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椎急性外伤的CT与MRI的应用价值

2017-02-2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状位脊椎椎管

王 毅

郑州市骨科医院 郑州 450052

脊椎急性外伤的CT与MRI的应用价值

王 毅

郑州市骨科医院 郑州 450052

目的 探讨CT及MRI诊断在脊椎急性外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椎急性外伤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180例脊椎急性外伤患者中,螺旋CT清楚显示椎体及其附件骨细微骨折146例,脊椎脱位及半脱位100例;MRI显示椎间盘突出110例,椎体骨髓水肿36例,脊髓急性损伤110,其中不同程度脊髓受压损伤107例,离断3例。结论 CT可清楚显示具体细微骨折,椎体滑脱,MRI能清楚显示椎体微骨折,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等细节情况,两者是脊椎急性损伤必要的检查方法,相辅相成。CT及MRI检查对脊椎急性外伤患者受伤机制及其损伤程度做出评价,并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脊椎;急性外伤;CT;MRI

脊椎急性外伤是急诊主要致残或致死原因之一[1]。脊椎外伤分两型:骨性结构及非骨性结构的损伤。骨性结构的损伤如椎体及其附件骨的骨折,X线有时对附件骨显示不清,CT空间分辨率高,具体部位细微骨折显示清晰[2]。非骨性结构损伤包括脊髓、神经、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等,MRI能清晰显示并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5-12 180例脊椎急性外伤患者的CT、MRI检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和提高预后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01—2015-12收治的脊椎急性外伤患者180例,男156例,女24例;年龄15~60岁,平均32岁。检查时间外伤发生后2 h~14 d,急性期(伤后7 d内)110例,亚急性期(伤后7~14 d)70例;外伤部位:颈椎81例,胸椎86例,腰椎13例。外伤原因:交通肇事101 例,高处坠落伤40例,重物砸伤36例和金属利器伤3例。完全瘫痪、不全性瘫痪,活动障碍、局部疼痛、四肢麻木、乏力,大小便失禁等为其临床主要表现。无脊髓损伤或轻度受压的脊椎外伤患者,通过临床的物理牵引、内外侧支架固定,绝大部分患者症状较之前明显的好转并减轻;脊髓严重损伤者,在24 h内临床给予手术治疗,经复位,清除碎片、减压等手术治疗,脊髓功能恢复明显。

1.2 方法 180例脊椎急性外伤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CT扫描采用GE optimaTMCT 660 64排大宝石螺旋CT扫描,取仰卧位,层厚3~5 mm,层间隔3~5 mm扫描,可采用数据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透明重建(transparency)等。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根据横断位重建图像,重建间隔为2~5 mm,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观察骨折部位及骨折块移位情况。

MRI采用飞利浦1.5T扫描仪扫描,取仰卧位,体部线圈,常规作SE序列横断位、矢状位。层厚3~5 mm,层间距3~5 mm,矩阵256×256,视野FOV 26~30 cm,其中61例行冠状位T1WI 、T2WI加权像检查。

2 结果

(1)脊椎椎体骨折146例,包括单个椎体骨折120例,2个以上椎体骨折26例;呈变扁、楔形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CT空间分辨率高,矢状位、轴位显示骨折线形态多样。MRI显示椎体骨髓水肿清晰,椎体骨质信号多呈长T1、长T2信号影,也可呈短T1、短T2信号影。矢状位可清楚显示脊柱曲度、椎列的改变,以及椎体楔形变,亦能清晰显示脊柱骨折情况与脊髓损伤的联系。(2)椎体脱位100例,其中完全性脱位9例,半脱位91例。其中椎体骨折并脱位99例,单纯性脱位仅1例。(3)椎间盘突出110例,其中单纯性突出5例,合并椎体骨折100例,合并椎体骨折和脱位5例。MRI扫描较CT扫描,除明确突出方向外,还能对椎间盘的形态、信号进行显示。(4)脊髓损伤110例,其中脊髓不同程度的受压损伤107例,脊髓离断3例。脊髓急性损伤的主要MRI表现:脊髓呈梭形膨大,脊髓震荡水肿,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影。部分病人CT未见明显异常随诊复查(外伤后2个月)发现伤段脊髓萎缩而确诊脊髓震荡。脊髓挫伤、出血,是脊髓因水肿及渗血从而明显肿胀增粗,T1WI呈斑、点或片状等信号或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脊髓离断伤,影像上表现为脊髓连续性中断,在脑脊液高信号衬托下可见两断端。见图A~C。

