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2017-01-16区桂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高中生

区桂兰

〔关键词〕辅导个案;情绪与行为失调;高中生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

周××,女,15岁,高二理科班女生,身高1.56米。

主诉和个人陈述:

我很努力地学习,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学习物理,但成绩却没什么进步,而有些同学并不是很努力,成绩却很好;怕考差了,同学看不起我;初三时我进了好班,但是有一次考了最后一名,现在不想再像初三一样。高一的时候成绩还算理想,进入高二理科班,成绩就开始下滑,因此比较焦虑。很想努力,证明给父母看,我是可以做到最好的,但往往越是这样,越感觉学起来力不从心,感觉很难过。非常害怕自己越来越差,那样同学就会看不起自己。如果别人不开心,就会想是不是自己令别人不开心,会扯到自己身上。每次下课,总想问老师问题,不问心里就感觉不踏实,但是问了又怕老师说自己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

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妈妈是清洁工,工作很辛苦,我想通过努力,考上好的大学,让妈妈不用这么辛苦;爸爸不懂表达,一般对我的关心就是让我努力学习。我不想辜负家人的期望。

精神状态:情绪低落,一开始咨询就想哭,咨询过程中常流泪。

个人成长史:爸爸是个船员,妈妈是清洁工,有一个哥哥,读大三。从小身体就不好,初三时得过肿瘤,动过手术。从小妈妈就很操心我,让妈妈担心很难过。哥哥比我聪明,妈妈总是要我向哥哥学习,从小以哥哥为学习榜样,与哥哥关系比较融洽。

二、原因分析

心理诊断:认知错误导致情绪行为失调。

通过初次访谈及基本信息可以看出,来访者存在很多非理性的自动思维,例如:“害怕自己越来越差,那样同学就会看不起自己;如果自己考不好,父母会很失望”等。看待事情比较消极,存在认知失真,这与来访者的成长经历、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来访者从小身体比较弱,总要妈妈照顾和担心,加上哥哥在各个方面都比她优秀,久而久之使来访者认为自己是不够好的(核心信念),因此内心是自卑的。但她内心深处又很想向父母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认为只要考取了好的成绩,就能得到父母、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中间信念)。

高一时,由于成绩还过得去,并未出现很大的心理问题。高二分科后,逐渐发现班上很多学得比较轻松的同学比她成绩要好很多,她非常用功学习,成绩却不如人意。

成长经历、自身的付出与学业成绩的不对等,使来访者开始出现焦虑情绪,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希望,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抑郁情绪。虽然来访者的情绪强度不甚剧烈,但已出现了泛化,由于极度自卑,这种情绪开始泛化到了学习与生活中:下课时总不自觉想问老师问题,一旦不问就感觉不踏实;问老师问题前,总会担心老师说她太笨;与人相处时过分敏感,当看到家人或同学不开心,就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引起他人不开心。因此当看到别人不开心,她就很努力地想办法令对方开心。

来访者的认知失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情绪与行为,以及学习和人际交往等。

三、咨询的具体方法和原理

(一)具体方法

来访者的情绪行为问题主要是由错误和消极的认知引起的。因此,在咨询的过程中,需要找出来访者的自动思维,运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通过理性疏导、自我辩驳、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来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打破其自动思维,动摇其原有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重新建构新的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由于来访者缺乏自信,内在力量非常弱小,因此其中间信念认为只有考取好的成绩,才配得到父母的爱。这种信念也开始影响到了她的人际交往与生活,使她认为自己成绩不好,就不能得到他人的喜爱与认可。而问题的核心在于,来访者认为自己从小到大都不够优秀,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认为“我”是不够好的。因此,在辅导过程中,需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通过价值澄清、冥想、放松等技术引导来访者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爱自己,增强来访者内在的力量,才能根本改变来访者的情绪行为问题。

(二)治疗原理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失调情绪和行为,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和。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接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在面临一些情境时,当事人可能会产生一些快速的自动思维,这些思维不是深思熟虑或理性的结果,而是自动涌现的,通常出现得相当迅速而简单,所以称作“自动思维”。人在特定情境下,更多注意到的并不是这些自动思维的正确性,而是由此而来的情感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情绪行为问题。因此,治疗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寻找来访者的不良认知(自动思维),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治疗的方法改变其不良认知,让其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从而转变来访者的情绪行为,逐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咨询过程

(一)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的建立(第一次咨询)

来访者一走进心理室,就有了情绪,想哭。我把她带到辅导室。第一次咨询主要是建立咨访关系和了解情况。由于来访者求助动机很强,我们的咨访关系很快建立起来。在第一次咨询中,我主要是聆听与同理,让来访者倾诉,明确了来访者的问题,主要是错误认知导致的情绪行为失调,让来访者明晰自己的问题所在。

