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形疗法解梦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2017-03-02吕芸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

吕芸萍

〔关键词〕完形疗法解梦技术;学校心理咨询;辅导个案

“完形疗法”(Gestalt Therapy),又称格式塔疗法,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形的功能在于帮助当事人增强觉察能力和接触能力,通过觉察了解环境,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达到人格统整。

笔者从2015年开始师从台湾完形心理学讲师蔡淑芳老师,深入学习完形疗法,并于2016年4月参加了为期十日的“梦与潜意识工作坊”。在梦与潜意识工作坊里,我学习并操练了完形学派的团体解梦技术。学习结束之后,我便将所学到的关于解梦的技术在高中心理选修课上进行了讲述。下课后,一位女生找到了我。这位女生之前就有被类似的梦境反复困扰的问题,因而前来寻求我的帮助。

一、解梦

在解梦开始之前,我面临一个问题——在工作坊里我操练的是团体解梦技术,而现实是,短时间内我无法在学校里寻找到合适的、能够加入解梦团体的学生。若随意找几个学生凑数,不仅不能帮助到这个女生,还有可能给她带来伤害。于是,我尝试着将所学到的团体解梦流程进行改编,并与这个女生一起探索她的梦境。

首先,我请她将详细的梦境写下来。

这是一个高中女生近来反复出现的梦境:

我在海滩边着陆,走到村子里的一座别墅前敲门。我是一位二十二岁的精神科医生,是要来给一个七岁的小女孩看病。但其实我知道,我是来寻找某个东西的。女孩的母亲为我开了门,我来到小女孩的房间,她穿着白裙子,正在看英文故事书……小女孩给我看她的画作,但我记不清她画了什么。小女孩的房间里面有一道很隐蔽的、跟我的身高差不多的门,小女孩问我,是否对这个密室感兴趣,并且给了我钥匙……有人在猛烈地敲别墅的大门和窗户,我很惊慌地打开密室的门,就醒过来了。

接着,针对梦里出现的场景、人、物、事件,我帮助梦者进行逐条澄清。例如,梦中的海滩、小女孩家的别墅是否是夢者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梦者表示,对海滩并不熟悉,女孩家的装修与自己家上个世纪的装修风格类似);梦里出现的精神科医生、小女孩和她的母亲,是否是梦者在现实中所熟悉的人(梦者表示,精神科医生就是二十二岁的自己,另两个人则并非熟悉的人物);这几个人物的身上有哪些梦者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特质(梦者阐述,二十二岁的我是淡定的,女孩的母亲是文雅的,七岁的女孩是脾气不稳定、暴躁的);在梦里,梦者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情绪(先后出现的有平静、惊讶、惊慌等);梦中是否有颜色出现(棕色、白色、彩色的图画)……在帮助梦者一一澄清以上问题之后,我请她全部记录下来。

然后,我将补充和澄清过的梦境重新读给梦者听,之后梦者又回忆出了更多的细节,我再次请她将这些内容和感受记录下来。

我请梦者选取了一个感受最强烈、最想进一步探究的场景(梦者选择了小女孩的房间),闭上眼睛,重新拉回梦境,进行自由联想。我引导她尝试着再认真看一看小女孩的画作(她表示看到有很多亮的彩色,有一个明显的圆形),并着重与那扇门进行对话(“门”告诉梦者,门后有她想要的东西,但不同意被梦者打开)。

最后,我引导梦者来到令她感觉舒适的场景,一个很大的帐篷内,并适时结束了这个梦境,将她带回现实。再引导她将梦与现实生活进行连接,寻找启示,即收获梦的礼物。

二、收获和感悟

解梦结束之后,我与梦者交流了感受,她表示收获很大,以后会继续坚持对自己梦境的探索。其实对于我来说,也同样有很大的收获,在解梦的过程中,咨询师和梦者是在共同成长,互相滋养的。在这次解梦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第一,在解梦的过程中,咨询师应始终以梦者的感受为准,与梦者同步,尊重梦者的选择。

在本案例中,梦者在重回梦境之后,先是回到小女孩的房间,但经过与“门”的对话,发现门并不同意她进去,紧接着,房间里变得只有棕和白两种颜色,没有其他生命,梦者不愿意停留在房间里。此时,我引导梦者走出房间,来到客厅。在客厅的中间有个壁炉,壁炉的两侧有两个对称的楼梯,我询问梦者是否愿意上去看看,梦者猛烈摇头表示强烈反对,我接收到了梦者的这个信息,便没有强迫她必须上去看,而是继续引导她走到别墅外面,

第二,咨询师应让梦者在良好的状态下结束梦的自由联想。

在本案例中,梦者走出别墅,回到最初到达的海滩,发现此时海滩变暗,周围只有树,她不舒服,于是我继续引导她去寻找,直到眼前出现了一个她很喜欢的三角形的帐篷,里面很大,待在里面她很舒服,她愿意继续在里面休息。于是,解梦就在这个地方结束,我允许她自由地在里面休息,直到愿意张开眼睛。这样处理之后,从梦境中走出时,梦者的状态就比较好。如果仓促地结束,可能会给梦者带来不良的影响。这就需要咨询师站在梦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为梦者考虑。

第三,咨询师应坚持正向引导的方式,来帮助梦者解说梦里模棱两可的场景。

在本案例中,梦者在重回梦境进行自由联想的时候,看清了小女孩的画作,画里有个圆。在描述感受时,梦者认为,自己似乎是一个经常绕圈子的人,会将喜欢的人圈进来,然后出不去。此时,我引导她去体会,将圆想象为圆满,尝试着将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特质都接纳进同一个圆里,这样就会和谐了。经过这样全新角度的解说,帮助梦者有了进一步的自我觉察。

第四,咨询师要有敏锐的觉察力。

在本案例中,通过帮助梦者进行反复的澄清,使梦者觉察到,梦中的女孩和她的母亲关系不太融洽,其实这反映了梦者本身的内心冲突,梦者所喜欢的特质和不喜欢的特质之间是有矛盾的。可以通过对梦者的引导,让她尝试去修复女孩和她的母亲之间的关系,达到内心的统整。

当然,此次解梦也留下了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如,在寻找到女孩与母亲之间关系不和谐的点之后,我们更多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花多一些的时间去体会两者内心的互相理解和融合。另外,梦者经过与门的对话,得知门之后有梦者想要的东西,但门不同意打开。或许,这可以在下一次梦境中继续进行,我也期待着梦者进一步的自我发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东港路石光中学,石狮,362700)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
从多方施助到成长互助
谁动了他的运动鞋
我为何无法融入班集体
脑海里放歌的高三男生
想家的女孩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