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27赵艳玲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黄染蓝光黄疸

赵艳玲

(兰考第一医院 新生儿科 河南 开封 475300)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赵艳玲

(兰考第一医院 新生儿科 河南 开封 475300)

目的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兰考第一医院住院部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00例,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患儿给予短时多次蓝光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长时连续蓝光疗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短时多次蓝光疗法;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患儿出生后,由于肝脏发育不完全,导致胆红素结合能力低下,体内的血清胆红素逐步上升,引起皮肤、黏膜组织出现黄染的现象[1]。患儿可同时伴有发热、精神不振、便秘、小便深黄、眼神呆滞等症状[2],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型。本研究运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兰考第一医院住院部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51例,女49例;日龄3~25 d,平均日龄(10.20±1.50)d;28例患儿在出生24 h内发病,35例患儿在出生后24~72 h内发病,37例患儿在出生3~7 d内发病。对照组男50例,女50例;日龄2~26 d,平均日龄(11.10±2.20)d;30例患儿在出生24 h内发病,34例患儿在出生后24~72 h内发病,36例患儿在出生3~7 d内发病。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患儿皮肤黏膜黄染;②血清总胆红素指标205 μmol/L以上;③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68.4 μmol/L。

1.3 排除标准 ①重症感染;②严重的先天性畸形;③代谢性疾病。

1.4 治疗方法 ①观察组给予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每次照射8 h,间隔4 h后再次照射8 h,每天两次,疗程3~4 d;②对照组给予长时连续蓝光疗法治疗,每次连续16 h,每天1次,疗程3~4 d。

1.5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断标准

1.5.1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指标 查阅患儿住院病历资料并随访患儿出院后情况,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症状等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2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评价范围,经过治疗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皮肤黏膜黄染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评价范围,患儿皮肤黄染情况得到好转,血清胆红素指标正在下降;③无效评价范围,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皮肤、黏膜黄染情况未得到改善,反之加重,血清胆红素指标有上升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100%。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54例,有效3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33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它主要是以患儿出生后的皮肤面目出现黄染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是在患儿出生后 2~3 d之内出现,然后在4~6 d之内达到高峰,7~10 d消退,由于新生儿黄疸程度不一,轻者黄疸仅发生于面部、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等。病理性黄疸是指患儿体内的胆红素重度升高,可能伴有缺氧、酸中毒及感染等临床表现,其死亡率较高。由于病理性黄疸对患儿危害极大。因此,临床上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胆红素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儿黄疸性质进行准确的判定,重点在于识别病理性黄疸,寻找致病原因,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3]。

胆红素吸收光带为400~500 nm,尤其是在是在420~440 nm时光分解作用最强,蓝色荧光波长主峰为425~475 nm,故多采用蓝色荧光灯进行治疗。目前,蓝光照射也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之一。患儿通过蓝光照射后,促使体内的胆红素经过光和氧的作用,氧化成水溶性产物,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最后达到降低体内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的目的其原理为通过照光,使得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一种水溶性物质,该物质可通过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进而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该方法具有效果好、操作方便、用时短等优势。

长时间的蓝光照射也会给患儿带来一定危害,可导致患儿体内维生素B2缺乏、水分大量流失,最终引发电解质紊乱[2]。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可以给患儿一个间隔时间,让患儿在间隔时间内补充维生素B2、水分、营养物质,减少蓝光照射导致的不良反应(酸中毒、发热及脱水等)。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①患儿在进行蓝光照射时,需要佩戴眼罩等以保护患儿眼部;②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情况;③及时擦拭其身体和臀部,保持皮肤面部的干燥与清洁,防止发生红臀等;④做好患儿保暖措施,清洁处理后,需及时更换衣物等[4]。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由此可见,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王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0):43-44.

[2] 杨永煌.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80-281.

[3] 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58-2360.

[4] 李晓军.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64.

R 722.1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095

2016-12-01)

猜你喜欢

黄染蓝光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蓝光特别推荐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可擦碘降低手术室地面黄染的应用研究