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2017-03-03贾振岭李炜张欣崔敬
贾振岭++李炜++张欣++崔敬
【摘要】目的 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分别给予常规化学降脂药物治疗、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做出比较。结果 疗效比较,观察组95.59%(65/68)高于对照组77.9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对提高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活血化瘀药物;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4..01
心脑血管疾病多表现为因高血压、血液粘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未正常代谢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且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若未能及时控制治疗,将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临床实践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物应用下,对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症状可起到显著效果。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5月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46~72岁,平均(56.4±5.2)岁,入院后诊断,高血压、高脂血、脑梗死、动脉粥样化分别为26例、20例、12例、10例。观察组男43例,女25例,年龄48~5岁,平均(59.2±4.8)岁,经诊断,高血压、高脂血、脑梗死、动脉粥样化分别为28例、21例、10例、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学降脂药物,如洛伐他汀、葛根素等。其中洛伐他汀应用下,1次/d,20 mg/次,用药四周后可保持40 mg/次,均晚餐后服用,持续用药8周。葛根素应用中,要求取5%葡萄糖溶液100 mL,将葛根素0.4 g加入,给予静脉滴注方式,1次/2d。
观察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药,包括步长脑心通胶囊、血塞通以及通心络胶囊等。其中通心络胶囊,3次/d,2~4粒/次;步长脑心通胶囊,3次/d,2~4粒/次;血塞通应用,3次/d,50~100 mg/次。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8周。
1.3 观察指标
对8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心脑血管疾病疗效判定[1]:①显效,用药4~6周,心脑血管功能障碍基本消失,诊断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酯下降超出30%;②有效,6~8周,心脑血管功能有显著改善,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③无效,8周后,心脑血管功能障碍情况无变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酯等未改善,或有加重表现。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录入Excel表格,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用药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观察组95.59%(65/68)高于对照组77.9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有年轻化表现,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临床治疗中多以药物治疗方式为主,有助于帮助患者康复。而常见的药物多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其对于通络化瘀、激活血脉等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血脉阻塞症状的改善。从活血化瘀药物作用机制看,主要表现为在人体血脉得到激活后,血管保持畅通,心脑血管供血功能、凝血系统功能、血小板功能都将得到改善,进而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标[2]。本次研究中主要提及的活血化瘀药物包括通心络、步长脑心通胶囊以及血塞通等。以血塞通为例,在成分上包含三七皂苷、人参皂苷等,功效以抑制血栓形成、血小板凝聚等为主,有助于血液粘稠度的降低与血脉通畅,一般对于心肌缺血、脑缺血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再如通心络胶囊,成分含有赤芍、人参、降香等,在通络止痛、益气活血效果上明显。此外,步长脑心通胶囊作为中药制剂,成分上以红花、当归、桑枝、丹参为主,可使血浆粘度、血小板黏附率降低,在抑制ADP下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价值较高。
本次研究可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活血化瘀药物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实际开展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具体病症,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确保药物应用合理下,使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治療中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可起到显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云升.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10):27-28,30.
[2] 聂玉平.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5,3(3):121-122.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