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批判思想演进中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

2017-03-06韩敌非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哲学

韩敌非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论马克思批判思想演进中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

韩敌非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马克思的批判思想是一个动态的思想体系和由多维基点支撑而成的立体建构过程,其中除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更重要的在于批判思想的基本构成维度、历史发展逻辑以及最终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整体性体现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高度统一,其中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作为核心组成,两者之间既是两个维度的支撑,又是双重并进式发展,并最终融合统一到马克思资本哲学理论的完整体系当中。

马克思批判思想;演进;哲学革命;资本批判

如果用鲁道夫·奥依肯(Rudolf Eucken)的一句话来概括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再恰当不过,就是“批判”已成为近代欧洲时代精神的根本特点〔1〕。批判,不仅是那个时代欧洲生活的主流精神,而且是当时思想理论界进行哲学思考的主导精神,并成为哲学思辨的重要思维方式〔2〕。马克思生活在那个非比寻常的时代,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也要渗入批判精神,由此开启并推动了其哲学革命的伟大历程。就马克思哲学革命来说,其根本宗旨并非是为了建立某些思辨哲学体系并将其复杂化,而是为了就此探寻出资本主义社会视域下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新路径。在此之中除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更重要的在于批判思想的基本构成维度、历史发展逻辑以及最终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其特点则主要体现为科学的论证方法和有价值的实践指导意义。依据逻辑来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容主要涵盖着新唯物主义世界观、资本批判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大层面;进一步细分又包括哲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三个部分。具体而言,马克思批判思想的演进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阐释:第一,马克思批判思想是基于两个维度的支撑而展开的,一个是哲学革命,一个是资本批判。哲学革命是马克思哲学批判、哲学创新与哲学建构的总体过程,是形成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描述;资本批判则是马克思用以哲学革命的具体内容和载体,正是通过资本批判的逻辑论证和实践认识过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才得以完成;第二,马克思批判思想中的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是齐头并进式发展的过程,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开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过程,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兼具哲学方法论和实践指导的价值内涵;第三,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形成历史与科学逻辑证明了马克思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是相辅相成而统一的,因而也就造就了其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3〕。任何简单的割裂都有损于对马克思批判思想的整体、动态认识。因此,探讨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化路径,前提即是需要明确界定两者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关系与核心意旨。

一、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是马克思批判思想形成的两个支撑维度

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基础和前提是近代欧洲的社会现状和思想意识,马克思批判思想的产生与促动则是批判精神所赋予的能量,是近代欧洲时代精神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凝聚与体现。正是批判精神的促动与激励,使马克思借助于对资本的批判完成了哲学革命的任务,成就了马克思批判思想的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的批判思想蕴含着两个最基本的维度:一个是哲学革命,一个是资本批判;一个所体现的是马克思哲学化的批判方法和批判精神,一个所体现的是马克思的批判内容,正如一个普通人的思想认识的成熟是通过生活的阅历而得以实现的那样。那么,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应是研究马克思批判思想的首要环节。

对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认识,可以将其细化分解为“哲学”和“革命”两个层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从哲学角度固然自成一体、具有极高的科学论证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则更值得研究。马克思哲学的“革命”行动就在于对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颠覆性批判,把哲学的阿基米德点从抽象的概念范畴之中拉回到了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与实践之中〔4〕。从德国传统哲学的范式特征及思维特点非常易于分辨,诸如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康德的先验自我、费希特的自我意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等,无论它们在表面上看来有多么不同,在根本上都是一种超时空的抽象论证,在缺少实际论证和事实载体的情况下,试图建立一种超越任何内容、但又无所不适的、通用的纯粹思想观念,以图解释任何现实的内容与现象。而马克思的“革命”性就在于对这种缺少实证性哲学范式与思维方式的扬弃。一方面,马克思是站在历史的长远视角和俯瞰高度来解释现实与即时的社会现象,这就使得对资本主义合理性的追问不仅有力,而且具有事实依据和科学的论断结果,而不是浅显地把资本主义的问题归结到技术层面,这就触及到了资本主义不合理且必然走向灭亡的本质。因此,马克思的思辨、推理与实证等完全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上进行的,这种哲学范式的全新化也充分体现出了一次彻底的哲学革命;另一方面,马克思不仅对传统哲学进行了理论批判,而且最终还落实到了实践批判当中,对实践活动的形成、健康发展以及达到自觉程度起指导作用〔5〕,从而否定了黑格尔试图以“自我意识”而改变世界的空幻思想,使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更具“革命”意义。

