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

2017-03-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量表气质因子

〔摘要〕为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并考察兒童气质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0名1~3年级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选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PSQ)、王宇中《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和刘文、杨丽珠编制的《基于教师评定3~9岁儿童气质结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夫妻冲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儿童专注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调节效应显著,即儿童专注性越低,父母婚姻质量对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负效应越大。结论: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关键词〕父母婚姻质量;儿童行为问题;儿童气质;1~3年级儿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6-0017-06

一、引言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超出相应年龄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1]。儿童行为问题是儿童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因此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理应受到关注。婚姻是家庭的前提与基础,是家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婚姻质量是指婚姻伴侣是否尽责及婚姻是否成功,包括婚姻的满意和幸福等方面[3]。婚姻质量要以夫妻双方对婚姻的感受为主要指标,包括夫妻互动、家庭关系和夫妻冲突[4]。已有研究表明,婚姻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夫妻的身心健康[5],还会影响儿童行为发展[6]。近些年,研究者多从系统论角度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7-14]。

(1)家庭中的父母、儿童、家庭环境等子系统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的发展;

(2)父母婚姻关系是父母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生活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很可能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结果;

(3)父母关系及亲子关系差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诱因,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早期有关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离异家庭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较多关注完整家庭的情况[15]。父母婚姻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婚姻质量较好的父母会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理解、接纳子女,而婚姻质量较差的父母往往会将婚姻本身带来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子女身上,或者将较多精力集中在应对婚姻问题上,较少关注到子女的需要,子女很难形成安全性依恋,进而导致子女行为问题发生概率的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父母婚姻质量较差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有一些儿童,无论父母婚姻质量的好坏,都能形成较好的适应性行为[16],这可能和儿童自身的气质有关。相同的家庭环境下,不同气质的儿童可能受影响的程度也存在差异,特别是积极的气质特质能使儿童免受父母不良婚姻的消极影响[17]。儿童的气质特征与行为问题有极大的相关性,困难型和迟缓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平易型的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较小[18]。因此,本研究一方面探讨父母婚姻质量和儿童气质如何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另一方面,分析儿童气质是否对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10名1~3年级小学儿童及其母亲和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104份。其中一年级32名,二年级33名,三年级39名;男生54名,女生50名。

(二)研究工具

1.婚姻主观感受量表

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是王宇中在总结Kansas婚姻满意感量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及“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的[20]。该量表共包括20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7为“完全符合”,1为“完全不符合”,由“夫妻互动”“家庭关系”“夫妻冲突”三个分量表组成。其中,“夫妻互动” 10个项目,“家庭关系” 5个项目,“夫妻冲突” 5个项目。各个分量表的总分为该分量表所对应的项目得分相加之和,总分为:“夫妻互动”分量表得分+“家庭关系”分量表得分-“夫妻冲突”分量表得分,总分为-20~100之间,总分越高,说明夫妻主观感受越和谐,即夫妻婚姻质量越高。问卷在该研究中的信度系数是0.877。

2. 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

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原有93个条目(1970年)[21],1978年修订为48条,采用四级评分法(0、1、2、3)。这48条可归纳为六个因子,即品行问题,共12个项目;学习问题,共4个项目;心身障碍,共5个项目;冲动—多动,共4个项目;焦虑,共4个项目;多动指数,共10个项目,基本上概括了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其信度、效度已经过广泛检验,总问卷 Cronbachα系数为0.932,Sperman-Brown分半相关系数为0.900。问卷在该研究中的信度系数是0.795。

3.基于教师评定的3~9岁儿童气质结构量表

该量表由刘文、杨丽珠[22]对3~9岁儿童气质结构进行研究编制而成的。该量表共45个项目,将儿童气质结构分成五个维度,即五个分量表;情绪性量表,共6个项目;活动性量表,共6个项目;反应性量表,共6个项目;社会抑制性量表,共6个项目;专注性量表,共7个项目。本量表各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和评分者信度都达到了可接受水平,总量表的信度为0.925。问卷在该研究中的信度系数是0.737。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回收后的有效数据进行的录入和分析,具体分析方法有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父母婚姻质量、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1.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统计分析,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得到:父母婚姻质量中的“夫妻关系”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心神障碍”“焦虑因子”及“多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家庭关系”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各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婚姻质量中的“夫妻冲突”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各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父母婚姻质量越高,儿童行为问题越少;父母婚姻质量越低,儿童行为问题越多。

