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教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
——基于2005—2016年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17-02-27饶武元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高教一流

刘 浩,饶武元

(1.南昌大学 教育系, 南昌 330031; 2.南昌大学 研究生院, 南昌 330031)

■ 学科建设专题

我国高教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
——基于2005—2016年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刘 浩1,饶武元2

(1.南昌大学 教育系, 南昌 330031; 2.南昌大学 研究生院, 南昌 330031)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对其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系统梳理,能够为新时期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指导。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4种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近10年刊发的关于学科建设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议题大多围绕一流学科、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建设、学术队伍、学科特色等方面展开;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人才培养、重点学科、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等;重点学科、新建本科院校为学科建设领域渐弱型研究前沿,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为渐强型研究前沿。由此推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依旧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则成为“双一流”建设时期该领域需要继续深耕的研究主题。

学科建设;一流学科;高等教育质量;知识图谱

学科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单位,学科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大根基。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在此背景下,关于学科建设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成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必须明晰的重要内容,而借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对学科建设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主题演进以及研究前沿等进行分析,能够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为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其特点是将科学计量学与知识可视化相结合。使用科学知识图谱能够将某一研究主题的研究领域与发展进程呈现在二维平面上,既有“图”的直观可视性,也有“谱”的深层序列化,是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科学知识图谱解读,可以实现两大理论功能,即领域现状的解释功能与领域未来前景的预见功能[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为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编制的CiteSpace软件,软件版本为CiteSpaceⅢ(v.4.0.R5)。通过该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被引用文献等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实现合作网络分析、共现网络分析、共被引网络分析3大功能,并且借助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的形式直观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同时对研究前沿进行探索[2]302-303。

(三)研究思路

首先,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以下简称北大核心)收录的14种高等教育类期刊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出与学科建设相关的研究文献,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数据筛选。

其次,对学科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统计相关文献的期刊分布与年度分布情况,并对研究机构进行共现分析,用以发现学科建设领域中的研究主体,了解其科研产出与学术水平,并借助对关键词共现图谱的聚类,分析学科建设的研究议题。

最后,利用学科建设关键词知识图谱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结合突现词(Burst)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分析,探索未来的研究趋势。

(四)数据来源

要探寻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的演变过程,需要借助高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北大核心收录的14种高等教育类期刊作为文献来源,以提高研究的信效度。由于北大核心每3~4年更新一次,而本研究的限定时间是2005年至2016年,因此,所选期刊是否入选到该核心目录中,在不同年份会有变动。经查询,发现所选的14种高教类期刊中,《复旦教育论坛》与《中国大学教学》入选年份为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大学教育科学》入选年份为2011年和2014年,《高教发展与评估》与《高校教育管理》入选年份为2014年,其他9种高教类核心期刊的入选年份均为2004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因为北大核心期刊的评选有一定的滞后性,未入选当年的核心目录并不代表期刊所刊文章的质量较低,同时考虑到研究分析的阶段性与完整性,本研究将这5种入选年份较晚的期刊也纳入数据检索的范围。

2016年9月15日,在中国知网(CNKI)中选择“期刊高级检索”功能,以“学科建设”为主题检索词,检索方式选择“精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2015年至2016年9月15日”,依次输入上文筛选的14种高教类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共检索出885条文献。经过数据的严格筛选,排除通知、征稿要求、会议论文、书评等一些与研究内容不相关的论文,剩余的655篇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二、学科建设的研究现状

(一)期刊分布与年度分布

各期刊刊载文献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各年份发表的文献数量如图2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各期刊对“学科建设”这一研究主题的关注度不一,10年间发表文献的数量差距较大。例如,《中国高等教育》每年发表的有关“学科建设”的文献约为10篇,而《复旦教育论坛》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不到1篇。结合14种期刊的总体发文数量来看,学科建设研究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议题,一直是各期刊较为关注的研究主题。由图2可知,有关“学科建设”的期刊文献在2005至2008年间呈逐年递增趋势,之后有所回落,但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这两年,与“学科建设”相关的研究文献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一流学科建设、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持续推进和新一轮学科调整的深入开展,与“学科建设”相关的文献数量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图1 2005—2016年各期刊刊发的与“学科建设”相关的文献数量分布图

