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图片

2017-03-02谢李英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真人鹦鹉鸭子

谢李英

【创课缘起】

经常在社交软件上看到诸如《欺骗你眼睛的十张图》《50张超级诡异的图片》《让人脑洞大开的二十张图》等类似的图片集,每次点开看了后都会让人不由得称奇,然后兴致勃勃地分享给好友,或趁此机会考考身边的同伴:“哎,你能在图上看到几个人头?这张图你看到的是什么?你看这个人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转动?”往往这时候都会吸引一大帮人,我想,既然我们都喜欢玩,何不让学生也来玩玩呢?在玩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写作材料。

【创课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要让养成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这一创新设计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经历思考的过程,体验思考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及感受写下来。

【创课思路】

1.体验之初,鹦鹉?不,是人!

课始,出示上图,考考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当学生回答说鹦鹉时,要他们继续看(如果学生实在看不出,就提示学生这是一个全身绘彩的人,看学生能否看出来),并适时问问学生这一过程中的感受。

2.争辩之乐,鸭子?兔子?

出示鸭兔图

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实验发现,如果把这样一个图形放在一群孩子面前,孩子就会说:“这是鸭头!”过一会儿他们又会说:“这是兔头!”并且会不断在两个图形之间转换。不仅是在面对这一图形在许多图形下,孩子们都会将它们看作一个具体的东西,而且会在不同时刻或情境下看作不同的东西。

著名童书作家艾美·罗森豪和插画家汤姆·立顿德将这个“鸭兔图”改编成了一本有趣的童书——《鸭子!兔子!》。故事就由这两个不同的争辩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小朋友可以学习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谁对谁错,甚至到最后这两个声音也互相妥协,认为对方可能才是对的。

3.继续体验,你还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判断上面这组图片中的物体的大小、长短,然后动手测量,并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四、拟定文题,完成习作

这一环节第一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命题,放胆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写下来。第二是引导学生欣赏佳作,学习优点,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及时修改。

【教学现场】

一、体验之初,鹦鹉?不,是人!!

1、出示图片

2.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鹦鹉。

师:不不不,这不是鹦鹉,再仔细看看。

生:就是鹦鹉啊!

生:是啊,就是鹦鹉嘛!

师:不是鹦鹉!不是鹦鹉!再看。(趁机采访一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看就是鹦鹉,您说不是,可我实在看不出其他的了。

师:其他人呢?如果老师说这是一个人,你能看出来吗?仔细瞧瞧。

师:能看出来的举手?

师(问一学生):你怎么没看出来?有什么想法?

生:我在想:怎么会是人呢?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鹦鹉啊,怎么看都看不出来。

师:那你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您说这是一个人,我就想象这是一个人,然后发现真能看到这个彩色的人。

生:我一开始看不出来,怎么看都觉得是鹦鹉,后来就问了看出来的同学,在他们的指点下,我也看到了。

师:你能上台指给大家看吗?

生:可以。

(生上台指认)

师:现在都看出来了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这个人绘得太巧了,色彩又刚刚好,就像一只鹦鹉。

【自悟自析】

学生不会写作,不是缺少生活、缺少体验,而是没有调动自己的感观,抓住自己的感受,让那些原本可以成为素材的东西一闪而过。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观察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注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及时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二、争辩之乐,鸭子?兔子?

1.出示鸭兔图

2.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鴨子

生:兔子

师:看到鸭子的站起来,看到兔子的坐着。

师:奇怪了,同一张图,居然看到了不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生:这不就是鸭子吗?你们看,这是嘴,这是头,这是眼睛和脖子。

生:不,这是兔子,你看,这是兔头,这是嘴巴,这是耳朵。

生:这是鸭子。

生:不对,这是兔子。

生:是鸭子。

生:是兔子。

生:是鸭子,又好像是兔子。

师:嗯?你怎么改变主意了?

