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60例

2017-03-01黄璇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中药熏洗肛瘘

黄璇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配合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疼痛、渗液、水肿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3、8及14 d疼痛、渗液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渗液及水肿,促进创面愈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药熏洗; 微波治疗; 肛瘘; 湿热下注型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17-02

肛瘘是肛肠疾患中常见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1]。本病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慢性期,以脓肿形成破溃后间歇性自发性流脓或疼痛为特征,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2]。肛门直肠周围存在较为丰富的血管及神经,术后开放性污染伤口易出现伤口疼痛或水肿等临床症状,不利于术后创面的愈合[3]。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创面的疼痛、渗出及水肿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是目前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且均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排除结核性或放线菌性肛瘘、克罗恩病、化脓性汗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及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及肿瘤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50例,女10例;年龄20~73岁,平均(37.54±2.37)岁;病程1~12年,平均(4.57±1.05)年。对照组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31~75岁,平均(37.62±2.41)岁;病程1~11年,平均(4.38±1.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术后均给予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3 d,术后2 d开始碘伏棉球每日消毒创面及肛周皮肤黏膜,以雷佛努尔纱条填塞创口换药,注意引流通畅,1次/d。叮嘱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上火的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的畅通。

1.2.2 观察组 于术后2 d在对创面换药前使用中药熏洗并配合微波治疗,中药熏洗组方为:芒硝、大黄各10 g,马齿苋、鱼腥草各15 g,五倍子、苦参、金银花各20 g,上述组方由医院制剂室煎制,每剂200 ml,倒入超声雾化熏洗机(山东中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LC-B型)药杯内,告知患者先坐在熏洗座椅上,臭氧水冲洗1~2 min,再进行5~6 min熏蒸,冲洗液一次性排走,反复冲洗熏蒸3~4次,20 min/次,将熏洗温度控制在41 ℃。熏洗完毕后,使患者保持侧卧位,无需去除衣物,使用微波治疗仪照射肛门病灶,照射的距离设置为15~20 cm,需注意以患者感到温热为主,避免照射温度过高损伤患者的皮肤,照射时间为20 min/次。熏洗、微波1次/d,連续治疗14 d。

1.2.3 对照组 于术后2 d在对创面换药前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200 ml熏洗并配合微波治疗。熏洗及微波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渗液及水肿情况评分,分别于术后3、8、14 d评价患者疼痛、渗液及水肿情况,并观察创口愈合时间。

1.3.1 疼痛评分 (1)0分:表示无痛;(2)1分:表示疼痛可以忍受,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3)2分:表示疼痛不可忍受,已经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影响,需使用镇痛药物方可缓解;(4)3分:表示疼痛剧烈,无法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出现无法入睡等状况,需采用多种镇痛治疗的方式才可缓解。

1.3.2 渗液评分 (1)0分:表示渗液及分泌物少,湿透纱布<4层,不需或需更换敷料1次;(2)1分:表示渗液及分泌物中等,湿透纱布4~8层,需更换敷料1~2次;(3)2分:表示存在较多的渗液及分泌物,湿透纱布8~12层,需更换敷料2~3次;(4)3分:表示存在大量的渗液及分泌物,湿透纱布12层以上,需要更换敷料>3次。

1.3.3 水肿评分 (1)0分:表示肛周皮肤平整,未出现水肿;(2)1分:表示肛周出现轻度水肿,切口边缘的皮肤与健康皮肤相比略高0.5 cm;(3)2分:表示切口边缘的皮肤与健康皮肤相比高出0.5~1.0 cm,患者可明显感觉肿胀,活动受到轻微的限制,皮肤较为光亮;(4)3分:表示切口边缘的皮肤组织出现弥漫性隆起,且水肿处质地较硬,与健康皮肤相比高于1.0 cm,患者已感到切口处疼痛难忍,活动受到明显的限制。

