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改革成效与深入推进

2017-02-27李明忠焦运红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西部研究型高水平

李明忠,邵 攀,焦运红

(1.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保定 071002; 2.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保定 071002)

■ 西部高教论坛·中西部高校专题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改革成效与深入推进

李明忠1,邵 攀1,焦运红2

(1.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保定 071002; 2.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保定 071002)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是优化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4年多的改革实践,“提升工程”对14所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入选高校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较大的经费支持力度,促使入选高校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加强特色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入选高校积极发挥办学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深入推进、取得新突破,需要加强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提升工程”的常态化机制建设;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处理好入选高校的自身建设与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关系。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区位等原因,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中西部高等教育扶持、振兴政策,诸如“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下文简称“提升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其中,“提升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举措受到各方高度重视。随着“提升工程”一期的结束,教育部正制定和落实二期计划。《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1]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2]都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继续推动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4]、贵州大学校长郑强[5]、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6]均在不同场合提到“提升工程”需要深入推进并不断优化支持方式。同时,面对“双一流”战略,地方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方高校急需得到中央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目前,“提升工程”实施成效尚无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提升工程”实施进展和改革成效,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提升工程”取得新突破并实现预期目标。

一、“提升工程”的基本情况

(一)从“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到“提升工程”:新世纪以来中西部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

为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培育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积极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教育部于2004年实施省部共建高校工作,即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自治区),由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建一所龙头高校,从宏观指导、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等方面对这些高校大力支持,引导这些高校向高水平大学发展,进而影响和带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7]。截至2015年底,共建高校已由最初的10余所发展到70所[8]。经过十多年发展,省部共建高校虽在提升办学水平、扩大师资队伍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共建高校数量增多,涉及省份从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西部地区扩展到东部省份,共建部门由教育部、地方政府扩展到教育部、地方政府以及其他部委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等问题,呈现出覆盖范围扩大、利益主体增多、资源支持力度小、针对性不强、政策导向模糊等特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2012年9月联合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计划》提出,在深入推进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9]。“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称“小211工程”)主要解决中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滞后问题,专项投入1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所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加快发展,每所高校平均得到1亿元专项补助。经过4年多的实施,该项建设工程虽在提高办学能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经费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

为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中央政府在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同时,开展“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又称“一省一校”“小985工程”),即从2012年开始到“十二五”末,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建设一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大学,中央财政专项投入60亿元,地方政府予以资金配套和政策支持,积极改善入选高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有效增加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方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提升工程”着重对中西部地区14所地方高水平大学进行专项资助建设,重点提升14所入选高校的综合实力,政策导向明确、支持力度大、针对性强,是中央政府继“省部共建地方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之后深入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出台,明确把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政府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逐步实现了由资助少且力度小到专项资助多且力度大、由支持零散到支持系统化、由强调基础硬件到注重综合能力提升以及政策导向日益明确的转变。

(二)14所入选高校的基本情况

14所入选高校大多是区域内办学水平最高、综合实力强、区域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大学,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14所高校均为省部共建高校,除云南大学、河北大学、石河子大学(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均在本省排名第一,除山西大学、河北大学外均为“211工程”高校。河北大学虽排名第二,却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山西大学虽不是“211工程”高校,却是山西省办学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由此可知,14所高校均是各自区域内办学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从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名来看,14所高校在全国排名并不靠前,但作为区域内办学实力最强的高水平大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而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毫无疑问,“提升工程”为14所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表1 14所“提升工程”入选高校的基本情况

