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艳体诗论
2017-03-06贺琴
贺 琴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王士禛艳体诗论
贺 琴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艳体诗”是王士禛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其艳体诗的创作包括“香奁体”和“无题诗”。顺治年间王士禛分别与王士禄、彭孙遹以“香奁体”“无题”诗唱和,两次唱和的作品体现出对两种艳体诗的不同理解,具有一定辨体意识。王士禛的艳体诗创作既受到诗坛大环境的影响,也出于其探索诗歌路径的自觉需要。他将艳体诗含蓄蕴藉的创作手法和惝恍迷离的审美特质引入其后来的“神韵”诗中,确立了其诗学路径。
王士禛;艳体诗;辨体;神韵诗
“艳体诗”是古典诗歌中备受争议的一类作品,它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或纯乎于情,真挚深婉;或香艳入骨,流于低俗。对于艳体诗,古人大致形成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它有乖于教化,轻薄浮靡,二是认为它表达君臣际遇、寄托深微。齐、梁时的宫体诗,李商隐的无题诗,韩偓的“香奁体”,都是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艳体诗作。明清时期,受到复古诗学的影响,王彦泓、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等诸多诗人进行艳体诗的研究和创作,尤其是对李商隐和韩偓的艳体诗关注较多。以钱谦益为中心的虞山派诗人或受到特殊的时代环境影响,或出于反思明诗、探索清代诗学道路的需要,对李商隐诗歌的内涵与风格进行过理论性的阐发,影响了朱彝尊、王士禛等国朝诗人。朱彝尊曾笺注李商隐诗,并作《风怀二百韵》,王士禛虽以“神韵说”主盟康熙诗坛,然在其“神韵”诗说尚未形成的青年时期,曾效仿李、韩,进行过艳体诗的创作,构成了其诗歌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
王士禛的艳体诗包括其“香奁体”和无题诗,都创作于顺治年间,是其早年的作品,既受到前辈诗人和时代风气的熏染,也是一种自觉自发的学习和探索。他先后与其兄王士禄、其诗友彭孙遹进行过两次唱和,分别以“香奁体”和无题诗为主题,两次唱和中的作品反映出王士禛对“香奁”和“无题”两种艳体诗的不同认识、不同选择,并且影响到后来神韵诗的创作。
一、创作活动——从“二王唱和”到“彭王唱和”
王士禛晚年自云其“删诗断自丙申(顺治十三年,1655)年”①王士禛晚年口占一联云:“得第重逢辛卯岁,删诗断自丙申年”,见郑方坤《带经堂诗钞小传》,《丛书集成新编》(101册),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317页。,康熙八年(1669)编刻的《渔洋诗集》也自丙申始,丙申以前的作品弃而不录,但正是丙申以前的作品最能代表王士禛早年“博综该洽,以求兼长”的原始风貌,而艳体诗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早在丙申之前的顺治九年(1652),王士禛与其兄王士禄以《香奁诗》唱和,往复30余章,切磋诗艺,王士禄《香奁诗序》载:
壬辰岁,贻上曾为《香奁诗》三十章,又为《续香奁》十章,约余同作,以懒故不获竟,仅五篇而止,今集中所存“深闺怨语传妾愁,乐府新词赋恼公”诸篇是也。①王士禄:《十笏草堂诗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63页,第563页。
从王士禄的诗序来看,早年二人的香奁诗唱和以王士禛为主导,顺治九年王士禛作《香奁诗》30篇,约王士禄同作,王士禄仅作5篇。顺治十三年(1656)上元,时任莱州府学教授的王士禄忆及前事,追和《香奁诗》30首,这是二王唱和的过程。二人的作品分别收入各自早期的诗集《落笺堂集》和《表余堂集》,顺治十六年合刻为《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其中王士禛之作删为25首。
王士禛与王士禄早年的这次唱和的作品曾一度传至江南,评价不一,周亮工《藏弆集》中收入江宁人房天驷(字大生)《复新城王子底》尺牍一则,云:
齐贾还,索有远函,并《香奁》二册,快读之,盖叹古道雅怀,声色满纸,离思咏歌,风流未散也。但惜不见令弟贻上所为三十章,又续十章,次第聆双鬟发响,何羡杨柳外晓风残月哉?②周亮工:《周亮工全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915页。
