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
2017-02-27马玉青马波冯晨静
马玉青 马波 冯晨静
摘 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课堂教育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践教育,让大学生认识认知、参与体验并深入思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言行合一,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本文在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进一步探讨全方位多渠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思路措施。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参与校园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实践教育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立志投身富国强民的伟大事业,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严肃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实践育人的观念,作为教书育人的延展,结合当代大学生独有的特点,利用新技术、新方式,创新实践教育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进于脑、留于心、落于行”。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意义
1.1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通过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形式,拓展教育路径,改变高校经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单一模式,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丰富。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去死记硬背书本里那些抽象的理论,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亲眼见证、亲身体验、深刻体会,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进而更好地去践行、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把理论认知与实践行动有机结合起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符合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做的方式,能够使大学生更快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和意义,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准则和要求转化成一种自觉行动。
1.3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当今世界思想开放,文化多样,大学时期的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西方反动势力的蓄意蛊惑、市场经济中的某些负面影响等等,使得大学生存在认知片面、知行不一等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中鲜活的人物、事例和具体现象,使大学生直观感受到国家发展需要对于社会和谐、公民道德的要求,促进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切实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堂灌输的效果不理想
我国在青少年培育方面,始终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思想政治课贯穿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教育。高校更多地是利用课堂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抽象、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以应试为学习目的。如此生硬的课堂灌输,考完就忘,根本谈不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外在因素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多元化的情况下,一些外在的或外来的腐朽、消极思想不可避免地侵入校园,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这些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责任意识淡薄、政治意识不强、道德知行不统一,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2.3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
当前,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非常重视理论教育,模式系统、方法成熟,但往往进行到理论传授层面就结束了,忽视了与实践教育模式的结合。大部分高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干部或党员代表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志愿活动,大多数普通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实践;而参与的学生也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被动地做一些参观和宣传工作,并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去开展实践活动。
3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
3.1丰富校园文化,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受众面
高校校园文化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直接接触的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立足校园,参与面广。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特点,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具有典型性、时代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网络宣传、在线讨论、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喜闻乐见形式,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 (下转第28页)(上接第23页)
3.2融入专业教育,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
专业课教育在高校所有课程中具有课时长、载体多、跨度大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来说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应该重视专业教育中的实践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实践教育,认识到所学专业对于祖国强大、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作用,认清学好专业的意义,了解本专业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加深理解认知、提高学习兴趣。
3.3创新社会实践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效果
(1)教育实践方式。高校可以创建专门的学习型社团,让大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内容和方式,利用理论学术讲座、自学伟人原著、报告交流会等活动让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有了全面的了解。组建大学生宣讲团深入社会、深入一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使他们把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传播。利用网络的时效性、灵活性建设专门的宣传网站和微平台,宣传正确的理论知识,实时推送官方消息和社论,破除非法组织的反动思想和恶意言论,引导学生站在正确的立场看问题,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主题实践方式。高校可以利用国内外各种重大事件,抓住一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时间节点,集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激发大学生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组织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之旅”,感受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奋不顾身献身精神和崇高理想,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公益实践方式。高校可以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務队,深入社区农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自闭症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传递更多的温暖和爱,到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支教等等。对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在政策和经济方面给予支持,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发扬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精神品格。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长期工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措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理论和实践教育,使之更好地发挥“润如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农业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创新研究中心”2015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XG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