二、“提升工程”对入选高校的积极影响

“提升工程”自2012年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14所入选高校高度重视,经过4年多的改革实践,“提升工程”对14所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明确办学定位、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强化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以及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入选高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 入选高校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了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自身特色,不断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升工程”要求根据学校现有基础,建设本地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因此,地方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凸显办学特色是强化内涵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14所入选高校结合“提升工程”的政策导向和要求,积极制定学校建设规划,不断明确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如表2所示,海南大学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国际旅游岛建设等发展战略,以“热带、海洋、旅游、特区”为办学特色,建设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内和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和全国百强高校;广西大学明确提出以“985工程”高校标准建设,经过4~5年,实现部分优势学科跻身国内前列,主要办学指标和整体实力接近或达到“985工程”高校建设要求的总体目标;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立足地缘优势,明确“西部先进,中亚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随着“双一流”战略的实施以及“提升工程”的深入推进,14所高校及其所在省委省政府不断调整办学目标。例如,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大学创建一流大学;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云南大学调研时指出,云南大学是云南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海南省省长刘赐贵调研时指出,海南大学要创建国内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把内蒙古大学确定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支持单位。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14所高校根据《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入选学校建设规划(2012—2015年)》编制工作及“推进工作方案”,围绕专项计划涉及的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规划、科研创新规划、社会服务规划、大学文化建设规划6大任务,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积极制定“提升工程”推进工作方案并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例如,广西大学先后制定《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广西大学建设规划(2012—2015年)》《广西大学实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建设规划推进工作方案》,以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思路,明确了6个专项规划、25个发展计划、49个建设项目。郑州大学紧紧围绕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确立了“以‘一省一校’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思路。河北大学不但确定了“内涵建设、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而且确立了“两步走”的建设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15年,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第二步,到2020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山西大学在制定《山西大学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校党委、校行政先后召开6类共9个座谈会,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制约学校发展的7大类24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提升工程”战略目标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多次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校长办公会、改革发展务虚会、教育厅和财政厅专家规划论证会,深入调研和理性分析,形成了“合理定位、适度扩大规模、拓展办学空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综合实力”的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随后积极与省委省政府、教育厅以及太原市委市政府多次协商,先后启动新校区建设、与太原电力专科学校合并等工作[10]。

表2 14所“提升工程”入选高校的办学目标及发展战略举措

续表

(二)较大的经费支持力度,促使入选高校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加强特色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

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中西部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西部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但由于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地方财政对高校的投入严重不足[11]。“提升工程”作为中央财政专项资助,对14所高校连续4年共资助60亿元,并明确地方政府配套经费与学校自筹经费的责任及要求,这一前所未有的经费支持力度,为14所高校提升办学实力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例如,截至2015年12月,广西大学共获得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8.19亿。为保证专项资金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入选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专门出台的提升工程资金规划的要求,积极制定专项资金项目使用计划、预算进度安排、相关制度与政策文件,并经过省财政厅、教育厅专家组的论证评审,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最终上报教育部、财政部。又如,广西大学先后出台《广西大学提升综合实力资金规划(2012—2015)》《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等政策文件,多次召开专项资金推进会,对专项资金执行进度实行月报制和动态监控,加强项目支出内容的论证评估、财务管理及审计。由此可见,较大的经费支持及其科学规划、有效执行和规范管理,为入选高校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一,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高水平师资匮乏和人才流失是影响中西部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提升工程”专项资金支持下,入选高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引进、培养与稳定并重、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结合、待遇提升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等措施,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教师团队建设、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有效推动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例如,海南大学筹集1.4亿元用于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从376人增长到528人;南昌大学每年投入1 000万元资助50名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访学、每年投入2 000万元吸引高端人才;新疆大学共引进和培养231名博士,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从18.9%增长到29.7%,教师博士学位比例位居新疆高校第一;山西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从34%增长到51%(见表3)。

表3 4所“提升工程”入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续表

第二,积极加强特色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学科建设是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核心和关键,14所高校在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组建特色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方面予以重点经费支持,以此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彰显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例如,海南大学投入6亿元经费主要用于学科、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等建设;广西大学2015年共完成3.36亿元设备采购计划;“十二五”期间,山西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3.05亿元增长到8.58亿元,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总值由1.43亿元增长到4.61亿元。通过大量经费支持,14所高校积极建设科研平台,在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提升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例如,山西大学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达到5个,占全省的23%,位居全省高校首位;海南大学充分利用热带地区和海南的区位优势及资源条件,调整和凝练重点研究方向,培植科研创新团队,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科研创新团队等;广西大学2015年科研立项高达1 345项,合同经费3.04亿元,到校经费2.94亿元。

(三)入选高校积极发挥办学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提升工程”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提升入选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4所高校作为区域内得到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积极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仅是其必须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其提升办学实力、扩大办学影响力的有效方式。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其服务水平。14所高校针对服务能力不高、成果转化率偏低、合作少且层次低等问题,积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等举措,努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力源”。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14所高校紧扣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例如,南昌大学“努力建设成为推动江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海南大学围绕“热带、海洋、旅游、特区”,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逐步形成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体系,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以特色服务海南,使办学特色与地方发展高度契合;云南大学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坚实的智力和科技支撑,实施“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形成“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云南发展”的新理念。