生:一开始看是鸭子,现在看看又觉得是兔子,我也不能肯定了。

师:听到他们在争论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不知道该站在哪边了,好像是鸭子,又好像是兔子。

生:我也是,一下看到鸭子,一下又看到兔子。

……

3.到底是什么?谁对谁错?

师:你们认为这到底是鸭子还是兔子?

生:可以说是鸭子,也可以说是兔子,都对。

师:啊?都对?怎么会呢?

生:我也认为没有对错,两种看法都对,也许,有些事就是这样不分对错。

师:真好!你从中悟到了一个道理。

生: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所以不分对错。

师:这是心理学家J.贾斯特罗在他的《心理学中的事实与虚构》中画出的一个模糊的图形,它既可以看作是一只鸭子的头,也可以看作是一只兔子的头,但人们无法同时看出这两者。现在请你把刚刚的体会写下来,注意把过程写清楚的同时,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内心变化哟!

(生写作)

4.点评。学习其他同学写的好的地方,指出不足。

【自悟自析】

实验发现,如果把这样一个图形放在一群孩子面前,孩子就会说:“这是鸭头!”过一会儿他们又会说:“这是兔头!”并且会不断在两个图形之间转换。不仅面对这一图形在许多图形下,孩子们都会将它们看作一个具体的东西,而且会在不同时刻或情境下看作不同的东西。

事中悟理!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争辩,加深体会,珍视自己的感受,并把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三、继续体验,你还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1.观察

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眼睛见到的就是真实的吗?看看这些图:

图一的两个怪兽一大一小吗?图二的两栋建筑大小一样吗?图三、图四、图五中特别标注的线段哪根长?

2.动手实践

师:如果老师说上面五张图上标注的线段、房子、怪兽都是一样大小!你信不信?

生:不信,这很明显嘛,图一的怪兽前面的小,后面的大;图二左边的房子更长;图三第二条线段更长;图四上面红线段更长;而图五第二条线段更长。

师:哦,一看就看出来了对吧?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没有。

师:呵呵,看起来不像是不是?你可以用尺子量一量。(事先把五张图打印出来)

(生动手操作,师随机问几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

3.谈感受

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想法?

生:真的是一样大小!

生:看起来真的是不一样,可测量后发现确实是如此。我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呢?

生:太不可思议了,明明不一样的嘛,怎么会一样呢?

生:我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生:一开始,我觉得不可能一样大小,可量了第一个,发现真是这样,不甘心,又接着量第二个,结果又是一样,还是不相信这个结果,我想:第三个肯定不是相等,结果仍是这样,我有些怀疑自己了,又接着测量第四个,边量还边在祈祷:一定不会一样的,当我把所有的图片都测量好时,我觉得自己的眼睛有问题,结果怎么会是这样呢?

师:你能把整个过程和心理变化都描述出来,真好!

师:现在请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此时的想法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你内心的变化过程。

4.点评习作片段。(点评原则:鼓励为主)

5.神奇的图片。

欣赏一组错觉拍摄图,让学生学习发现美,创造美。

【自悟自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些事物看起来是这样,实际却并非如此。在经历了前面两个环节,学生可能会觉得看这个很简单,可是,一动手却发现自己看错了。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可内心的冲突却是非常大的,及时把想法写下来,写作时才能有“米”下锅。

四、拟定文题,完成习作

1.如果让你给自己的文字加个标题,你会取什么名字?

从这节课的角度命题:《神奇的图片》《鸭子?兔子?》《这节课真有意思》《好玩的一节课》……

从心理变化的角度命题:《这是怎么回事?》《我还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吗?》《怎么会是这样呢?》……

从得到的启发命题:《眼见并不为实》《耳听为虚,眼见也为虚》《你的眼睛也会欺骗你》《动手出真知》《美,无处不在》……

2.根据自己拟的题目和刚刚写的片段,整理出一篇完整的习作。

3.习作讲评,分享习作之乐。

选择好中差三类习作,予以点评。

讲评原则:好的习作,欣赏为主,学习优点;中等习作,找出差距,指明改进方向;明显较差的习作寻找亮点,激发兴趣。

板书:

鹦鹉?人?!

