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理论构建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

2017-03-02王正梅

关键词:校史协同利用

王正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化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理论构建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

王正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化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平台;六源四面体

校史教育则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校史档案资源是校史教育的重要载体。一个科学、高效的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是根据系统性、发展性、可控性和效益性四个原则,由一个由主体源、基础源、动力源、创新源、活力源、保障源所组成的六源四面体。在这个六源四面体中,高校内部职能部门、教学院系、档案部门和教辅部门是主体源,人、财、物、技术、档案资源组成基础源,各方追求的利益是动力源,构建协同平台中所必需的种种创新是创新源,高校内外之间环境的相互适应是活力源,各种体制机制构成保障源。

引言

进入新时期大数据时代以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开放度越来越高,相互之间的文化思想影响越来越大,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更趋多元化。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的高校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面对新形势,创新思路和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则成为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校史教育则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一部科学、系统的校史是从学校发展历程中各类档案资源中提取的精华,校史档案资源是校史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高校丰富的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大多数只作为一种单纯的档案资源存在,且分散保存在高校内部各个相关单位,这些单位之间因各自业务职能范围、隶属管辖关系等多方面原因没有实现有效的校史教育档案资源信息共享,更谈不上深度、高效地开发利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因此,本文旨在开展大数据时代下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有益的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构建的大数据时代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全球各地各行各业,具有Volume(海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5V特征的大数据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对高校档案资源的协同利用的影响则更为凸出。

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的信息资源更丰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各部门都拥有自己的业务管理系统、门户网站等,几乎每个人员都有一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信息智能设备。每部门每个人员每时每刻在学习、生活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活动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来源广泛,不断丰富、充实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库,为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数据信息来源,随时随地为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与运行发挥作用。

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的技术手段更多样。大数据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既有结构化数据,也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还有各类视频影像、音频、图片、网络日志、地理位置等信息。而且可以根据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的各种需求采用合适的大数据技术手段来挖掘、加工这些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实现原有数据资源采集处理模式的创新,有效地实现校史教育档案资源互通互联共享。

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的时效性更明显。大数据的Velocity(高速)大大拉近了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中各方的时空距离,各方都可以及时从大数据中获得各类信息,最快速度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追踪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和情感变化,同步了解到各方的人、财、物、档案资源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针对性地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的实效性更高。大数据背景下,不但数据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来源广泛,传输速度快,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使数据内含的价值最大化。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中各方通过云计算等方式交叉共享各方人、财、物、档案资源等各类数据信息资源,能够更有利于各方使用者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快速地找到有价值的数据,采用科学的协同利用方式手段,合理调配各方资源,真正实现以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需求为价值目标导向。

二、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要素分析

(一)主体源

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是由高校牵头,职能管理部门、教学院系、教辅部门和档案业务部门共同组成构建的一个平台,其构成主体也自然是高校自身、职能管理部门、教学院系、教辅部门、档案业务部门各方。这些构建主体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职能,担当不同的角色。当然所有部门都共同为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产生和提供各自业务范围的档案素材,这是各构建要素所具有的共性职能,下文对共性职能不再一一阐述。

首先,由于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是在高校内部组成,涉及到校内各方面机构,因而需要高校由学校层面出面协调沟通,高校自身起着重要的扶持、引导、管理作用,宏观上为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营造氛围,推动行政职能管理部门、教学院系、教辅部门和档案业务部门等各方的沟通与联系。 其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和运转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人、财、物、政策等各种支持维持运转。职能管理部门则为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和运转提供人、财、物、政策等各种支持,如:财务处划拨专项经费、教务处提供学分安排支持、人事处安排专(兼)职人员、总务后勤处提供场地安排,等等。再次,教学院系作为学校的教学主体单位,为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开展校史学术研究,编写校史教育教材,开发校史教育课程,建设校史教育实践基地等等。又次,档案馆(室)、图书馆、校史馆、纪念馆、博物馆、校友会等档案相关业务部门为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提供多种多样的档案素材。最后,教辅部门为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提供网络信息技术等各种支持,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和方式实现档案资源互通共享。