王士禄曾寄《香奁》诗二册与房大生,房氏颇为赞赏,遂向王士禄索求王士禛之香奁诗作。顺治十六年(1659),《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刊刻,娄东人姚佺作序,并请吴伟业为序。姚序中提到了当时江南诗人对二王香奁诗创作的看法:“青徐、江淮、吴下之人举惟香奁之客,曰:‘是何最后变而为纤靡之音也?’”③王士禄、王士禛:《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卷首),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六年刻本。对二王的香奁诗不甚认同,这种不认同一方面是出于对他们的香奁诗的格调、审美的不认同,另一方面,此时也确是二王创作的探索阶段,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
王士禛早年的“无题”诗的唱和发生在顺治十六年(1659)的京城,其时,王士禛中进士,在京等待谒选,而两年之前,他在大明湖“秋柳诗社”中以《秋柳四首》名传大江南北,因此,顺治十六年的彭王唱和在京城有较大的影响。
《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惠栋注补彭王唱和之事,云:“是冬(顺治十六年,1659),山人与西樵及羡门倡和香奁体诗,刻《彭王倡和集》”④王士禛:《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5页。,说明唱和者为王士禛、王士禄、彭孙遹三人。《彭王倡和》一册今藏于国家图书馆,收入王士禛、彭孙遹无题诗各12首,卷前有魏学渠序云:“我友王子贻上,表泱泱于齐风,彭子骏孙,振翩翩于越隽。班荆燕市,推如江如海之才;濡墨旅人,集倾国倾城之句。”⑤王士禛、彭孙遹:《彭王倡和》(卷首),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刻本。二人和作写闺阁相思,离愁别绪,王士禛之作后收入《渔洋诗集》,删去4首,彭孙遹之作皆收入其《松桂堂全集》。
彭王唱和在顺治十六年的京城影响较大,徐景穆跋彭孙遹《无题诗同贻上作》云:“公少时喜为艳情之什,兴会所之,跌宕风月,描摩闺阁,尽态极妍,当使温、李失声,和、韩却步。登第日即与新城先生无题倡和,传诵都门,真一时风流绝唱也。”⑥彭孙遹:《松桂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2页。所谓“温、李失声,和、韩却步”为夸大之词,但以彭、王二人当时的才气、名望,“传诵都门”应当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王士禛早年的这两次创作活动均以唱和的形式展开,故作品流传较广,也就引起其诗友的不同反应。欣赏者赞誉为“体同闺怨,妙等香奁,致光掩思,义山逊藻者也。”⑦王士禛、彭孙遹:《彭王倡和》(卷首),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间刻本。批评者认为是纤靡之音,刘体仁曾传书问询汪琬:“王六(王士禄)不致堕韩冬郎云雾否?此虽慧业,然併此不可作也。”⑧王士禄、王士禛:《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卷首),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十六年刻本。对于时人的批评,王士禛与王士禄的态度稍有不同,王士禄《香奁诗自序》云:“情至之语,风雅扫地,然不过使我于宣尼庑下俎豆无分耳。”⑨王士禄:《十笏草堂诗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63页,第563页。态度较为洒脱不羁,在其后来的创作中还效仿义山之体。而王士禛在其中年以后的诗学观念里,将李、韩之诗视作“儿女语”⑩王士禛:《居易录》,《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3763页。,虽对李商隐七言多加肯定,但却绝少进行艳体诗的创作了。这说明艳体诗只是王士禛早年对众多诗学路径的一种尝试,受到当时诗坛对艳体诗的争议性看法的影响,在后来的创作中放弃了这一路径。
虽然王士禛放弃了艳体诗的创作,但考察他早期的这种尝试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王士禛诗学有重要意义,从他两次的唱和作品来看,他对同为艳体的香奁和无题有不同的认识,并将艳体诗的某些特质带入了“神韵”诗的创作中。
二、风格辨体——从“香奁”到“无题”
王士禛早年的两次唱和虽然在当时都被称为“香奁体”,但是在师法对象、创作风格方面却有不同,反映出王士禛对于“香奁体”与“无题”诗的不同认识。
顺治九年王士禛的《香奁诗》为其少年时期之作,写闺阁女子离思别绪、闺阁情态、怅惘愁思、忧郁心境等。在写女性闺阁生活情态时,浓艳细腻,如“别后午痕知未减,起来卯酒欲初酣”、“腕笼跳脱消香雪,奁拂郎当罥网蛛”、“绕脸斜红香黛残,东风不与玉儿欢”①文中所引王士禛诗皆出自袁世硕主编:《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等。对女子闺中情态的摹写,是为了表现女子为离愁、冷寂所困、所伤,更偏于学习韩偓的香艳。