图2 2005—2016年各年份“学科建设”文献发表数量

(二)研究机构分布

使用CiteSpaceⅢ能够绘制出学科建设相关研究机构的分布图谱,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数量的多寡,颜色则表示研究机构发表文献的时间分布,外环到内环的色调逐渐由暖变冷,表示研究机构发表文献的时间由新到旧。为避免图谱过于分散,特将文献中的二级研究机构归入一级研究机构之中,例如将“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归入“华中科技大学”,其他研究机构以此类推,统计结果如图3。

图3 研究机构分布图

由图3可知,图谱参数N=286,E=82,Density=0.002,表示图谱中共有286个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次数为82次,图谱浓度为0.002。以上参数反映出,从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机构较多,且多数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此外,各机构之间的连线较少,表明该领域研究机构的多元化程度不足,跨机构的交流合作较少,这对激发创新是不利的。

图谱中节点最大的研究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其次是厦门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结合表1可知,这3个研究机构是学科建设研究领域的主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们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丰硕、学术水平较高。此外,从节点颜色可以看出,这3所高校对于学科建设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说明其对学科建设的关注持久度较高。总之,这3所高校对学科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表1 发文数量前10的研究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文量排在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中,作为非“985工程”和非“211工程”的浙江工业大学表现突出。从图3可以看出,浙江工业大学节点的外圈红色最粗,说明其在2016年发表的

图4 浙江工业大学发文数量年度分布

文献数量最多。在CiteSpaceⅢ中对“浙江工业大学”节点进行查询,发现其在2016年发文数量最多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如图4)。经过二次检索发现,该研究单位于2016年发表的6篇文章中,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均为“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这说明,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很好地把握住了“双一流”建设的机遇,在学科建设研究领域异军突起,成为新兴的主要研究力量,不仅使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层次多样化,也为“一流学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三)主要研究议题

使用CiteSpaceⅢ进行聚类,可以发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议题。经过多次调试,对相关参数设置如下: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阈值(Selection Criteria)选择Thresholds,其中c=2、cc=2、ccv=10(c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cc表示两个关键词之间共现的频次,ccv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率),路径裁切选择Pathfinder,其他为默认设置。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之后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标签命名选择LLR算法,得到研究领域现状聚类图谱。聚类模块值Q=0.7515>0.3,平均轮廓值S=0.4678,略小于 0.5,可以认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如图5)。

图5 学科建设研究现状

1.专业建设。我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专业作为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的课程与教学均离不开专业,因此专业建设也成为我国学科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学者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进行统筹规划[3]。刘献君指出,学科建设的核心是科研,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教学,两者的建设应相互协调[4]。专业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柱,衍生出如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相关研究[5]。此外,也有学者关注学科建设中弱势专业如何加强自身竞争力的问题,例如姜建明等以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为例,提出积极推进专业改造,形成学科特色是弱势专业增强自身实力的关键[6]。综上所述,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专业与学科的发展规律,厘清了两者之间的理论关系,拓宽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

2.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近年来,一批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学科建设的情况与人才培养规格存在特殊性,因此需要针对性较强的相关理论进行指导。夏宏奎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必须提高对学科建设的地位与重要性的认识[7]。而且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实力较弱,在认识到学科建设重要性之后,如何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学科建设是关键。瞿志豪等从人才培养规格入手,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应侧重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工程应用转化水平[8]。许四海则指出新建本科院校以学科群为基础进行学科建设,能够合理整合资源,优化学术结构,提高学术水平[9]。

