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湿敷防治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护理研究

2017-02-27吴继萍

护理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刺激性静脉炎输液

王 煜,吴继萍



中药联合湿敷防治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护理研究

王 煜,吴继萍

介绍了国内外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状况、防治效果,综述了中药联合湿敷防治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效果。

中药;湿敷;高渗性非化疗性药物;静脉炎

目前,由于临床治疗需要,每位住院病人几乎都要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为了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会选用一些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进行输注,如多巴胺、胺碘酮、甘露醇等,这些药物会导致病人发生高渗性静脉炎、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虽然临床上采取了深静脉穿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技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但由于相对价格比较昂贵,很多家庭还是选择外周浅静脉进行穿刺输液,而2016年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就明确提出:“如果使用钢针留置或是导管材质劣质的留置针,会导致堵管,更容易引发静脉刺激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所以在无得以进行外周静脉穿刺的同时,防患于未然,那利用中医药进行静脉炎的防治还是势在必行的。

1 静脉炎的定义及刺激性药物致静脉炎的发生机制

1.1 静脉炎的定义 英国医疗研究协会在1957年最早定义静脉炎,将其描述为输液治疗后沿着穿刺静脉局部出现红、肿及血管红斑[1]。目前认为静脉炎表现为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病人常常主诉疼痛、肿胀。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标准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肿胀直径小于3 cm。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肿胀直径3 cm~5 cm。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肿胀直径大于5 cm[2]。

1.2 刺激性药物静脉炎发生机制 临床上刺激性药物主要分为高渗性、强碱性、化疗药物,而现在化疗药物的输注强烈建议使用PICC导管进行补液,本研究的重点就在于高渗性此类非化疗性药物的探究。高渗性药物主要包括50%葡萄糖溶液、10%氯化钠注射液、20%甘露醇溶液、脂肪乳制剂等营养制剂。陈红琢等[3]的研究显示非化疗性药物静脉炎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人体耐受的酸碱度是pH 4~9,当药物的酸碱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容易发生静脉炎;药物的渗透压过高容易导致细胞脱水最终导致静脉炎;输液中的微粒含量多少与静脉炎的发生也呈正比;另外对于老年人、营养状况差的病人、输液时间过长的病人等都是造成非化疗性药物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之一。邢会荣等[4]的研究还显示,护士无菌操作不严导致污染而致细菌性静脉炎以及各种机械性损伤均会导致静脉炎发生。另外,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受阻导致胀痛;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其发生机制是气血瘀滞,热毒凝滞于血脉,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这也是形成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2 中药联合湿敷防治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重要性

2.1 国内外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 临床由于药物因素、自身因素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虽然我们将这个发生率控制在可能低的范围内,但由于众多可变因素的存在,临床上刺激性药物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Lanbeck等[5]对抗生素引发静脉炎做了一个统计分析,而这些抗生素就是临床一些常见的品种,不同抗生素导致各种程度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苯唑西林50%,头孢呋辛55%,氯唑西林46%,克林霉素44%,红霉素48%。王静静[6]的一项研究中,65例男性病人输注夫西地酸钠,均发生了静脉损害。虽然抗生素类药物不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但从侧面可以了解到对于静脉刺激的药物是引发静脉炎的高发因素。而作为高渗性溶液更会引发刺激性药物静脉炎的发生。如20%甘露醇为高渗透性的组织脱水剂,要求滴速快,使用间隔时间短,假如表浅静脉反复使用,使静脉壁受损,造成静脉炎的发生。采用静脉套管针输注20%甘露醇,2 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 d后静脉炎发生率达100.00%[7]。β-七叶皂甙钠所致的静脉炎发生率也同样相当高,80%以上的病人使用该药3 d~5 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条索状红肿、疼痛,这不仅影响药物继续使用,而且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8]。静脉炎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更影响到病人的预后,造成额外的损害,导致住院费用升高,延长住院时间,增添了延续护理的工作量。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防治刺激性药物静脉炎效果