资本批判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阶段的社会制度中,资本这一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当然也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这也标志着全人类仍然处在全球资本社会阶段,这一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提出的人类大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以物质为主要依赖的阶段。在现今的社会阶段,资本仍然是社会的主导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仍然适用。在现阶段的社会现实中,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对资本的批判还是有一定的社会价值。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以政治经济为基础对资本发展的内在动力、运行方式以及内在的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阐述。并且以资本批判为基础以哲学为落脚点,对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发展批判提供一定的社会历史依据。马克思以资本为基础关系中的逻辑关系,对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现实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内在范畴的分析,较为准确地揭示了现今社会关系中的内在逻辑。并且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将资本主义的制度为基本现实,将资本批判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领域之中,对资本之下的社会关系和内在联系以及其基本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可以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直接深入到了资本批判的内在核心。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加大的丰富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内涵,同时也是对其资本批判的丰富和提升。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批判体现在整个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而其批判的逻辑却是通过“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融合而逐渐实现的。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到《资本论》的写作,在此期间从资本主义自我批判至内在超越的哲学问题逐渐明晰,推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相互融合的科学化与成熟化。现代社会在马克思看来,可界定为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说“资产阶级社会”,从最初的文化批判、政治批判逐渐过渡且深化为对资本统治甚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由此支撑起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可以推断,如果脱离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也就等于抽空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从欧洲文艺复兴的人道思想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促进来看,欧洲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的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的非人道发展趋势却违背了人道主义的精神与初衷,从而成为马克思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并对其进行批判的社会历史原因〔6〕。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物化了的、颠倒了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的引入除了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原料,还有物质产品和交换价值,资本所包括的一切产品都成了商品〔7〕。这就使得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工与劳动交换中,劳动和产品交换成了每一个人的存在条件,人的社会关系完全转变为物的价值关系。第二,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表现为“资本拜物教”,资本到处攫取剩余价值的本性表现为强烈的、无休止的扩张和贪婪,使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和精神的一切。这样,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个人的精神实质、自由的自主活动也就低俗地成为满足物质需要的单纯手段了。第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异化了人类的劳动意义与价值,在扭曲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时,也异化了劳动本身的价值意义,根本上阻碍了劳动者的全面、健康发展。第四,基于对资本主义的揭示和批判,为人类指明了未来的光明前景,从而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而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在马克思批判思想演进中是双重并进式发展过程

马克思哲学革命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深化的历史与逻辑过程〔8〕,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又是与其批判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分不开的。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或者说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资本论》中有充分体现,马克思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解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并不因人们的意志而转移,这是历史发展过程的自然规律。整体来看,马克思是以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这一推理与论断的,但鉴于《资本论》解读的哲学视域与哲学意蕴,《资本论》的哲学性批判与批判性哲学是截然不可分割的,这与马克思进行资本批判的历史过程有很大关系。因此来说,在马克思批判思想的演进历程之中,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不仅是相关并存的关系,而且是双重并进的过程。

