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高校分类发展与结构调整实证研究

2017-02-27何万国杨正强蔡宗模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市属重点学科比例

何万国,杨正强,蔡宗模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 402160)

■ 西部高教论坛·中西部高校专题

重庆高校分类发展与结构调整实证研究

何万国,杨正强,蔡宗模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 402160)

运用聚类分析法从3个维度对重庆高校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大类(学术型和应用型)、4亚类(学术型、行业/专业型、新建应用型和技能型)、4层次(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构建重庆高校分类体系。研究表明,重庆高校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新建应用型院校所占比例高,老大学以行业/专业型大学为主,博士、硕士授予单位所占比例较低,市属高校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低,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学科分布不尽合理,市属高校学科水平亟待提升。针对上述特点,提出推进布局结构调整、确立各类高校特色发展的关键标准、加大科类结构调整力度、微调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加强市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对策建议。

重庆高校;分类发展;结构调整;实证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为探索我市高校的分类体系,课题组以重庆高校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市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特点,提出了我市高校分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庆高校的多维分类

笔者选取了课程计划、学位结构、学科构成3个维度,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市高校进行分类。

(一)以课程计划为标准的分类

课题组下载整理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网站上发布的2014年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对重庆市25所高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计划进行了分析,将我市普通本科院校分为两大类(学术型和应用型),应用型又可分为行业/专业型和新建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技术院校和独立学院3类院校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计划上具有相似性,因而将其统称为新建应用型大学。高职专科院校属于技能型大学,已形成共识。

学术型大学。包括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重庆大学明确提出以“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西南大学则提出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基础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等多类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在课程计划中,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综合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行业/专业型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是比较明显的行业/专业型特色大学。如果将重庆师范大学也视为教师教育类行业大学,则重庆的行业/专业型大学共有9所(占重庆市普通高校总数的36.0%)。这类大学均以培养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计划中,构建了“强化岗位胜任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

新建应用型大学。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技术院校和独立学院构成,共14所,占重庆市普通高校总数的56.0%。这类院校有一些共同特点:几乎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课程计划中,构建了“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强化实践”的课程体系。

技能型大学。高职专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课程计划中,构建了“就业导向、产教融合、重视技能”的课程体系。

(二)以学位结构为标准的分层

以学位结构为依据,参照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见表1),将我市普通高校分为4个层次:博士学位授权高校、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学士学位授权高校、副学士授权高校(建议设置副学士学位,相当于高职专科院校)(见表2)。由表1可知,具有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共12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48.0%,其中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0.0%;具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共8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32.0%,其中市属高校博士研究生数仅占博士研究生总数的20.9%。市属高校博士授权点少,规模小,且主要集中在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3所大学。

表1 2014年重庆市高校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比例表

资料来源:重庆市2015年统计年鉴。未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

表2 重庆市高校分类系统表

(三)以学科构成与本科生大类分布为标准的分类

将12个学科门类分为4大类,即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医学类,把拥有3大类及以上的大学称为综合性大学,由2大类构成的称为多科性大学,仅有1类的称为单科性大学。以学科构成为依据,参照在校本科生的专业大类分布特点,我市25所普通本科高校分类如下:综合性大学3所,占比12.0%;综合性架构大学4所(从学科实力来看,目前多定位为多科性院校,统计为多科性大学),多科性大学7所,多科性架构大学6所,三者共计17所,占比68.0%;单科性大学5所,占比20.0%。目前,我市高校具有以多科性院校和单科性院校为主体的特点,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只有3所。

综上,我市高校可分为2大类(学术型和应用型)、4亚类(学术型、行业/专业型、新建应用型和技能型)、4层次(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从上述分析还可以看出我市高校具有5个特点:一是新建应用型大学所占比例高(占56.0%);二是老大学以行业/专业型大学为主;三是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所占比例高(占88.0%);四是博士、硕士授予单位所占比例较低(分别占32.0%、48.0%),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较小;五是市属高校博士研究生所占的比例较低(仅20.9%),且市属高校博士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医学和法学领域,工学类博士研究生比例特别低。

二、重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分析

“调结构”是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弄清我市高等教育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制定结构调整思路与政策的前提。

