战策略方面,其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加强政治引导和政治吸纳、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新三种人”工作等思想,无疑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的深度挖掘,本质上都是为我国统战事业发展所提供的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些思想观点,对推进统战理论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统战学学科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探讨统战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准确界定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确立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曾经对学科研究的区分问题有过精辟论述:“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而为。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换句话说,学科成立的前提是因为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科学得以成立的学术内核,统战学也不例外。

习近平同志一贯坚持统一战线的独特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他强调“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带来一些矛盾与问题,对社会关系产生不同程度地反映,对社会局势稳定与国家安全发展产生一些冲突与不良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统一战线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中,都可清晰地发现其对统一战线的既定目标,就是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总书记对统一战线独特性、必然性和必要性等的强调,为统战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具体思想内涵的新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正因为统一战线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我们的统战学科就必须以统一战线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建设成一门独特的科学,即关于统一战线现象的学术共同体。要以统一战线知识为基础,集统一战线的学科范畴、目的原则、功能体系、方法途径、基本规律、学科研究、队伍建设、制度规范等在内的学术性科学体系。依据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任务、内容的新拓展,对统战学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亦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拓展:

(一)第一个层次:统战学的知识体系这一基础层面

它包括统一战线的基础理论、分支学科、方法论等的新拓展。统一战线的基础理论是由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和统一战线史所构成。统一战线基本原理主要有领导者、共同利益、政治联盟、同盟者这四个基本概念,合与分、同与异这两个基本范畴,由基本范畴引申出来的同异率和合分率这两个新的主体概念。统一战线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统一战线知识在各个具体领域的实践应用,如我国的多党合作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员工作制度、人民政协工作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宗教工作和港澳台海外工作与政策、新社会阶层人士和基层社区统战工作与政策等,都具有统一战线理论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的许多新突破。统一战线方法论包括宏观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微观上的问卷调查、座谈、访问、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及当今的社会价值分析法、意识形态分析法等,都是其方法论的新拓展。

(二)第二个层次:统战学学科构成的体系层面

它主要由统战学学术组织、科研活动和学术成员等构成。统战学学术组织主要是全国各个高校、研究所或团队研究统战学所构成的机构,以及远程从事统战学理论研究的工作人员、教学科研人员等。统战学科研究活动包括不定期或者定期召开有关统战学理论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学术著作或者学术文章的出版研讨等。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前人睿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重要法宝”的理论思想,把留学人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年轻一代、新媒体代表性人士这“新三种人”列为新时期应该重点团结的范畴,以及关于讲究规律性的思想,都是对统战学学科构成的重大创新。

(三)第三个层次:统战学社会实践活动层面

它主要包括统战学课程建设、统战学理论教学活动、统战学社会实践活动、统战学教材建设等,这些教材、课程、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统战学科建设的有力保障。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发挥统战学的社会作用,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指出要“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复兴”,并把“四者”联盟发展为“五个”联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的同心圆半径延伸到最长范围,把更多人吸纳到统一战线中来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思想。

二、统战学学科内容要素的新整合

一门学科内容要素的科学整合,对该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定向作用,有利于该学科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也是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该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领域的需要。统战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其学科体系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系统,由诸多子系统和要素构成。统战学学科发展可以从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共同体体系、学科实践活动体系三个层次进行理论考量和实践推进。其学科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统战学的基础理论、统战学的基本原理、统一战线发展史、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统一战线分支学科和统一战线方法论等,统战学学科共同体体系主要包括统战学学术组织、学术平台、学术活动及学术成员等,统战学学科实践活动体系主要包括统战学课程建设、统战学教材建设、评估体系建设、统战学理论实践活动和统战学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内容要素可总结归纳为学科组织方面建设、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和学科实践活动建设三个大的要素系统。通过学科整合,使各个要素系统之间、系统与各要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从而不断促进统战学学科的发展与完善。

(一)习近平统战思想为统战学学科内容要素的新整合提供了精辟的理论遵循

2015年4月30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标志着统战工作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这也是统战学内容要素整合的基本方向。其扩大联盟对象的思想、延长统一战线“同心圆”半径的思想、与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的思想,以及一带一路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等,充分体现了党内党外、国内国际等全方位统战思想,使统战工作的目标更高远,也为统战学的内容整合提供了新内涵、新理路和新高度。