王士禛的香奁诗侧重于写人物的含蓄、隐秘的情思,细腻、委婉地表达人物心理,如:
绿到浓时春又还,有愁如絮不能删。名花纵遣曾消恨,久病因谁一破颜?窗外啼莺知睡起,星边斜月忆眉弯。莫忘鹦鹉洲前语,留验来生玉臂环。
诗中的女子思念成疾,似将不久于人世,其愁如柳絮缠绕心间,愁从何来?病因谁起?只能从窗外莺啼和星边斜月去寻找答案,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令人绝望的,令她愁病的那个人只能寄希望于来生相见,诗歌情思深沉而风格绵密婉丽。
但是,王士禛的《香奁诗》脂粉气并不浓重,也有意避免过于香艳,他更多地通过外部空间的转换来表现女性朦胧、含蓄的情思,如:
却恨江潮太无赖,横塘东下片帆开。(其二)
堂前芳草杂芜蘼,楼外杨花风暖时。(其三)
南浦逢春已可怜,西园花草复绵芊。(其四)
木叶牵愁辞北渚,遗香将梦到西陵。(其六)
一自灞桥东畔去,十年无燕到金闺。(其十四)
这些诗句打破了闺阁的空间局限,将视线投向闺阁之外的外部世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时空的转换,冲淡了香奁诗的香艳与浮靡,在这一点上显示了其创作个性。
总体而言,王士禛早期的香奁诗以委婉细腻为特点,黎岳岩评曰:“情思柔细,如劈迷迭之丝,而析春蚕之股,不意徐、庾、温、李近在一家。”②王士禄、王士禛:《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卷七),国家图书馆藏顺治十六年刻本。虽然为过誉之论,但点出了王士禛诗作的细腻柔婉处,更近于宫体、玉台体、及温、李的缠绵悱恻,其早期的香奁诗就是在融合诸体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路径。
在顺治十六年与彭孙遹的“无题”诗唱和中,王士禛的“无题”诗虽然创作数量少,但在写相似的爱与别离的题材时,与前次二王唱和中香奁诗的风格有所差异,前次更多地学习温庭筠、韩偓式的浓艳细腻,而这次王士禛的“无题”诗更加鲜明地学习李商隐。
首先,从诗歌意象上来说,王士禛“无题”诗在意象上也与李商隐“无题”诗相类似,用一些富有象征性的意象营造缥缈迷离的意境,如云母、玉女、上清、广寒、湘君、琼楼、青陵等,形成诗歌的层次感和多义性。其次,在构思、句式等方面,王士禛也有明显的学习李商隐的痕迹,举二首为例:
轻雷含雨过增城,人别金塘花气清。心似西泠松柏老,愁如东冶暮潮生。游丝百结空萦恨,属玉双飞若有情。从此银河渐迢递,广寒楼阁罢吹笙。
忆昔残宵有梦通,花阴深锁戟门东。三春怨结蕉心碧,五夜愁消烛泪红。亲试画眉明镜里,䛏闻响屧曲廊中。方山亭下江津水,自此兰桡逐断鸿。
两首都写情人别离后的苦苦相思,前一首用松柏、暮潮比喻愁绪,又用“西泠”“东冶”造成心理的距离感,首句化用的是李商隐《无题》诗中“飒飒东南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之句。后一首首句回忆过去的相聚,句式、意境化用自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而“残宵梦通”勾联着过去与现在,使诗歌首先具有了多层次的意蕴。颈联的“蕉心”“烛泪”是情绪化的意象,颔联再次造成时空上的错觉,似乎又回到了对镜画眉的美好时刻,又听到了曲廊中那人渐近的木屐声,尾联与前一首的尾联起到相同的作用,“广寒罢笙”与“兰桡断鸿”都留给人无尽的思念与哀伤。
王士禛的“无题”诗多数如以上二首,注意时空的转换,如“惆怅青春忽十载,不仅团扇掩啼妆”、“寿阳曲水清如镜,那得淮波一处流”、“青陵有鹊能求侣,丹水无鱼莫寄书”等,在这一点上,他的“无题”诗与“神韵”诗是相通的。
王士禛在二王唱和中的香奁诗和彭王唱和中的“无题”诗都被人称为“香奁体”,而从他的两次和作来看,他对于“香奁体”与“无题诗”的认识有所不同。二王唱和中的香奁诗,王士禛学习温庭筠、韩偓等人,风格浓艳而细腻;彭王唱和王士禛的无题诗,则惝恍迷离、深情缅邈,近于李商隐。而时人对于香奁诗与无题诗的认识,往往边界不清,混为一体,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同样创作“香奁体”的王士禄,他的《香奁体》诗的很多意象,如“凤城”“双鸾”“孤凤”“玉奴”“云母”“王母”“玉儿”“蓬山”“麻姑”“湘女”“青琐”“玉京”等,都沿自李商隐无题诗、女冠诗,深受李商隐影响,旖旎惆怅的情致与李商隐并无二致,并未体察到香奁与无题的差别。在彭王唱和中,王士禛“无题”诗的创作才较前次更明确地学习李商隐,前后两次最大的差别在于:香奁诗浓艳细腻,趋于“实”,“无题”诗惝恍迷离而趋于“虚”。王士禛两次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师法对象,正反映了他对香奁诗和无题诗的辨体意识。如清人梁绍壬所言:“无题诗与香奁诗,界若鸿沟。李义山之诗,无题诗也;韩冬郎之诗,香奁诗也。盖无题之什,不必尽写情怀,而香奁之篇,则竟专作腻语,至闲情风怀,则指实事矣。”①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宣统元年扫叶山房本。
