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媒体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的异同对比

2017-02-2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突发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范 艺



中美媒体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的异同对比

范艺

(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突发事件报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与特点,在全球新闻媒体报道中具有特别的新闻价值。不同的国家媒体会有不同的报道倾向,也会考虑民众的不同反应,同时会反映出话语背后的机制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具有研究的可行性。文章以中美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内容,分析其特点以及背后的新闻报道价值观念的异同。

中美媒体;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价值观;异同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威胁性、突发性、影响大和涉及广等特点,其相关的新闻报道也会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与重视。而新闻报道作为为民众报道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常见文体,有关突发事件的报道也会考虑到群众的情感、国家意志以及民族精神等因素,在措辞方面会有所侧重。文章着眼于中美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文案,研究两国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一 新闻报道价值观

新闻报道价值指的是媒体报道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兼具实时性、趣味性、吸引性等特点。而新闻报道价值观有宏观与微观两种:宏观的新闻报道价值观指关于新闻报道标准判断的观点。突发性事件往往与灾难、破坏挂钩,往往给人负面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或者财产安全可能会出现重大危机。此时媒体机构通过话语报道构建新闻人物的形象,引起新闻读者的相对反应和互动,这就是新闻报道的反馈信息。[1]而新闻报道想要倡导怎样的反馈,给予受众怎样的感受,或者说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信息给新闻读者,就是新闻报道倡导的宏观价值观。宏观价值观包括新闻报道偏重于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价值,重视新闻的重要引导、舆论作用还是只是陈述事实,强调负面情况的揭露还是正面形象的宣扬等等。而微观的新闻报道价值观主要关注于受众的情绪,通过关注人们对于事件产生的情感反应,不同价值观的媒体会通过不同的措辞、语言手法,引起新闻受众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和情绪就是突发事件中的情感信息,也就是读者的反馈信息。该文研究的新闻报道价值观主要是宏观层面。[2]

二 中美媒体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的相同点

全球化的形势下,中美新闻的报道中体现的价值观具有趋同的效果。而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与处理也会有相似之处。中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价值观的相同点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一)对突发事件重要性的界定标准一致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叙事话语,真实性是第一位的,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由于民族特点、语言习惯,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报道手法,但是对于其重要性、严重性的界定大同小异。[3]比如,在2016年全球发生的重大空难中的报道中,美联社新闻报道与中国民航资源网中发布的有6条是一致的,分别是2月25日尼泊尔空难,3月19日迪拜航空客机坠毁,5月19日埃及航空航班失事,11月28日LAMIA航空飞机遇难,12月7日巴基斯坦航空飞机消失,12月25日俄国防部图-154飞机失事。这说明中美两国在突发事件的重要性判定上,标准和价值基本是一致的,对于国际大事件的关注度也是比肩的。而报道中有许多描述性词汇也是一致的,比如“重大损失”与“terrible”、“阴影”与“nightmare”、“不幸遇难”与“dead”等,表明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影响之重大、损失之严重,中美双方媒体也是共同接受的。这表明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与重要性这一价值观点的判定上,中美新闻具有趋于一致的看法。

(二)对新闻报道的舆论功能的重视度一致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中美媒体也十分关注发挥媒体报道的舆论功能。在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是一个评测舆论关注度的奖项。2016年,奖项开始实行在Facebook上报道的策略,这一策略得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应,充分利用媒体报道与网络工具,扩大影响力与舆论效果。[4]2017年设立了一项“突发性新闻报道奖”,新闻报道了“the Ghost Ship”事故,该事故造成36人死亡,奖项颁发词称之为“breaking news”,报道中提到由于媒体报道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揭示了相关部门能够采取行动营救,但是却没有及时营救,造成火灾与死亡的事实。该报道受到了大量关注,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促使相关机构与人员采取措施弥补。这是美国媒体通过设立奖项鼓励突发事件的正面报道、正确引导舆论的明证,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对于不畏困难、坚持做一名有职业道德、高尚品质的媒体人的鼓励;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没有采取相应措施的揭示,并使用舆论传播正确价值观,揭露丑恶,宣扬正义。相应的,中国近年的新闻报道也开始趋向开明,有关于突发事件、批评现实的报道也开始增多,这表明国内开始借鉴西方的批评开明的新闻风气,利用媒体舆论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其监督作用。

