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2017-02-27
(新乐市农林畜牧局,河北新乐050700)
家兔李氏杆菌病的防治
田剑辉,赵锋杰
(新乐市农林畜牧局,河北新乐050700)
1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夏发病较多。不仅家兔对李氏杆菌易感,啮齿动物、家畜、鸟类也易患此病。该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和昆虫,传染源为染病及带菌动物。病原体存在于动物鼻、眼、生殖器官分泌物和粪尿中,可经饲料、水、空气传播,也可腹内感染。家兔接触被污染了的饲料、饮水而感染,或经交配感染。幼兔、妊娠母兔对李氏杆菌病高度敏感。
2 临床症状
该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四种类型。兔感染该病后多出现突然发病、急性死亡。最急性型,兔突然痉挛而死,其他症状不明显。急性型,精神急剧抑郁,瞌睡,发热,不爱动,食欲不振或丧失,逐渐消瘦,鼻、眼、口腔黏膜感染,有分泌物流出,孕兔可能流产,自阴道流出褐色污秽物,毛无光泽且蓬乱,常于2~4 d死亡。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孕兔在产前数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加快,亚急性型还会出现中枢神经障碍,斜颈和运动失调,孕兔流产或胎儿干化,慢性型则常出现子宫炎等症状,患兔可能维持10~14 d,有时经1~2个月死亡,但也有的可延续数月之久。母兔有的流产后后肢瘫痪,康复后往往长期不孕。
3 剖检病变
子宫有脓,子宫壁发炎且增厚,黏膜肿胀,潮红,有坏死灶,可能有半解体腐败的胎儿或木乃伊胎。肝、脾、淋巴结肿大,且肝松弛,常有黄疸色彩,被覆坏死小白点;脾呈暗红色,包囊下常有白色小坏死灶;淋巴结呈灰红色。出现神经症状的病兔,脑膜和脑充血、发炎、水肿。
4 防治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为重,遵守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减少感染发病的机会。首先,要从环境卫生入手,常扫地面,及时清粪,保持兔舍通风干燥清洁;其次,要严格落实消毒制度,既经常性地用0.1%新洁尔灭等喷洒兔舍,也要对兔舍周围环境定期消毒,注意选择两种以上不同类型消毒药交替使用,以发挥不同消毒药之间的互补作用,同时降低抗药作用,提高药液效果,忌长期使用某一种消毒药,另外,舍内消毒要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第三,防止其他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进入兔场,加强灭鼠工作非常重要;第四,杜绝场外人员进入生产区,场内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消毒;第五,坚持自繁自养,确需从外地引种,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经过检疫,隔离观察半个月后确认健康方可入场饲养。
平时多注意观察兔群状况,发现病兔紧急隔离并药物治疗,切不可滥用药物;紧急消毒兔舍及用具,流产尸体或病兔粪进行焚毁或深埋。
在治疗时,多选用抗生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如:金霉素30~40 mg/kg体质量肌肉注射或口服,2次/d,连用3~5 d;土霉素肌肉注射用法用量也如金霉素;青、链霉素混合肌注2次/d。
S858.291
:B
:1004-5090(2017)07-0049-01
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