2.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统计分析,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儿童行为问题中的“品行行为”因子与儿童气质中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专注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儿童行为问题中的“学习问题”因子与儿童气质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儿童行为问题中的“心神障碍”因子与儿童气质中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专注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儿童行为问题中的“冲动-多动”因子与儿童气质的“活动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儿童气质的“反应性”“专注性”呈显著负相关。儿童行为问题中的“焦虑”因子与儿童气质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呈显著负相关。儿童行为问题的“多动指数”与儿童气质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二)父母婚姻质量、儿童气质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回归分析

1.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儿童行为总体得分作为因变量,以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其三个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Stepwise)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夫妻冲突进入方程,可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

根据表3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夫妻冲突和儿童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自變量解释整个因变量变异程度的40.7%(校正的R2=0.41)。建立回归方程为:Y=1.46X1+13.20。其中Y代表儿童行为问题,X1代表夫妻冲突。

2.儿童气质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儿童行为问题的总体得分为因变量,以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专注性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Stepwise)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专注性和反应性这两个变量进入方程。回归方程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F=177.59,p<0.001,说明专注性和反应性这两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专注性和反应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自变量解释整个因变量变异程度的77.4%(校正的R2=0.77)。建立回归方程为:Y=-4.01X1-0.50X2-9.72。其中Y代表儿童行为问题,X1代表专注性,X2代表反应性。这表明专注性、反应性对儿童行为问题有直接影响。

3.儿童气质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探讨专注性是否对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有调节效应,以专注性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

以儿童行为问题为因变量,专注性(M)、父母婚姻质量以及二者的乘积项为自变量,在SPSS 22.0中将各变量依次纳入回归方程中,得到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详见表5)。由于第二步中乘积项MX的回归系数显著(t=1.95,R2的变化为81.80%),专注性(M)的调节效应显著,说明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效应路径图

四、讨论

(一)父母婚姻质量、儿童气质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父母婚姻质量越高,儿童行为问题就越少;父母婚姻质量越低,儿童的行为问题就越多。进一步分析发现,专注性、活动性对父母婚姻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夫妻关系与家庭关系越和谐,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夫妻冲突会正向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即夫妻的冲突频率或程度越高,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的概率越高。这一结果与刘国艳、陈玮玮、陈圆圆和熊贤君[7]的研究结果一致。父母的婚姻质量越高,夫妻关系越和谐、家庭关系越融洽,给儿童营造了一个积极的生活环境和轻松的成长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父母婚姻质量越差,夫妻冲突越明显,家庭关系就容易处于紧张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会促使儿童的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心神障碍、冲动—多动、焦虑等行为问题的产生。Pfiffner,Mc Burnett和Rathouz[22]研究发现,儿童对父母冲突表现出更多的压力和焦虑。贾茹和吴任钢[23]的研究发现:父母婚姻冲突与儿童的行为、适应、情绪等问题存在显著正相关。所以父母婚姻质量较高,儿童行为问题就会相应减少;而父母婚姻质量较低,儿童行为问题就会相应的增加。

儿童气质中的“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与儿童行为问题中各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专注性、反应性对儿童行为问题有负向预测作用。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密切相关,这与以往的[24-25]研究结果一致。儿童活动水平越高,学习问题越多;社会抑制性愈低,则焦虑程度越明显;专注性越低,学习障碍愈显著。原因在于儿童的情绪、活动水平、反应性越高,思维越活跃,其行为的表达方式多变,思考问题容易不周全,从而引起儿童的品行行为和学习问题越严重。儿童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当情绪性、活动水平、反应性、社会抑制越高时,儿童容易在生理或心理产生跳跃性思维或者人云亦云的行为,导致心神障碍问题越高。儿童行为问题中冲动—多动表现得越突出时,儿童一般会变现出更多的社会活动,其气质的活动性水平也会随之表现出来。然而,儿童的注意力和资源的分配是极其有限的,当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资源分配到冲动—多动的过程时,儿童就不能表现出其原有的反应性水平。儿童的焦虑水平高时,其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就会表现出不稳定,时好时坏,甚至都是低落的情绪、低活动水平和缓慢的行为反应。当儿童行为问题的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心神障碍、焦虑、多动指数表现的水平高时,儿童的心理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矛盾,其注意力将得不到集中,专注性水平降低,而当儿童行为问题的冲动—多动水平高时,儿童将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行为中,此时,儿童的专注性得到很好的表现。所以,儿童气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行为问题。

