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变故的应变能力

2017-03-01周成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应变能力相互作用课堂教学

周成惠

摘 要:课堂教学犹如一片海洋,多数情况下看似风平浪静,却经常暗流涌动,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过程千变万化,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教师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呢?这就需要具有教学机智,掌握教学应变技能。下面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应变能力 教师 思想交流 相互作用

一、了解教学应变的特点

教学应变具有:

1.处理的现场性。教学变故发生后,教师立即进行处理,在处理教学突发事件时,经常运用的方法是热处理和冷处理。

2.决断的快速性。教学变故发生时,处理拖得越长,越不利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迅速做出反应,迅速掌控局面,一方面防止事态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把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1]

3.措施的灵活性。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都有不同的应变措施,针对具体的教学变故没有固定的唯一的教学应变措施。最好的应变措施永远是运用了之后才知道的。所以,教師灵活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2]

4.调控的有效性。有效地控制局面,并取得应变的成功是教学应变的追求,也是成功的教学应变的主要特点,成功的教学应变的主要表现是教师有效地调动各种资源,有效地控制了局面。

5.影响的两面性。及时对教学变故的调控可能导致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能够给师生带来愉悦的感觉,能够激励师生继续去从事学习或教学等行动;负面的影响给师生带来心理的负担、创伤、厌恶等情绪,阻止他们继续向着某些方面发展。

二、教学变故的应变处理措施

1.应对教学内容性变故的方法

教学内容是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的对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多元解读、误读,甚至错误的 认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难点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教学变故的产生。应对内容性教学变故,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精心准备。内容性教学变故多与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有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2)坦诚相待。内容性教学变故应对,往往直接涉及教师的专业威信,处理不好会印象学生对教师的专业威信。在处理内容性教学变故,特别是教师在遇到不会的内容时,教师应保持坦诚的态度比古板维护自己的“全知全能”更重要。遇到自己不会的内容时,要勇敢的承认,这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形象,运用得好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学生的成绩。(3)要有耐心。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接受、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懂自己会、自己认为简单、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也可以很快地学会。教师传授同一内容时,在不同的学生接受是有差异的,有的接受慢或出现学习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3]

2.应对纪律性教学变故

这是会让教师头疼甚至恼怒的。出现纪律性变故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混乱不堪,甚至会导致教师不可收拾,无处下台,无法收场。越是这样越需要教师妥善应对。这时需要做到:

(1)设定课堂规则: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向学生设定规则。如明确课堂纪律及控制行为的方法等,一旦多种教学规则在教师心目中得到明确的认可,教师就应该把这些规则明确地、清晰地、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比如通过召开班委会或班级代表讨论后宣布。

(2)辨别教学变故性质:可分为五类:①善意为之不意出错;②有意为之并无恶意;③故意为之意在捣乱;④恶意为之在破坏;⑤无意为之事发偶然。总之,纪律突发事件属于恶意的是少数,只要教师妥善地要处理,都比较容易应对过去。

(3)运用相关理论应对变故。①运用“自己人效应”,拉近师生距离。②消除“标签效应”,防止错误判断;③运用“破窗理论”防止恶习扩大。④避免发生正面冲突,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不仅当事的学生不服,旁观的学生也认为老师有失尊严与风范,老师也会产生挫败感。因此还可能导致矛盾升级,事态扩大,影响更为

恶劣。

3.应对环境性教学变故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它与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对环境不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精心准备,以防万一:有时教学环境的一点变化,可能就改变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课前需要精心准备,特别是对设备的精心准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教学变故的发生。

(2)暂停讲课,稳定情绪:环境下教学变故发生后,对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时,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遇到闯入型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吸引过去。此时需要暂停讲课,先把学生的情绪稳定住。同时教师先“静心”避免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收心”,而不是喝令学生回收注意力。

(3)快想办法,清除干扰:发生变故后在稳定情绪的同时,教师还必须尽快想办法,清除干扰源比尽快“打发”闯入者离开好得多。

(4)随机应变,巧妙应对:对突然出现的情况影响到教学时,教师应“以变应变”一方面可考虑尽快地消除干扰等影响,另一方面可考虑定为我所用为教学所用。即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把它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让它成为教学课堂的资源。

结语

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教师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磨练过硬的应变本领。应变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做出归纳与总结;同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向同事、同行和专家学习。课堂教学变故的应对成功,并不等于最终教育的成功。教育需要教师在课外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做到家、做到位,才能更好地避免教学变故,更好地把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溶.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应变能力[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07:25.

[2]胡佩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变能力浅谈[J]. 现代教学,2010,12:20.

[3]钟春林. 小学数学新老教师课堂教学机智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应变能力相互作用课堂教学
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黄酮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强度衰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研究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基于“相互作用”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星级酒店餐厅服务员在工作岗位中如何体现礼貌礼节之我见
探究如何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
试分析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