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创作狂潮:网络诗歌的“草根性”特征
2017-02-28周昂
周 昂
平民的创作狂潮:网络诗歌的“草根性”特征
周昂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民借助网络媒介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与发表,网络诗歌开始出现。随着创作主体的日益庞大,网络诗歌开始呈现出“草根性”的特征。网络诗歌在继承传统诗歌语言、格式的同时, 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征,草根文化的影响使得网络诗歌具有鲜明的创作语言的口语化、创作行为的自由化以及互动与评价的开放化的特征。
网络诗歌;草根性;口语化
诗歌向来是中国文人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利器,曾取得过很高的成就。但是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一度充斥着“滥调套语”和“无病呻吟”,并逐渐走向“僵化”。于是主张白话俗语入诗,废除旧体诗形式束缚的新诗运动浩浩荡荡的开始了。新诗的平民化是这一时期诗人们诗歌创作和理论建设的不懈追求,尽管有着胡适、黄遵宪、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奋力的摇旗呐喊,但是诗歌平民化特征的真正体现还是在网络的帮助下实现的。
1993年3月,原名吴阳的诗阳开始使用电脑大量创作诗歌并在互联网上发表,这一举动标志着网络诗歌在中国的诞生,而诗阳也顺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网络诗人。1994年是他网络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一年里他几乎以每天一首的速度在网络上发表了数百首原创诗歌,各大网站和中文网刊上均能发现他的作品。诗阳诗歌的大量发表,促使更多网络诗人的涌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原本失去了诗刊的诗人或诗歌爱好者们,凭借网络这个低成本的舞台,再次活跃了起来。他们通过诗歌网站的论坛、文学网站的讨论区、博客等平台重新构建新诗。“网络诗歌”从此变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形式。
一 创作语言的口语化
所谓的口语化创作一般指两个方面,其一是组成诗歌的词汇通俗直白,基本与日常口语保持一致;其二是诗歌的句式简单易懂,通常为一种“草根”的情感直抒。
1.词汇的通俗性。这是相对于传统诗歌而言的,过去,古典诗歌的用语是精英诗人对生活的精炼与总结,体现了情感的含蓄与意境的优美。但也由于其过于强调字句的组合艺术,一些诗歌充斥着典故以及生僻词汇,使得受众和创作者的范围一直得不到扩展。
相反,网络诗歌却以其日常化的、朴实无华、轻松易懂的口语表达, 为绝大多数网民所接受。脱胎于现实生活的口语灵活、生动又有趣,更加适用于情感的直接宣泄, 不仅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也大大降低了歧义产生的可能。再加上大量“草根性的”方言和俚语的使用,使网络诗歌的词汇更趋通俗。另外,网络语言的形成也为网络诗歌的词汇量做出了贡献。
2.句式的简单性。网络诗歌的写作灵感往往来自于诗人的日常生活和情绪感受,他们为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通常会打破古典诗歌惯用的秩序,使用简单的句式。比如一些简单的陈述句、疑问句、肯定句和被动句的交替使用,这样的句式相对于传统的诗歌句式而言更具有强烈的情感宣泄作用。另外,网络诗歌中也经常使用长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短句与精致严谨,气势恢弘的长句具有节奏感的随意切换,恰好与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生活最为接近。总而言之,这样简单而有特色的句式以及通俗清新的语言风格也形成了网络诗歌独有的魅力。
但是另一方面,网络诗歌的口语化创作虽然从一定意义上符合了网民快节奏、游戏化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诗歌的创作完全依赖于生活场景的复述,只有单纯的场景描写而忽略了思想深度的探索。更有许多网络诗歌只是记了一个“今日生活的流水账”或者是对自然状态的直白描绘,丝毫没有上升到审美层面,导致了一些无意义的“口水诗”(比如:“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的出现,比如:乌青的《对白云的赞美》,“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整首诗一共四十个字,“白”字便用了十一次,除了运用大量副词的堆砌来营造白云很白之外,没有其他的语义表示了,大部分读者看完,只有一个印象:白云很白。但是白云很白又是共识,正如林莽所说“要诗歌看口语有没有延伸到语言之外的能力,只有表面的口语是不行的,要看后面有没有东西,有没有延伸性,如果有这个能力,口语才是有价值的。如果里面没有东西,苍白,那就是口水”。除了“口水诗”,网络上还出现了部分语言低俗的诗歌。口语虽然是诗意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诗歌走向大众的最佳通道,但如何把握好“口语化”的这个度,是我们需要长期正视及研究的问题。
二 创作行为的自由化
诗歌创作行为包括诗歌的构思、写作、发表与传播等,有了网络这个特殊媒介的帮助,这一系列行为变得十分的自由。一方面,是诗歌写作的自由。文学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自我实现的渴望,在这其中始终充盈着一种对自由的向往。网络的虚拟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等、开放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网民们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参与写作。这就吸引了众多的诗歌爱好者加入到网络诗歌的创作中来, 使网络诗歌凸现出作者、受众的双“草根性”特征。由此也产生了众多的网络诗歌写手,如诗阳、鲁鸣、京不特、马兰、亦布、天天、桑克、梦冉、西岭等。在短短几年里,网络诗人群体的不断壮大,文学网站的陆续出现,均为网络诗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民们可以抛开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审美带来的焦虑,任凭想象驰骋,把诗歌创作的功利性降到最低,以更加放松的创作心态,享受灵魂自由舒展的快感。此时,传统诗歌“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趋于淡化,自我表现、自我宣泄和消遣娱乐功能得到了空前强化,从而彻底打破传统诗歌创作的职业化和功利化倾向。