(三)对人文关怀的表达一致

无论是叙事性的报道,还是评论性的报道,新闻的价值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人”上面。美国的媒体报道关注个人,面对灾难与突发性事件,美国媒体往往会还原最真实的状态,以事实为依据。[5]从而让民众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表现突发事件给人带来的苦难与折磨,苦难就是苦难,不会以粉饰太平之语掩饰背后的森森深渊。比如,今年Gazette-Mail报道了一起“Drug firms fueled’ pill mills’ in rural WV”。新闻媒体突破了重重阻碍,揭露了西弗吉尼亚一些地方Oxy Contin药物泛滥、死亡频发的事件,关注人们生命,充满人文关怀。另外,有关杨百翰大学对于性侵受害者不公平、残酷性对待的报道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对于犹他州最强大机构之一的杨百翰大学的一些残酷行为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于人性的探讨与关注。今年备受瞩目的还有一组图片展示,描绘的是菲律宾政府在打击毒贩和吸毒者时候的行为,表现了政府对个人生命的漠视以及人性的冷漠,这组照片获得了突发性新闻摄影奖。

中国媒体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同样充满人文关怀。现在有关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比如,获得第1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忌日临近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揭露了矿工遇难事件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其刑事责任一直还没有确定的事实,从其中可以看出新闻受众位置在提高,国内新闻报道开始关注人性、立志于为民众解决实事,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取得广大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以此借助舆论,促使相关人员重视突发性事件,督促有关事件的解决,体现了媒体报道的人文关怀,这一点与美国媒体殊途同归。

三 中美媒体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的不同点

虽然中美对于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民族文化不同、新闻视角不同、新闻政策上也有所差异,其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必然也会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个人价值与时代精神

美国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注重个人价值,强调以小见大,用个人的生存环境与状态来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比如,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会有许多揭露性的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实时性。而这种以民众的事件表达社会事实、传达社会精神的新闻比比皆是。在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新闻中,不仅仅有涉及全球的总统选举,也会有贴近生活的购物、社交、餐馆等日常新闻。The Fighter这一新闻报道中,讲述了一起曾经的海军陆战队员引起的暴力突发事件。正常情况下,作为曾经的海军队员,本不该犯罪的,但是暴力事件却真实存在,其中原因引人深思。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The Marine Corps taught Sam Siatta how to shoot. The war in Afghanistan taught him how to kill. Nobody taught him how to come home.译文为“他学会了如何去射击、如何去杀人,但是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回家”。三个排比的表达方式使人感受颇深。这一突发性事件引出了Sam Siatta的背景与经历,以及普遍的社会问题:一些经历过战争创伤的人如何回归生活,以及政府与社会该如何帮助他们这一类人。这就是美国媒体报道所重视的个人价值,也是它们贯彻的价值观。

相比较而言,国内媒体关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着眼于时代精神,即便是有关于人物的介绍也强调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时代意义。比如,有关于2016年法国国庆遭遇恐怖袭击事件,我国报道站在全球立场,关注于“国”。报道指明在国际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利益纠葛趋势呈现增长趋势的当今社会,恐怖袭击事件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国家的事件,而是全球事件,需要各国团结协作,共同组织反恐。报道背后体现的是当今时代各国维持正义、保卫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一种协作式精神。我国新闻报道不仅仅陈述了此则新闻,更是将其所含有的社会价值,以及各国针对此突发事件采取的措施列举出来,也正体现了我国新闻报道重视时代精神的价值观,这一点与美国新闻报道中的个人价值有所不同。

(二)揭露事件与宣扬正面

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文化孕育出来的新闻报道偏向于揭露,它们所秉持的观念是新闻工作人员是“社会守望者”,其目标就是揭露不公、揭露腐败、揭露社会的一切黑暗面。[6]这种思想原本起源于普利策奖项设置的初衷,比如“水门事件”“肯尼迪家族全家遇害事件”“克林顿性丑闻事件”等,而之后逐渐变为美国新闻报道的价值观。2017年的普利策新闻奖有14项奖,全部都是反映社会现状、揭露社会负面事件的报道,其中包括性侵、吸毒、暗杀、暴力等突发性事件。2016年与往年相比,奖项增多,但是不变的依然是注重负面报道与丑闻的揭露,涉及强奸、枪击、折磨等突发事件的主题,这就是美国新闻媒体坚持的价值观——揭露事实、表达真相。