资本批判作为马克思批判思想的承载内容,它在一开始的切入点便是有关意识形态的批判,是从哲学批判入手,然后运用并深入到经济学领域而开展的,整个过程呈现出二者的交织与并进特征。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源于对宗教文化的批判,然后逐步深入到对社会意识的批判,使批判进入政治领域,最后才在揭示出资本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深化了对资本的批判,并就此完成了哲学革命。首先是马克思针对社会文化的批判,这与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及其对哲学的关注与思考有关。文艺复兴和欧洲启蒙运动在推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同时,对天主教会的黑暗与腐朽进行了无情地批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与进步思想也便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同时,马克思深受黑格尔派思想的影响,崇尚个人在精神层面的“自由理性”,并把“自由”和“自我意识”作为核心理念,但由于宗教与旧有哲学的桎梏而必然持有对之进行批判的立场,这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马克思一方面意欲努力冲破旧有哲学的困境,一方面也在文化领域倡导精神自由观念,文化批判也就成为其资本批判的原始发端。其次是马克思针对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政治性批判,这其中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第一,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社会与生活的接触与分析,认识到“自我意识”的不切实际性,并对“理性国家”进行研究;第二,马克思虽然坚持了黑格尔“理性与现实相统一”的观点,但同时也看到了“理性国家”的矛盾和制约,也就是说,黑格尔所设想的“理性国家”和现存的国家并不一致相融,特殊等级、特权工具不仅造成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个人精神层面的自由也根本无法保障,这就导致了马克思对“理性国家”观点的扬弃,从而建立“真正合理性的国家”的思想。第三,马克思由政治批判延伸到政治解放,而后又超越政治解放乃至“人类解放”,这就为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再次是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并开展更进一步的社会批判。马克思在发现资本主义非人道的现实之后,便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实质进行剖析,从商品交换、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社会化大生产及异化劳动等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揭示出私有制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并从对资本主义合理性的否定上判断出资本主义的暂时性和必将被无产阶级所战胜的历史必然性。总体来看,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批判虽然起始于文化批判,经政治批判过渡到资本批判,但却是一个逐步深化深入的过程:如果将社会结构比作一个人体结构,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的反映只是皮毛;而代表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利才是文化的主宰,无异于人体的肌肉;但统治阶层的利益维护才是基础的支撑,那么经济便是骨骼〔9〕。因此,马克思针对资本的批判最终因深入骨髓而达到对真理的揭示,因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纵观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其特征突出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强烈的对现实存在问题的追问意识和批判意识。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一个时代最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是批判而不是预料未来;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10〕。而对问题的追问意识和批判意识势必需要一定的理论工具,这就使得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必然上升为哲学的论证,发生哲学革命也就自然而然。第二,马克思重视理论批判,重视从哲学的角度来推理、论证自己的判断,但更重视将理论批判拓展到实践批判领域,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而且使这种批判更为彻底,并能使科学论断应用于现实实践。第三,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结果并不仅仅是否定与“打破”,还有肯定与建构,亦即常说的要在批判旧世界时发现一个新世界。批判不是目的,批判所带来的是问题、是追问、是创造、是建立,这就使得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不会停留于对资本的揭露,而是给出“真正合理性的国家”的描绘与希望。马克思的这一结论之所以科学与可信,就在于他的论断理论的正确与有力,在于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对唯心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双重超越,以及对新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因此,借助于资本批判的载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同样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首先,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否定了唯心主义哲学。马克思在一开始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也十分重视和强调理性意识和人的精神能动性,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里就很容易看到康德、黑格尔的影子,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应是马克思批判哲学的思想来源和基础。但马克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批判意识和追问意识的确体现了近代欧洲的批判精神,在现有社会制度下,个体精神自由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才没有禁锢于黑格尔的思想窠臼。但也正是因为对黑格尔思想内涵的理解、发掘、批判和否定,才有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其次,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哲学,并在超越前人思想理论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来一种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这种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是概念推理或意识抽象,而是基于对实践活动与社会关系的因果分析,而不像旧唯物主义者只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物质层面。正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当中所提出的物质生产观那样,生产劳动既生产了物质,也生产了社会关系,他越过了物质层面的表面现象而深入到了物质表象遮盖了的社会关系,这才触及到了人社会的本质。所以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哲学上的一次革命。再次,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并没有止步于对物质表象以下的社会关系的简单分析,而是将社会关系的各种基本形式进行了细化分析:社会关系包含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其中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劳动与生产关系的综合表现,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即经济基础;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是有关社会体制与代表统治阶层思想意识的制度,为社会统治的方式,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共同构成社会主要的一对矛盾,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互动而相对稳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会使这一对矛盾不断发展与对立,社会变革便不可避免,如此反复、循环而又不断上升,从而促使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向前发展。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和早期马克思的非科学论断不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其价值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更在于它的科学论证方法,即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形态为切入点而对资本主义进行政治宣判,这就使得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成为了一种科学性的历史规律,从而使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三、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在马克思批判思想建构中互为辅成而统一