第二,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为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对接,14所高校积极开展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横向合作。例如,山西大学与晋城市、长治市等多个市县开展校地合作;云南大学与云投集团、云南能投集团、云南城投集团、清华启迪控股、美丽中国等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南昌大学与南昌市建立市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海南大学推行“一院一市(县、行业)”计划和“一师一点”计划等特色服务;河北大学出台《河北大学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实施细则(试行)》,鼓励教师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力度。

第三,发挥资源优势。高校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将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在服务社会中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例如,南昌大学依托江西省绿色农产品位居全国前茅、有机食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多的地域经济优势,把食品学科建设与当地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食品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成立“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利用高原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的地域自然资源,成立“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营养与生态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作物种植资源创新与利用实验室”等,先后承担各类项目110项、获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8项、科研总经费19 115万元、培育作物新品种15个、植物新品种6项,对西北高原地区农作物品种更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的有效举措

“提升工程”实施4年多以来,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14所入选高校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依然任重道远。要想真正深入推进“提升工程”,实现该政策的预期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

(一)加强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4所入选高校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在“提升工程”政策指引下,虽提出了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和一系列发展举措,但对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却关注不够。因此,加强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有助于14所高校以及其他地方高水平大学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增强建设的可操作性。第一,加强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力度。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类型,目前虽有一些理论研究,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14所高校在这方面的研究更少,且主要是这些学校的校长、书记访谈或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只有紧扣“区域”“特色”和“研究型大学”,加强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明确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及特点,为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办学提供有效指导。例如,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和新疆大学是“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成员单位,郑州大学、南昌大学是“全国地方高水平大学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14所入选高校成立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协作联盟”,他们通过搭建地方高水平大学相互交流、学习、研讨的平台,对地方高水平大学改革与发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第二,立足区域优势资源,强化办学特色。14所入选高校虽明确了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但在“双一流”战略刺激下,其办学定位普遍趋于同质化,导致对特色化认知有一定偏差,致使定位不准确、建设存在一定盲目性。14所高校要充分依托区域优势,或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办学特色,集中资源和优势,打造学科“高峰”“高原”,以办学特色增加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12-13]。第三,建立学校直属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为本校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咨询。统计发现,14所入选高校有10所设有教育院系(二级学院)或高等教育研究所之类的研究机构,但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真正属于独立建制、学校直属且承担一定咨政作用的则很少。例如,挂靠河北大学的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和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所属的高等教育研究所,虽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却对河北大学改革发展少有实质性贡献。与之相比,山西大学教育部省部共建工作研究中心(地方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中国地方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以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等为研究方向,既为本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其他高校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14所入选高校及其他地方高校要积极建立学校直属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设置专职研究岗位,组建相关研究团队,加强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决策咨询作用。

(二)加强“提升工程”的常态化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入选高校的政策地位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和长期积累,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与东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一区域差距并非短期支持和资助就能弥补。因此,为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促进优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教育公平,需要常态化的支持形式和较大支持力度才行[14]。第一,14所高校连续4年得到中央财政专项资助60亿元,每校4~6亿元不等,看起来支持力度不小,但与“985工程”等一些项目的支持力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提升工程”对14所高校来说属于“补短板”,并非“强动力”。正如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大学得到的中央支持不及另一所教育部直属大学两个月得到的投入。”[15]14所高校校长不但联名向教育部和中央领导提交《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重新审视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意义》的建议,而且在各种场合多次呼吁中央政府要持续并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支持力度;同时,面对“双一流”战略,“提升工程”对14所高校创建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积极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因此,中央政府应参照“211工程”和“985工程”政策模式,把“提升工程”从短期、集中的支持转变为长期、固定的常态化支持,还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第二,“提升工程”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除资金支持外,还需要从政策地位和社会认同上予以重视。14所高校校长在“提升工程”入选高校协作联盟2016年工作交流会上一致认为:“这不仅是要钱的问题,事关中西部的教育公平。”[15]目前,14所高校虽然可以列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会议[16],而且也有相关内部文件把其正式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支持建设序列,但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项目申报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并未享受与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同等待遇。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除了加强“提升工程”常态化机制建设,还要进一步提高入选高校的政策地位。例如,海南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将14所入选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直接由中央财政拨款建设[17];刘海峰等学者建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分布至所有省区[18]。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4月2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做出“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各重点支持建设一所高校”的决定[3]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5月11日出台的《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会是“提升工程”建设常态化及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

