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一起由于水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2017-03-06周柏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5期
关键词:埃希氏大肠菌群水源

吴 丹,周柏林*

(1.吉林省扶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松原 131200;2.疾病预防吉林省松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

林 松原 138000)

2017年5月17日上午7时40分某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某医院5月16日晚21时起陆续接到某学校学生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例的学生。接到报告后,某市疾控中心认为情况复杂、事态严重[1]。立即派出流调、检验两个专家组于5月17日9时30分到达现场,迅速对事件做出初步判定、指导开展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以及感染来源追溯等工作。现将重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5月16日晚21时起陆续到某医院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例的学生、自备水源、生活饮用水。

1.2 分析方法

对样品进行微生物、理化检验,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自备水源水样品

自备水源水样品5份,经检测菌落总数超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均检出。

2.2 生活饮用水

采集生活饮用水样品5份,经检测菌落总数超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均检出,其中2份样品检出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

2.3 呕吐物样品

采集呕吐物样品6份,4份检出诺如病毒。

2.4 肛拭子样品

采集肛拭子样品10份,检出诺如病毒6份,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1份。

3 流行病学调查

3.1 临床表现

病例中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3.2 流行特征

3.2.1 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5月15日10时,此次疫情自15日起至今,每天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16、17日,18日后就诊患者明显减少。

3.2.2 年级分布

6个年级均有发病,5、6年级罹患率最高,分别为3.85%、5.49%;1年级最低,为0.95%。

3.2.3 人群分布

男性21例,女性17例,男女性别比为1.24:1。

3.2.4 饮食饮水情况

饮用学校生水占84.21%(32/38)。

3.3 该学校生活饮用水供水情况调查

学校生活饮用水是自备水源水,井深83米,水井附近有两处地下渗水井污染源。该井供水方式为,井水提出后经管道直接进入地下蓄水池(储水量约300吨),再经过两个过滤罐进入大水箱(容积约30吨),作为生活用水直接进入水房和冲洗厕所等使用[2]。经过现场调查发现:一是两个过滤罐损坏,不起作用;二是水源井井口仅高于地面15厘米;三是井口附近有两个近距离污染源(渗水井);四是水源井口台被损坏与地表相邻;五是据调查5月13日、14日大雨导致污水倒灌入井内。15日学校开始出现首例病例,这期间学生反映水房饮用水有明显异味,说明水源已被严重污染。

4 本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分析

根据本起事件流行病学分析,本起事件属聚集性发病,符合水传播疾病的特点,大部分病例集中在16、17日两天,占流调病例的80%;患病学生直接饮用学校生水比例为84.21%学校生活饮用水微生学指标严重超标,说明生活饮用水已被污染[3]。再结合学校生活饮用水情况调查,5月13日、14日大雨导致学校供水水井污水倒灌,据大部分学生反应,15日前后学校自来水有明显臭味。综上所述,本起事件是由学校自备水源被污染导致的。

5 结 论

2017年5月24日13时30分,根据现场个案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治疗、卫生检验方面的各位专家会商研讨一致认为:这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由于学校使用隐匿的自备水源被污染导致的一起水源性、食源性急性胃肠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朱嘉文,丁新良,黄春华.等.一起集中空调冷媒水污染自来水致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253-254.

[2] 张文生,左丽娟,丁建清.一起因食品容器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31(22):3170-3171.

[3] 王明良,赵晓艳,苏领彦.等.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6,10(6):272-275.

猜你喜欢

埃希氏大肠菌群水源
大肠菌群间接计数法在水质大肠菌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埃希氏菌的遗传演化关系分析
保护水源
保山市饮用水水源地水中的大肠杆菌分析
生物滞留池处理污水厂尾水中粪大肠菌群的试验研究
大肠菌群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分析
南水源头清如许
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26血清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盐酸克伦特罗生物素化单链抗体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