3.一流学科。“211工程”和“985工程”在我国实行了将近20年,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一流学科得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实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提升。然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增强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增强自身实力,以立足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2015年,国家正式提出“双一流”建设规划,为学术界研究一流学科建设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徐小洲等提出,我国高水平大学应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起点[10]。朱明等则从国内外5个有代表性的大学排行榜入手,分析其学科评价指标,以求为构建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提供依据[11]。不过,有学者对仅以量化指标评估一流学科的做法表示怀疑。例如,王建华就认为应在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和学科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谨慎使用量化评价,学科评估技术只是手段而非目的[12]。此外,也有学者通过梳理国外某些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历史进程[13],为我国建设一流学科提供参考。

4.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学科建设,更离不开一流学科建设,两者互为表里。谷贤林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科建设进行梳理,发现学科门类齐全并非建设一流大学所必需的条件,一流学科建设不应贪多求全[14]。最近,学科国际评估成为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视角。例如,黄容霞等人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为例,探讨了学科国际评估的行动框架[15]。何峰等人则从同行评议入手,详细分析了北京大学开展学科国际评估的做法[16]。可以看出,学科建设的相关研究为新时期一流大学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5.学术队伍。学科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学术人才,更需要学术人才组成学术队伍,形成合力。段红云分析了学科建设与学术队伍之间的关系,认为学术带头人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并带领学术团队积极参与学科建设[17]。也有学者对学术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刘虹等人就认为学术梯队结构不合理、学科组织文化缺乏等是我国学术队伍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18]。因此,如何构建符合学科特质且层次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也是学术队伍建设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陈建明则认为,应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博士为主体,结构合理、力量强大、基础雄厚的学术队伍,在学科建设中高水平地运用人力资源[19]。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使学术团队更好地发挥效力,进而提高学科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学科建设的目的之一。

6.学科特色。学科特色作为学科建设本身的要点之一,常与地方高校的发展联系起来。蒋开东认为构建学科特色是地方高校提升学科实力的根本出路,并以宁波大学为例进行了探讨[20]。朱庆葆认为我国大学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科结构调整和质量优化上,以突出学科特色来增强办学特色,提高育人质量[21]。为此,有学者以全世界12所有代表性的学科特色型大学作为研究样本,对其竞争力和发展模式进行国际比较,为我国行业特色型院校向学科特色型大学过渡提供决策参考[22]。从学科特色到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三、学科建设的研究热点

(一)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通过CiteSpaceⅢ对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参数设置信息为: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阈值(Selection Criteria)选择Top N,N值为50, 其余为默认设置, 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6)。 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节点圆环颜色代表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外环到内环的色调逐渐由暖变冷,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时间由新到旧。另外,节点外环出现紫色,则代表该关键词具有高度中介中心性,说明其在知识图谱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联系其他节点的关键[2]302-303。

由图6可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热点中,最大的节点是检索主题词“学科建设”,具有高度中心性,之后依次为“人才培养”“重点学科”“一流学科”等。共现频次前20的关键词见表2。

如表2所示,中心性>0.05

图6 学科建设关键词共现图谱

的关键词依次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重点学科”“一流学科”“优势学科”“高水平大学”以及“一流大学建设”。结合频次与中心性可知,在我国学科建设研究中,有关人才培养的研究占据主流,重点学科、一流学科、优势学科、高水平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研究生教育则是研究的热点,而人才培养、重点学科、一流学科3个具有高度中介中心性的节点则是连接学科建设科学知识图谱整体网络的关键。

表2 共现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

人才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23],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24],学科建设始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常谈常新。当然,学科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单位,对其自身各种形态的研究同样重要。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制度之一,王建华等人认为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学科间的“马太效应”[25]。结合图6可知,重点学科也是具有高度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节点,是连接学科建设与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桥梁。沈健等人以中美29所世界一流大学优势学科布局的量化数据为切入点,指出了中国高校在基础学科布局、学科厚度积累等方面的不足[26],晏湘涛也指出一流学科体系的建设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突破口[27]。可以看出,学科建设需要高等教育学界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热点演进的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Ⅲ能够对研究热点的时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可视化界面中选择时间线视图(Timeline),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从时间序列图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领域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整体发展态势稳定。其中,人才培养一直是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热点。在2005年,已有关于一流学科的研究文献发表,例如刘经南将大学科群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突破口[28]。之后,相关研究的热度一直持续(2011年左右热度降低),2015年开始升温,且出现继续增长的态势。结合图6可知, 有关重