(三)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估机制,真正提高“提升工程”的改革成效

“提升工程”实施4年来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高校遴选不透明、资金监管不到位、资金分配不合理、考核标准不清晰等问题。因此,要想真正提高“提升工程”的改革成效,确保“提升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其中,确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评估和考核机制至关重要,这既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加强有效管理,也有利于推进教育问责机制,增强入选高校的责任意识和主动作为。第一,确立过程检查和结果评估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笔者认为,一是制定科学合理、认同度高的绩效评估标准;二是建立公平、公正、权威的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委员会对14所入选高校的改革方案实施、资金使用管理、建设目标完成等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学校的建设项目、资金预算、阶段性目标等进行动态调整,充分体现“注重建设成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建设目标”这一原则[19]。当“提升工程”一个建设周期结束时,评审专家委员对入选高校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合格的继续得到后期支持,考核较差的则由14个地区办学绩效优秀的其他学校所取代,从而建立起绩效评估、动态支持、分级投入的建设机制[20]。第二,由绩效考核带来的竞争、淘汰、退出机制,会使一些改革绩效不佳的高校的资助减少、拨款被收回,乃至被其他高校所代替。“提升工程”的资助力度与“985工程”等相比虽仍有一定差距,但对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中西部高校来说无疑是一笔“巨资”,自然成为各个高校争夺的利益焦点。然而,“提升工程”又称“一省一校”,其规模虽已相对稳定,但哪14所高校入选却可能会有所变化。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过这一观点[21-23]。例如,河南大学虽在全国多项大学排行榜中位居中西部高校前列,但受制于“一省一校”,未入选“提升工程”行列;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虽为所在省份唯一的“211工程”大学,却未入选;曾属于全国重点大学、由原机械部划转地方的燕山大学,虽在多项大学排行榜中位居河北省第一,却未入选;个别入选高校经过4年重点建设,却在大学排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等部分办学指标中不升反降。因此,由绩效考核带来的动态竞争机制会让入选高校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加强科学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问责管理、注重建设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提升工程”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四) 处理好入选高校的自身建设与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关系

14所入选高校作为本区域重点建设的唯一高校,得到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资助,属于“重点支持”“优先发展”高校,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区域内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均和非均衡发展,有失教育公平。因此,14所入选高校在提高办学水平、强化办学特色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对区域内其他高校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积极推动区域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一批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良好格局。这既是“提升工程”政策的明确要求,也是入选高校对中央政府重点专项支持的积极回应,更是入选高校作为区域内龙头高校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例如,贵州大学与省内9所本科院校开展“9+1”合作办学,海南大学牵头成立海南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山西大学与山西传媒学院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通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学科服务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查新合作等形式对钦州学院进行对口支援,宁夏大学对宁夏医科大学学位点与学科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均是入选高校对区域内高校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典范。然而,14所入选高校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同时,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但十分有限。例如,河北大学为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先后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开展“百名博士河北行”、组建“京津冀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共同体”等,但这些都是河北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织和实施的,缺乏河北省其他高校的参与。因此,14所入选高校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同时,如何有效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相关政府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和积极协调。区域内高校的隶属机构和办学层次不同,无论是合作共建还是资源共享都需要相关部门的主导和参与,如海南大学牵头成立海南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便是在省教育厅高度关注和积极协调下完成的。第二,入选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并基于自身改革和探索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办学经验,这是其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前提条件。第三,积极采取多样、有效的形式和途径,诸如确定帮扶、对口支援或深度合作的高校,明确工作内容和目标;通过办学经验交流、专题培训等形式,进行深入研讨;接收省内教师进修访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例如,河北大学应基于其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整体办学实力强的办学优势,充分发挥“领头羊”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办学或协作联盟等形式,积极推动保定地区乃至河北省高校整体实力提升[24]。

[1] 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6-04-07). http://moe.edu.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604/t20160407_237073.html.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6-1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606/t20160615_268538.html.

[3]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2016年4月27日)[EB/OL]. (2016-04-27). http://www.gov.cn/premier/2016-04/27/content_5068532.htm.

