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7-02-28李志明
李志明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李志明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广东 东莞 523290)
就现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明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社会体育事业要想在我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务必就需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彻底解决、处理这些影响和制约因素。论文基于社会体育的内涵,对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科学措施,旨在为我国社会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社会体育;发展;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一 引 言
有“大众体育”之称的社会体育,在体育社会学领域之内,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包括学校体育项目以及人所共知的竞技体育,并且,它能够对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衡量作用。在社会体育的参加者中,社会大众属于最为主要的一个集体,而且,社会体育的活动范围极其宽广,由于社会大众是主要参与人员,社会体育参与其中的人数又是非常众多的,它的体育活动形式又比较多种多样,从而满足了多层次社会大众的多样化需求,不论年龄多大,职业方向如何,个人身体素质状况怎样,在社会体育的参与中,总能找到最适宜的“一款”强身健体的方式。[1]
二 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社会要发展要进步,经济基础必须足够强大,同样,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才能实现长远发展。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经济基础雄厚,用于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各项投入就会增多,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会提升,随之而来的还有精神形态以及思维方式的不断拓展,各种体育设施会更加齐备,社会体育建设事业也会得以持续。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如今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种病痛频发,再加上人口大国主观条件的限制,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发展出现疲软,后劲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各地在社会体育事业上的发展建设水平不一。这些由于经济因素导致的各方面影响对社会体育的发展状况十分不利。[2]
(二)价值观因素
文化是与社会发展、经济进步、政治发展相互平行的一种人类社会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风尚进行规范性指引,获得相应的人类文化构建。其中,价值观世界的构建至关重要,价值观体系一旦成形,也就意味着某种文化开始形成。然而,价值观的构架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相对于体育事业发展而言,以往传统的价值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对人们健康理念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也是人们选择健身方式的一贯根据,这种传统价值观念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因此,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虽然不易察觉,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角度考虑,正确的意识才能正确的指导实践,如果人们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健身方式出现有失偏颇之处,那一定是人们的健身理念出了问题,一定是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观理解出现偏差,在内里的意识层面出现了问题,所以说,在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观因素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三)教育因素
国家事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先行,只有教育发展起来了,支撑家国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才能够逐渐强大,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一定要依赖于体育教育事业的推动。在我国推行义务教育以来,对社会体育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体育教学中与后阶段。主要是因为社会体育的所有参与者都是通过教育事业输送而来的,社会体育事业的参与热情,对社会体育的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习惯养成,个人的体育爱好方面,不分高低优劣,也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而成的,他们带着这些思维定式步入社会,参与到社会体育的教育事业当中,成为了参与对象。[3]同时,社会体育进步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学校教育的影子,都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水平高低的产物。学校体育教育奉行的是对体育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培养,对体育素养的养成学校教育方面并不涉及,因此,通过学校教育输送的社会体育参与者,在体育素养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即便如此,社会体育仍旧需要这些体育理念良莠不齐的人们来支撑起来,进行接力棒的传递。可以说,社会体育发展的质量,就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体现,学校体育教育比较全面到位,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比较完整健康。
三 应对措施
(一)探索城镇社会体育发展之道
一是注重城镇体育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在行政区划设置上,属于过渡地带,以城镇为分界线,向前一步是城市,向后一步是农村,它是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地带。如果把城镇体育事业发展好了,它的辐射作用是异常强大的,往前能够推动城市社会体育的进步,往后能够带动农村体育事业的起步发展,因此,要在城镇体育事业建设上花大力气,努力探索出一条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体育发展之道,推动社会体育事业整体区域性进步。
二是善于抓住关键特点。我国城镇区划内的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发展模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多样化需求。城镇地域较为广阔,要能够在这广阔的天地里,进行社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在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健身场所。要能够采取因地制宜的战略决策,努力开发城镇体育特色,推进产业之间的链接融合,在城镇体育消费方面深入挖掘,找寻民众体育消费的制高点,提高消费水平。在城镇间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开展民间体育竞技赛事,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合理开发体育项目,实现体育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大辐射力度。大力发展城镇体育事业,对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有利的影响,因此,要能够形成一定的模式,以城市体育推动城镇体育、以城镇体育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模式。[4]并且,把关键点放在城镇体育建设上,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区域内民则特色的深入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地体育发展的项目特色,基于当地老百姓最为擅长的健身项目,推行民族特色体育事业,使每个地域内都有固定的体育竞技项目,都能形成特定的体育发展模式。而后,大力发挥城镇体育事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并带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因此,要加大力度发展好城镇体育事业,大力发挥城镇的区域辐射作用,实现城乡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注重观念、人才的养成
第一,在我国当前的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外来项目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国民的健身观念,使之对外来项目更加注重,而对国产的体育活动嗤之以鼻,这其中有社会功利现实以及拜金主义的影响,也有民众体育观念的制约,这就要求在发展社会体育之时,还应对人们的体育观进行构建,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思维架构,意识到体育事业是为自身健康服务的,从而激发参与热情。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主流体育观念的构建,形成了一些书面的文字性规定,对全面体育观构建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期望国民能够秉持正确的体育观念,在其指引下开展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体育活动。现阶段,对民众体育观念的构建也应该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要能够做好接受新兴体育观的准备,从而在社会体育活动更富有激情和创造能力,形成自觉意识,达到终身体育的效果。
第二,任何事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理应重视体育人才的培育,要实现社会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是其关键方面。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体育事业发展中,36到45岁之间年龄段的人才建设,是发展体育人才队伍的重中之重,然而这个年龄段的正是人生的青壮年时期,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在时间精力方面对体育事业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进行社会体育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合理优化配置,特别要能够引导36-45岁年龄段的社会中坚力量的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完成体育事业发展中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队伍保障。[5]
(三)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相互融合
学校教育专指在学校接受的各项理论知识的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也就是在学校接受的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社会体育教育重在实现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其参与者一般是社会大众,通过自发的或者是有组织的规划,进行的群体性社会体育活动。而无论是学校体育教育,还是社会体育,其关键主导部分就是参与者,就是人,所以,提高人的体育素养,对于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就要在人的全面体育素养的提高上下大功夫。就学校体育教育而言,既然是以教学为主,那么不妨在理论知识输入的同时,加强全面体育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参与意识。就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而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提高体育素养的氛围建设,让人们重视社会体育事业,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对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中人这一因素的把握,从而发现二者的共通之处,以高质量的学校体育教育人才输出为基础,充实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6]
[1]周忠凯.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J].时代农机,2015,(6):74-75.
[2]成海波.广东省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推进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王勇.社会体育发展方式改革框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6):26-29.
[4]王健,肖楠.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发展[J].运动,2016,(10):129-130.
[5]李维.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4,(6):116+118.
[6]帅明.社会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8):72+74.
(责任编校:张京华)
G812.4
A
1673-2219(2017)08-0153-02
2017-06-16
李志明(1979-),男,广东化州人,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讲师,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