图7 学科建设研究热点时序图

点学科的研究逐渐过渡到关于一流学科的研究。同时,一流大学建设的相关研究在2007年兴起,如李培根对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学科建设误区进行了论述[29]。2014年至2015年,相关研究数量激增,“双一流”建设从2015年开始成为学科建设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从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到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演变,既与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政策环境有关,也离不开之前学者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进行的积极探索与积累。

四、学科建设的研究前沿

在CiteSpaceⅢ中,对突现词(Burst)进行检测,其中突现率高的关键词意味其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内受到格外关注,代表了该领域在相应时间的研究前沿问题[30]。在之前生成的图6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将突现词参数标签(Burstness)中的最小持续值(Minimum Duration)设置为1,之后选择突现词检测(Citation/Frequency Burst),可以得到突现词数据(如图8)。

(一)渐弱型研究前沿

图8 学科建设研究领域突现词

由图8可知,学科建设领域中,“重点学科”与“新建本科院校”是最早出现的突现词,出现时间均为2008年,突现强度持续至2010年左右,之后衰减。

重点学科是国家通过评估后给予政策和资源倾斜的学科,目的是保持国内优势地位并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学科。2006年至2007年,我国进行了第三轮重点学科评估,并于2007年公布了评估结果,使得关于重点学科的研究成为学科建设领域当年突现率最高的关键词。但评定重点学科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学科间的不平等,使得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之间的两极分化在某些高校及区域愈演愈烈。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提出,一流学科和一流学科群的建设日益受到关注,而少数非重点学科的建设则逐渐淡出学者视野。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出现了一批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院校。在此期间,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学界关注的问题,自然也就成为突现率次高的关键词。随着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成为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新建本科院校自然名列其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之后,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大学的研究自然取代了新建本科院校的相关研究。

(二)渐强型研究前沿

结合图5和图6可知,“双一流”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研究成果较多的研究主题。依据突现率和突现时间,“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和“中国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领域的渐强型研究前沿,尤其是“一流学科”的突现率高达12.56(如图8)。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31]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此后,有关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研究大幅增长。结合“中国特色”这个高突现率关键词可知,我国“双一流”建设的研究重点从向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单向学习为主,转变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大学的双向互动。

依靠之前学科建设领域中“重点学科”“高水平大学”相关研究的基础,近两年高等教育学界着重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本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思考,包括一流学科的定义[32],一流大学的定义[33]以及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关系[34]等。同时,有学者对之前一流学科建设中的误区进行了反思[35],并提出由重点学科建设向一流学科建设的转变路径[36]。可以看出,研究前沿是对本研究领域既有成果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需求的进一步发展。从短期来看,“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性导向似乎较浓,但从深层挖掘则发现,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双一流”建设,都紧紧围绕“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根本问题。从图6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也能看出,“人才培养”是频次仅次于“学科建设”的研究节点。因此,“双一流”建设是根植于学科建设之上,与学科建设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研究前沿,其研究水平必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和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Ⅲ对北大核心收录的14种高等教育类学术期刊在2005—2016年刊发的655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各期刊发文数量有较大差异,但总体来看,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稳中有升。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是最主要的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是新兴的研究力量。

第二,近10年我国学科建设的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建设、一流学科、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建设、学术队伍和学科特色6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该领域的研究基础。

第三,学科建设研究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培养、重点学科、一流学科是该领域排名前3的研究热点。从研究热点的演进上看,人才培养一直是恒定主题,而其他相关研究则由重点学科逐渐演变至“双一流”建设议题上来。

第四,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中国特色成为该领域的渐强型研究前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依旧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与学术积淀和政策导向的协同过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则成为“双一流”建设时期需要继续深耕的研究主题。

[1]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2] 陈超美.科学知识图谱:知识可视化探索[M].2版.陈悦,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刘贵富,朱俊义.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辩证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23-26.

