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2017-03-20屈秀娟
赵 青,屈秀娟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的可能性,而且发病的几率在逐年升高,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常常会感到心律失常或者是有心悸的感觉,严重情况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1]。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手段来治疗冠心病。本次研究将我院接收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并比较对冠心病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诊疗处理手段展开诊治的诊治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并实施相关诊治操作的冠心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35~71岁,平均(56.4±3.2)岁,患病时间2~7年,平均(3.4±2.1)年;对照组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2~70岁,平均(53.8±2.2)岁,患病时间2~6年,平均(3.2±1.8)年。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全部患者应用常规基础性治疗,如抗血小板凝集等[2]。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展开治疗,每天应用一次,每次应用一片;观察组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方式,瑞舒伐他汀应用方式为口服应用,每天应用一次,每次应用剂量为10 mg。两组治疗周期均为半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通过对有效、显效、和无效信息进行观察统计,根据对应公式得出总有效率。有效指的是经过治疗患者的心功能等级提高一级,显效指的是经过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达到一级或者心功能提高两级,无效指的是经过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无变化甚至严重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诊治手段后,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呈现显著提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诊治有效性对比 [n(%)]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硬化情形或冠状动脉产生功能性变化致使心肌因缺氧发生坏死情形或血管腔过于狭窄发生堵塞情形的心脏类病症,有时候也被称作缺血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他汀类药物均具备显著的血脂调节效果,其血脂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与相关酶产生竞争关系而实现。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药物,能够实现对肝细胞中的甲戊二酰基辅酶的有效还原作用,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实现降低血脂的目标,可以顺利经由细胞膜并在细胞内发生作用。而瑞舒伐他汀也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药物,能够实现对肝细胞中的甲戊二酰基辅酶的有效还原作用,相较于其余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具备更佳的生物利用效率及血脂调节作用,对肝脏具备较高的选择性及亲脂性[4]。本次研究发现,给予对应诊治手段后,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高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相较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处理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1] 唐 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168-169.
[2] 张理科,陈 宇.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房,2016,27(12):1611-1613.
[3] 黄伟胜,杜颜利,陈小云,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与安全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z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