总的来说,职能管理部门、教学院系、教辅部门、档案业务部门等这些构建主体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包括职能部门中的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教学院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各院系中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务工作者、辅导员和班主任,档案业务部门等教辅部门中负责学生业务的工作者;另一部分是档案业务工作部门,包括专职的档案馆(室)、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全校所有部门中的兼职档案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和档案业务工作部门两部分在具体机构单位中不是绝对划分的,而是相互交叉重叠,各自横跨诸多部门。在一个机构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有档案业务工作者,某些工作人员如负责学生档案的人员同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档案业务工作者。

(二)基础源

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中,人力、财(物)力、技术、档案资源四方面是运行基础。首先,人是协同利用平台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具有潜力和决定性的因素。没有各方人员的积极参与,协同利用平台则无法构建并运转。其次,财(物)力是协同利用平台构建的物质基础,建设校史馆、举办校史展览、开发校史教材、开展校史研究等等无一不需要雄厚的资金和物力作坚实的物质后盾。可以说,财(物)力就是协同利用平台构建和运转的“血液”,贯穿于整个协同利用平台构建和运转的全过程。再次,作为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技术要素是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网络信息技术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未来。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构建和运转中,互联网的网络信息技术就像“神经”一样,把协同利用平台中的各个机构资源信息联成一个整体,改变着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的方式和手段。最后,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中,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运用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最终的落脚点也就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没有档案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

(三)动力源

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构建和运转中,参与各方之所以能够达成一致,结成联盟,开展协同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各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各自所需的利益。利益成为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构建和运转的动力之源。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看,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从档案业务工作角度看,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创新了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和手段,途径,可以提高档案资源使用效率。从具体部门看,职能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协同利用平台为各自职能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好地服务,如:宣传部可以宣传校史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教学院系更是协同利用平台构建的最直接受益者,可以利用协同利用平台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档案业务部门则是通过协同利用平台提高了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益。从高校层面来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呈爆炸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包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依靠学校某一个部门独立解决,因而迫切希望组织和推进学校内部单位联手合作,协力促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科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源

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交互作用下,世界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创新战,因而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核心就在于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这里的创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档案服务的方式手段创新、相关管理制度创新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教学院系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手段、措施等创新最为敏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通过与档案业务部门的合作,大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手段、措施等创新。站在档案工作一方,档案业务部门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共享。从学校层面看,创新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学校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价值创新引领,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从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推进招生、教学、人事、科研、财务、基建、采购、后勤保障等各个领域全面创新,形成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在全校蔚然成风,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走出一条创新强校的路子,抢占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制高点。对于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而言,学校实施协同创新行动计划,设立协同创新专项经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强化校内各单位协同,培育组建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体现一流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推进协同创新中的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体系、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五)活力源

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是一个开放且复杂的巨大系统,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外界环境变化必然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变化。系统必须适应外界的变化,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无法生存的。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生存在一个复杂的有机环境中,决定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效果的除了协同利用平台主体自身的核心优势外,还取决于协同利用平台所处的外部环境。

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影响协同利用平台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很多,如政治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外部环境中政府要简政放权,扩大高校的人事、财政、教学等各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教育、档案、文物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档案、文物、保密等相关的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等。高校自身则要适应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等等新常态,紧抓重要机遇,探索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

(六)保障源

协同不是一种“自然秩序”,而是一种制度。同其他协同活动一样,制度也是影响和制约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关键问题、也是根本问题。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对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效率影响很大。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涉及到高校内部职能管理部门、教学教辅部门等诸多部门,各部门之间互不隶属。这就要讲究协同合作,通过合作使各方获益的同时,促进各方的发展。那么,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中,各方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保障各方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厘清合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措施等长效制度对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加以引导、支持、促进,如相关工作人员激励政策、考核评估制度,学生校史教育课程学时(分)的安排等等,完善投入机制、评估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各种体制机制,建立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正常运转的长效机制。

三、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一)构建原则

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内部诸多部门,需要调配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因而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来科学构建。系统性原则。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就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处于大系统不同层次不同位置上的各个主体、要素、子系统、部门按照协同理论和系统的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动态性、调控性与优化等基本原理来共同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各个主体、要素、子系统、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发挥整体的“系统”功能。因此,遵循系统性原则,坚持全面和层次的观点,注意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循序、系统、连贯地对校史资源进行协同利用。

