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出驱动”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2017-02-28肖志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驱动大学技能

肖志红



“输出驱动”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肖志红

(长沙医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3000)

写作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一项输出性技能。结合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论文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实践,提出从自身特点出发,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输出驱动假设;输入;输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引 言

语言的学习是输入和输出相互交替的一个过程。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既包括输入又含有输出,它们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不一致的现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也遵循着“先输入后输出”的套路,片面强调了输入对语言的充分性和重要性而忽视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推动性。从学习的规律来看,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它是第一性的,特别是在非目的语语境中的学习,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以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的。与此同时,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的语言学习,所获事实和信息就只会停留在记忆阶段却不能被内化,就达不到语言作为工具来表达思想感情与传递信息的目的。作为基本的输出技能,写作的教学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输入作为完成当下输出任务的促成手段,在写作教学中,怎样避免两者严重脱节的问题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如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把英语教学搞好,这正是我们要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语言获得的过程是不断理解和接受语言符号和信息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了可接受的输入才能真正拥有语言”。这种假说一味强调输入的自然结果是输出。Swain教授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the Output Hypothesis),提出输出对语言的习得的积极意义。就这些理论而言,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需要不断地验证并修正对输入的理解,从而使输入转化为真正的输入。但是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我们的语言教学体系。2008年,知名外语教育家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理论。该假设从心理语言学、职场英语需要、外语教学角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2013年,文教授又提出以输出为驱动不但能够促进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从而可以达到以需求促进供给的目标。针对目前我国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状况,该假设提出为了培养具有职业竞争能力和较高表达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改革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

(二)输出驱动假设的合理性

作为产出技能的写作教学,为满足社会需求,其教学质量自然受到外语界和社会的关注。2008年文教授“输出驱动假设”的提出,对目前的写作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写作是语言的产出过程,它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输出,没有输出驱动的输入,就没有对语言假设的检验及反思,也就不能促成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整合、重构及内化。目前的写作教学没有形成相关的课程体系,该假设的运用就是要求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与专业人才培养区分开来,将技能学习与知识面拓宽、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遇。

二 语言输出之英语写作教学的特质

现在的大学英语课程,不管是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还是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它们都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任。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该包含EGP和EAP(English for AcademicPurposes)教学,并且分为不同的级别,共同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笔头表达等能力的提升。这样开设的课程,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写作由此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对外沟通的核心技能之一。写作课程的重点就必须要强调知识和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并要求强调实践教学的落实。

然而,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1)课程定位不太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的需要与将来工作实际不相吻合。(2)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无法检测输入语言知识和与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的程度,故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失去写作的信心。(3)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教师还是老一套教学方法,遵循讲解写作的格式、重点词汇和语法的套路,从而缺少了对语篇知识生成的认知过程的合理监督。

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有必要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切实而又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这一语言输出性技能。

三 “输出驱动假设”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促进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

在写作课程教学中,针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尤其要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在学生输入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与主题写作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情景,让学生能过意识到此项任务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而提高其学习的动力。教师提出恰当的输入,要求学生完成潜在的具有交际价值的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输出的任务。输出驱动能使输入更易于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它有利于语言体系拓展,从而使输出和输入结合的教学活动更具真实性。因此,教师应该坚持以输出来驱动输入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将语言输入及时转化为语言输出,通过多练、多写等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并实现技能学习、知识面拓宽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教师辅助渐减法

这就要求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模式。写作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如要想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技能,教师就需组织大量的实践活动。但是教师不能一把抓,把所有课堂活动全部包干。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设计者、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就得改变角色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表现,在逐步放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从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起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与学生形成输入输出的互动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融入综合概念

既然英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是紧密联系又是相互作用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听说读写译融入起来,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把握课堂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综合的概念,打破各种技能课之间的界限,在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下,实时、适当地兼顾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有所综合,也要有所侧重,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来提高写作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有输入的驱动,鼓励学生主动搜集、整理资料,从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最大限度地保障输出的有效性。这样既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又能起激发创造才能并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潜能。

结 语

英语写作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学和做的一体化。因此,怎样有效实现写作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和开发有其自身特点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输出驱动”假设的指导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写作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积极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改变自身角色,不断引导地学生在“输出”的驱动下吸收并内化所学知识;与此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3]顾秀玲.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黑河学刊,2013,(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7.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6]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5

A

1673-2219(2017)08-0102-02

2017-06-06

湖南省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输出驱动’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XJK014YYB009)阶段成果。

肖志红(1975-),女,湖南益阳人,湖南长沙医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驱动大学技能
“留白”是个大学问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