接着我们商定了咨询的目标,针对来访者看待问题比较消极的情况,我在征得来访者意愿的情况下,布置了家庭作业:每天尝试去发现1~3件让自己觉得开心、愉悦、舒服的事情,并写在日记本上。

(二)心理帮助阶段

1.价值澄清阶段(第二次咨询)

通过分享作业,发现来访者对生活的积极感受还是有的,情绪感觉比上周好一点了,没有那么低落。针对第一次咨询中来访者谈到的问题,这次咨询的任务主要是让来访者明晰困扰自己的主要问题所在,动摇来访者的中间信念。

通过初次咨询可以看出,来访者非常重视学习,她的中间信念也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被认可,现在学习出现了困难,她就认为自己不够好,很糟糕,所以才来寻求帮助。因此,本次咨询的目标是让来访者清楚什么对她而言才是最重要的,让她知道学习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全部,也不是生命和生活的全部。因此我引导来访者做了“我的十样”的活动,让来访者写出自己最重视的十种东西,她写的十样分别是:父母、知识、自信、理性(反面:冲动)、友谊、知心人、乐观、开心、玫瑰花、金鱼。通过这个活动,来访者明晰了自己的价值观,也明确了咨询目标:成为一个乐观、自信、有韧性的人,成绩不完全等同于知识,它只是知识的一部分;学习也并不代表一切。通过本次咨询,来访者的中间信念开始出现了松动。

本次家庭作业:继续写让自己感觉愉悦的三件事情。

2.学会爱自己,增强来访者内在的力量(第三次咨询)

首先,我围绕“如果已经尽力了,但仍然没办法在学习上进步很大,你会怎么样”与来访者展开了讨论。来访者的回答是她会觉得很难过,很郁结。我想这正是导致来访者情绪低落和焦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即使自己已经尽全力了。因此,当成绩不理想时,来访者就会觉得无法接受,因为那代表自己不优秀,这也正是来访者的核心信念所在。

来访者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多非理性观念,源于来访者内在的自卑与力量的不足,因为她从小就没有哥哥优秀,妈妈也经常要她向哥哥学习,因此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这也是来访者的核心信念所在。因此,本次的咨询任务是引导来访者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好好爱自己,增强来访者自身的力量,动摇其错误的核心信念。

接下来,我引导来访者做了一次冥想,通过冥想,让来访者更好地感受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通过冥想,来访者第一次感受到“我”的存在与力量,也第一次有了一个意识——我们需要更好地关注自己,关爱自己。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访者放松的状态,那是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后的彻底放松。

冥想结束后,我们进一步讨论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爱自己的话题。最后,我们进行咨询小结并新增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做至少一件爱自己的事情,并把事情和感受记录下来。

3.认知矫治(第四次咨询)

咨询开始时,我先让来访者对家庭作业进行分享。

在征求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本次咨询我录音了,下面是咨询的部分内容。

咨:你好!请坐。上周感觉怎么样?

访:挺开心,因为校运会;回到家里,哥哥又回来了。

咨:讲讲上周的作业好吗?

访:校运会那天比较开心,虽然跑800米和1000米不是我的强项,但因为平时有锻炼,都获得了名次——第六名。800米结束时,一个男同学跑过来跟我说了一句:“这次怎么跑成这样?”我说:“不知道啊。”他问:“是不是人多紧张啊?”我说:“不会啊,算啦。”如果换了平时,我就会想:怎么不是第一?

咨:那天你怎么想?

访:第六名,差不多啦。

咨:其实你在心态上有了一些变化了。

访:是啊,那天我看到了学校的紫荆花树的叶子落在地上,走在上面,感觉很好。

……

咨:听你讲这些事情,我能感受到你的开心,而且你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很替你开心。你认为现在还有哪方面的困扰?

访:有时候问老师问题,我很害怕老师会说:这个太简单了。问同学就不太害怕,但就会害怕老师这样说。

咨:那如果老师这样说,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访:我就会觉得,啊!这么简单的题目,别人都会了,怎么就只有我不懂呢!

咨:你问过所有同学,他们都懂吗?

访: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

咨:这些问题你问过同学吗?

访:已经问了同学,有时搞到同学都乱了,然后再去找老师。

咨:就是有些同学也没搞明白。

访:他们原来是懂得,但被我一问,自己也糊涂起来了。

咨:如果他们真的明白,还会被你搞糊涂吗?

访:或许是他们本身也不太清晰,所以被我一问,也变得不清晰了。

咨:对啊,其实你问的问题,有些同学也是不明白的。

访:我最害怕的就是数学老师,她很严肃,我每次找她都会害怕。

咨:其他老师呢?

访:其他老师不会。

咨:那可能跟这个老师的处事风格有关系。

访:她比较严肃,我真的很怕。

咨:这位老师对待其他同学也会这么严肃吗?

