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磨万击还坚劲,为党为国为人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有感

2017-03-07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知青总书记

彭 英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千磨万击还坚劲,为党为国为人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有感

彭 英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7月28日,《学习时报》刊发了特约评论员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通过学习,内心深处对习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充满崇敬之心,对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充满爱戴之情,对习总书记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必胜信心。

一、在磨砺中前行,习总书记的成长背景教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国强军新征程上,在民族复兴关键当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创造了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成长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成长为全国人民拥戴的英明领袖,成长为世界公认的大国领导人,这种崇高地位和荣誉的树立,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长过程中浓郁的革命氛围、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丰富的实践经历分不开的。

(一)信仰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是一个真正的红二代。父母一生追随共产党、追求真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革命风骨初心不变。父亲习仲勋13岁参加革命,18岁组织“两当起义”,19岁创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21岁当上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母亲齐心13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一生中转战南北,受尽磨难,一心向党、矢志不渝。血脉相连,生生不息,这种“先天基因”和“红色血脉”,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路上与生俱来的信念本源和信仰根基。父母一生的革命实践、深邃思想和高尚人格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习近平。这种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父亲习仲勋八十八周岁的拜寿信中进行了深情抒发: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简朴生活……而这几点又远远不能概括父亲最可贵的品质和风格。我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在今后的工作中、事业上和生活里,尽可能向尊敬的父亲学习。正是革命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严格的教育,使得习近平总书记一生中充满着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充满着对党信任为党工作的满腔激情。

(二)苦难砥砺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家在“文革”中受尽磨难,天南地北、骨肉分离。父亲习仲勋从1962年起,蒙冤被关16年。母亲齐心带着幼儿被贬到农场劳动,两个姐姐被下放到生产建设兵团,习近平总书记受过批斗,挨过饥饿,经历过流浪和被关押的日子,最终在陕北插队落户当农民。知青习近平经历着苦难的一切。在当年上山下乡的全国知青中,在当年400万“老三届”知青中,他年龄是最小的,只有15岁。他下放的地方是最艰苦的,当年的延川县梁家河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都填不饱肚子。他在农村待的时间是最长的,一干就是七年,是梁家河留守的最后一个知青。在这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习近平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

七年的知青岁月,磨练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意志。他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北京少年,成长为一个扛着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的硬汉子,从一个迷茫彷徨的读书人,成长为一个坚韧不拔、志存高远的坚定的共产党人。七年的知青岁月,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底层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干的是农活,悟的却是“大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群体。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真实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的重要起点,是他毅然决然改变国家、人民、民族命运的抱负和担当产生的初始地。七年的知青岁月,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民情怀。七年的农村生活、七年的甘苦与共,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对乡亲们的朴实善良品质和贫困悲苦生活感同身受,孕育了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至真大爱情怀。

(三)奋斗脚踏实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履历既接天线(国家领导人子女,起点高),又接地气(七年陕北农民,基础牢),更主要的是他长期脚踏实地的奋斗和丰富的改革创新探索,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从1969年下乡当知青,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任党的总书记,这44年中,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辖市、中央等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工作扎扎实实,成绩卓著超然,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梁家河、正定、福建、浙江、上海,都留下了他从政路上的坚实足记。正是经过一步步丰富而长期的实践锻炼,夯实了他治国理政的根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经站上领导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岗位,就立刻展示出了稳健淡定、从容执着、大气磅礴、纵横捭阖的伟人气派和领袖风范。

二、在压力中战斗,习近平的丰功伟绩鼓舞人

伟大梦想要靠伟大斗争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十八大以来这5年,我们面临的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前所未有,都难以想象。国际形势上,中国面临着虎狼围猎的巨大风险,遭遇美日等国战略围堵、战略冲撞、战略干扰。内部环境上,深改路上面临艰难险阻,处处是硬骨头。在难题、高压、重任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面从严治党,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为要求,进行党的自我革新。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重大腐败案件,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屏障,坚决打击了“雁过拔毛”式的小官巨贪和系列窝案,打破了“法不责众”的潜规惯例。