(一)三类学生的学科分布特点

表3 2014年重庆市三类在校学生的学科分布表

续表

数据来源:重庆市2015年统计年鉴,专科在校生数按大类统计,无法与学科门类一一对应,有小量误差。

将表3中数据与全国情况[1]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三类在校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来看,人文学科高于全国平均4%左右,医学低1%左右,社会科学和理学略低于全国平均数,工学、农学与全国平均数大体相当。

表4 重庆与全国本科学科专业招生占招生总数的比例比较表

2.从本科在校生占本科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来看,工学低于全国平均4%左右,医学低2.5%,而人文学科则高出4%左右。

从本科专业招生占招生总数的比例来看,2013年人文学科高出全国平均4.4%,其中文学类高出全国平均2.7%;社会科学类高出全国平均3.3%,其中法学高出1.9%;工学类低于全国平均4.3%,医学类低于全国平均2.3%(见表4)。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独立学院招收人文学科类(主要是文学与艺术学)和社会科学类(主要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生所占比例大,而理工农医所占比例小。

3.从专科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来看,比例最高的是工学(含交通运输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大类、水利大类、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占55.3%;其次是管理学(含财经大类、旅游大类和公共事业大类),占29.7%。2014年财经大类、土建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制造大类毕业生所占比例高,分别为19.8%、19.5%、12.1%、10.8%。财经大类所占比例排在第一位,而农林牧渔大类所占比例低,仅1.3%。

4.从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来看,社会科学所占比例最高,达35.0%,工学排第二位,占33.1%。

(二)三类学生的层次分布特点

2011—2014年,我市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研究生所占比例略有下降。我市教育层次结构基本合理,总体上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十二五”期间,普通高校在校生增长幅度较大。“十三五”期间,由于基数较大,如果年递增2%,普通高校在校生将达到83.4万人。

2014年,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数量之比为58.6∶34.8∶6.6。到2020年,研究生的比例增长到8%,本科生与专科生相对保持稳定,建议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之比保持在58∶34∶8左右(见表5)。

表5 2011—2014年重庆市三类在校生总数与比例及2020年预测

(三)市级重点学科分布特点

从表6可知:两所部属院校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32个,所占比例为55.5%,13所市属院校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06个,所占比例为44.5%。市属院校在工学、农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通过分析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整体水平得分及市级重点学科分布表,可以发现我市重点学科分布还具有以下特点:

1.除军事门类外,共有100个一级学科,其中我市重点(建设)学科布点83个,有17个学科尚无布点。

2.有5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有6个及以上布点。

3.与重庆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重点(建设)学科布点数较少,特别是工学类重点学科布点少,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四)学科评估整体水平得分分布特点

由表7可知,2012年参与全国学科评估的学科共168个,80分以上的共有7个,其中部属高校6个,市属高校1个;70~80分的共59个,其中部属高校44个,市属15个。由此可见,市属高校重点学科水平亟待提升。进一步分析市属高校70分以上的学科,多有博士授权点,学科实力明显不足,进入世界ESI重点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仅17 个(含5个军队院校学科)。

表7 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整体水平得分分布表

综上所述,我市教育层次结构基本合理,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工学类、医学类、农学类在校生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所占比例低;部属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高,重点学科及高水平学科所占比例大,市属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校均重点学科少,高水平学科少。

三、重庆高校分类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布局结构调整

要牢牢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按照分类管理、特色发展要求,继续推进“三特行动”计划,实施高水平大学分类建设工程(即高水平学术型大学建设工程、高水平行业型大学建设工程、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工程、高水平技能型大学建设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加快建成一批国际国内行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高校层次结构上移。到2030年,力争学术型大学Ⅰ、行业/专业型大学Ⅰ分别达到2所,行业/专业型大学Ⅱ增加到7所,新建/新型本科院校Ⅰ达到4所,我市高校布局结构发生新的变化(见表8),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

表8 2020年重庆市高校分类预测表

注:以2014年高校为基准,未考虑新设置院校。

(二)确立各类高校特色发展的关键标准

确立各类高校特色发展的关键标准,是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关键。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使命、职能分工,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各类高校特色发展的关键标准(见表9)。

表9 各类高校特色发展的关键标准

①参考张文晋,张彦通.高校评价体系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高教,2010(6):25-28.