综上所述,马克思批判思想演进中的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不仅是马克思批判精神的两个支撑和两个维度,而且是相互交织和互促互进的,其在马克思的批判论证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互为辅成关系,而且最终相互融合,达到了资本批判和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统一。这种统一化的建构并非是漫无目标,而是针对资本统治的矛盾而依据相关逻辑所提出的一种“分而治之”的策略。资本整合了社会,形成了一个新的总体,特点表现为隐而不显,一旦意识形态成了社会意识,则无论是哲学学科或者是其他学科的专业主义视野都会被孤立,唯有结合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的整体性,才能进一步夯实马克思哲学理论硬核,打通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专业隔膜,发挥辅成统一的价值,引导总体性视野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回归。

从资本批判对马克思理论体系建构的角度来看,资本批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资本批判的内容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载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并非是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简单否定,不是以概念否定概念,以一种抽象否定另一种抽象,而是基于对资本社会本质的剖析,即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实现哲学跨越的,这就使他的哲学批判有别于其他哲学派别,如法兰克福学派;第二,资本批判的过程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路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路径也就是其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建构的路径,而这一过程也是在针对资本批判的具体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可以说是在同一路径与过程中共同达到了双重目标;第三,资本批判的方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批判思想的科学性和精神性。马克思哲学论证的科学性和精神性并非体现在哲学革命本身,而是体现在资本批判的方式方法上,比如从物质生产洞悉生产关系,从生产关系推及社会关系,从社会关系透视劳动异化,从而揭开资本社会非人道的本质以及必然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所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使马克思的哲学方式更具科学性和精神性,其实践意义和价值是当时的旧哲学所不具备的。总之,马克思通过资本批判而使得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更显具体和充实,也更加科学与深邃。要想重建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的统一,关键点在于要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的统一性的讨论,需要从多个层面以及多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做提出的哲学革命以及资本批判进行讨论。而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核心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人之间的自由以及全面的发展开看待社会问题的不断产生以及相对应的科学方法的不断成熟等。从逻辑思考的范围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哲学革命以及资本主义批判两者之间,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内涵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和内在超越的历史统一。

从马克思理论体系建构对资本批判的作用来看,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马克思的否定意识、追问精神及批判思想使得资本批判更加彻底。马克思的批判思想主要体现为资本批判,但却升华为哲学革命。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刻地对资本进行无情批判,就在于他的否定意识和追问精神,只有将哲学研究特有的否定与追问用之于资本批判,才能做到深入和深刻。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11〕;第二,马克思的论证方式与科学论断使得资本批判最终深化为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和其他哲学派别相比,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为什么更具说服力?简单概括,就是实证。同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为什么是一种科学论断?也可以简单概括,那就是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切矛盾的根源,而且这一矛盾是永远不可调和的这一本质。无疑,这一论断的结果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而且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三,马克思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使得资本批判具有明确的方向,并为人类社会迈向新的未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可以创造的条件,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和发展成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就使得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更具科学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之一。

〔1〕鲁道夫·奥依肯.新人生哲学要义〔M〕.张源,贾安伦,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374.

〔2〕王成华.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历史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11(6):36-40.

〔3〕〔8〕〔9〕郗戈.从哲学革命到资本批判——重释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J〕.学术月刊,2012(8):48-54.

〔4〕佚名.论马克思的现代哲学范式〔EB/OL〕.http://www.xuehuile.com/thesis/7b1329d108a544e78654f28633597683.html2014-04-25.

〔5〕佚名.论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的哲学批判精神〔EB/OL〕.https://tieba.baidu.com/p/43940764.2005-09-28.

〔6〕王成华.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历史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11(6):36-40.

〔7〕肖庆生.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哲学内涵〔J〕.北方论丛,2014(3):117-120.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11〕恩格斯.资本论·序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1.

On the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and Capital Criticism in the Evolution of Marx’s Critical Thought

HANG Dife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Marx’s critical thought is a dynamic ideological system and a 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process supported by multidimensional basic points.In addition to Marx’s critical spirit,the more important ones are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critical thinking,historical development logic and 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ystem.The integrity of Marx’s theory is embodied in the unity of 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and capital criticism,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Among them,philosophical revolution and capital criticism are the core components,both of which are not only the support of the two dimensions,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ual integration,finally merging into the complete system of Marx’s capital philosophical theory.

Marx’s critical thought;evolution;philosophical revolution;capital criticism

B03/A811

A

1002-3291(2017)06-0026-06

2017-06-20 修改日期:2017-10-20

韩敌非,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

【责任编辑 潘照新】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哲学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