[4] 张大良.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下一步工作思路[EB/OL]. (2015-12-04). 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4/151204_sfcl/201512/t20151204_222889.html.

[5] 王晓飞. 贵州大学校长谈教育布局:建议给西部高校师资财政支持[N]. 京华时报,2016-03-08(A10).

[6] 李苑.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委员:加强中西部高校建设[N]. 光明日报,2016-03-15(05).

[7] 郭贵春. 把省部共建高校建成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大学[J]. 中国高等教育,2012(9):11-13.

[8] 张笑雷,李苗,茅妮娜. 2015年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EB/OL]. (2015-12-30). http://www.hlju.edu.cn/info/1043/2190.htm.

[9] 关于印发《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的通知[EB/OL]. (2013-02-2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303/148468.html.

[10]秦良玉. 抓住发展机遇 提升综合实力 为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山西大学第三届第二次代表会议上的工作报告[EB/OL]. (2012-12-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8674fcf201016iav.html.

[11]游建军,王成端,谢华,等.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及其在西部的有效推进[J]. 高等教育研究,2014(1):46-49.

[12]高耀斌. 14所中西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组团”办特色[N]. 中国教育报,2016-09-23(03).

[13]第四届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书记校长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EB/OL]. (2016-09-23). http://news.sxu.edu.cn/sdyw/113834.htm.

[14]刘先琴,张进中.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持续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N]. 光明日报,2015-03-14(05).

[15]白皓,刘春媛. 地方高校如何落实“国家战略”[N]. 中国青年报,2016-05-13(05).

[16]我校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会议[EB/OL]. (2015-07-27). http://fzghc.hbu.cn/fazhanguihua/index/new.asp?id=1861&BigClass=工作动态.

[17]罗霞,张谯星. 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完善国家“一省一校”计划 将海大等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N]. 海南日 报,2015-03-05(A05).

[18]刘海峰,李木洲. 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分布至所有省区[J]. 高等教育研究,2012(12):17-25.

[19]邓晖. “985工程”高校如何迎接绩效考评时代?[N]. 光明日报,2013-02-01(06).

[20]李威. “双一流”动态建设机制研究——德国“卓越倡议”计划的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2016(6):26-31.

[21]谭永江. 河南期待走出高教“凹陷”[N]. 中国科学报,2012-03-15(02).

[22]邱晨辉,白皓. 代表委员炮轰高教资源倾斜不均[N]. 中国青年报,2014-03-10(T01).

[23]《人民网》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谈教育公平[EB/OL]. (2016-03-10). http://news.henu.edu.cn/html/mthd/2016/03/10/6ba9800a-f4a2-4015-9029-2d635a8a5c94.html.

[24]李明忠,褚照锋,魏丽颖. 驻保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15(4):120-126.

(责任编辑 蔡宗模 吴方强)

Reform Achievement and Effective Promotion of “Midwest Universitie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romotion Project”

LI Mingzhong1,SHAO Pan1,JIAO Yunhong2

(1.CollegeofEducation,HebeiUniversity,Baoding071002,China; 2.CollegeofChemistry&EnvironmentalScience,HebeiUniversity,Baoding071002,China)

The “Midwest Universitie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romotion Project” is a major strategy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xcellent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of China, to reduce the gap of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differences, and to promote the leap forward development of mid-west higher education. After more than four years of reform practice, the “Promotion Projec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14 selected universiti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elected universities and national policy orientation,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op research university is clarified; the greater financial support promotes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high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discipline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latform of scientific study and research; making full use of advantages, the selected universities enhance the ability to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o further promote “Promotion Project”,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op research univers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normalized mechanism should be reinforced, the performance oriented management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selected universities and the demonstration leading radiation function also should be handled well.

“Midwest Universitie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romotion Project”; top research university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of high-quality

2016-08-23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 HB15JY082)

李明忠(1979—),男,山东莱芜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邵攀(1992—),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焦运红(1980—),女,河北曲阳人,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阻燃与高等教育研究。

李明忠,邵攀,焦运红.“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改革成效与深入推进[J].重庆高教研究,2017,5(1):61-71.

format:LI Mingzhong,SHAO Pan,JIAO Yunhong.Reform achievement and effective promotion of “Midwest Universitie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romotion Project”[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1):61-71.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1.012

G520;G649.21

A

1673-8012(2017)01-0061-11

猜你喜欢

中西部研究型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