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2-27卓祥玉
卓祥玉
【摘 要】本文阐述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六大策略:注重读写、激发动机、注重个性发展、发展想象力、培养自学能力以及课内培养、课外延伸。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90-03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简单来讲,知识就是经驗,属于人们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就是本领,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关系表现为: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能力越弱,获得知识就越有限。语文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教学,要抓住关键,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紧密联系学生听说读写实际,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就教学效果来说,所教的知识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要服务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一、什么是语文能力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语文能力就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实际上,一般的听说读写,虽然能够指导言语活动,加速语文能力的发展,但并非真正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在无数次的言语活动实践中,形成个体自动的言语操作的一部分,才能成为语文能力的构成要素。
因此,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仅是机械识记和掌握课文内容知识的能力,而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能力。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能力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学生语文能力可以从读写训练、动机兴趣、个性情感、审美想象、良好习惯,以及课内与课外等几方面来培养。
(一)注重读写,逐步提高
对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的重点,到了中学阶段,则把重心转移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来。
首先,要指点学生阅读的策略,教给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策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阅读的常规,比如,查找书目的方法,翻查工具书的方法,阅读索引、目录的方法,利用索引、目录查阅参考书的方法,作读书记号的方法,等等。另一类是阅读思考法则。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中一定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比如,提取部分、段落、层次要点以至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系统区分段落层次类别的方法,深入分析文章内在联系的方法,概括表述文章写作特点或者艺术手法的方法,等等。
其次,阅读的方法要逐步训练和提高。一是朗读训练。这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对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深入体味非常有帮助,而且特别有助于促进记忆。积累语言素材,激发联想与想象,启发顿悟,深化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锻炼口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朗读可以分试探性朗读、理解性朗读、欣赏性朗读等,朗读的要求是准确、流畅、传神,还要安排好停顿,确定好重音,掌握好语调,把握好语速。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齐读、个读、分组读、自由读,以及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二是默读训练。三是精读训练。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规的阅读训练,要求对读物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反复思考和深入理解。四就是略读训练。另外还有速读和跳读训练。
再次,要训练写作能力。学生作文的最大苦衷,就是无话可写,甚至于无从下笔,更有视作文为畏途者,以至于把作文课称为“黑色课堂”。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思想上没有想通,表达不清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所以说,要写好文章,关键在于开拓思路,启发思维。第一,少扶多放后收,激励学生想写。学生作文就象小孩学步,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初学时需要老师扶上路,上路后应当放手让他们自己走或者跑,到了一定时候,他们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健步前行。第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求观察积累借鉴,促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整理构思想象,帮助学生会写。指导学生审题立意、联想想象、选材剪裁、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
(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台湾学者王克先指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一个成功的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学习语文也要从动机入手。首先,让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初中新生入学,就给他们讲解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浏览初中六册的课本,使之了解全局,有整体感;在教室布置学习专栏、图书角、阅报架,早读要有琅琅读书声,并适当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其次,一定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吸引下或自我约束下学习,唤醒学生沉睡的学习动力。凭兴趣而学习的是天才,凭责任而学习的是人才。学生具有丰富的智慧和主动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和发展这一点,我们就会切身感受到这是一股巨大的潜能和力量,它会让我们重拾纯真的童心、激情的青春,享受到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须加强师生双边的情感交流,使课堂上有活泼的气氛,有游戏的成分,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论,促使学生爱听你的语文课;还要充实语文教学内容,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画“语文知识树”的方法使语文知识教学系统化,还可以在课的导入上巧作安排,比如讲笑话、讲故事、背小诗、挂图画、提问题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充分发挥挂图、卡片、模型、实物和自制教具等传统直观教具,以及收录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开展丰富多采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竞赛,如改正错别字比赛、语文小百科竞赛及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
(三)注重个性发展,培养语文情感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感受,都是不同于别人的,不管是观察、思考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等。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材饱含强烈情感,充满着人文精神,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处处都渗透着情感,教师应该利用语文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运用屈原、诸葛亮、文天祥、周恩来、鲁迅、保尔等古今中外的艺术形象,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以他们为榜样,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感教育,通过学生自己的情绪体验,培养自豪感和自尊心,使他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共产主义道德情操。
(四)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具备了相当丰富的想象力,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导入外,注重分析欣赏,加强诵读训练。要善于抓住关键字词和重点片段进行分析欣赏,比如教学《故乡》,抓住作者的行踪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闰土和杨二嫂前后二十年的对比,以及结尾的深刻含义,便能牢牢把握文章的主题,“月夜看瓜”、“雪天捕鸟”更是大大丰富了文章的情趣,给学生留下了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些课文的精美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多读美读,熟读成诵,教师也要多读少讲,由学生自己从诵读中体察玩味,比如教《春》,就可以采用以读带讲法,讲得少,读得多,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和展现春天的美丽景色,这样,每教完一段,学生就能集体背诵出来,而且又快又准,效果非常好,学生也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的能力。
(五)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印度的古代谚语说得好:“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促进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应当努力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书写习惯、朗读习惯、复习预习、写日记等好的习惯。有些习惯需要在老师的明确要求和耐心指导下才能逐步形成,例如,每教新课前要求学生自觉预习,查找工具书突破字词关,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分析文章的结构,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且画出疑难之处,以便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每教完一课后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在下一节课前进行提问或随堂测试,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笔者班内有个学生平时不注意写标点符号,一篇文章写下来,点点逗逗,没完没了,总是改不掉,于是笔者每次作业或者作文都提醒他,找他个别指导,经过反复教育,他写了一篇认识给笔者,认识自己平时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动笔就是一逗到底,致使“养成了乱打标点符号的习惯”,“感谢老师的反复教育,我一定养成好习惯,认认真真地打好标点符号”,从此,他认真坚持,终于能正确标点了;中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喜欢崇拜偶像,容易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语文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语文老师的字写得工整清秀,学生的作业就工整清洁,语文老师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朗读绘声绘色,就会带出长于朗读的学生,同样,勤于钻研的老师往往教出善于思考的弟子,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内培养,课外延伸
课内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堂知识的学习,相当于给了学生一根过河的拐棍,学生拿着这根拐棍,就能够从此岸顺利地到达彼岸,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加强课外读写的训练,是一条必经之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达到以读带写、互相促进的功效。笔者刚教一个新的班级时,往往抽出一些时间告诉学生初中阶段必读的课外读物,给学生介绍读物的梗概,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然后每个月建议他们阅读一部名著,有时也结合教材适当推荐一些古诗文,并在班级里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谈谈我最崇拜的人等活动,掀起课外阅读的高潮;学生的阅读面广了,阅读兴趣提高了,笔者就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试着写读书笔记,一开始他们还比较被動,但不久便习惯了,有时不把它写出来,憋在心里还不舒服,渐渐地,他们的作文便不再是无话可写了,作文的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此外,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坚强意志,可以举行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各种语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领会作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情感,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学演课本剧等;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让学生学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和墙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举办文学讲座;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可以组织参观游览等。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只要教师用心用情去开展,从内容到形式处处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只要安排得当,组织得法,很受学生喜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只重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不注重语文能力的灵活培养,只重讲授系统的语文知识,不注重能力的训练,即使学生考得高分,也只能是高分低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学生的语文能力,更不是天生的,只要我们不断地坚持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精心培养,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淑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教学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王克先.学习心理学[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