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移动传播视阈下新闻学专业摄像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2017-03-01刘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刘斌

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媒产业界的变化和媒介技术的进步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全能”的要求。在目前新闻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当中,摄像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视听语言和影像美学的框架之中。本文旨在探讨在移动化传播大行其道的今天,视频节目摄制的特点对新闻学专业摄像课程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在此课程当中的教学方法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学生能够适应新环境下视频传播的需求。

关键词:移动传播 摄像 实践教学

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受众对视频节目的需求,摄像设备的小型化与智能化,也降低了数字摄像技术的门槛。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新要求,记者不但需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摄影和摄像技术。当前,国内高校新闻学专业在摄像教学课程的设计中,基本按照《电视摄像》关理论和体系标准来制订。摄像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在移动传播、小屏显示大行其道的今天,需要对摄像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改进,在夯实学生影视修养和技术功底的同时,还让他们掌握此类影视节目的画面特点及摄制要求。[1]

一、移动传播视阈下视频摄制的特点

当前移动传播中最主要的载体是手机。随着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迅速增加,以及4G网络的普及,过去用户用手机收看视频节目时遇到的流畅度、清晰度、资费高等问题已经大幅改善。便捷的移动性与丰富的功能为移动视频节目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与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相比,移动传播的视频有一下特点:

1.画面风格的纪实性

该特征主要体现在新闻的现场报道、手机电影以及用户自拍内容等方面。从美学角度来看,此类视频的画面从构图、景别、布光、造型等方面并不完美,被摄物体不全、画面抖动、运动方向杂乱无章等问题比比皆是,更符合巴赞纪实美学的标准。但从传播目的来看,此类画面的目的是再现场景,还原曾经发生的事情,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而不是电影艺术为画面造型而强调的形式美。

2.影像选择的自主性

手机平台上传播的视觉影像信息更强调传播过程的用户接受与反馈方面。手机使用的移动性与便携性克服了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所受到的时间、空间、地点、设备的限制,信息的接受可以随着人的移动而移动。与此同时,手机媒体在交互性上的先天优势又强化了受众对信息进行选择的功能。画面是否直入主题、编辑是否浅显直接,成为用户观看的主要标准。[2]

3.技术约束的局限性

由于影像信息的传播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从屏幕面积、画面清晰度、色彩丰富性、视觉冲击力等感官体验相比,手机与电视、电影等相差甚远。在技术先决的巨献下,传统媒体如电视、电影更适合展示能够受众带来视觉享受和精神娱乐的内容。手机则更注重传播的便利性与现场的纪实性。这也导致电视、电影等摄制标准并不符合手机上影像信息传播的要求。

二、新闻学专业摄像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国内与新闻摄像有关的教材大多或从电视摄像、电影摄像的框架中进行理论化梳理,着重从基本的镜头结构、景别造型、色彩布光、白平衡等方面去分析基本原理。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理念的变化,技术设备的升级,传播终端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专业记者开始使用小型高清摄像机甚至手机进行画面的拍摄。而用户上传的画面基本都是用单反相机和手机拍摄。在后期剪辑方面,目前也已经出现很多应用,可以实现在手机上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修改、特效添加、字幕制作、输出以及上传等。熟练掌握多种设备、应用,并及时学习和更新已经成了记者的基本素养,这与目前的教学内容设置存在较大差距。

2.授课理念单一

当前的摄像类课程一般由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在开设此类课程时,绝大多数教师都侧重于专业设备如何操作,构图、景别的意義,色彩、光线的风格等。其中,设备操作与构成更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但影像行业的技术进步飞速,手机的普及和摄像应用更是降低了专业设备的门槛,再加上高校现行设备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的授课理念并不足以保证学生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保守

现行的新闻学专业摄像类课程主要以教材为主导,从摄像机操作、视听语言、非线编软件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教材内容,配合实践教学为主。虽然系统的教材知识会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在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纯粹的教材为入无法满足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如何实现以实践为先导,以技术为驱动的课程教学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新闻学专业摄像类课程的改革措施

1.引入最新理念

作为教师,首先了解当前媒介发展的最新变化,主动学习并掌握行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另外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影像语言基础和设备使用讲解上。在这方面可以聘请业内一线记者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以便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传媒行业的实际情况与最新动向,同时还可以尽早与新闻实践相结合,为顺利进入新闻记者的角色打下坚实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以教材为核心,传授教材知识点,再加上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方法,作者更倾向与以任务作为核心,以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合作式学习的方法作为主导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分享、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学习理念,将个性化教育的优势调动起来。按照选题申报、策划汇报、教师指导、公开点评等环节督促学生,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机会。

3.改革考试形式

与新闻学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相比,摄像课程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目前以理论知识考察为主的期末考核办法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考试形式上,摄像课程应当在结合期末实践与理论考试的同时,更注重平时课堂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在评分过程中,可以引入专家打分制与学生打分制相结合的形式。专家打分可以保证评判标准的专业性,学生打分可以激发学生在任务制作过程中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知识,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潇.新闻摄像与编辑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改革与开放[J].2015(3).

[2]王金红.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新闻世界[J].2011(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