而中国媒体主张的是宣扬正义,进行正面宣传,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选共有48项奖,其中包含“敦煌文化”“杂交水稻”“航天员”“奥林匹克”等多项具有正能量的报道,仅有一篇突发性事件——新疆恐怖分子事件。即便是恐怖事件,报道强调的是3万多名群众如何一起包围恐怖分子,团结一致突破重围。本是一则控诉恐怖分子的事实报道,但是在中国新闻报道中则侧重于宣扬人民的团结力量。这则报道从突发性事件转变为了众志成城反恐的励志事件,这就是中国突发性事件中体现的宣扬正面的价值观,与美国新闻的侧重面是不同的。

(三)“软新闻”与“硬新闻”

中美新闻不仅仅在报道侧重点方面不同,在写作手法与风格方面也有区别。美国偏爱“软新闻”,就是比较有吸引力,轻松有趣,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新闻,注重受众的感情吸引,比较容易刺激他们的感官,而且美国新闻也倾向于推陈出新,比较喜欢引用新颖的事例与语言。例如,中国的“no zuo no die”就曾出现在美国的新闻报道中。而有关突发性事件,美国新闻也会有一些感性的表达与解析,这在中国报道中很少见。

相比较而言,国内新闻就倾向于“硬新闻”,就是多用官方话语、比较严谨严肃,思想性浓厚、充满时代精神与指导性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新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曾公布一个数据,即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多集中于经济、时政领域。三分之一的人员没有具体的报道领域划分,这就说明硬新闻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主流。同时,国内的报道多是保守之流,极少追求创新。在1978年之前国内采取的是只宣扬正面的、真善美,而之后到2003年,是建立制度,严格遵守规定的阶段。虽然国内风气渐渐开明,但是在报道突发事件上面,依然是使用官方话语。多有“损失惨重”、“XX人全部遇难”这种表达。

(四)关注本土与着眼全局

美国新闻多关注于本土,关注个人价值的歌颂,所以对于突发性的事件的报道多是本土性质的,国内报道比较多。近些年普利策突发性新闻奖的获得者大多是美国本地新闻,而且地方性报道多,这就表明美国新闻报道有本土化倾向。而中国的报道着眼于全国,关注党和政府制定的策略、方针,有关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也是从“国”的角度出发,比如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新闻中不仅仅提到事情的发生与经过,也会呈现政府的措施和全国人民的救助举措,以及各国对中国的帮助,对于“救援黄金72小时”的报道很多,充分体现了我国军队的气节与责任心。这也是中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着眼全国。

四 结 语

有关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会体现相应价值观。中美新闻价值观有相同点,也有区别。具体来说,两国对于突发事件重要性的界定与其对发挥舆论功能的重视都大致相同,同时两国的报道皆会体现人文关怀。而两者的不同点有四条:美国媒体报道比较重视个人价值、关注于揭露事实真相,倾向于“软新闻”的手法、关注本土,而中国报道注重时代精神、宣扬向上精神,倾向于“硬新闻”、着眼于全局。

[1]薛可,栾萌飞.中美新闻框架下的上海形象建构——基于《纽约时报》与《中国日报》的对比研究(2007-2016)[J].新闻记者,2017,(3):66-64.

[2]曹学艳,张仙,刘樑,方宽,段飞飞,李仕明.基于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4,(3): 83-85.

[3]李国祥,东鸟.2017年4月网络舆情热点分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5):109-110.

[4]王积龙,路鹏程,黄康妮,David Paulson.中美环境新闻记者气候报道知识之比较研究——一种第三世界生态批评的阐释[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12):26-27.

[5]张嫣.中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报道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154-156.

[6]王琨.从昆明“3.01”恐怖袭击新闻报道看中美思维方式差异[J].法制与社会,2016,(1):250.

(责任编校:呙艳妮)

G212

A

1673-2219(2017)08-0141-03

2017-06-03

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中美官方话语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7C1496)阶段性研究成果。

范艺(1983-),男,湖南郴州人,硕士,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猜你喜欢

突发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