鸭子?兔子? 无对错

大小一样吗? 发现美、创造美

过程 感受 内心变化

【自悟自析】

這一环节我不做过多的习作方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由命题,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写自己见到的、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事实上,有了前面的积累,这一环节自然是水到渠成。至于习作讲评,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佳作,发现中等习作之不足。学生会欣赏、又知不足,习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创课所得】

一、写什么?

国内从国外引进一套创意写作丛书,我看了其中两本,发现作家也需要做一些写作练习来激活文思。我想,作家都会不知道写什么,何况学生呢?因此,我精心挑选了一些视错觉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学生的内心,激活学生的思维,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他们有材可写。

二、怎么写?

怎么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双手触摸到的、身体感知到的、心里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好了再修改。写作就是要自由表达,真情流露。当我们过分拘泥于谋篇、布局、取材、立意时,反而让他们不会写了。这一课,我就是让他们把自己看图过程中的见闻感想写下来。欣赏优秀习作片段,目的也是告诉学生可以怎么写,启发不会写的学生要怎么写!并在每个流程中都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又把习作任务分散,降低习作难度。

三、为什么写?

为什么写?为了表达我的见闻感想,为了更好地了解别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需要与人分享。神奇的图片是关于写作的游戏,在游戏中习作,在习作中寻找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写作是一件好玩的事,它带给人惊喜,带给人快乐,带给人感动,它让人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材料】

打印第三个环节的五幅图片。

名家说“创课”

何为创课

何为创课?

创课,就是把教学思想化为教学现实。

其核心:“思想+现实”;其表征:从0到1,而非1到N(前者是首创,后者是克隆);

其环节:创思想,创教材,创设计,创教学,创成思,创发表(六创一体、一体六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其测评:创思想——“真”,创教材——“做”,创设计——“好”,创教学——“美”,创反思——“妙”,创发表——“空”。

其奥义:真字挂帅,统摄整体。

创课姓真,为什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何谓“真人”?

《庄子·大宗师》有言:“古之真人,其状羲而不朋……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

悬为理想中的“古时真人,神情嵬峨而不矜持……态度安闲自然、特立超群而不执顽,襟怀宽阔虚空而不浮华……容颜和悦令人喜欢接近,德性宽和让人乐于归依;气度博大宛如宽广的世界!高放自得从不受什么限制……”

为什么要求高大上的真人?

一个人的精神越伟大,就越能发掘人类具有的创造性。

今之“真人”,除了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下床、穿鞋,扛起锄头——“创课”南山下,带月荷锄归。

真创课

真创课,意味着以“真人”的情怀,较真儿地“创理念、创教材、创设计、创教学、创反思、创发表”。

2016年5月28日,我应邀到四川遂州外国语小学现场创课——《行动,才是最伟大的》。此举,非为炫耀“我是创课的首提”,也非为招徕创课者的追慕,而为“哪怕一个人,也要走成一支创课队伍”加持。于是,像近十几年来以往任何创课一样,真实以“处女课”面世。

那里,广阔的蓝天和奔腾的涪江,纯真的孩子和天真的老师,本真的教授和纯真的编辑,构筑了一个没有任何人为强制性权力存在的“零点场域”,为《行动,才是最伟大的》创课,提供了飞天梦地、纵情驰骋的合适条件,提供了绝对自由的精神维度,使我连同那一班上课孩子的生命回归到天然的本初状态,让我们的生命共同体尝尽它自身一切最令人刻骨铭心和最细微的爱与感受,促使每一个生命都舒展含苞欲放的各种原始创作动力,既轻松、又沉重,既懵懂、又笃定,既浪漫、又务实,陶醉于自主开辟的创课天地,享受着无限创课的可能景观。

(——節选自孙建锋《创课姓真》一文)

猜你喜欢

真人鹦鹉鸭子
小鹦鹉
鸭子
一头鸭子
真人秀F2
变色龙
折纸鹦鹉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鹦鹉中的异类
发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