[4] 刘献君.论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十个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9(4):1-10.

[5] 王平祥,陈晓琳.试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142-144.

[6] 姜建明,张照余.探索弱势学科建设的新思路——以苏州大学档案学科发展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45-47.

[7] 夏宏奎.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06(1):108-110.

[8] 瞿志豪,钟晓勤,杨旭辉.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与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09(6):68-69.

[9] 许四海.学科群: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现实选择[J].高教探索,2008(5):80-85.

[10]徐小洲,梅伟惠.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起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1-6.

[11]朱明,杨晓江.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之大学排名指标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7-15,116.

[12]王建华.一流学科评估的理论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12(3):64-72.

[13]周志发,孔令帅.美国大学从“地方性”走向“世界一流”的发展历程(1876-1950)——从物理学科发展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61-66.

[14]谷贤林.一流大学之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65-72,86.

[15]黄容霞,LENNART W.一个学科国际评估的行动框架——以学科评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个案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4(2):42-46.

[16]何峰,姜国华.以学科国际评估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基于北京大学国际同行评议的考察和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6-10.

[17]段红云.论学科建设的合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40-44.

[18]刘虹,马桂林.高水平大学学科队伍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65-69.

[19]陈建明.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与促进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49-51.

[20]蒋开东.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及其实现——以宁波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58-61.

[21]朱庆葆.学科特色决定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1.

[22]王亚杰,陈岩,谢苗锋.论学科特色型大学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4-20.

[23]马廷奇.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6):73-77.

[24]陈啸.突破学科定势: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兼论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2):21-25.

[25]王建华,朱青.对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7-30.

[26]沈健,胡娟.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布局与选择的量化分析——基于中美两国29所世界一流高校的数据[J].中国高教研究,2013(9):61-67.

[27]晏湘涛.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47-50.

[28]刘经南.树立大学科建设理念 推进一流学科的跨越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Z1):19-20.

[29]李培根.解析大学学科建设的误区与真谛[J].中国高等教育,2007(8):4-6.

[30]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36.

[31]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4-05-05)[2016-05-05].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05/05/content_32283223_2.htm.

[32]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1):65-73.

[33]胡乐乐.世界一流大学的界定、特征与我国的挑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8):6-11.

[34]靳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形”与“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3-8.

[35]杨兴林.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须预防四大误区[J].现代教育管理,2016(8):14-19.

[36]宣勇.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16(5):1-6,13.

(责任编辑 蔡宗模 平和光)

Hot-topics, Status and Frontier Trend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by Knowledge Mapping of Higher Educational Core Journal Papers Published in 2005 to 2016

LIU Hao1, RAO Wuyuan2

(1.DepartmentofEducation,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31,China; 2.SchoolofGraduate,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31,China)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status, hot-topics and frontier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world-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Based on the 14 higher educational core journal papers published in 2005 to 2016 and through the visual analysis was made by knowledge mapping of CiteSpace software to figure out the research stat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 topic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re always related with first-class disciplin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newly-established colleges, first-clas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academic team and discipline features. The hot-topics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r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key discipline, first-class discipline, and first-clas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The key discipline and newly-established colleges are the weaker research frontiers while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first-class university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increasing research frontiers. These findings reflect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essential purpose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and first-class university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in the new era.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first-class discipline;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knowledge mapping

2016-09-26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江西高校校际优势学科联盟建设研究”(JXYJG-2013-001)

刘浩(1991—),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研究; 饶武元(1968—),男,江西临川人,南昌大学校党委研工部副部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刘浩,饶武元.我国高教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基于2005—2016年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7,5(1):90-99.

format:LIU Hao, RAO Wuyuan. Hot-topics, status and frontier trend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by knowledge mapping of higher educational core journal papers published in 2005 to 2016[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1):90-99.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1.015

G649.21

A

1673-8012(2017)01-0090-10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高教一流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高教明星“猎鹰”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欢迎订阅202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
《高教发展与评估》(双月刊)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