从艺术上来说,由于早年的王士禛尚处于探索阶段,且缺乏深厚的人生阅历和感悟,他的香奁诗和“无题”诗都未能抒写出像李商隐那样的真实而感人的生命体验,在写爱与相思之外,也很少有深刻的寄托,这是他的局限。虽然如此,早年对李商隐的学习还是对王士禛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
三、取舍之间——从“艳体”到“神韵”
王士禛在顺治十六年的彭王唱和之后,谒选为扬州府推官,在扬州的游历、唱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神韵”诗学道路,绝少再进行过艳体诗的创作。然而,早年对艳体诗的尝试,对韩、李的学习却在其神韵诗中留下了印记,尤其是无题诗含蓄蕴藉的创作手法和惝恍迷离的审美境界,对以模山范水为主体的神韵诗创作有重要启发。
神韵诗在对山水的描写中追求一种冲淡悠远之美,在表达方式上也是含蓄的,它同“无题”诗在手法上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通过意象的隐喻性、多义性形成丰富的意蕴,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思。最典型的例子是《秋柳》四首: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桃根桃叶镇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四首诗围绕着“秋柳”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丰富的典故、自然意象、历史意象,如“黄骢曲”“乌夜村”“隋堤”“琅琊”“永丰坊”“扶荔宫”“灵和殿”“春燕”“晚烟”“凉露”等,表达难以言说的怅惘心绪,手法曲折委婉,言尽而意不尽,造成意旨的扑朔迷离,针对《秋柳》四首的主旨,清代形成了若干种不同的观点,如吊南明福王说、思念故明说、为郑妥娘所作说等等,众说纷纭,其原因就在于隐喻性、多义性意象的大量使用,造成阅读、阐释上的距离感、陌生感,形成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而这种手法与李商隐“无题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诗歌的意境上,神韵诗也借鉴了“无题”诗的朦胧含蓄、惝恍迷离,以《再过露筋祠》为例: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如烟。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诗歌既是写景也是写人,“翠羽明珰”让人联想到那个美好的女子,“湖云祠树”是迷蒙幽美的环境,行人来到这里的时候,门外白莲映着初月,在风中摇曳。湖云、祠树、月、野风、白莲这些意象看似简单,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营造出一种静谧、朦胧、迷离的境界。
所以,尽管王士禛后以“神韵”说成为康熙时期的诗坛宗匠,但其早期的艳体诗创作也是其诗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识诗派渊源处,少陵野老玉溪生”①吴大廷:《读渔洋山人诗集后五首》,《万首论诗绝句》(第3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1249页。,艳体诗中含蓄深微、惝恍迷离的审美特质,对神韵诗的创作有重要影响。
王士禛早年创作艳体诗的原因,从清初诗坛的大环境来说,明末清初正是晚唐诗风、西昆体传播、接受的重要时期。晚明诗人王彦泓继承韩偓,长于艳体,在明末清初广受关注,而虞山派领袖钱谦益正在积极地倡导李商隐的研究,在他的推动下,出现了吴乔的《西昆发微》、钱龙惕的《玉溪生诗笺》、朱鹤龄的《李义山诗集笺注》等笺注、评释的著作,其弟子冯舒、冯班推崇李商隐与西昆体,影响甚大。同时,娄东诗派的吴伟业也在时代与个人命运的抒写中融入了深情绵邈的情韵,以“梅村体”在诗坛独创一格。处在这样的诗坛环境下,王士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王士禛与钱谦益有通家之谊,其从叔祖王象春与钱氏为同年,晚明时期在诗学上二人多有切磋,清初顺治年间,钱氏对王士禛许以“与君代兴”的重托,钱氏倡导的李商隐研究,对于后辈王士禛来说,具有引导意义。从吴伟业而言,顺治十六年,王士禛与王士禄的《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刊刻时,他们的香奁体诗就曾传至江南,吴伟业应同乡姚佺之请为二人作序,可见王士禛对这位诗坛前辈的仰慕。晚清谢章铤曾云:“昔陈大樽以温、李为宗,自吴梅村以逮王阮亭,翕然从之,当其时无人不晚唐。”②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词话丛编》(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530页。谢氏所言虽针对清初词风而发,但同样也适用于其诗歌。