全面深化改革,党政军各领域,全面覆盖,纵深推进,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亲肩重难,率先垂范,每一步都运筹帷幄,每一步都蹄疾步稳,每一步都抓铁有痕。

在强军路上,在历史和时代的交汇点上,以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目标,改革强军,拨乱反正,激浊扬清,在关键时刻抚危定困,挽救了人民军队,建设了强大国防。

在外交舞台,在身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并洞察人类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导向,纵横捭阖,鲜明地展示了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极大地捍卫了国家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全国人民坚定的信仰和自觉的行动,我们的梦想一定会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的丰功伟绩也让世界震撼。海外权威媒体和人士认为,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思维,是衡量中国领导人历史地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他们认为,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的很短时间内,就展现了非常宏大的战略视野和娴熟的政治运作才能,很快就跻身于能够主导国际事务的领袖行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撰文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国新一轮革新的中心人物”。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也撰文评价习近平是继邓小平之后最具转型色彩的中国领导人,风格稳重自信,促进中国在高度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获得全球思想领袖的广泛关注。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评论很有代表性。他2014年10月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一定要考虑长远的目标。长远的目标非常重要。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大多数国家的多党制只能考虑我当总统、总理任期之内的事情,超过任期就不考虑了……我觉得中国1949年以后,毛泽东30年,邓小平30年,现在习近平将考虑后面的30年,这个非常重要。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是在1949年。1949年以后他应该搞建设,搞制度建设。很可惜的是他是理想主义者,1949年以后还搞继续革命,所以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就是接受了毛泽东时代的教训转向搞现代化建设的30年。这是中国改革的上半场。中国改革的上半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被世界公认为是中国崛起、中国奇迹。现在真正进入习近平时代。习近平考虑的就是下面30年的事情,布局改革下半场。”[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两年时间在海外以21个语种、642万册发行量覆盖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

三、在执政中担当,习近平的为民情怀感动人

仁者,爱人。习近平总书记既有宽厚敦实善良的朴素品质,又有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更有心系天下,造福百姓的领袖情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人民,想着人民,爱着人民,与人民心连心。

与朝夕相处的人民心连心。15岁下放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乡亲们水乳交融。他留下来时安心。1974年10月时,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知青了,知青院子冷冷清清,但他却安之若素,照样干活,照样吃苦,卯足劲扎根干。搞科学种田,粮食增产60%,创办铁匠铺子,打出小农具,创建首个沼气池,解决农村照明供热。他离开时伤心。走的那一天,全村老老少少天不亮就自发前来送行,人群中哭声一片,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有13个人步行60多华里一直送到延川县城,凑钱合影。习近平总书记终身难忘这一幕,他说,那天,望着送行的乡亲们,我喉头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无泪,离开时我第一次哭了。陕北的人民养育了我,保护了我,我虽然告别了陕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离不开人民。他走了后“走心”,他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

与主政一方的人民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5年期间,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同时要求,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要始终与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

与全国人民心连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上任总书记的见面会上,就庄严承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全国上下,更是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实现全面小康。中国的扶贫攻坚战是一个造福千秋万代、震惊中外的伟大工程。任务之艰巨,决心之坚定,措施之强力,史无前例。纵向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统治阶级,无不为统治者服务,对人民的冷暖苦乐从未如此关切,发至内心,付诸行动。横向比,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无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只不过是各自集团间的利益调整,是少数人的欢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为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这份承诺,这种雄心,是执政者对民众的担当,是领袖对百姓的情怀,是总书记对人民的大爱。这种领袖与人民心连心的情感深沉而真挚,持久而牢靠,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可以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在周围的力量,一种鼓舞和感召中国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力量。

[1]郑永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N].学习时报,2016-03-31.

彭 英,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朱小宝)

猜你喜欢

知青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知青岁月
难忘知青岁月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青草风情
——献给知青的歌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三任总书记哀悼105岁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