发展性原则。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会出现各种问题,高校不断进步,校史教育档案资源不断充实,因而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平台。协同利用平台中的各个主体、要素、子系统、部门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交流、反馈,协同利用平台始终处于动态发展平衡状态,协同各方始终随着时代的进步,顺应国内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针对各个时候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开发日渐丰富和增长的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宝库,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时)效性。

实操性原则。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和运转涉及到各个主体、要素、子系统、部门,需要调配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因而必须重视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方案、实施对策、调控措施等方面的实施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细化各项制度措施,,使制度和措施既符合源协同利用平台的顶层设计,更要便于执行落实和运作的顺畅高效。

效益性原则。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和运转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高校必须思考和重视开发利用校史教育档案资源效益问题。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资源组合能力,对校史教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模式进行选择和组合,优化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资源之间相互依赖的耦合状态,以尽可能用最少的投入来追求校史教育档案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效果,提高校史教育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二)构建思路

主体源中五要素协同合作四面体的构建。根据上述分析,从主体源来看,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可以看成是一个四面体结构模型。四面体结构中,职能部门、教学院系、档案部门和教辅部门四个主体组织要素分别位于四面体模型的一个顶点。而高校学校层面则处于四面体模型的顶端。在四面体结构中,每一方两两相邻,四个协同主体之间可以直接‘沟通”协同合作,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人财物和档案资源的流通共享,相对于传统的线性模式而言,减少了沟通环节,提高协同合作效率。在四面体的顶端,高校在学校层面,把控全局,全面协调各方,制定出台人财物、权利与职责(义务)等等政策、制度及措施,确保四方顺利合作,四面体顺利运转。

图1 主体源协同四面体结构示意图

六源协同合作四面体的构建。与上文中主体源中五要素协同合作四面体构建相类似,主体源、动力源、创新源和保障源也构成一个四面体。四面体每一方两两相邻,四个协同主体之间通过基础源直接“沟通”协同合作。整个四面体处于活力源的外环境包围之中,随着时间和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前进。

图2 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六源四面体示意图

四、结束语

本文综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档案学、协同学、系统论等理论研究,全面比较分析多种协同创新组织结构类型,构建了适合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的结构类型——六源四面体。但因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协同利用平台的构建和实际运行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一两句话所阐述清楚,因而本文对协同利用平台构建和实际运行的论述难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6-45.

[2]石峻峰.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字档案资源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19-24.

[3]王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档案资源共享研究[J].兰台世界,2016(4):75-76.

[4]哈肯(德).协同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25.

[5]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9-113.

[6]周晓英.档案信息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5-37.

[7]刘国能.档案利用学[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6:157-160.

[8]彭剑.地方高校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2015(29):123-124、127.

[9]袁瑜.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建构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5(11):22-26.

[10]张晓新.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研究[J].北京教育,2014(12):15-17.

[11]邵云飞.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79-83.

[12]陈兴文.大学科技园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J].教书育人,2014(8):31-33.

[13]李洋.高校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共建与共享刍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297-300.

[14]仲崇娜.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决策,2015(6):29-34.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latform of Educational Archives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Zheng-mei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hool history education;archive resource;coordination;platform;six source tetrahedron

Ful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resources in history education at college is strengthens the effectiveness and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most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chives resources distributed stored in each unit,without depth,e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so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rchives resources of history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latform use.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history archives education resourc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latform is a main source,source base,power source,source of innovation,dynamic source,guarantee by the six source tetrahedral. In the six source tetrahedron,the university internal functional departments,teaching faculty,archival departments and teaching departments is the main source of,human,financial,material,technology,archival resources composition based on source,the parties to the pursuit of the interests of is the power source,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platform required in all sorts of innovation in the innovation is the source,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mutual adaptation is an energy source,and various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constitute security source.

2095-2708(2017)01-0049-06

G203

A

猜你喜欢

校史协同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校史故事演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