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团队学习”为核心的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017-03-04孟敏佳闫永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

孟敏佳 闫永胜

摘要:本文介绍了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工科类研究生进行“团队学习”的模式,重点从形式和意义上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该团队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效果,通过对比个体学习进一步总结了“团队学习”模式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理工科类研究生;“团队学习”;学习形式;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55-02

2015年,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高达184.8万人,研究生教育规模庞大,而教育质量却出现了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研究生教育资源跟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张,师资力量紧张,导师难以保证每个学生享有同样的培养质量;此外,研究生迫切需要在研究方法、论文撰写等方面得到导师的帮助与指点。(2)研究生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知识的把握外,还要求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等,而传统的指导和培养模式已不完全适应这种趋势[1]。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探索与应用新的研究生学习模式显得非常有必要。

近年来,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研究生“团队学习”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总结,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将合作学习、集体学习思想引入到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将大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主动性,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科研效率。

一、“团队学习”模式

“团队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Reg Revan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组织学专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推广应用到企业、学校等各类组织。“团队学习”是指团队成员经过不断的对话与讨论,共同学习,产生集体智慧并培养集体共识,使组织发挥最大效能。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科研团队在高等院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科技人力资源组织模式。作为科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从事的科研创新活动也由传统的单打独斗方式向协同作战方式转变[2],因此加强研究生团队学习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团队学习”的形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阶段调整不同的团队学习形式。例如:当每学期开学初,研一的新生是刚从本科跨度到研究生一年级的,对科研理念可能还很懵懂,这时我们团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高年级的研究生会做专题报告,如首先介绍如何查找文献、怎样阅读文献、阅读什么样的文献;其次在阅读完大量文献之后怎样确定研究课题,如何把握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研究可行性怎样,介绍如何时刻追踪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国际的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动态;最后,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采用怎样的常用解决方法,如介绍一些常用的学术论坛和实用网站,同时介绍相应的学科软件和画图工具以及数据处理程序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去了解并逐渐掌握。这是对研一新生科研的入门指导。接下来我们会多锻炼研一新生,让他们通过投影仪进行演示,像教师上课那样向整个团队汇报文献、实验进展以及存在问题等内容,并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环节,加深整个团队对该问题的认识。除了研一新生,研二、研三的学生也按照同样的模式来进行汇报。

在学期中后期,我们会考虑到研一新生可能进入数据处理和撰写论文阶段,因此会安排专题讨论会,让研二、研三的学生来分享在论文撰写阶段的经验和体会以及后期投稿阶段的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教师在旁监督,如有遗漏及时补充。此外,我们对研三学生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汇报综述,总结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该举措一是能激发学生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沿,为后面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二是其能作为榜样积极地引导研一、研二的学生产生对科研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团队学习”模式的意义

我们学院这种形式的“团队学习”模式,对比个体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研究生成员知识互补,以老带新,促进研究生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是导师直接指导研究生,给他们预先设定好研究课题,然后研究生会机械的按照课题去简单地模仿课题组师兄、师姐的一些操作。因为导师的科研资源和指导时间等条件的原因,将极大限制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至于研究生对研究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无法真正达到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而“团队式”研究中的定期“集中学习”、“定期研讨”能实现团队中研究生知识的互补,并能促进提高研究生本身学习的主动性,当每个人独自走上讲台给底下的人讲解的时候,那种氛围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平时研究过程中的研究热情,促使团队成员能够不断发现新的研究视点。同时,采用“团队式”的培养模式,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一起学习,能促使新加盟的研一新生快速进入科研氛围,促使其迅速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掌握规范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激发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研究生团队学习能够促进研究生拓展知识视野。在一个研究团队中,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层次,他们要开展某一领域的研究,常常需要对该领域进行文献调研和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从而确定研究方法。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向团队其他成员学习,从而开阔研究视野,使整个研究团队都能获得更广的知识面,为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创造有利条件,而这正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

3.研究生团队学习能够促进研究生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每个个体的学习思维常常受知识结构、思考方式的影响,具有各种局限性,难免会出现逻辑上的误区和盲点。而这种形式的“团队学习”模式,能将不同个体的优势完全展现出来,每个人可以感受他人对研究问题的审视角度,文献的把握力度和问题提出的本质。通过对比,相互交流、借鉴和学习,使得每个人看问题、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再次提高,完善自己片面、狭隘的研究思路,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促进团队中青年教师对研究生指导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近年来科研团队中涌现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他们和博士生是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都比较年轻,学习主动性强,对科技前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但他们常常缺乏科研实践经验和如何有效培养研究生的经验。通过这种团队式培养模式,将青年教师、博士和学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尽快熟悉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将大大提升自己培养学生的本领,为培养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3]。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这种“团队式”研究生培養模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主动性,有效的提高其科研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斌,张伟,何跃,童洪志.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现状与反思[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104-108.

[2]张寿庭,刘韩星,张礼卿.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53-57.

[3]姚广涛,资新运,张卫锋.基于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4,(16):82-85.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
基于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量化的课程考核研究
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昆明某高校医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
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调查研究
——基于新疆高校1081 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莲心宝宝有话说
学习效果之影响研究:基于学习动机、态度与学习满意度视角
小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良方——良好英语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
《生理学》课程文理科生学习效果评价——以湖州师范学院护理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