(二)习近平统战思想开拓了新常态下统战学的理论新场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常态”成为媒体报道的热词,也是党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对当前国内形势的准确把握。“新常态”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同样也浮现于我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新常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社会正处在“转”与“变”的阶段。在经济领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在外交领域,我们采取“主动出击”的积极外交策略;在政治领域,“治污”“反贪”行动横扫着中国官场积弊;在“变”中的中国处处都透露着一种“新”。面对“转”与“变”,如何把统战工作做好至关重要。为此,习近平在统战思想战略上,着力提高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把它上升到中央层面;在其统战思想范域中,着重拓宽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把“新三种人”都纳入统一战线对象,这大大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新视点。

(三)习近平统战思想大力强化了统战工作中党的领导

在统战学科内容要素整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牢牢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同志提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4]。新统一战线思想的提出,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稳定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协调“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候,指出统一战线依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法宝,必须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广交和深交一切党内朋友和党外朋友为党的事业去奋斗。

(四)习近平统战思想拓展了统战工作的全球视野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全球化使中国人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意识经受了冲击,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模式和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公民主流意识造成了误导和冲击。尤其当人在面对生存艰难和发展之状况时,原先持有的信念和理想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动摇。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加速也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传播效应也会跟随放大。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应该立足在国内,放眼全球,形成宽广的全球视野。诸如我们党关注国内公民在国外的流动,关注国际视野和全球资讯对国内公民造成的影响,要把广大海外同胞都成功纳入到统战工作范围之内,让中国梦的实现与全球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梦想互相连接等,都是对新形势下统战学内容拓展的伟大创新。

三、统战学学科课程体系的新架构

统战学学科课程体系的架构,是统战学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的体现,内含统战学课程建设、统战学理论教学活动、统战学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教材建设等。学科课程体系的建构,是统战学学科建设的物质保障。学科课程体系的建构,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习近平关于统一战线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战略,为统战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与规范。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文化、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与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5]。统战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推动自身走向独立、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统战学学科课程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统战学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有助于推进统战学的科学体系发展,有助于统战人才培养,更有助于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统战工作的理论体系。

在构建统战学课程体系时,要严格遵循习近平统战思想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论指导。习近平统战思想强调的是一种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和科学品格,在纷繁复杂的统一战线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分析统战学这门学科的作用、地位、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途径等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问题,科学概括与提炼统战学的范畴与基本概念,准确表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对完善的统战学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推动统战学学科体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都离不开习近平统战思想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品质。如何合理设置统战学科的边界,如何形成一个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比较完善齐全的学科体系,除了积极吸收与借鉴其他学科固有的经验,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之外,必须高度重视统战学自身的独立性,坚守习近平统战思想的战略地位和科学底线,既要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耦合,又要防止自身学科被边缘化。

同时,建构统战学课程体系时,要用习近平统战思想统领课程体系的创设工作,要善于将习近平统战思想融入课程体系的全过程各方面。研究认为,统战学应该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因为统战学学科的理论基础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统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都应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依据马克思主义统战学学科的内在逻辑,可从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前沿课程等角度来设置和建设统战学课程体系[6]。

第一,统战学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统战学学科基础性理论课程,具体可开设统战学概论、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公共关系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

第二,统战学学科核心课程。主要是介绍统战学学科的主要理论,可开设马克思主义统战学基本原理、政党学说研究、三代领导人统战思想研究、统一战线史研究、统一战线思想史、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统战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统战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与实践、新时期党的统战政策应用、新形势下党的统战策略应用、比较统战学等课程。

第三,统战学学科选修课程。根据各个专业方向设置相关选修课程。如统战工作方法论、国共关系史、中国民主党派史、多党合作史、港澳台统战史、华侨华人统战史、民族统战学、宗教统战学等。

第四,统战学学科前沿讲座。根据统战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难点设立相关专题课程,如大统战工作格局研究、当前国际形势与统一战线政策研究、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研究、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土作研究、基层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等[7]。同时,针对当前学科不断融合和交叉的发展趋势,吸收其他学科的有益成分,形成统一战线学科体系新的学术生长点,丰富和完善统战学的课程体系,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专题讲座课程,如统战心理学专题、统战领导学专题、统战人才学专题、统战经济学专题、统战管理学专题、统战社会学专题、统战军事学专题等。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时期党的重要领导人著作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6.

[2]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4.

[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

[4]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5-21.

[5]习近平.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新华社,2016-05-18.

[6]莫岳云,李岁科.关于统战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7]莫岳云,刘国普.统一战线学科体系建设若干问题初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5.007

D613

A

1009-2293(2017)05-0022-04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2017年度统战学招标课题“习近平统战思想视阈中统战学学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421590007)的阶段性成果。

刘新庚,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易永平,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朱小宝)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超学科”来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