另一方面,是诗歌发表和传播的自由。由于网络诗歌的这种“草根”特性以及网络媒介空间的相对无限性,网络诗歌的发表和传播也较传统写作容易的多,不再受报社、诗刊、出版社的限制,可以摒弃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等一系列繁复的传统发表流程。为网络诗人自由发表作品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诗歌创作好之后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将作品展示给无数网民观赏。从一定意义上也打破了传统诗歌刊物的垄断地位, 为弱势群体赢得了发表言论的机会。
但是网络诗歌创作行为的过度自由也招致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诗歌创作者素质的良莠不齐,缺少机构的把关和审查,使得大量的垃圾诗歌、顺口溜式的诗歌,甚至色情诗歌的涌现,污染了网络诗歌环境。使得一些真正具有审美特质的优秀诗歌泯灭于网络中,大大的降低了网络诗歌的总体审美情趣, 失去了它本来的诗性本质。
三 互动与评价的开放化
互联网的实时性、更新性、交流性等特点较好的消解了网络诗人与受众之间的地域和身份的差异,极大地刺激了两者之间的交流,为网络诗歌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更开放的互动空间。
这种互动性表现在:只要诗歌创作者把作品上传到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在作品页面直接阅读并且当即发表评论和感受,使创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读者的想法和反映,快捷、自由、直接便是网络诗歌传播相较于传统纸媒诗歌而言的最大优势。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创作者还可以就留言继续跟读者探讨或者进一步向读者阐释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根据读者的反映来调整自己的作品,共同开创开放性的诗歌写作文本。这种充分的互动性是传统文学无法实现的,这不但改变了读者与作者在传统意义上的读评关系,还从侧面引导网络诗歌的创作超越传统意义上写作的个人性,把诗歌写作带向集体创作的道路。
网络诗歌自由便捷的传播和实时的互动交流对诗歌的繁荣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由于这种开放、自由、虚拟、无成本的参与,外加网络诗歌批评缺乏理论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指导,使得网民在评价时会显示出评价的随意性。这种评价的随意性表现在:网民在进行诗歌批评时,往往以匿名状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但是却受自身的素养和水平的影响,容易得出一些随意片面、不负责任,甚至口无遮拦的评论。有时还会无端衍生出一些毫无意义的口水战,这其中既不乏庸俗、无意义的吹捧;也充斥着刻薄的谩骂与人身攻击。比较之下,严肃认真的批评少之又少,这使网络的反馈功能大打折扣,对诗歌的写作和引导都会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通过网络媒介创作和发表的网络诗歌同样也是。网络诗歌的“草根性”特征,注定了它所具有的创作语言的口语化、创作行为的自由化和互动与评价的开放化等特点既可以为诗歌艺术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它们所具有的负面影响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创作的“口水化”、太过自由的创作和语言环境、无监管的互动以及评价的随意性都让一些人产生诗歌创作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分行的文字游戏的错觉。这一错误认识致使网络诗歌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垃圾作品也随处可见。在网络诗歌空前繁荣的光环下出现了一些没照射到阳光的阴影地带,写作态度的散漫和毫无节制的情绪泛滥,也制造出了许多让人失语的作品,临摹、复制,甚至是抄袭大行其道,读者也很难读到优秀的诗歌作品。
不过我们必须公正地看到,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网络诗人,以他(她)们严谨的文学功底、扎实的语言水平、深邃的精神内涵,与我们一起分享了他(她)们精彩的文字记忆。比如周公度、朵鱼、雷平阳、伊丽川、苏浅、雁西、梅依然、之道、三色堇等网络诗人,他们的优秀作品在给网民带来心灵慰籍的同时,也给华语诗歌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在这平民的创作狂潮席卷之际,要想使网络诗歌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产生一系列优秀的诗歌文本的话,我们必须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 趋利避害,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1]王珂.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193.
[2]周作人.周作人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11.
[3]谢向红.网络诗歌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J].河南社会科学,2004,(1):72.
[4]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5]段新权.网络诗歌口语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
(责任编校:周欣)
I206
A
1673-2219(2017)08-0045-02
2017-06-21
周昂(1987-),女,湖南长沙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