影像学所示脊髓受压,受压程度按Nagata氏法分为4等:0级:脊髓未见明显受压,表现为伤段脊髓形态粗细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1级:轻度受压,T1WI为片状低信号影,T2WI为边界不清的斑片高信号影;2级:脊髓受压程度小于1/3,见T1WI低信号影、高信号影,T2WI均为高信号影;3级:受压程度超过1/3,T1WI呈边缘不清的混杂信号影,T2WI呈斑片样高信号影改变[2]。

图A 颈椎CT矢状位示C4脊椎粉碎性骨折合并C5脊椎前滑脱

图B 颈椎矢状位T1WI示C5椎体向后方移位,椎管内结构受压,脊髓受压弯曲,信号欠均匀

图C 颈椎矢状位T2WI示C5椎体向后方脱位,伴C4/5椎间盘突出,椎管内结构受压,脊髓受压变细,内见片样高信号影

3 讨论

3.1 脊椎急性损伤的CT、MRI诊断价值比较 急诊科首诊多申请X线片,其可初步的了解脊椎整体概况,对骨折部位、脊椎椎体的形态改变、骨质密度高低及脱位情况等进行大体的观察,但椎体、附件及脊髓的细节难以清楚显示。64排螺旋CT检查可清楚椎体压缩程度和关节突脱位等情况,并能够对椎体骨折片,骨性椎管、附件骨及椎管周围软组织情况清晰显示,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折片移位入椎管内与脊髓的关系,但是对脊髓急性损伤程度、范围、预后的评价不如MRI。MRI亦可直接任意切层扫描,软组织密度分辨率高于CT,成像参数及方法多,清晰显示椎体、椎间盘、椎管、韧带及脊髓等损伤,及早准确判定伤段脊髓受压及损伤,观察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改变和各阶段的变化,并能发现X线 和CT未能发现的外伤急性期隐匿性骨折和骨挫伤[3]。如椎体急性损伤后骨髓水肿、渗出,导致T1、T2弛豫时间

延长,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此时X线和CT表现“均正常”,椎体没有明显压缩及骨折征象,但是有程度的骨髓水肿。

3.2 脊椎外伤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脊柱外伤引起的脊髓损伤的两种机制:(1)即刻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包括骨片及其他损伤变形的软组织所致的机械性压迫和直接损伤;(2)随后发生的继发性损伤,如由于供血障碍导致的实质性坏死。脊椎外伤后椎体及附件骨骨折,椎体脱位和椎间盘突出均可导致脊髓受压、移位,脊髓内出血,脊髓不全性离断或完全离断等改变,往往是联合性损伤,而且脊髓损伤的各病理分型常合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4]。按照三柱理论判断脊椎稳定性及有无脊髓损伤成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的重点,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恢复脊椎的稳定性,保留患者的功能及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避免椎管内粘连、狭窄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5]。MRI成像因可以从横、矢、冠状位等多方向观察脊髓各个方向受压损伤的情况及其与椎管、脊柱的关系和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改变等而成为最佳的观察脊髓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脊髓损伤的受损部位、范围、程度的判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当急诊外伤病员在X光检查后,有临床症状者,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行CT及MRI检查,细致了解脊椎骨折情况以除外脊髓损伤。

[1] 马晓文,李亚森.脊柱爆裂骨折的CT、MRI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9):825-827.

[2] 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

[3] 文利,丁仕义,张冬.脊髓损伤的MRI诊断[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3):428-429.

[4] 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6-739.

[5] 张文兰,冯真理,刘宇.急性脊椎外伤的MRI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2):327-329.

(收稿2016-09-22)

R445.2 445.3

B

1673-5110(2017)04-0080-02

猜你喜欢

状位脊椎椎管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姿不正确也可引起脊椎弯曲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