访:差不多。

咨:那你觉得应该如何看待老师比较严肃的问题?

访:与谁问她问题无关,她个人风格就是这样。

咨:当你这么想时,还会那么害怕吗?

访:感觉好一点,没那么害怕了。

咨:其实老师都比较喜欢好学好问的同学,当你问了问题,无论老师怎么说,或者态度如何,其实有那么重要吗?

访:我可能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容易把他人的观点扩大化,把它想得很严重。

咨:你比较容易受他人观点的影响?

访:对啊,把它摆在心里面,然后自己就很不开心。

咨: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一特点?

访:我觉得这样很不好。

咨:那你觉得怎样做会比较好?比如说你去找数学老师问问题,数学老师说:哎呀,这个问题这么简单,怎么没有弄明白?

访:以前我就会想,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差!

咨:现在你会怎么想?

访:我会想,这道题其实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弄懂,只是他们不去问而已,所以老师会以为很简单。

咨:就是啊,所以我觉得你有一种刨根究底的精神,这对学习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访:我觉得我很容易把一件事情绝对化。

咨:所以我建议你从现在开始,要及时觉察自己的绝对化想法,它很多时候都是不真实、不正确的,会影响你的情绪和行为。

访:嗯,是的。

咨:所以下周的家庭作业,继续记录开心的事情;然后增加一项,记录生活中一些导致你不开心的事情,把事件、想法记录下来,例如你去问数学老师,然后老师批评了你以后,你觉得不开心,把自己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问问自己,这样想是不是唯一正确的,能否换个角度想问题。换个想法,看情绪会不会改变。

访:哦,就是换一种想法去想事情,然后看情绪有没有变化。

咨:对,就是看事情要转换角度,尝试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访:好的。

咨:我觉得改变不可能一下子就发生,需要慢慢地尝试。

通过来访者作业的分享,可以看出来访者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因此我不失时机地给予来访者积极的强化,让她看到自己的转变。本次咨询主要针对困扰来访者的问题进行讨论,运用艾利斯的ABC理论对来访者的自动思维进行质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次家庭作业: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非理性思维,对其进行质辩,并记录感受和效果。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第五次咨询)

来访者自述:这周我的情绪状态一直挺好。上个星期开家长会,哥哥去了,他翻看了我的成绩和书本,看出了我压力很大,和班主任、科任老师聊了很久。在回家的路上,哥哥跟我聊了很多,例如:遇到再大的困难,都需要笑着去面对,有什么心事要用短信或电话联系。 我那天感觉哥哥非常关心我,除了成绩,其实我还拥有很多。现在我的想法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例如:有问题不会堆在一起再去问老师,即使被同学笑或老师说都没有关系;去问数学老师问题时,老师没有那么严肃了。当看到同学或家人不开心时,会过去安慰他们,但不会觉得是因为我的原因引起的,是他们自己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虽然现在学习很紧张,有很多功课要做,但是没有以前那种无力的感觉,觉得很充实,学习起来很有劲。段考数学考得不理想,不会像以前一样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会分析真正的原因,例如学习方法不当等,不会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

本次咨询,来访者焦虑的情绪完全消失了,看待问题比较客观、正面,极少存在片面化、绝对化的非理性想法。通过来访者的表述,感觉她整个人变得乐观起来了,能正确、理性地看待学习并充满了信心,也能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来访者原有的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基本不存在了,情绪行为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五、案例总结

这是一例典型的认知偏差导致情绪行为失调的案例。认知偏差是高中生非常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很多学生会因为错误的认知和信念而引发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和处理,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进步会及时地进行强化,这对来访者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暗示与评价,对于打破其消极的自动思维有帮助,这可以加强来访者的真实自我,使其有更多的力量去改变现状,解决问题。

在处理个案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认知矫正技术来进行辅导以外,我们还要根据来访者的问题及当下的情绪状态作出及时的调整。本案例中,咨询师运用了冥想和放松的技术来缓解来访者的焦虑情绪,适时地与来访者讨论了如何爱自己的话题,并且一直坚持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用积极的眼光发现生活的美好,每天践行爱自己的行动,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帮助来访者从原来消极的思维方式转化为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

总而言之,无论咨询师采取何种辅导技术,在咨询过程中要把握好咨询的三个原则:真诚、同理和接纳。不说言不由衷的话,咨询师要做真实的自己;不反对来访者的任何观点,同理来访者的感受,还要对来访者的人格、经历和文化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切忌过分着急,慢慢来,给予来访者更多的接纳与支持,相信来访者自我成长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和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同时咨询师本身也能得到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广州,511400)

编辑/于 洪 终校/杜文姬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寻找家的感觉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
复读生心理咨询案例
平板游戏掌控了小强?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