1.3.4 愈合 创面表皮完全再生,无需换药,患者排便通畅,肛门功能正常。

1.4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术后4周,创面愈合完好,瘢痕坚实,无不适;(2)显效:术后4周,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色鲜红,创口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愈合,无不适;(3)有效:术后4周,创面肉芽组织较为新鲜、色红,创口未愈合,仍有少许疼痛、渗液等不适;(4)无效:术后4周,创面恢复较差,肉芽生长较少,色泽较暗,疼痛、渗液明显[4]。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渗液及水肿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3、8及14 d疼痛、渗液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24±2.63)d,对照组患者手术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7.59±3.67)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肛瘘患者而言,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属于入侵性操作,加之肛门直肠部位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复杂,伤口采用开放性处理的方式,术后排便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使创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于预后的恢复[5]。对于较大的污染创面,术后若全身使用抗生素或消肿药物,起效慢、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中药熏洗联合微波治疗大大缩短了肛瘘手术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降低创口及周围组织水肿、渗出、出血的概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6]。

中医将肛瘘归结为“漏疮”“肛漏”的范畴,认为肛瘘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气血瘀滞、湿热下注。肛瘘术后虽已去除局部瘘管病灶,但金刃所伤,血脉受损,创口开放,便时污染,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未尽,腐肉未净,经络阻隔,血行瘀滞,致局部肿痛、渗液淋漓[7]。因此,临床治疗中以消肿散瘀、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祛腐生肌作为主要的治疗原则。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是近年来在肛肠疾病领域中兴起的外治方式,是传统中医治法借助现代先进仪器应用于临床,具有“水疗、热疗、雾疗”的作用,不仅可以清洁创面,而且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将中药药液雾化成细微颗粒,药物离子在恒定的热力下均匀的散布在创面周围,提高了药物的渗透力。本研究中,运用的中药熏洗方由“五倍子汤”及“苦参汤”加减化裁而成,组方为芒硝、大黄、马齿苋、鱼腥草、五倍子、苦参、金银花,其中芒硝可软坚散结,大黄可活血化瘀,二者外用可有效消肿止痛、泻热解毒;马齿苋与苦参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在肛瘘中的应用具有祛肿痛、控制渗液的效果;金银花与鱼腥草外用解毒清热、排脓消痈、疏风清热;五倍子外用具有止血、收湿敛疮、降火解毒的功效。方中药味沉降为主,归大肠经,苦寒之品降泄湿热、瘀血,配合酸涩药收敛,止血生肌。诸药合用,在熏洗时借助药的热气熏灼患处,促进患处血液通畅,调和气机[8],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减少渗出,降低创面的疼痛感,加快坏死组织脱落的速度,促进新生的肉芽组织生长,达到生肌的效果。此外,微波对水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与中药熏洗联合使用时,可使中药的水分子发生摩擦,产生均匀的热效应,穿透性强,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增强代谢,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和组织再生,从而起到消炎、消肿功效,有助于创面的愈合[9]。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配合微波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效果显著,明显减轻术后创口并发症,促进愈合,操作简便,符合患者舒适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开展。目前,中藥熏洗治疗肛瘘术后对于不同熏洗中药的选择、药物煎熬的浓度、熏洗温度的选择、熏洗时间的设定等方面国内未有统一的标准[10],为了更好地推动该技术的推广,今后对中药熏洗治疗肛瘘术后及其他肛肠病术后制定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流程、适应证及疗效标准是医者们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红风,艾儒棣,张燕生.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78.

[2]潘贺,孙兴华.中药熏洗坐浴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8(1):60.

[3]卢勇,俞立民,徐跃军,等.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279-1280.

[4]孔淑娟,何德贤,罗文婷.中药液冲洗结合压迫法对肛瘘拖线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441-1444.

[5]莫波,于洋,郝志楠,等.中药熏洗在肛瘘患者经挂线引流术后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76-3378,3397.

[6]徐照秀,陆坚,吴帅军,等.加味苦参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3):299-300.

[7]张永刚,谷云飞.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2):1676-1677.

[8]刘秋江,谢翔宇,林康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6):133-136.

[9]孙凤伟.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对缓解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及促进愈合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76-4078.

[10]瞿胤,杨巍,郑德.促愈熏洗方在肛瘘术后的应用[J].中成药,2012,34(12):2299.

(收稿日期:2016-08-16)

猜你喜欢

中药熏洗肛瘘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别把肛瘘当痔疮
肛瘘诊断与治疗
肛瘘八问
肛瘘:冬季高发的肛肠疾病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20例临床观察
中药熏洗治疗慢性骨髓炎伴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
滋阴润肤方中药熏洗治疗小鼠皮肤瘙痒的实验研究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健骨痛消丸及风湿骨痛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