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

2017-11-25何运斌彭超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英文版科技期刊影响力

王 超 何运斌 彭超群



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

王超何运斌彭超群

(中南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083)

基于《期刊引证报告》(JCR)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因子对我国材料类科技期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进行研究,从而为实现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更好地提高其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

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估因子;JCR;CJCR

期刊评价是优化学术期刊使用,提高学术期刊内在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术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手段[1,2]。期刊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引文分析的定量评价和专家意见的主观评价,引文分析由于较为客观,是目前学术期刊评价的主流方法。反映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传统文献计量指标有很多,通常使用的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自引率、他引刊数、被引论文比、载文量、参考文献量、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等近20个[3-7]。这些评价指标从各个方面对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为使评估工作简便易行、评价结果真实可靠,何学锋等[8-10]提出了学术影响力评估因子。该因子对上述指标进行筛选、分类和优化,剔除影响力作用小、人为因素大的指标,确保学术影响力评估因子建立在真实、合理和科学的指标体系上[11]。

本文作者基于《期刊引证报告》(JCR)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因子对我国材料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更好地提高其国内外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

一 期刊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及其特点

2002年何学锋等[8]提出了用动态评估模型进行科学评价期刊的新思路。认为判定期刊评价合理性的原则是:(1)科技期刊应该更多、更快地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通过强化评价指标中的有益影响来减弱评价指标中的不利影响。(3)评价结果应产生较好的导向作用,使科技期刊朝着正确的办刊方向发展。选取总被引频次、载文量为主因子,选取即年指标、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影响因子和他引率为修正因子,提出科技期刊的单年度学术影响力评估因子的公式如下所示:

何学锋等通过研究发现,学术影响力评估因子能准确反映相同科研领域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出该动态评估模型在评价指标的统计值均客观、真实和可靠的前提下能较好地评估科技期刊的学术地位,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某些评价指标的随机波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 基于JCR和CJCR的我国SCI材料类期刊影响力评价结果

为分析我国SCI材料类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本文作者基于JCR的计量指标,选择JCR收录的中国大陆的13种材料类SCI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1997~2014年这些期刊的部分经典指标(总被引频次、载文量和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如图1(a)~(c)所示。同时,根据公式(1)计算出各个期刊1997~2014年的影响力评估因子I,其变化趋势如图1(d)所示。

由图1(a)可知,2009年前,我国材料类SCI期刊的总被引频次较低,超过1000次的期刊不多,总被引增长速度较缓慢;2009~2014年,我国材料类SCI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的增长速度明显增快,其中总被引频次增长较快的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稀土学报》和《材料科学技术学报》(JMST)。

由图1(b)可知,我国材料类SCI期刊的载文量差别很大,其中载文量较大的期刊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由图1(c)可知,我国材料类SCI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其中增速较快的期刊是:、《自然科学进展》、《稀土学报》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由图1(d)可知,2009年前我国材料类SCI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提升速度缓慢;2009~2014年,我国材料类SCI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提升速度较快。我国材料类SCI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JMST、《稀土学报》、《自然科学进展》。2009~2014年,我国材料类SCI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提升较快的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稀土学报》。

(a)

(b)

(c)

(d)

图1.1997~2014年基于JCR的我国SCI材料类期刊不同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a)总被引频次;(b)载文量;(c)影响因子;(d)影响力评估因子

为分析我国SCI材料类期刊的国内学术影响力,本文作者基于CJCR的计量指标,选取8种SCI材料类期刊为研究对象,计算出各个期刊2004~2013年的影响力评估因子,其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国内学术影响力较大的SCI期刊是:《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金属学报》、《无机材料学报》。其中,《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金属学报》、《无机材料学报》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提升速度相对缓慢,说明这些期刊已比较成熟,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稀土学报》国内学术影响力快速提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图2.2004~2013年基于CJCR的我国SCI材料类期刊影响力评估因子的变化趋势

三 结 论

我国材料类SCI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稀土学报》、《自然科学进展》;国际学术影响力提升较快的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稀土学报》。我国材料类SCI期刊国内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是:《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金属学报》、《无机材料学报》;国内学术影响力提升较快的是《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和《稀土学报》。

我国科技期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但各期刊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别。为了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应该坚持精品化路线、特色化路线、规模化路线、均衡化发展路线。采用质量与体量均衡化发展路线能够有效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同时,采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均衡发展路线能够有效提升SCI期刊学术影响力。

[1]高继平,高翠玲.我国SCI期刊的计量分析与发展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3):318-324.

[2]马兰.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比研究[J].情报科学,2016,(1):167-170.

[3]任胜利,宁笔,程维红.2013年度中国SCI期刊引证指标评析[J].科技导报,2014,(28/29):117-124.

[4]王超,彭超群.H5指数评价中国材料类SCI期刊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2):1300-1304.

[5]夏慧,韩毅.一个新的综合性科技评价指标——p指数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8):128-132.

[6]熊水斌,彭桃英,骆超,周红梅.我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的对比分析与评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198-204.

[7]王超,彭超群.P指数用于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8):893-899.

[8]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4):238-240.

[9]何学锋,彭超群,张曾荣.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优化修正和使用方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5):489-491.

[10]何学锋,彭超群,张曾荣.科技期刊7项重要计量指标间的相互关系[J].编辑学报,2003,(6):400-402.

[11]何学锋,彭超群.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5):400-401.

(责任编校:张京华)

G237.5

A

1673-2219(2017)08-0139-02

2017-07-11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15A);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TOP50-2015-25)。

王超(ORCID:0000-0003-3917-1256),博士,编辑。何运斌,博士,编辑。彭超群,教授,博士,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英文版科技期刊影响力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The Crop Journal 作物学报(英文版) (Started in 2013, Bimonthly)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烟草科技》英文版征稿启事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