(二)儿童的气质对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调节作用

由调节效应分析结果可知,专注性的调节效应显著,说明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专注性是调节变量。具体来说,专注性得分越低,父母婚姻质量对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负效应越大。因此,专注性程度的高低变化会改变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程度,当儿童专注性水平高时,父母的分配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可以减少,父母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处理一些夫妻冲突,维护好夫妻关系;当父母的夫妻关系融洽时,家庭关系就会趋于和谐,此时父母的婚姻质量也随之增高。父母婚姻质量提高,儿童可以从父母的互动中习得社会适应性的行为方式,他们会更加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和冲突,从而生活在此家庭环境下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15]。同时当儿童自身的专注性水平高时,儿童就可以专心完成自己的任务,此时,儿童完成任务之后心里会产生一定的自豪感或满足感,从而使儿童的行为问题减少,儿童行为的检出率降低,这样的家庭和儿童行为的习得便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模式。反之,当儿童专注性水平低时,父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儿童,而缺少促进夫妻关系和处理夫妻冲突的时间,从而婚姻质量就会降低。父母婚姻质量的降低,儿童需面对父母冲突,可能会直接卷入到父母冲突中,导致儿童分配到自身的活动中的资源减少,从而增加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因此, 从家庭角度出发,父母需要首先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提高婚姻质量水平,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氛围,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论

(1)父母婚姻质量越高,儿童行为问题越少;父母婚姻质量越低,儿童行为问题越多。夫妻冲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

(2)儿童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水平越高,儿童行为问题越少。专注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

(3)专注性程度的高低变化会改变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程度,专注性越低,父母婚姻质量对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负效应越大。因此,专注性程度对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敏,静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國学校卫生,2011, 32(4) : 509-512.

[2]李晶,陈圆圆,刘国艳,张璟.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 24(8):1261-1265.

[3]Spanier G B. Measuring dyadic adjustment: New scales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marriage and similar dyad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76, 38(1):15-28.

[4]Bronfenbrenner,U.Ecology of the family as a context for human developm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 22( 6):723-742.

[5]孙敬翔,牟杰,斯银平等.海勤人员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 22(3):376-379.

[6]郭霞,李建明,孙怀民.婚姻质量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08, 16(7):833-836.

[7]刘国艳, 陈玮玮, 陈圆圆, 熊贤君.父母婚姻质量与 4-7 岁儿童行为发展的关系调查及相关教育建议[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 2015 , 10(1): 65-68.

[8]涂琳, 孟群, 黄肇华, 鲍远军. 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9): 162-163.

[9]黄雪薇, 赵静波, 于凤兰, 余巍, 黄四邑, 皇甫丽.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婚姻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2):172-174.

[10]刘莉, 王玉廷.父母婚姻质量, 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6):802-805.

[11]丁彦华.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 22:4-6, 10.

[12]Ablow J C, Measelle J R, Cowan P A, & Cowan C P. Linking 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 The role of 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009, 23(4):485-499.

[13]Leidy M S, Parke R D, Cladis M, Coltrane S, Duffy S. Positive marital quality, acculturative stress, and child outcomes among Mexican American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09, 71(4):833-847.

[14]Li Y, Putallaz M, & Su Y.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tyles and parenting behaviors: Associations with overt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 among Chinese children[J].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011, 57(4):402-428.

[15]梁宗保, 张安慰, 张光珍. 父母婚姻質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追踪研究:儿童努力控制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05):525-532.

[16]Zimet D,Jacob T.Influences of marital conflict on child adjustment: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J].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01, 4( 4):319-335.

[17]Eisenberg N, Valiente C, Spinrad T L, Cumberland A, Liew J, Reiser M, et al.. Longitudinal relations of childrens effortful control,impulsivity,and negative emotionality to their externalizing,internalizing,and co-occurring behavior problem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9, 45(4):988-1008.

[18]雷素姣. 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2):110-111.

[19]王宇中, 王中杰, 贾黎斋, 赵江涛, 李瑞芳.婚姻主观感受量表 (MPS) 的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7(1):112-114.

[20]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21]刘文. 3~ 9 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2.

[22]Pfiffner L J, McBurnett K, Rathouz P J. Father absence and familial antisocial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01, 29(5):357-367.

[23]贾茹, 吴任钢. 不同类型婚姻冲突解决方式对婚姻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 2012, 21(5): 52.

[24]张劲松.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6):248-252.

[25] 任俊,叶爽,朱琼嫦.中小学生乐商的测量和乐商的发展研究[J] .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3):129-134.

(作者单位:阳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福州, 350015)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量表气质因子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吉仓AOI理想就是看似简单无奇却气质非凡的成熟Style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