(三)加大科类结构调整力度

要做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加减乘法。一是工学、医学、农学学生规模做加法。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将对高层次专门人才产生更大需求。因此,要大力加强工学类学科专业建设,适度扩大其办学规模,提高工学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适度提高医学类、农学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二是人文和社会学科学生规模做减法。要适当降低人文和社会学科本科生的比例,并且要调整传统的人文和社会学科专业的服务方向。其中,人文学科专业要向服务文化创新产业方向发展,经管类学科专业要向服务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方向发展。三是工管、文理、外语等交叉做乘法。加大双学位、双专业、主辅修等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交叉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微调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来看,本科教育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专科教育比例呈降低趋势且保持适度比例,研究生教育比例呈缓慢提高趋势。

有研究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2014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校的在校研究生分别占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的62.23%、17.23%、20.53%[2]。

未来若干年内,建议适度提高我市研究生比例(达到8%~10%),微调本、专科层次比例,但其比例关系不应有大的变化。

(五)加强市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

在采取特殊政策支持部属高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市属本科高校要增设一批急需的工、农、医类重点学科,提高工、农、医类重点学科比例。同时,大力加强工、农、医类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工、农、医学科建设水平。在基础较好的市级重点学科进一步增设博士学位点,特别是服务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学类博士点,建成若干行业一流的特色优势学科,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助优、助特、扶需、补缺”应当是我市重点学科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

(六)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指出,随着重庆工业规模急剧扩大和结构升级,高精尖人才和新型技能型人才缺口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制约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瓶颈”。要以化解重点产业发展“瓶颈”为突破口,加紧培养一批高精尖关键技术人才。

有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硕士和博士学位比例一直保持在8∶2左右;全部研究生学位授予数量中专业学位占多数,其中8成左右的硕士是专业硕士,6成左右的博士学位是第一专业学位[3]。

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制造业、高端农业、高端服务业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借鉴美国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建议及早确立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战略,面向行业企业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加大学术型与专业型两类学位比例的调整力度。有研究提出,到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应达到1.5∶1~2∶1之间[2]。也就是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应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60%~70%。不同类型的学科,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侧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基础学科(文、史、哲、数、理、化等)可以以学术型学位为主,应用学科(工学、医学、工商、管理、法学、教育等)可更多发展专业学位[3]。市属高校的学科多以应用学科为主,因此,市属高校要建立起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1] 何万国,蔡宗模,杨正强.我国高校分类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2):60-66.

[2] 别敦荣,易梦春,李家新.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6(1):83-89.

[3] 胡莉芳.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变迁研究(1971—2012年)[J].中国高教研究,2016(2):80-86.

(责任编辑 蔡宗模 陈虹蓉)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ongqing Universities’ Cl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HE Wanguo, YANG Zhengqiang, CAI Zongmo

(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Chongqing402160,China)

The cluster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classify the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from three dimensions. 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ademic type, application type), 4 sub-categories (academic, industry / professional, newly founded applied universities and technology colleges), 4 levels (doctors, masters, undergraduate and specialist), to construct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ongqing universities. Research shows that Chongqing universities have the following outstanding features: new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share a high proportion; the old universities focused on the industry or profession; the doctorate or master’s granting units occupied the low percentage; the doctoral students of municip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ccupied a lower proportion; the structure of academic disciplines, key disciplines distributed quite unreasonable, and it is urgent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 in the municip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those problems,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promotion of structural readjustment, establishing of key criteria of various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ies, increasing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slight adjus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s of municipal universities and developing postgraduate degree education and so on.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cl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restructuring; empirical study

2016-08-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高校分类发展对策研究”(15YJA880023)

何万国(1965—),男,四川安岳人,重庆文理学院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院校发展和高教管理研究; 杨正强(1972—),男,四川宜宾人,重庆文理学院宣传部部长助理,讲师,主要从事院校发展和高教管理研究; 蔡宗模(1967—)男,重庆璧山人,重庆文理学院学术期刊社编辑部主任,《重庆高教研究》副主编,院校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何万国,杨正强,蔡宗模.重庆高校分类发展与结构调整实证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7,5(1):72-80.

format:HE Wanguo, YANG Zhengqiang,CAI Zongmo.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ongqing universities’ cl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1):72-80.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1.013

G648.4;G521.9

A

1673-8012(2017)01-0072-09

猜你喜欢

市属重点学科比例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人体比例知多少
重庆市国资委:推进市属国企走出向上曲线
数说高教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市属国有企业纪委履行监督职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