除了外部环境,王士禛的艳体诗的创作也是一种自发的、自觉的实践,在这一点上得益于其家族诗学中对明代复古诗学的传承与反思。王士禛家族是明中期以来山东诗坛复古大军中的一员,深受前后七子的影响,但晚明时期随着复古派弊病的显露,他们也对复古诗学进行反思。从王士禛的祖辈王象春开始,已经标举“齐气”,在创作上向晚唐险怪一派靠拢,到其父辈王与玟,则在晚唐诗风中寻求温、李一派的韵致,与之相应和的还有王士禛的外从兄弟徐夜。王与玟诗“以凄激为宗,归极流艳”①王与玟:《笼鹅馆集》(卷首),国家图书馆藏稿本。,王士禛论家族前辈诗歌,视艳体诗为王与玟诗歌的主要成就,“从伯文玉(与玟)工艳体诗,所著有《笼鹅馆集》。《无题》云:‘二十五年将就木,一千里路不通书。’‘茕茕白兔东西顾,恰恰黄鹂四五声。’‘通德每宵谈祕事,清娱随处品名山’,皆工。”②王士禛:《渔洋诗话》,《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4777页。王士禛所引诗句皆为王与玟艳体诗中的佳句,王与玟艳体诗抒写男女爱情,深挚哀婉、辞藻华美之处学习李商隐,为王士禛早年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七子派的师法路径。王士禛早年先与王士禄以《香奁诗》唱和,后与彭孙遹以“无题”诗唱和,从家学渊源来说,正源于王与玟的这类作品的影响。从王象春到王与玟,王氏家族内部在复古的同时努力寻求一条跳出复古弊端的道路,到了王士禛这里,他早年艳体诗的创作,对汉魏六朝古风的追摹,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探索,这种探索对于后来的“神韵”诗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王士禛对对艳体诗缺乏理论上的阐发,创作也并不多,但早期自觉的创作实践说明他对于浓艳细腻的香奁体和惝恍迷离的“无题”诗是有所区别、有所取舍的。康熙八年(1669),在编选《渔洋诗集》时,王士禛将包括《香奁诗》在内的早期作品排斥在外,而选入了彭王唱和中的“无题”诗8首,两种同被时人视作“艳体”的诗歌待遇并不相同,一方面可能因为早期诗歌在艺术上的不成熟,另一方面,香奁趋于香艳的性质较“无题”更难为诗家正统所接受,也与王士禛其他的诗作成就、风格难以相提并论,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如《香奁诗》云‘香到浓时尝断续,月当圆处最婵娟’、‘肠当断处心难写,情到钟时骨自柔’,恶俗语几不类渔洋口吻。”③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97页。然而,早期艳体诗的创作也为王士禛积累了艺术经验,在形成自己的“神韵”之路后,他将艳体诗的朦胧、迷离、难以言说等审美特质融入了自己的神韵诗创作中,确立了其神韵诗学路径。
Discussion on the Erotic Poetry of Wang Shizhen
HE Qi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The erotic poetry is a special part of Wang Shizhen’s work. His erotic poetry includes Xianglian Poetry(香奁体)and Wuti Poetry(无题诗). Wang Shizhen had poems responsory with Wang Shilu and Peng Sunyu in Shunzhi years, the poems reflects his different view on the two kinds of erotic poetry. Wang Shizhen’s creation on erotic poetry was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Parnassus, also for the need of exploring the path of poetry. He brought the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erotic poetry into his Shenyun Poetry(神韵诗), and established its poetic path.
Wang Shizhen;erotic poetry;stylistic discrimination;Shenyun Poetry
[责任编辑 唐音]
I206.22
A
1672-1217(2017)06-0040-06
2017-09-12
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1601009):明清山东王士禛家族著述考。
贺琴(1985- ),女,陕西榆林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