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败血霉形体病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2017-02-27
(安阳市畜牧局,河南安阳455000)
鸡败血霉形体病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郭涛
(安阳市畜牧局,河南安阳455000)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鸡败血霉形体病日渐突出,鸡败血霉形体病可经蛋垂直传播,而且横向传播也非常迅速,给养鸡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因分析
1.1 气候因素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秋冬和初春,以季节交替和气温突变时最为严重。
1.2 饲养管理
鸡舍通风不良,圈舍闷热或阴冷,粪便清理不及时或垫料潮湿,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等浓度过高,或舍内过于干燥、尘土飞扬,另外饲养密度大,饮水不卫生或寄生虫感染。
1.3 饲料营养
日粮营养不全,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尤其VA缺乏。
l.4应激因素
气候骤变、饲料突然改变、长途运输、转群、免疫接种、断喙等因素诱发该病。
2 综合防治
2.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冬春季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料,要提供优质全价饲料,不喂霉变饲料,并根据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鸡体抵抗能力,饲养密度不能过大,要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鸡舍,做好防疫工作,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并注意定期消毒和驱虫。
2.2 全进全出制
全场或每栋鸡舍应同时引进同一日龄、同一品种的鸡进行生产,饲养结束后,全场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空舍2~4 w,再进新鸡。防止鸡群发病后,相互传染。
2.3 治疗
对败血霉形体敏感的药物有很多,包括链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支原净、北里霉素、红霉素、土霉素、螺旋霉素等,但败血霉形体极易形成耐药菌株,对于一个鸡群或一个鸡场,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往往效果不明显,应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不同的药物,每次投药应用足药量,用够疗程,一般用药5~7 d,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此外,败血霉形体也经常伴发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因此应根据情况有计划地选用药物进行治疗。中草药方剂可用麻黄、杏仁、石膏、桔梗、黄芩、连翘、金银花、金荞麦根、牛蒡子、穿心莲、甘草,共研细末,混匀,按每只鸡每次0.5~1 g,拌料饲喂,连续5 d,对鸡败血霉形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4 免疫接种
目前市场上可供使用的疫苗包括灭活菌苗和活菌苗两类。活菌苗能有效刺激鸡产生免疫力,迅速占领气管位置,但对其他活疫苗有干扰,有毒力返强现象,被接种鸡群必须健康,接种菌苗前后5 d不能用抗菌药物,同时接种活菌苗引起反应较大,常发生眼炎和产蛋量下降。败血霉形体灭活菌苗虽然不能保护鸡群免受鸡败血霉形体的感染,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鸡败血霉形体病经种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也可比较有效地防止鸡群气囊炎的发生和蛋产量下降。对阴性的鸡群,可以采用败血霉形体油乳灭活疫苗作免疫接种预防。首免于7日龄,皮下注射0.5 ml/只;2免于30日龄,皮下注射1 ml/只;3免于种鸡群产蛋前15~20 d,肌注1 ml/只,此后每年安排接种2次。
2.5 阻止经蛋垂直传播
该病可以通过鸡蛋垂直传播,因此对于孵化用的种蛋必须严格控制,尽量减少种蛋带菌。有三种方法可以用来降低或消除种蛋内的霉形体。一是在种蛋入孵之前在0.04%~0.1%的红霉素溶液中浸泡15~20 min。二是种蛋加热处理,即种蛋入孵5~9日龄时,将种蛋在45℃中处理1 h,将种蛋内病原菌杀死。三是于种蛋入孵5~9日龄时,将抗生素直接注射到蛋黄或气室内,效果也很好。
2.6 建立败血霉形体阴性鸡群
要彻底控制该病,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败血霉形体阴性鸡群,但是要淘汰鸡群,成本较高,只能定期检疫,淘汰阳性鸡,最终达到净化目的。
引进种鸡、苗鸡和种蛋时,要从没有该病的鸡场购入,严格防止传染源侵入。
鸡场应合理布局,完善卫生防疫制度,定期消毒,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干净卫生。
对鸡群进行定期检疫,每隔4 w检测1次,每次抽检不少于10%的鸡只,并及时淘汰阳性鸡。
S858.31
:B
:1004-5090(2017)07-0031-01
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