2.2.1 中医药治疗 梁艳等[9]的研究针对34例输注刺激性药物的病人使用京万红软膏(天津达仁堂京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外敷治疗,治疗后的静脉炎分级和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但京万红软膏主要是治疗烫伤类的药膏,而且该研究样本量较小,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洪娜丹等[10]的研究显示,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治疗β-七叶皂苷钠造成的静脉炎,具有较强的抗炎及抑菌作用,药物挥发慢,无结晶体析出,并且操作简单,护理方便,但在文献中显示乳酸依沙吖啶虽然对静脉炎有效果,但总体治愈率也只有61%。余蓉等[11]的研究中使用三黄药粉(黄连、黄芪、黄芩)、药油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早期反复用药,在第2天患处红肿消失,表皮温度下降、水疱内渗液吸收,但文献中关于非常有效率为76.67%。叶红[2]的研究利用了中药外敷(乳香10 g,没药10 g,川乌10 g,三棱10 g,莪术10 g,元胡10 g,川楝子10 g,槟榔10 g,降香6 g,紫草10 g)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药物性静脉炎,达到消肿、止痛、消炎、散瘀的目的,但研究仍需要红外线照射的辅助治疗,如果在没有红外线的情况下,仍有局限性。孙海霞等[12-14]的研究均提及了将金黄膏(散)外敷于病人静脉炎的部位,对病人起到了行气散瘀的效果,有效地治疗了静脉炎。卢斌等[15]的研究中使用了芒硝加冰片外敷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结果显示肢体肿胀和疼痛疗效明确,且疗程短。以上是针对药物性静脉炎发生的一些治疗,虽然有很多研究表明,中药制剂湿敷等操作能够防治静脉炎,但其实没有针对性的药物说明,范围比较广泛,治愈率又不是特别高,不知道这些湿敷等是否针对某些特定药物,而本研究主要收集的是用中药联合湿敷方对刺激性药物中高渗性药物致静脉炎的影响。

2.2.2 中医药预防 中医药在临床预防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田薇等[16]使用红花联合芦荟湿热敷预防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干预组静脉炎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可以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疗效确切。吴加花等[17]应用中药“四黄水蜜”(黄柏、黄连、黄芩、大黄、蜂蜜)外敷预防乳腺癌化疗所致静脉炎,结果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作为预防,这些研究的样本量还没有足够大,仍需要进一步考量。

2.2.3 国外相关静脉炎防治 国外一些学者也认识到静脉炎的危害,Eghbali-Babadi等[18]的研究中指出,静脉炎在英国的发生率从20%上升到80%,在伊朗有69%的发生率,该研究中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研究中的干预组在每个静脉注射药物前后或每12小时用3 mL的生理盐水肝素液断断续续注射到导管和肝素帽(1 mL溶液含有10 U~100 U的肝素)维护开放的静脉导管和减少其并发症,但此类方法仅限于留置针治疗的病人,有一定局限性。Zheng等[19]的研究将芦荟治疗静脉炎与50%硫酸镁湿敷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芦荟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要高于50%硫酸镁湿敷33%。而Zhang等[20]研究了山莨菪碱注入静脉防治静脉炎发生,建立了山莨菪碱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输注静脉炎的兔模型。当然相关静脉炎防治的研究还有很多。国内外学者都意识到静脉炎防治的重要性。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样本量大部分仍属于小样本研究,并且治愈率或防治率也没有达到100%,对于发生率也没有具体探讨原因,并且研究药物比较广泛,缺乏针对性。

3 小结

刺激性药物中的高渗性药物极易引发静脉炎,所以防治为先。在樊小平[21]的研究中也用了大黄芒硝膏治疗甘露醇引起的静脉炎,效果明显。临床上已成功应用于普通补液外渗、疼痛时的干预,效果比较明显。临床上因治疗需要,几乎每天每例病人都经历着静脉输液这一操作,医生根据病人的疾病需求,随着病人各类检查、生化指标的波动,每天都在调整补液方案,医生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大量静脉刺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如高渗性溶液50%葡萄糖溶液、20%甘露醇溶液、脂肪乳制剂等属于刺激性的药物范畴),对病人的外周静脉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部分病人不能通过介入手段防治静脉炎的发生,利用中医药防治成本相对比较低廉,效果也比较明显。中医方面认为,静脉炎相当于中医外科疮疡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血瘀气滞,湿热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上多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去腐生肌等功效的药物外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中药支持的文献相对样本量比较少,说服力仍有需要验证。而针对西医治疗静脉炎,有些西药价格比较昂贵、药效容易挥发,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我们通过对各类文献的分析,总结了防治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各种方法,为临床防治刺激性药物静脉炎提供更多的干预手段。

[1] Lewis GBH,Hecker JF.Infusion thrombophlebitis[J].Br J Anaesth,1985,57(2);220-233.

[2] 叶红.中药外敷配合红外线治疗药物性静脉炎41例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8:115-116.

[3] 陈红琢,刘薇群,屠庆.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27-629.

[4] 邢会荣,栾维丽.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30-32.

[5] Lanbeck P,Odenholt I,Paulsen O.Antibiotics differ in their tendency to cause infusion phlebiti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ScandJ Infect Dis,2002,34(7):512-519.

[6] 王静静.输注夫西地酸钠对外周静脉血管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11(S1):144-145.

[7] 杜颖.浅析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20:19-21.

[8] 胡国芬,马丽锋,叶静.新鲜马铃薯片贴敷治疗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07(2):80-81.

[9] 梁艳,于慧,周爱芽,等.京万红软膏治疗刺激性药物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3):133-134.

[10] 洪娜丹,蒋秀妹,冯珏.乳酸依沙吖啶治疗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5):131-132.

[11] 余蓉,于露,何博,等.三黄药粉、药油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0:3114-3115.

[12] 孙海霞,李红霞.如意金黄双散糊剂外敷在治疗碘造影剂外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9):1022-1023.

[13] 何松明,舒卫群,陈巧莉.金黄汤湿热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4,23:39-40.

[14] 徐宝丽.金黄散外敷治疗输液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242-243.

[15] 卢斌,刘芬芬.芒硝加冰片外敷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4(1):33-35.

[16] 田薇,吴明珑.红花联合芦荟湿热敷预防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4):126-127.

[17] 吴加花,冯燕虹,黎玉婵,等.四黄水蜜预防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3):201-202.

[18] Eghbali-Babadi M,Ghadiriyan R,Hosseini SM.The effect of saline lock on phlebitis rates of patients in cardiac care units[J].Iranian Journa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Research,2015,20(4):496-501.

[19] Zheng GH,Yang L,Chen HY,etal.Aloe vera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usion phlebitis[M].The Cochrane Library.John Wiley & Sons,Lid,2014:1.

[20] Zhang Zhen-xiang,Wang Peng,Zhang Qiu-shi,etal.Effects of anisodamine on the express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n experimental infusion phlebiti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2,125(2):300-305.

[21] 樊小平.大黄芒硝膏防治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11A):2950-2951.

(本文编辑孙玉梅)

Research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hlebitis caused by on irritant drug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et compress

Wang Yu,Wu Jiping
(Shuguang Hospital,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effect of phlebitis caused by irritant drugs in abroad and at home and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et compress to prevent phlebitis caused by irritating drug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t compress;hyperosmolar non-chemotherapeutic drugs;phlebitis

上海中医药大学院级课题,编号:2016HLXK37。

王煜,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吴继萍(通讯作者)单位: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信息 王煜,吴继萍.中药联合湿敷防治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2):2692-2694.

R471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2.002

1009-6493(2017)22-2692-03

2016-08-01;

2017-05-12)

猜你喜欢

刺激性静脉炎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高校图书馆色彩信息架构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